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五要点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五要点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五要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属中医“眩晕”范畴,然而其中医证型纷繁多样,尚不统一,中药治疗也不尽相同。

一、重视中药内服,辨证施治中药内服是治疗CSA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其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总结归纳分5型,现从病机、病证、治法、方药几方面概述如下。

(一)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上扰清空,故头晕头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亢极化风,上扰头目,发为眩晕。

”临床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以滋阴潜阳、降逆熄风,邓氏自拟止眩汤(天麻、钩藤、夜交藤、川芎、牛膝、威灵仙、石决明、丹参、鸡血藤、葛根、半夏、石菖蒲、僵蚕、全蝎、甘草)治疗。

曾与颈复康冲剂做对照,结果其疗效优于颈复康。

(二)瘀血阻络型瘀血阻络、血不能上荣头目,故而眩晕。

临床症见: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精神不振、舌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以祛瘀生新、活血通经,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该病与瘀血密切相关,瘀血阻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也是各型颈椎病的共性。

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拟颈椎通瘀汤,此方由川芎、当归、生地黄、桃仁、葛根、黄芪等组成。

治疗各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

(三)痰湿中阻型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所以头目眩晕。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无痰则不作眩。

”从风痰立论,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优于西比灵对照组。

(四)气血亏虚型气虚则清阳不振,清气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头晕目眩。

张景岳曰:“因虚致眩……无虚不能作眩。

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临床症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体倦、气短声低、面白少华、舌淡、脉细。

治以补益气血。

邓氏用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型,从补气升阳人手,药物组成为党参、当归、生白术、生地黄、川芎、茯神、白芍、夜交藤、绿豆衣、柏子仁、酸枣仁、生甘草等。

中医如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如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医诊通全科中医如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杨程安赵长伟赵文海通讯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摘要】由于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临床治疗方案也逐步增多,其中中医外治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可使用一种或多种方案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成果。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在我国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病理变化一般由于颈椎间盘及颈椎组织退行性改变所产生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可对轴位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全国颈椎病中发病率占比约25%,相比于其他种类颈椎病,其病情比较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头痛且伴有头晕、耳鸣等。

此病发病机理复杂,多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传统中医学领域,颈椎病尚未有确定病因,多被归纳于“项痹”等范畴,中医外治法多强调对症治疗,包括敷贴、推拿及针灸等。

传统医学将颈椎病归为“痹症”范围,根据其发病部位,又称为“项痹”。

《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云:“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

”由此可见,颈椎病即“项痹”与风、寒、湿三种邪气关系密切,这三种邪气杂致合而为痹,从而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

同时,起居失常、气候变化、老年体虚等因素导致肝肾亏虚,同样也会引起“项痹”的发生。

对于“项痹”的治疗,西医往往采用药物以及手术的治疗方式,有时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从而发生不良反应。

相比于西医治疗来说,传统中医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即“项痹”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除内服药物外,通常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因其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具有伤害创伤小的特点。

针刺疗法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选穴多选择在某些治疗颈椎病专门的特定穴位、五腧穴及其他相关气血相通之经脉上选取相关穴位。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是气血方面的瘀滞不通,即所谓中医所讲“不通则痛,痛则不通”。

故而在疾病治疗上往往选取诸多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相关之经上的穴位进行针刺,其目的是疏通经络,帮助气血运行,从而使气血得以和调,经络得以运行舒畅,则疼痛减轻;若是选择某些特定穴位,直接作用于疼痛痛点区域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解除疼痛,祛除疾患的目的;还可选择传统医学某些特定穴位如五腧穴去进行针刺治疗,其治疗原理是根据中医五行上的补泻制约原则,对人体整体气血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
( 00 ) P> .5 ,具 有 可 比性 。 12 诊 断 标 准 .
依 次点按 头、 背部腧穴 , 颈、 按揉 天宗穴 , 拿肩井 , 结束手法治疗。
2 2 对 照 组 .
只采用上述推拿手法治疗。
23 疗 . 程

