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设计分析

后用振动梁整平 , 对 凹陷处 用相 同配合 比的砼 拌和物填补 。振动 粱平行移动 , 往返拖振 2  ̄ 3遍 , 使表面泛浆整平 , 赶 出水 泡。经振 久性和地基的稳定性都不利 , 另外 , 也增大了施 工难度 。 动梁整平后 , 再用 提浆滚筒往返拉滚提浆 。路 面的合拢 温度 大约 1 基 层 及 钢 筋 砼 枕 梁施 工 在2 0 ℃左右 。在浇筑完毕后进行路面表面整修 。 由于预应力改路 面的板 厚在板端 附近由 2 0 e m渐 变至 2 4 c m, 7 养 生 该处 的基层厚度应 预先按设计要求进行渐变过渡。 枕梁( 为防止接 砼面板施工完毕后 , 用洒水 的覆盖草 袋进行养护 以减小 出现
1 5 c m的试块强度达到 1 7 . 5 M P a , 可以进行初张拉) 进行 。 张拉 2 2根 预 应 力 筋 ,采 用 单 侧 间 隔 张 拉 , 其 张 拉 控 制 应 力 值 为 0 . 1 6 盯c o n r = 1 4 0 MP a ; 另外 3 根( 板边 2根和 中央 1根 ) 留作 最终张 拉 时 测 预 应 力 损 失 用 。第 一 次 张 拉 后 , 端 部 钢 绞 线 上 要 套 上 塑 料 套管 , 以保预应力筋不受腐蚀 。 第二次张拉要求在砼达到 7 5 %设计强度 时进行 , 实际是路 面 浇筑 后一 周。张拉 前 , 用5 0 2和 9 1 4胶水把千分表安 装定位设计 的测试位 置。张拉时 , 首先 张拉 第一次 留下 的 3根未张拉预应力 筋, 采用单端 张拉测其摩 阻损失 , 测完后再 补足 , 其余 预应力筋采 用两端 同时张拉 9 砼封锚 、 后 浇水 泥砼 板 及 伸 缩 缝 施 工 砼封锚 、 后浇水泥砼板 ( 其作用是封 闭锚具 、 过渡基层厚度 的 变化 以及 为设置伸 缩缝提供空 间 ) 在施加最终 预应力 后 , 砼完 成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处理方法初探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处理方法初探前言现阶段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预应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常见的桥面裂缝,就是典型的预应力技术不达标,结果对桥梁产生了质量和使用寿命方面的影响。
为了保证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在完善相关施工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从如何提升预应力施工技术着手,从根源上保证施工质量。
1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公路桥梁的部分构件中会采用预应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构件的性能有所提高,更加稳定,如图 1 所示。
因为在构建中采用预应力能够提高构件之间的拉力,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同时出现裂缝的地方可以延缓其损坏程度。
在混凝土构件的荷载卸去之后,预应力能够使得裂缝充分闭合,改善了结构构件的弹性恢复能力,增强了整个构件的稳定性能,预应力能够降低钢筋的疲劳程度,提高整个结构的抗疲劳程度。
在跨度较大的项目工程中采用预应力技术非常普遍。
由于预应力能够充分缓解裂缝的损坏进度,降低裂缝的恶化进程,因此在使用高强度钢材时,混凝土与高强度钢材在预应力的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减轻结构的自重,充分利用了高强度钢材的强度和混凝土的粘合力,因此在钢材的利用效率上大大地提高,进一步地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和混凝土的用量,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而对于整个结构内力的调节,预应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跨度、空间间隔较大的工程项目中,预应力技术能够非常好地保持整个项目建筑的整体结构。
但是由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造成施工过程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图 1 预应力结构示意图2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虽然预应力技术在路桥工程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了预应力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
2.1 预应力混凝土强度不足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通过添加早强剂的办法。
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将进行拉张预应力操作,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特殊性,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其强度,并且其弹性模量和强度并不是同步增长的,如果提前进行张拉预应力操作会容易导致预应力损失,最终公路桥梁的承载力下降而出现裂缝。
