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 修辞手法-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易错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手法类1. 比喻和拟人修辞:容易混淆比喻和拟人修辞的使用。

比喻是通过比较来形象地表达某一事物的修辞手法,而拟人修辞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

在审题时要准确分辨两者的使用情况。

2. 夸张和借代修辞:夸张和借代都是运用特殊的语言手段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和形象,容易混淆两者的使用。

夸张修辞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表现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而借代修辞则是将某一事物表示为另一事物的特殊表达方式。

在解题时要注意分辨夸张和借代修辞的使用手法。

3. 比拟和对偶修辞:比拟和对偶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容易混淆两者的使用。

比拟是通过找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作者的意思,而对偶则是在句子结构上进行平衡和呼应的修辞方式。

在理解和分析时要准确区分比拟和对偶的作用和效果二、修辞手法与修饰语类1. 形象化的修辞和文字修饰:形象化的修辞是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来创造形象和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而文字修饰是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对事物进行描绘。

理解和运用形象化的修辞和文字修饰要根据语境进行分析,避免混淆和误用。

2. 揭示性的修辞和情感色彩的修饰:揭示性的修辞是通过刻画人物行为、语言和思想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情感色彩的修饰则是通过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式等手法来渲染作品的情感氛围。

在理解和分辨时要准确把握揭示性的修辞和情感色彩的修饰的作用和效果。

三、句法分析类1. 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是句子被划分为各种成分和语法关系的方式,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在分析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

2. 对修辞句式的识别和理解:修辞句式是通过语言结构变化的手段来表达和强调作者的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分析修辞句式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修辞语言类1. 比喻和暗示的辨析:比喻是通过比较来表达某一事物的修辞手法,而暗示则是通过间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某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易错点1 选用句式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当前的饮水习惯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

科学的饮水可以调理生理、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功能,而且会减少多种疾病发生的几率,增进身体健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生活起居,制定自己的饮水时间表。

比如,在清晨时间饮用一杯水,水分能很快被胃肠道吸收,,尤其利于高血压、脑血栓的防治。

A.不仅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B.不仅能够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循环C.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净化血液D.不仅能够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还能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血管弹性【错因分析】本题各选项只是从句子结构上调整了下顺序,迷惑性还是挺大的,如果逻辑关系不清楚,就容易选错。

【参考答案】D选用句式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去选择一定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因此,选择句式的根据大体有三:一是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二是不同的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三是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

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区别一个不同的句子类型,所以大多是提供了一个语境,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恰当句式。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这一知识点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一般要从表述对象一致、推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通常采用衔接类型题来训练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

为此,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3D打印技术制造人造血管。

A.因为涉及血管组织,没有血管的养分供应,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没法存活B.如果涉及血管组织,只要血管能够供应养分,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能存活C.因为涉及血管组织,而血管组织涉及的医疗技术问题,人类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D.但如果人类解决了血管供应养分问题,人造皮肤的其他重大技术也就会迎刃而解【答案】A作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01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内容分析选择题(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01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内容分析选择题(原卷版)

易错题01信息类文本阅读之内容分析选择题——比对信息出错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内容分析选择题易错原因——三个未注意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关注选项与原文的词句变动【攻略二】关注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攻略三】关注延伸推断的范畴与逻辑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内容分析选择题信息类文本的内容分析选择题,是高考命题的“长青树”。

考题选择项主要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的四个选择项,有对文中相关的词句进行相似表达,有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筛选、重组、整合。

选项在对原文“相似表达”与“信息整合”中出现错误,要求考生比对核查。

★易错原因——三个未注意1.未注意到“相似表达文句”有词句变动。

2.未注意到“信息整合”出现逻辑关系混乱。

3.未注意到“延伸推断”超出原文范畴,与原文本义不符。

(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全国通用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易错点1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易错点1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含解析

易错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易错题【01】语言表达简明易错题【02】语言表达连贯易错题【03】语言表达得体语言表达简明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

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从考查频率上说,语言简明是近几年高考中的轮考题,其考查题型主要有:(1)提供一个语段,修改不简明的地方;(2)提供四个选项,判断其中表意简明或不简明的一项;(3)提供多处词语,判断哪些词语可去掉。

语言简明考查内容集中在两点:“简”和“明”。

简:①删除多余词语(指重复啰唆的内容);②排除冗余信息(指文中游离于主旨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明:①消除歧义;②避免费解(指避免出现使人难以领会或理解的内容)。

那么,在具体作答时如何做到语言简明呢?从技法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考生注意:(1)去次留主,抓住要点;(2)防止重复,删除多余;(3)善于概括,巧用指代;(4)避免重复,消除歧义。

语言简明要避开的“雷区”1.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2.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3.可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4.要避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5.要避免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易错点 文言文阅读(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点 文言文阅读(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点文言文阅读(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一、选择类(共28 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卒然”作状语,修饰“遇”,不能断开,排除C;“之”属于代词,作“遇”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则”往往在句首领起下文,“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句式整体一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参考译文: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他有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的能力,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

他的出生是有所来历的,他去世后仍有所作为。

所以,申伯、吕侯从山岳降生,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是不可抹杀的。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至大至刚之气。

”这种正气,寄寓在平常事物之中,充溢在天地之间。

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32 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 (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32 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 (原卷版)

易错题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易错原因——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找不到答题突破口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从“异动词语”角度分析【攻略二】从“修辞方法”角度分析【攻略三】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攻略四】从“语句语气”角度分析【攻略五】从“语体风格”角度分析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是关于“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考题。