两组治疗均为每 日 1次 ,0次 为 1 程 , 1 疗 治疗 2个疗 程后
观察结果 。 24 统 计 学 方 法 .
参 照《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和《 …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 谈会纪要》 中椎 动脉 型颈椎病 的诊断标 准制 定。①曾有猝倒 史, 伴颈性眩晕 ; ②旋颈试验 阳性 ; ③X线摄 片示 : 颈椎阶段性不
稳, 椎间孔变窄 , 钩椎关节增生 等病理性 改变 ; ④多伴 交感神经
带、 百会、 风池、 肩井 、 大椎 。操作方法 : 患者取坐位或 侧卧位 , 选 用 15寸一次性 毫针 , . 针体与头皮呈 3 。 0 夹角快速刺 入皮下 , 然 注 :) 0 0 , 1 P< .5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中医外 治 杂 志
21 0 0年 8月 第 1 第 4期 9卷 表 2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L A、 V B 平 均 峰 流 速 度 变 化 比 较 ( ) V R A、 A ±
3 3 治 疗 结 果 .
2 治 疗 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2 1 1 额椎 牵 引 ..
采用微机控制间歇牵引器 , 患者取坐 位 , 颈前 屈 1。一 0 , 5 2 。 牵引重量 3k 一6k , g g首次 可小 剂量 牵引 , 或调整牵 引角度 和时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见表 1两组治 疗前后 L A、 V B , V R A、 A平 均峰流速度 变化比较见表 2 。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佳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佳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佳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颈椎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起相应症状的一种疾病。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这包括休息、限制颈部活动、使用颈托或枕头,以减轻颈椎的负荷。

同时,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药等,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包括热敷、理疗、按摩、牵引等手段,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颈椎的功能。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缓解疼痛和炎症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等。

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4.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颈部,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颈椎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受压情况。

牵引治疗可以采用手动牵引或机械牵引的方式进行。

5. 手术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较严重、无效的保守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时,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减压、软骨移植或椎间融合等方法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总的来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活动、注意颈椎保护,以预防病情恶化。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其主要特征是椎动脉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本文将介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们更好地了解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引言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动脉受压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该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早期病变可能仅表现为颈部疼痛和僵硬,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较严重的症状,如头晕、眼花、颈部放射痛等。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2.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早期病变和轻度症状的患者。

保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善颈椎结构和减轻椎动脉受压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 避免长时间维持不良姿势,尤其是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看手机等。

合理休息,保持颈肩部肌肉放松,有利于缓解颈椎症状。

•颈椎固定: 可通过佩戴颈托或颈枕等方式,固定颈椎位置,减轻椎动脉受压。

•物理疗法: 如热敷、理疗等,可促进颈椎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椎肌肉痉挛和疼痛。

•锻炼治疗: 适当进行颈椎运动和牵引治疗,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布洛芬、消炎痛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肌松药: 如甲氧基布洛芬酮等,可以缓解颈椎肌肉痉挛。

•镇痛药: 如氢氟酸可待因等,可缓解颈椎疼痛。

•抗抑郁药物: 在部分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可能伴随着精神抑郁症状,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药物。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包括多种疗法,如:•理疗: 通过按摩、拍打、推拿等手法,可以改善颈椎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症状。