预力混凝土路面

设计准则
疲劳设计准则
弹性设计准则
开裂恢复设计准则
弹性设计准则
该准则完全基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未开裂时的弹性工作性能。设计时,还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安全系数。 大多数的工程师都比较倾向于使用这个简单、直观的公式,因为这个公式采用提高预应力水平抵抗开裂,以确保混 凝土的弹性工作状态。这种方法即意味着设计准则为不允许板中出现任何的裂缝,显然过于保守。
未来发展
未来发展
综合国内外研究,目前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已由传统的纵向预应力形式发展到今天的斜向形式,接下来斜向预 应力混凝土路面急需被推广应用,这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中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研究成果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是在路面内部布置与路面纵向呈一定角度的预应力钢筋, 预应力筋张拉后路面纵横向都受到预加力的约束,路面的整体承载力得到增长。
设计步骤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初步确定板的厚度; (2)计算结构同时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影响荷载时的临界应力、应变和挠度; (3)应用设计准则计算并进行比较; (4)调整结构以达到要求的结果,包括改变板的厚度、混凝土的强度或者预应力的大小。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过程可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
(2)板厚
在相同的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厚度比普通板要薄得多,为普通板厚的0.6倍。厚度在巧一2c0m之间,这 能完全满足一般的路基要求。
(3)预应力
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在于抵消由于交通荷载产生的弯曲应力,并尽可能地防止在长板中产生横向裂缝。必 要时可施加横向预应力,如机场路面。最常使用的是分阶段张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通常使用 高强无粘结预应力筋,力筋须放在距上表面0.6倍的厚度处。
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若干问题

•荷载组合Ⅰ,
;
•荷载组合Ⅱ或Ⅲ ,
。(式中 相当于 )。
•荷载组合Ⅱ或Ⅲ,对钢绞线、钢丝,
;
•
对冷拉粗钢筋,
。
•
• 《桥规JTJ023-85》中的荷载组合Ⅱ,系指基本可 •变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永 •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其他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相 •组合的情况;《桥规JTJ023》在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 •件使用阶段应力时,将荷载组合Ⅱ或Ⅲ作用下的混凝 •土最大压应力限值提高12%,预应力钢筋最大拉应力 •限值提高10.7%。这样处理粗略地反应了多种可变荷 •载组合作用的影响。
• 响系数; 为与斜裂缝相交的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 (mm2); 为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MPa)
。
•
•
二 使用阶段应力验算时荷载效用组 合的探讨
《桥规JTG D62》7.1.5和7.1.6条规定,使 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混凝土的 压应力﹑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和斜截面的主压 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9.1.12)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最小配筋的要求,其性质与上
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类似,可表达为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这一问题 的解释是规范9.5.3条规定了预应力构件中各类预应力筋的 最小配筋率,其基本思路为截面开裂后受力钢筋不致立即 失效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使构件具有起码的延性性质,避 免无预兆的脆性破坏。
•
4、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办法是适当降低 预压应力水平,优先采用混合配筋方案。
