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对策研究一、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现状1. 散打运动受关注度不高相对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散打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关注度并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散打运动的特殊性以及传统的观念影响造成的。

许多学生和家长对散打运动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认为这是一种暴力的体育项目,对身体有害无益。

2. 缺乏专业的教练团队普通高校中对于散打运动的教练团队相对匮乏,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散打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缺乏设施和装备普通高校中的武术散打运动在场地、器材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很多学校的散打训练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缺乏适当的器材和装备支持,这对于学生的训练和比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1. 提高散打运动的社会认可度针对散打运动受关注度不高的问题,需要普及散打运动的知识,宣传散打运动的健康价值,改变人们对散打运动的误解和偏见。

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性质的散打运动展示、推广宣传活动等,提高散打运动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2. 加强散打运动的师资建设针对缺乏专业的教练团队的问题,需要加强散打运动的师资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散打运动教练的培训力度,提高教练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引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散打运动专家,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指导。

3. 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和装备条件针对缺乏设施和装备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大对散打运动的投入,改善训练场地和设施,更新器材和装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

同时可以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赞助,为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支持。

4. 增加散打运动的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推广散打运动,加强学生的散打运动训练,学校可以适当增加散打运动的课程设置。

通过将散打运动纳入体育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到散打运动中来,培养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散打运动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5. 开展散打运动比赛和交流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散打运动比赛和交流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散打运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武术散打的教学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武术散打的教学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继 续 研 究 的开 展 奠 定 相 应 的 理 论 基 础 。 的看到这样 的一个问题 , 那 就 是 很 多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过 程 中 自身
~ 一 一 一 ~ 一 一 ~
的 传 统 教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并 不 能 够 得 到 相 应 的 转 变 , 传 统 的 教
使 教 学 过 程 十 分枯 燥 , 对 于 学生 自身的 学 习 积极 性 得 到 了长 足 的 进 步 。 从 原 来 只 是 为 了得 到 更 好 的 生 存 所 采 用 的 一 做 到充 分 灵 活 , 受 到 了严 重 的 影 响 , 对 于 这 一 点 我们 还 应 该 加 以 充分 的重 视 。 在调 种 手 段 逐 渐 的 向提 高 自身 的 身 体 素 质 而 发 展 , 是 我 国 体 育 运 动 传
1 教学 方式 方 法 陈 旧 教学 手段 单 一 数 据 将 问 题 进 行 意 义 的 阐述 与 分 析 , 将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与 我 们 大 2. 我 个 人 在进 行 高 校 武 术 散 打 教 学 过 程 的 观 察过 程 中 可以 充 分 家 进行 分 享 , 希 望 能 够 起 到一 定 的 积 极 作 用 , 同时 对 于 我 们 今 后 的
那 就 是 很 多 高 校 学 生 认 为 自身在 进 行 的 对 于 这 项 体 育运 动 产 生 了 喜 爱 之 情 。 散 打 运 动 的发 展是 和 我 国 可 以 发 现 这 样 的 一 个 问 题 , 发展所分不开 的, 随 着 我 国 体 育 竞 技 运 动 的 发 展 武 术 散打 运 动 也 武 术散 打 的 学 习 过 程 中教 师对 于 教 学 手 段 以及 方 法 的 运 用 并 不能
Hale Waihona Puke ~ 一 ~ ~ 一 一 ~ ~ 一

散打技法

散打技法

散打运动一、散打运动简介散打也称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散手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在长期的狩猎、捕捉和与猛兽侵袭的斗争中,逐步学会了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搏刺强士体”,意思是说练习搏击可以强壮士兵的身体。

历史上表演散打的形式,以打擂台为主,擂台就是技击的比赛场地。

赛前,先由擂主安排高手准备应战,凡愿与其较量者,临场须立好“文书”,方能上台献艺。

台手叫“献台”,裁判叫“部署”,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败下台者为输。

近代,散打已成为一项体育项目,我国于1928年、1933年先后在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中,都将散打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散打运动一直处于限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体委于1979年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中指出:“优秀的技击技术长期埋没,如不能继续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1979年5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散打公开表演,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介绍散打至今,我国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比赛规则日臻完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继1986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擂台赛、锦标赛,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概括地说,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运动国内外重大赛事有: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二、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

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

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

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作者:马广卫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摘要在中华武术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散打运动从手搏—白打—散打漫长的发展中逐渐跻身国际竞技运动的舞台,展示了其以技击本质的无限魅力。

而拳击从西方格斗运动中不断演化,依靠商业比赛和市场动作来赢得丰厚利润,在西方其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体育产业。