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环功 能 。 参考 文献 ] 项部。虽足太阳膀胱经在项部无腧穴 , 明代杨继洲在《 针灸大成》 『 全 国第二 届 颈椎病 专题 座 谈会 涕 二届 颈椎 病 专题座 谈会 纪要 1 中有 言“ 宁失其穴 , 其经 ”故 而局 部 取双 侧 天柱 、 勿失 , 大杼 及 天柱 『. 军 医学杂 志 ,94 1( )16 18 J解放 ] 19 ,92 :5— 5 . 至 大杼段 足 太 阳膀胱 经 , 配合 远 端 络穴 飞 扬 以疏 通 经络 , 调和 气 f 国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 2 1 中医病 证 诊 断疗 效标 准【 . 大 学 出版 s 南京 ]
颈椎 病 的形 成 与 : 动力 因素 , 椎关 节 失稳 后松 动 、 而波及 ① 钩 移位 两侧 上 下横 突 孔 ,以致 出现 轴 向或 侧 向移 位 而刺 激或 压迫 椎 动 脉 , 引起 痉挛 、 窄或 扭 曲改变 。此外 , 并 狭 当椎 间 隙高度改 变 时对 椎动 脉亦 产生影 响 。 因为椎 间 隙退 变狭 窄时 , 同节 段 的椎 动脉 相 对增 长 ,不 仅 直接 破 坏 了椎 动 脉本 身 与颈 椎 骨骼 之 间原有 的平 衡, 且易出现扭曲、 狭窄等改变。②机械性因素, 主要由于持续性 致压 物所致 , 括椎 间关 节骨 质 增生 , 间盘 髓核脱 出 , 椎关 节 包 椎 钩 创伤 性反 应 。③ 血管 因素 , 血 管动 力学 异常 、 如 动脉 硬化 性改变 、 血管 变异 颈部 天柱 至大杼 段 足太 阳膀胱 经 , 当于 颈部 斜方肌 。 相 外缘 , 深层靠 近 颈椎 后外 缘 。 刺可通 过神 经体 液调节 的作用 , 针 影 响交 感 神经 末梢 释放 化学 物 质 , 变 的脊 椎 、 使病 关节 、 肉、 肌 韧带 等组 织结 构 以及 神经 血 管临 近组 织产 生 良性 反应 , 调整改 善脊椎 的 内环 境 , 之 趋 于平 衡 , 刺 颈部 天 柱至 大杼 段 足太 阳膀 胱经 使 针 尤其 对缓 解局部 肌 肉痉 挛 , 善 椎动 脉 的血流 量 、 流速 度 、 改 血 血管 内径 及交感 神经 症状 效果 极佳 H 风池 天柱两 穴均 位于颈部椎 一 。 基 底动 脉附 近 , 刺风 池对 脑血 管 有解 痉 、 针 扩张 和收缩 双重作 用 , 可 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并且可 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 , 兴奋动脉 壁细 胞 上 的 1受 体 , 血管 扩 张 , 流 量增 加 , 风池 、 3 使 脑血 针刺 天柱 可 以改 善大 脑 的缺 血 缺氧 状 况 , 脑 血流 量 , 高脑 部血 液循 增加 提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
分析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颈椎活动异常等症状。

手法治疗及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起
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手法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推拿、拨打、牵
引等手法来调整患者颈部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等效果。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手法治疗可
以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头晕等症状,帮助患者
恢复健康。

此外,护理也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护理包
括患者日常生活起居的指导、颈部疼痛的缓解、症状的监测等。

通过
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
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及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显
著的临床效果。

患者在接受手法治疗及护理后,颈部疼痛明显减轻,
颈椎活动度有所改善,头晕等症状逐渐缓解。

长期随访观察显示,手
法治疗及护理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手法治疗及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手法
治疗及护理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
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
病 一 大 特 点 , 数 患 者 对 气 候 变 化 敏 感 。 患 肩 自然 地 采 多
与肩 关 节周 围炎 相类 似 的肩部 疼 痛不适 等症 状 , 但其 功
能 活动 多在 正常 范 围 , 通 过 拍摄 X线 片鉴 别两 者 。 可
( 收稿 日期 2 1— 3O ) 0 00 一 1
好 , 绍如 下 。 介 症 状 特 点
部, 做肩 关节 前屈 、 伸 、 后 内收 、 展 、 内 和旋 外 活动 , 外 旋 观察 并记 录其 活 动幅 度及 粘连 程度 。
压痛 点 : 肩 在 肱 二 头 肌 长 、 头 附 着 处 , 峰 下 患 短 肩
缘 , 胛骨 上缘 , 圆肌 上缘 等 处 常有不 同程度 的压 痛 。 肩 小 治疗 原则 : 早期 以活血 止 痛为 主 ; 期 以剥 离粘 连 、 后
视 或 失 明 ,持 续 数 分 钟 后 逐 渐 恢 复 视 力 。 4 猝 倒 : 本 病 的一种 特殊 症状 , 作前并 无 预兆 , . 是 发
手法 : 以攘 、 、 、 、 按 揉 拿 拔伸 、 、 、 等法 为 主 。 摇 抖 扳 取 穴 : 井 、 髑 、 风 、 宗 、 贞 、 池 、 谷 肩 肩 秉 天 肩 曲 合
体 会
肩关 节 周 围炎 中医称 之 为 “ 肩 风 ” 本 病 主 要 以 漏 。
笔者 在近 3 年 的临床 工作 中总 结 出一套 独有 的操 O 作 方 法 , 为对 本病 的治疗应 以早发 现 、 认 早诊 断 、 期正 早
气 血不 足 , 脉失 养 , 之 筋 脉 拘 急 , 筋 久 营卫 失 调 ; 受寒 血 则凝 , 湿之 邪 淫溢 于筋 肉关 节 , 寒 以致关 节 屈伸 不利 ; 因 关节 周 围软组 织 长期 受到 各方 面 的牵拉 和 摩擦 , 引起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食疗
由于退变和劳损,颈椎骨质疏松、增生,韧带肥厚,颈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可成为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颈疼痛,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