由于受传统的全预应力设计思想的影响,很多设计者 习惯于“从正截面承载力需要出发(即强度条件),选择 预应力筋的数量,然后进行抗裂性及使用阶段的应力验算 的设计方法,只要抗裂性及使用阶段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不够有多大的富余量,即认为可以保证结构安全工作。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探讨

工程 科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 应力混凝 土路 面设 计探讨
杜 天 字
( 黑 龙 江省 龙 建 路 桥 第 二 工 程 有 限公 司 , 黑龙 江 安 达 1 5 1 4 0 0 ) 摘 要: 预 应 力路 面 的研 究在 我 国 尚属起 步 阶段 , 还 需 不 断从 试 验 路 的设 计 及 测 试 中获得 数 据 和 经验 , 以便 建 立 完整 的设 计 规 范 。 根 据 国 外 的设 计 经验 , 结 合 我 国水 泥 混 凝 土 设 计 规 范 及 试 验 路 的 情 况 , 预 应 力 混 凝 土路 面 的设 计标 难应 为 : 以使 用年 限末 期 混凝 土 板 出现 疲 劳开 裂 为 临界 状 态 , 采 用 国 内和 国外 设 计 方 法相 结合 进 行 设 计 。 关键词 : 预应 力; 混凝 土 路 面 ; 设 计 探 讨
进 行实 测 。 固区段 的局部 受压 强度 , 防止局 部受 压破 坏。 1 - 3 7 昆 凝土的设计强度。混凝土的设 计强度以龄期 2 8 d的弯拉强度 4 展 望 为标准 。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极限荷栽 现阶段 , 仍人缺少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各方面的认识 , 预应力混 应 力 由底部 拉裂 时 的弯拉应 力转 变为顶 部 环形裂 缝 的弯拉应 力 , 其 破 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的发展将主要围绕 以下几个方面 : 1 ) 2 ) 板 的膨胀 、 收缩 和翘 曲杼 眭; 3 ) 板 坏荷载至少为普通混凝土路面破坏荷载的二倍 , 因此可取安全系数为 对 各种板 长所 需 的 恰当的预 应力 ; 的承 载杼 胜, 其 中包 括研 究 预应 力对 板 的承 载 能力 的影 响 , 以及对 板 l D  ̄ 1 . 2 5 , 即容 许应 力 可以为很 凝土 弯拉强 度 的 8 0 %一 1 0 % 。 0 疲 劳特 l 生 等 的影 响。在 确定 预应力 时 , 不 仅要 防止 在最不 利 的情 况下 2 预应 力路面 的结 构构 造和组 合设 计 而且还需考虑混凝土的疲劳特 ; 4 ) 板与地基 的摩擦特 f 生 及处 路基、 垫层、 基层、 路面横向坡度 、 路肩、 排水及材料选型与要求等 开裂 , 5 ) 接缝与排水系统的设计 ; 6 ) 施工程序的发展, 是否能使用传 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同, 可参考我国水泥混凝土设 i 见 范。尽管预应 理方法 ; 力路面在较弱的地基上, 仍然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性能 , 但考虑到路面 统 的铺路做法或经济的方法。 已建的绝大多数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都属于“ 单独型” 的, 但该类 板较薄, 为了防止路面的破坏, 仍应采用较强的地基 , 要求与普通混凝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_李娜

槡 槡
Ab = Al
32000 = 2. 59 4778
A p = 140mm2 。二级公路 γ 取 1. 04 。 5. 1 斜向预应力筋设计 根据设计准则,可计算该路段所需的最小的纵向
预 应 力, σ ΔT = 3. 17MPa, σ ΔTr = 2. 20MPa, σ F = 0. 96MPa,σ L, r = 3. 77MPa , 混凝土所需的最小预压应 力为 2. 10MPa。验算扣除摩阻应力后,板中剩余的预 应力为 1. 14 > 0. 69MPa,因此所施加预应力满足最小 预应力的要求。 对于在一般气候环境下使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总损失为 20% , 张拉的控制应力 为 σ con = 0. 75 × R = 1395MPa, 扣除预应力损失后, 有效预 应 力 为 σ pc = 0. 8 × 1395 = 1116MPa, 通 过 式 ( 4 ) 计算得出斜向预应力筋沿路面纵向的间距取整 L≈1m。 5. 2 板的端部设计 由于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两端有部分区域未 能布置预应力筋,这些区域应力分布不均匀, 因此路 面板两端设置由间距 25cm 的 12 钢筋组成的 4. 5m × 8. 5m 双向钢筋网。 5. 3 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张拉端采用单孔夹片式锚 具,锚具直径为 50mm, 垫板尺寸为 80mm × 80mm, 厚度为 14mm, 受压区截面尺寸为 160mm × 200mm, 2 预应力筋直径为 15. 2mm, 公称截面面积为 140mm , 受压区截面尺寸及局部承压验算如下 :
178 2012 年 11 期( 总第 95 期)
路基摩阻引起的应力为 σ F = μ r ρχ
( 3)