关键词散打基本技术风格可持续发展一、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散打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人与兽斗和人与人斗。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不断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远古时候“人少而禽兽众”,人们为了生存自卫,必须依靠徒手技能来捕杀野兽,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格斗技能[1]。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人与兽斗变为人与人斗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发展,人们将战争中比较成功的格斗技术加以总结,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原有的格斗技术,本能的自卫活动己经开始过渡到有意识应用格斗技术,这就是格斗运动的萌芽[2]。

至此,尽管每个时期称呼不同,散打在历史各个时期都有所开展,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作为技击本质是一直没有改变。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散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散打那时称手搏,手搏在明清时期又称为“白打”,“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

”当时不同地区和拳种之间广泛地交流,对手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踢、打、拿、摔等技术全面发展。

戚纪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菠乃周的《袭氏武技书》、张孔昭的《拳经拳法备要》等大量的武术论著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手搏的理论,而且对手搏技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西方体育的输入对中国武术造成巨大的冲击,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人类的社会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等击打野兽的方法.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但这些击打技能却为武术的形成准备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从原始的生产,生存活动中,逐步形成徒手或持械的格斗技术.从而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个地域的人类活动中都曾出现.如击剑,泰国拳等.但从原始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发展概况:1.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256年)武舞不分,合二为一,成为"武舞". 它是将用于实战格杀的经验按照一定程式来演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武术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武术理论开始形成.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 武术体系逐步形成.3.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这一时期有较多的武术著作问世.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武术流派雏形开始出现,如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谈到了剑术已有"法"而且各异. 刀已基本取代了剑再军事上的地位,而剑在非军事用途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汉代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东穿日本(日狗看好了)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武术在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然而由于玄学盛行,追求炼丹于长生不老,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发展.5.隋唐时期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武举制,大大推进了武术的繁荣发展.6.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7.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武术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清代,武术于道教养生,内丹术和引导术进一步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武术内功(不得不承认= =.. 内功确实出现的很晚..当然不是说之前没有内功.只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系统而已)武术内容和分类:1.按运动形式的分类:功法运动. 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题进行联系,以达到强身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囧一下,要严肃.)的运动.如内养功,站桩功,轻功,硬功等.少林寺"七十二艺"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武功的集大成者.套路运动. 按一般形式分为单练,对练,集体表演.搏斗运动. 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则.根据双方的攻防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攻防技法进行的实战练习形式,如散打(是切磋= = 不是争勇斗狠)2.按传统流派分类.以历史上的传承和依托地域山川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少林武当就是依托嵩山和武当的内外两大门派,同时也是中国武术与中国的佛教道教相结合最为完美的武术宗门.峨嵋派,青城派,华山派,崆峒派,天山派也是以此分类.3.以二分法分类.如南拳北腿.长拳短打,内家拳外家拳.4.以拳种命名的流派.如查拳派,洪拳派,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通臂门,六和门,华拳门,螳螂门,鹰爪门,地趟门,劈挂门,梅花门,自然门,八极门等.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特点:1.攻防技击性. 武术的本质特点.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3.广泛的适用性.作用:1.强身健体.2.防身技击.3.教育娱乐.4.经济作用(这个无视好了.)武术的四大流派:1.少林派. 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这个不敢恭维.武术出现在佛教出现之前= =..佛教大概是公元前6-5世纪创建的,也就是说武术历史比所有宗教都长.)拳种最多的门派,处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为外家拳法集大成.少林特点:调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并济,尤以刚为主,以攻架为主,以长手为主.具体支派我就不说了. 很多2.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传背诵徽帝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法.特点: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炼.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冒犯(听起来像太极.但是不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也都出自道家.但有人认为其自称体系.武当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剑-武当剑(屠龙刀倚天剑都当浮云好了. 那是小说.)3.峨嵋派. 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交玉女拳法(囧.)后因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峨眉"和佛教圣地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峨眉于武当少林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门派.尤其西南一带很有势力. 峨眉功法介于少林武当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4.梁山功夫.(除了山东人,多少人知道?)又名子午功夫.至今已900年. 是山东水泊梁山北,六公山建福寺方丈圆通禅师与松江等梁山英雄所创.融佛,到,儒,兵(兵家不知道的自己百度去, 百度完了面壁一小时)四大家等诸家武功之精华为一体, 因此功夫多练子,午两个时辰而得名.功夫练到一定境界身上就会出现一道暖流和一道冷流.热流被称为"火候",冷流被称为"精华". 梁山与少林,武当,峨眉被誉为中华武术的四大发祥地.。

中国武术及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武术及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武术及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武术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项目。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中国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体现为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