有的病人还有头晕、眼花、耳鸣。

个别严重的四肢瘫痪,行走困难。

中医对其早有认识,一般分为风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和气血亏虚型。

颈椎病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贴膏药、锻炼操、药枕、牵引、推拿、理疗、服药及手术等。

此外,还可配合食疗。

食疗变药疗“苦口”为“可口”,具有“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的特点,可起到“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的效果。

颈椎病食疗除遵循一般饮食原则,如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饥饱有度、清洁卫生外,还要辨证进食。

如风寒湿痹阻者可食葛根、狗肝莱、干姜、樱桃外用颈肩松按摩膏药;气滞血癌者可食用蛇肉、黄膳,适量饮酒;痰湿阻络者可食柄子、梨、扁豆、赤豆、茁米;肝肾不足者可食黑豆、香菇、黑芝麻、枸杞子、狗肉、羊肉、鹿肉、鱼虾、韭菜、此症状外用膏药效果最好;气血亏虚者可食红枣、黑枣、葡萄、桂圆肉、桑椹、阿胶等。

下面是常用颈椎病食疗方。

1、葛根五加粥
原料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

制法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

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

可加冰糖适量。

功用祛风除湿止痛。

适应征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

2、清炖乌蛇
原料乌蛇l条,葱、姜、黄酒、清水适量。

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长5厘米段块,人沙锅,加葱、姜、黄酒、清水。

武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熟透,再加盐即成。

分次服食。

功用祛风通络。

适应征颈椎病肢体疼痛麻木者。

3、山丹桃仁粥
原料山植30克,丹参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

制法原料洗净,丹参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适应征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4、穹归蚕蛹粥
原料川穹10克,当归、蚕蛹各15克,粳米50克。

制法原料洗净,加水适量,先煎川穹、当归,去渣取汁,再加蚕蛹、粳米,武火熬成粥。

功用养血活血。

适应汪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体质虚弱者。

5、薏米赤豆汤
原料薏米、赤豆各50克,山药15克,梨(去皮)200克。

制法原料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加冰糖适量即可。

功用化痰除湿。

适应征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6、木瓜陈皮粥
原料木瓜、陈皮、丝瓜络、川贝母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原料洗净,木瓜、陈皮、丝瓜络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贝母(切碎),加冰糖适量即成。

功用化痰除湿通络。

适应征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7、天麻炖猪脑
原料天麻10克,猪脑1个。

制法原料洗净,天麻切碎,与猪脑一并放入炖盅内,加水、盐适量,隔水炖熟。

每日吃1次,连服3-4次。

功用平肝养脑。

适应征颈椎病头痛眩晕,肢体麻木不仁。

8、壮骨汤
原料猪骨(最好是猪尾骨)200-300克、杜仲、枸杞子各12克,桂圆肉15克,牛膝10克,淮山药30克。

制法原料洗净,猪骨斩碎,共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煎40。

60分钟,加适量花生油、盐、葱、姜等配料,取汤服用。

功用补肝肾;强筋骨。

适应汪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9.五子羊肉汤
原料羊肉250克,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桑椹子、当归、生姜各10克,肉桂5克。

制法原料洗净,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纱布包,羊肉切成片,用当归、生姜、米酒、花生油各适量,炒炙羊肉后,放入沙锅内,放入余料,加水、盐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取出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纱布包,加人蜂蜜适量即成。

功用补肝肾、益气血。

适应征肝肾亏虚型颈椎病,肌肉萎缩,腰膝酸软。

10、参枣粥
原料人参3克,粳米50克,大枣15克。

制法人参粉碎成细粉,米、枣洗净后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调入人参粉及白糖适量。

功用补益气血。

适应征气血亏虚型颈椎病。

11、参芪龙眼粥
原料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子各20克,粳米50克。

制法原料洗净,党参、黄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适量煮沸,加入桂圆肉、拘把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