向预应力路面的板厚取相应素混凝土路面板厚的 0. 7 ~ 0. 75 倍。 ( 3 ) 预应力筋布设角度、间距及位置 根据有限元分析,预应力筋的布设角度一般可在 25 ~ 45° 之间取值,布设间距不宜过大, 若间距过大, 板内横向应力分布不均匀,布设位置应在 1 /2 板厚偏 下 1 ~ 2cm 处。 4. 3 推荐设计程序 对于修筑一定长度的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 其 板厚和施加预应力值的大小均为未知 ,因此必须给定 一个量,才能求解计算。设计方法及具体步骤如下: ( 1 ) 轴载调查和轴载谱分析 收集交通资料,计算设计车道使用年限内的标准 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 e 。 我国刚性路面设计规范将后 轴重 100kN 定为标准轴载。 为形成统一的刚性路面 设计体系,在进行斜向预应力路面的设计时 , 将标准 轴载定为 100kN。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计算可按现 行规范进行。 ( 2 ) 初拟路面结构和确定材料的设计参数 结合路面的交通量、公路等级、环境, 根据预应 力筋所需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假定一个初始路面板 厚。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初拟路面板长, 建议在较 热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选用较小的长度 。 根据环境、土基和材料供应情况,选择路面结构 合理的层次组合,各层的类型和材料组成, 拟定基层 以下层次的厚度。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进行混凝土面层及 基层的配合比设计,确定面层、基层和土基的回弹模 量,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 t , 确定基层顶面 的摩擦系数,确定混凝土面板的最大温度梯度 T g 。 ( 3 ) 根据设计准则进行路面设计 分别计算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和摩阻应力, 根据 设计准则计算纵向预应力值 σ py , 并验算扣除摩阻应 力后,板中剩余的预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 0. 69MPa, 以保证在长板的中部不出现横向的裂缝 。 ( 4 ) 确定预应力筋的布置角度和间距 根据板厚和预应力值的大小,拟定预应力筋布置 角度,通过式 ( 4 ) 计算预应力筋布置间距: 2 ( σ con - σ l ) × A p × cos α ( 4) σ py × h × tan α 其中,h 为 路 面 厚 度, A p 为 预 应 力 筋 公 称 截 面 积, l = σ con 为容许张拉应力, σ l 为预应力损失, α 为预应力 筋布设角度。 此外,还需进行板端设计和锚固区局部承压验
路面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及施工工艺

浅谈路面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及施工工艺【摘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在公路施工中的技术应用;以及道路基层施工的一些要点,并提出了对于二灰碎石作为材料铺筑路基层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施工注意点。
【关键字】路面施工;基层;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施工1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许多研究工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路面板厚度只需传统混凝土路面板厚的40%~60%,就能提供很高的承载力和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对减薄机场道面的厚度非常有利;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由于板较长,接缝数量可大大减少。
改善了行车的平稳性;预应力的存在使路面板体性较强,边角软弱部分得以改善,大大减少了横向开裂的可能性,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用筋量少于除贫混凝土外其他路面。
据国外研究指出,用于正常预应力设计所需的钢筋量约为2.7125kg/m 这远少于连续配筋路面(在一些情况下可达1/5的用量);从国外已建路面的使用状况来看,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几乎30 年不需大修,养护需求也较少。
对于较长使用年限的主要问题就是来自纹的磨耗,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要比传统混凝土路比较来看,初期投资,但养护面的磨耗要小。
就其费用与传统混凝土路面的相比费用几乎为零,并且减少了由于养护所延误的时间等因素。
其主要缺点在于:从经济观点来看,虽减薄了路面板的厚度,但需大量的预应力筋腱,施工工艺较复杂,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大,难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施工,初期投资较大;虽然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可以做得较长,但随长度的增加,由路基约束所引起的张拉应力也随之增大,另外,板的位移量也会增大,这对横向接缝的设计要求很严,同时对路基摩擦约束要尽可能小;对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并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类型据现有资料,国外做法大致可将预应力路面分为两大类“: 单独型”板的路面和“连续型”板的路面。