中国武术对于人类的最大的贡献是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一种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它从一个更高的境界上符合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传统武术以技击为立身之本,他们的魅力决不局限于赛场之上,传统的武德要求习武者在生活中谦谦如君子,上场如猛虎,相交无小人,尊师重道,对为师者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反过来也成为一种群体的道德约束。

在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中更显其存在的价值。

武术既然是一项有价值的体育项目,当然就应该大力推动它的发展繁荣。

而目前传统武术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能不能称得上发展繁荣呢?传统武术要求人精确地控制、把握自己的每块肌肉、每寸筋骨,一般人练武,至少要花上5年才稍有水准,要悟出点道理恐怕得10年。

现在,不少人一个月也难得专门抽时间运动,没有成效,自然也没有学下去的信心。

受到现代体育运动的冲击,练武的艰辛更难以让人接受。

目前以武术为生不容易,拳会人士大多从事与武术无关的工作,只在业余时间收徒教学。

散打简史

散打简史

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史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属武术运动中的对抗性项目,也有人习惯于把它称为散手,是对抗双方运用攻防格斗技能战胜对手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搏击运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

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

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

这些原始状态的攻防技能虽没有脱离生活技能的范畴,但却是武术散打的雏形。

现代武术散打是对抗双方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运用攻防格斗技能战胜对手,并趋向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竞技运动。

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

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商周时期,剧烈的军事斗争,促使当时等等奴隶主军队中有较为系统的“武术”训练。

“武舞”是当时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最常见的有效方法。

进入春秋战国以后,列国争雄图霸,技击术在战场中的运用更为突出。

春秋初期,管仲在齐国便面向全国招募“拳勇股肱之力,筋骨出众者”;齐桓公春秋两季还举行全国性的比武较力的“角试”,以选拔天下神勇之士,并以勇授禄。

秦汉三国时期,角抵、手搏最为盛行。

随着“宴乐兴舞”的兴起,武术的发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攻防格斗作用、实用性较强的技击动作,它紧密地围绕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另一类则是适应表演需要,把攻防技术反复加工提炼而逐渐形成的套路技术,二者都有各自的生命力,长期并行不悖。

进入唐朝,武举制的推行实施对武术散打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角抵、手搏等散打形式遍布朝野和民间,职业的教习人员相继出现,对武术散打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当时已具有相当的影响。

拳击擂台的历史与演变

拳击擂台的历史与演变

拳击擂台的历史与演变拳击作为一项古老的格斗运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和演变,如今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竞技运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拳击擂台的历史,探讨其演变,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古代的拳击擂台早在古代,各种形式的拳击擂台已经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拳击擂台是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

斗士们会在擂台上面对面地交锋,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技巧。

这些比赛常常在庞大的露天剧场或竞技场中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

在亚洲,中国目前被认为是拳击的源头。

古代中国的拳击擂台被称为“散打”,它是一种结合了武术和格斗技巧的战斗方式。

散打比赛的擂台通常位于寺庙或武馆内,是武术传统的一部分。

二、近代拳击擂台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拳击擂台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拳击比赛的场地。

最早的现代拳击比赛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的比赛通常在露天赛场上进行,几个队伍在擂台上交战,以展示他们的拳击技巧。

这些比赛吸引了大量观众,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拳击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拳击擂台开始转向室内的专业竞技场。

这些竞技场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中间设置一个擂台,供拳击选手比赛。

观众席通常围绕着擂台设置,以便观众从各个角度观看比赛。

这种设计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观赏拳击的细节,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近代拳击擂台还引入了诸多技术和设施,以提高比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例如,计时器和计分板的使用使得比赛更加准确和公正。

此外,各种保护措施,如参赛者使用的手套、擂台的防护网和医疗救护队的部署等,有助于保护选手的安全。

三、拳击擂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如今,拳击擂台作为一项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拳击比赛被定期举办,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

拳击擂台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更是一个展示运动员实力、勇气和毅力的舞台。

此外,拳击擂台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大量的赞助商和广告商。

比赛的转播权成为争夺的对象,拳击选手也成为了明星运动员,他们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武术具有渊博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而武术散打是基于我国武术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体育,进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运动形式。

本文中主要探究了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并针对武术散打发展现状探究了其未来发展趋势,继而推动我国武术散打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将中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关键词】武术散打;发展史;发展趋势
武术散打运动经过的长久演变得以逐步优化,并且已经成为现阶段最受欢迎的运行形式,对于其发展历程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观点,有按照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也有依据时间进行划分。

文章重点阐述了武术散打历史演变过程,并针对武术散打存在的弊端给予改革与完善,进一步促进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武术散打发展概述
1.解放前散打运动
新中国成立之前,武术散打运动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但是作为竞技项目并没有形成规范,比赛并没有得到大众认可。