原改句比较题,是近年来高考热点考题之一。

解答原改句效果,应结合语段语境,从用词、句式、修辞、语体等角度分析。

★易错原因——1.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2.找不到答题突破口(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解答原改句效果比较题,主要有以下步骤:第一步:求异。

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用词、手法、句式与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析异。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用词、手法、句式与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有何作用。

第三步:表达。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表达。

具体而言,原改句答题的角度如下:1.从“异动词语”角度分析词义本身就有一定的内涵,结合词义所描绘的对象,可以分析出艺术效果。

特别是句子的动词、形容词。

原句与改句,一般会在用词上有所不同。

从用词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剖析,一般能分析出原句的效果。

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文言文阅读(三)-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三)-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三)-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一、选择题(共16 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易错点 标点符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点 标点符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点标点符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一、选择题(共84 分)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B.“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日夜都在思念着你们。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许先生创作的“荷风千里”这幅画,将古雅的气韵、明快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受到大家的好评。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B 项“他说”后应为逗号,前后面有说的话,中间“说”后用逗号。

C项“……”与“等”不能连用。

D项画作应用书名号。

故选A。

【点睛】⑴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

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

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

例如: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⑵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

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

(冒号应该删去)⑶在句子内部,不能用冒号。

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⑷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⑸一般说来,一句话里只适合用一个冒号。

如果一个冒号范围里又用冒号,就形成了冒号的套用。

应设法避免套用冒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王陵在哪里?在周原吗?考古学家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

在丰镐吗?考古学家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B.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

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C.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等,用手书的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颇有几分浪漫主义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点修辞手法-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一、语言表达(共8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知识,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

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要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准时代方向,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

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

”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思想的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

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儿科”一词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小儿科”原指医院中治疗儿童疾病的科室,比喻被人瞧不起的行当或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

原文采用借喻和否定的形式,说明了将高精尖知识转化并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的重要性。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分析“小儿科”的本义和比喻义。

“小儿科”的本义是指专以儿童为诊治对象的医学类别。

生活当中该词语常常用来比喻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或被人瞧不起的行当等。

然后,结合句子“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知识,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分析可知,此处采用了借喻和否定的形式,本体是“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知识,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喻体是“小儿科”,比喻词是“绝非”。

此处比喻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得阐述了将高精尖知识通俗易懂的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的重要性,能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二、选择题(共32 分)2.下列各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增进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B.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C.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D.庄严的教堂里,一束不很明亮的光线从彩色玻璃窗透了进来,沉重的钟声好像震慑了我的心灵,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的构成有两点:一,两者是不同类事物,二,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有的句子虽然有喻词,但没有以上两个条件,也就不是比喻。

A.把“自我的微笑”比作“心灵的净化剂”,是比喻。

B.把“爱”比作“火”,是比喻。

C.把人生不值得留恋却依然存在的东西比作“刺”,是比喻。

D.没有使用比喻,虽然有“好像”,但没有喻体,所以构不成比喻。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得浑身都紫了。

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气得浑身都紫了”过分夸大,不符合事实,可以说“气得嘴唇都紫了”;B.“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蓝天”夸张不当,不符合坦克爬山的特点,这个夸张应该适合描写飞机起飞的样子;C.“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夸张不当,可以说“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C.湖水波光粼粼,像是舞动的琴弦,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

D.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咆哮吧”反复出现。

B.“原来是这样的”反复出现。

C.“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不是相同内容,只是结构相同,因此属于排比。

D.“献给了”反复出现。

故选C。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___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___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_____________”,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引用、反复、夸张、反问B.反复、反问、比喻、引用C.拟人、引用、反问、比喻D.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暮雨潇潇江上村” 引用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三、语言表达(共16 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春节期间,从央视春晚到各地方春晚,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的亮点节目并不少,大有______之势。

除了《只此青绿》,央视春晚还推出了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戏曲荟萃节目《生生不息梨园情》、景观太极《行云流水》、武术短剧《乳虎啸春》、舞蹈《金面》等,从戏曲到武术,从名画到国宝,______国风热,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普遍提高,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文化复兴带动了大众审美的提升。

我们深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各地春晚在保持以往特色的同时,相继推出一大批爆款作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这是文化幸事,也是民族幸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宝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中华民族______的美学精神。

只有把传统之美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______,作品才能传之久远,中华文化才能保持生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①构成:“是……精神标识”“是……根基”“是……宝藏”为三个结构相同的判断句,“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文艺创新的宝藏”都是偏正短语。

②效果:三个分句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层层递进,节奏感强;都表达了对中华文明积极意义的极大肯定。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可知,划线句子连用三个“是”,构成排比句。

“中华文明”分别“是……精神标识”“是……根基”“是……宝藏”,这是三个判断句,且都是主谓宾结构。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文艺创新的宝藏”这三个部分,都是偏正短语,这样句式对称整齐。

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此句三个分句子结构相同,内容相关,都是关于“中华文明”的。

由“标志”“根基”“宝藏”分析,表意层层递进。

用“精神标识”“根基”“宝藏”等词语表达了对“中华文明”积极意义的高度肯定,起到了加强语势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 的。

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一问一答,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和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能力。

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

画横线句子先对研究失败的意味进行提问,并从辛苦白费,工作更艰苦,可能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变赛道三方面进行回答,充分阐述了研究失败所带来的影响。

再看排比的使用。

在设问的答句中,连用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很有节奏感,回答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同时,在影响的程度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阐述由此带来的后果。

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艰辛以及这一工作的重要地位或价值意义。

综合分析后,再组织答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