“单独型”路面就是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钢筋,由间隔较长的膨胀缝相隔离的路面组成。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进行论述,并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分析,且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提出了梁桥施工中常易出现的结构缺陷,希望能给与相关专业读者借鉴。
关键词: 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路桥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刚度大行车舒适等优点。
桥梁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建好每座桥梁,施工控制将变得非常重要。
1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是通过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过采用高强度钢材和高强度混凝土,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抗裂能力强、抗渗性能好、刚度大、强度高、抗剪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好的特点,并达到节约钢材、混凝土、减小结构截面尺寸、降低结构自重、防止开裂和减少挠度的目的。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能够是路桥工程轻巧与美观、更加经济,能够有效增加路桥工程施工寿命。
2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英语2.1悬臂施工方法悬臂施工法是指梁部从桥中间墩处开始施工,然后以对称方式逐步接长,直至将悬出梁部分合拢的施工方法。
悬臂施工方法按混凝土的制作方法不同又可被分为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
(1)悬臂浇筑法的接长方式通常是采用挂蓝设备。
挂蓝一般由承重梁、锚固装置、悬吊模板、行走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它可以为悬臂浇筑提供一个架设模板、刚劲布置、混凝土灌注等的工作平台。
作为挂蓝设备中最主要的构件,承重梁一般都是采用型钢、实腹钢梁等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施工设备和新制梁段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完成的结构上去。
(2)悬臂拼装法的接长方式则是采用吊机设备。
移动式吊机的外形与挂蓝相似,也是由承重梁、横梁、锚固装置、起吊装置、行走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板底设 置 了滑动层 , 其摩擦 系数 较小 ( = 0 . 8 ) , 又因其板很 长 ,
3 . 1 收集交通资料 , 根 据设 计参数 的确定方法 , 计 算设计 车道使 所 以季节性温度变化将 引起板端较大的位移 。假定预应力对温度 用年 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 e , 确定基层顶 面的综合 回弹 引起 的位移影 响可忽略 , 按照 素混 凝土板较小初 步计算 , 在年温
1 . 2 其主要缺点 。 1 ) 从经济观点来看 , 虽减薄 了路面板 的厚度 , 但 7 MP a , 路面 板长 L = 1 0 0 m, 路 面板 厚 h = 2 0 c m, 地基 反应 模量 K = 2 . 需大量 的预应力筋腱 , 施工工艺较 复杂 , 手工 操作 的工作量 大 , 难 2 1 M P a , 摩 擦系数 = 0 . 8 ( 有细砂层 ) 。根据《 规 范》 知, 板 内最 大温
就能提供很 高的承载力和较高 的抗变形 能力 , 对减薄机场道 面的
某路段如果按照普通混凝土路面设计 , , 板厚需 2 4 c m。 为了安
厚度非 常有 利。2 ) 预应力混凝土路 面由于板较长 , 接缝数 量可大 全考虑 ( 板如很薄 , 在使用期 间会产生 过大的挠度 , 在施加 预应力 大减少 , 改善 了行车 的平稳性 。3 ) 预应力 的存 在使路面板体 性较 时可 能会 产生过大反拱 , 并且不利于施工 ) , 板厚取保 守值 2 0 c m, 强, 边 角软弱部分得 以改 善 , 大大减少 了横 向开裂 的可能性 , 提高 板长 l O O m。在板厚确定 的情况下 , 设计 的主要问题就是确定施加 了路面 的耐久性 。4 ) 预应力混凝土路 面的用筋量少于除贫混凝土 预 应 力 的 大小 。 外其他路面 。5 ) 从 国外已建路面 的使用 状况来看 , 预应力混凝 土 路面几乎 3 O年不需大修 , 养护需求也 较少 。 试验路 的设计 参数 :单 轴荷载 P = 1 0 0 k N,混 凝土 弯拉强 度 f e n= r 5 . 0 M P a , } 昆 凝 土弯拉弹性模量 E c = 3 ×1 0 4 M P a , 轮胎压力 p = 0 .