在1923年,中华国术馆成立,武术散打正式列入教程,并且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主要是以无防护对打为主,双败淘汰制,三局两胜,第二届国术比赛中,武术散打增设防护道具,而在四届全国运动会综合类比赛中,武术散打正式列为大赛比赛项目,比赛分组主要有两项指标,分别是体重、性别,同时规定击中部位,依据是三局两胜制,但是在时间上并没有设限制。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武术散打成为竞技项目,但是在规则上还是有待完善。

2.新中国之后的武术散打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散打运动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1950年至1978年,基本上都是以民间自由开展为主,伴随文革而逐步消沉。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其历史的转折点,武术散打列入比赛项目,并且分别在三个地点实施试点,随着运动的不断推广也累积较多的经验。

1982年,武术散打对抗表演赛,1988年,武术散打擂台诞生,台高60cm,长宽均为8m,在中心位置印有图案,主要是以太极图为主,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现,在同一年,国际性的武术散打比赛正式举行,有超过15个国家参见了比赛,运动人数总计为60名,上述比赛的进行正式宣告武术散打运动向世界进军。

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武术散打运动形式逐步规范化,这不仅体现在训练、裁判上,而且还表现在规则的日益完善,对武术散打比赛规则进行了多次修订,在得分规定更为详细,在1999年武术散打比赛不再使用头盔及护身,2000年开始举办武术散打争霸赛,这在某种程度提升武术散打的知名度,2002年世界杯,武术散打正式成为国际性的比赛。

二、武术散打运动发展趋势探究
1.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武术散打运动历经长久的发展之后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比赛项目,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承。

自从北京承办奥运会以来,武术已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武术散打是否能够列席奥运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在比赛形式或是规则再到比赛时限上都有待改进。

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对抗性的项目相对较多,比如拳击、跆拳道、摔跤、击剑等,每项运动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散打运动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主要是以踢打摔跤融合为主,但是不具备一定的特色,无法将中国武术的精髓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民族特色不足,因而必须从更改规则入手,统一战术。

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女子武术散打的培养,男女散打同步发展才能推动散打运动发展不断加快,最终能够入选奥运会比赛项目。

2.商业运作
世界范围内,每年体育市场带来的利润相对较高,销售额基本保持在5000亿美元,在诸如日本、泰国、美国等国家中,搏击项目运作良好,比赛相对比较火爆,而武术散打作为中
国特色运动项目更应加强商业化运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要想进行商业化运作首先应该放宽规则,同时增加散打观赏性,强化对抗性,促使我国散打运动商业化运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逐步实现国际化。

未来武术散打发展前景良好,而且商业化运作会对散打运动的扩大有着极深的影响力,有利于其知名度的提高,继而推动中国散打走向世界。

3.运动规则发生变化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之所以发展受到限制究其原因在于规则的限制,同时也阻碍武术散打技术发展。

在现行的规则中,主要是以武术中踢打摔为评分标准,规则规定摔跤积2分,这导致了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缠抱摔动作频繁出现,甚至将散打比赛直接演变成摔跤比赛。

除此之外,部分运动员为了取得胜利,过分关注打点得分,但是在抗击上明显较弱,并且在打击力与硬度上缺乏锻炼。

中国武术对阵泰国拳击,我国运动员基本上以技术取胜,胜利优势相对较低,而泰国选手则具备更强的力度与硬度,动作时效性极强,在胜利上说服力较高。

从以上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武术散打的规则限定了其发展,要想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应当及时更改比赛规则,改变侧重点。

从武术散打发展史中,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从之前的无规则及护具,再到后来的有规则及护具,最后到规则不断完善,护具不断递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护具的有无,还有手套的配带,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散打技术的发挥。

传统武术中,掌、勾、爪等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假设改变手套,解放十指,这对于传统武术技术的发扬是非常有利的,更能彰显中国特色,除此之外,对于较为高难的动作,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促使武术散打更具中国特色,同时具备更好的观赏性,武术散打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必须要从规则及动作上进行改变,从而促使武术散打规格越来越规范,使其成为世界性的比赛项目。

三、结语
总体来说,中国武术散打是我国武术运动一种展现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经历了高峰与低谷,伴随武术散打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武术散打运动逐步成为国际级的比赛项目,未来有望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本文中详细论述了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史,概述了散打运动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并且给予了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继而促进武术散打运动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计伟忠,况成武.对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反思[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4).
[2]龙光敏.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演变审视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
[3]陈志喜.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历程与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11).
[4]郭彩云,薛欣.散打规则新变化对散打运动发展趋势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2(08).
[5]孙佳男.武术散打的商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3(03).
作者简介:
宋加玺,男,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体育运动学校,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武术散打训练,职称:国家一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