功用补气养血。

适应征气血亏虚型颈椎病。

颈椎病自我锻炼方法
颈椎病患者应在接受各种治疗的同时注重自我锻炼,专家为大家推荐一套颈椎病的保健操。

基本姿势:每次做各项训练动作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全身放松。

前俯后仰:双手叉腰,先抬头后仰,同时吸气,双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后缓慢向前胸部位低头,同时呼气,双眼看地。

做此动作时,要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后,再上下反复做四次。

动作要旨是:舒展、轻松、缓慢,以不感到难受为宜。

举臂转身:先举右臂,手掌向下,抬头目视手心,身体慢慢转向左侧,停留片刻。

在转身时,要注意脚跟转动45度,身体重心向前倾,然后身体再转向右后侧,旋转时要慢慢吸气,回转时慢慢呼气,整个动作要缓慢、协调。

转动颈、腰部时,要尽量转到不能转为止,停留片刻,回到自然式后,再换左臂。

而换左臂时,放下的手要沿耳根慢慢压下,换好手臂后同样再做,来回反复做两次。

左右旋转:双手叉腰,先将头部缓慢转向左侧,同时吸气于胸,让右侧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再缓慢转向左侧,同时呼气,让左边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

这样反复交替做四次。

提肩缩颈: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

动作时双肩慢慢提起,颈部尽量往下缩,停留片刻后,双肩慢慢放松地放下,头颈自然伸出,还原自然,然后再将双肩用力往下沉,头颈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后,双肩放松,并自然呼气。

注意在缩伸颈的同时要慢慢吸气,停留时要憋气,松肩时要尽量使肩、颈部放松。

回到自然式后,再反复做四次。

左右摆动: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叉腰。

动作时头部缓缓向左肩倾斜,使左耳贴于左肩,停留片刻后,头部返回中位;然后再向右肩倾斜,右耳贴于右肩,停留片刻后,再回到中位。

这样左右摆动反复做四次,在头部摆动时需吸气,回到中位时慢慢呼气,做操时双肩、颈部要尽量放松,动作以慢而稳为佳。

波浪屈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腿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

动作时下颌往下前方波浪式屈伸,在做该动作时,下颌尽量贴近前胸,双肩扛起,胸部前挺,双肩往后上下慢慢运动。

下颌屈伸时要慢慢吸气,抬头还原时慢慢呼气,双肩放松,做两次停留片刻;然后再倒过来做下颌伸屈运动(运动食品),由上往下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做两次,正反各练两次。

要注意的是,整个动作要缓慢、协调,把肌肉慢慢地绷紧并显露出来,其后再做适量的放松动作,觉得累的时候要作适当休息。

如果刚开始不能标准地做好动作,要循序渐进,不可冒进,以免对脊椎等部位造成更大伤害。

颈椎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颈椎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

如果不幸患上了颈椎病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当我们去就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治疗我们的颈椎病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吧。

1、颈椎牵引
最为常用,既可限制颈部活动,又能使颈部肌肉充分松弛休息,使排列紊乱或脱位的椎体间关节恢复正常。

2、理疗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即离子导人法、超短波法、石蜡疗法,其它如炒粗盐及热水袋热敷、电褥子等。

3、推拿按摩
包括旋转推拿。

在早期,除了脊髓型颈椎病外均有帮助,可隔1~2天治疗一次,以3~5次为准。

注意过多过重的推拿可带来损害,应慎重。

另外自我轻度按摩再外涂少许颈肩松按摩膏坚持每天几分钟效果也很明显。

4、针灸
依据经络选择穴位,留针治疗效果较好。

可据病情分疗程治疗。

5、封闭疗法
分疼痛点封闭法及选穴位封闭,又叫水针疗法。

可用丹参或当归注射液、枸杞注射液或5%葡萄糖液。

常用穴位有颈夹脊穴、风池穴、颈肩阿是穴(即压痛点)、曲池、合谷等。

每次选。

2~3个穴,隔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

6、中药疗法
可依据中医师处方用药,也有中成药如颈肩松按摩膏、颈复康、颈痛灵、活络丹等。

7 、西药疗法
主要是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莱普生、阿斯匹林、芬必得等,但从药时间不可超过两周,若不见效即要更换治疗药物。

另外可加用维生素B1、B2或三磷酸腺苷等效果更好。

8、围领
即颈托或叫颈围,一般外出或工作时用。

其作用不是固定颈部,而是限制颈部的活动,特别对颈椎不稳者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