以实现机械化 、 自动化施工 , 初期投资较大 。2 ) 虽然预应 力混凝 土 度梯度 T g = 0 . 9  ̄ C / c m( 南 京地 区 ) , 混凝土 的容重 P= 0 . O 0 2 4 k  ̄ e m , m . 1 ×1 0 - 5 / ℃, 混凝土的泊松 比 v = O . 1 5 , 预 路面板 可 以做得 较长 , 但 随长度 的增 加 , 由路基 约束所 引起 的张 混凝土 的线膨胀 系数 c 拉应力也随之增 大 , 另外 , 板的位移量也会增 大 , 这对横 向接缝 的 应力 筋 ( 采用 U 1 5 )标 准强 度 R b y = 1 8 6 0 MP a ,公称 截面面 积
工程 科 技
民营 科技2 0 1 3 耳第1 0 期
预 应 力混凝 土路 面设 计方法探讨
栾 海 霞 ( 黑龙 江农 垦 建 工路 桥 有 限公 司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对预应 力混凝 土路 面设计进行研究 , 提 出设计准则 , 并根 据 中国国情及 交通状况 , 提 出有 关预应 力路 面板厚 、 预应 力值 大
预 应 力 路 面 板 一 般 采 用 矩 形 , 最 合 适 的 板 长 一 般 为
1 2 的 Ⅱ级 螺纹 钢筋为横 向钢筋 , E s = 2 0 0 0 0 0 M P a , f s y = 3 3 5 M P a ,
9 0 ~ 2 1 0 m,过长需足够大 的预应力 以克服板底 摩擦阻力和预应力 则 有 B= 0 . 0 0 8 9 5 , 于是横 向钢筋数 量最少应 为 1 9 8根 , 在此取 为 的损失 ; 过短则需较多的接缝 和张拉点 , 不经济 。板宽建议不超过 2 0 0根 , 间距 为 5 0 c m( ( 2 0 0 — 1 ) ×5 0 + 2×2 5 = 1 0 0 0 0 c m) 。 7 . 2 m, 否则 , 因过大 的横 向弯拉应力易造成 纵向开裂 。板厚一般为 5 . 2 板 的端部设计 。 1 ) 为 防止板在端部发生局部承压破坏 , 因此 , 1 2 ~ 2 3 c m, 过 薄会 产生过 大的挠度 , 另外 , 板厚须 给预应力筋 提供 在板 端设置 由间距 2 0 c m 的 1 0钢 筋组成 的 6 m×7 m 的双层双
最 小 的保 护层 , 以防 开 裂 和 锈 蚀 。 3 推 荐 设 计 程 序
向钢筋 网。 另外 , 在板端 ( 包括伸缩缝 ) 处设置有 2 m×7 . 2 m的钢筋 混凝 土枕梁 , 以加 固基层 , 防止板端 和接缝处发 生破坏 。2 ) 对 于
由于预应 力路面的板厚和板端 预应力值均 为未知 ,因此 , 必 1 0 0 m 长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 伸缩缝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由 须给定一个量 , 方能计算求解 。设计步骤为 :
=1 4O m m 。 设计要求很严 , 同时对路基摩擦 约束要尽可能小 。3 ) 对施工 队伍 Ap 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 并需进行严格 的质量控制。 5 . 1 横向配筋设计 。 在此试验 中, 不设横 向预应力 , 仅配置足够的 2 板 的 尺 寸 钢筋 ,其 配筋设计参考 连续配筋混凝 土路面 的配筋设 计 。采 用
‘
小、 纵 向预 应 力 筋 配 置 等 的设 计程 序 。 关键词 : 预 应 力 混凝 土 ; 路面设计 ; 方 法探 讨
梁 中的伸缩缝 或参见 A C I 设计法。 1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路 面 的 优 缺 点 1 . 1 优势 。1 ) 路面板厚度只需传统混凝土路面板厚 的 4 0 %~ 6 0 %, 5 预 应 力 路 面方 法设 计 应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