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后脱离与周边视网膜裂孔

合集下载

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及体征表现

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及体征表现

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及体征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视力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让我们必须开始重视起眼科的疾病,首先要做的当然是了解其症状体征有什么,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视网膜脱落的症状体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视网膜脱落的症状体征1.症状,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不少病例曾有飞蚊和闪光感等前驱症状。

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因营养供应问题视细胞首先损害,视细胞损害,首先影响蓝色觉。

正常眼的蓝色视野大于红色视野,在视网膜脱离眼用白、蓝、红三种视标检查视野,脱离相应区不仅有形视野缺损,还以发现蓝色、红色视野交叉。

2.体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前节检查一般正常。

少数伴脉络膜脱离病例或脱离日久者,房水可有闪光或有虹膜后粘连。

玻璃体有液化或变性,可见玻璃体的后脱离和(或)上方的脱离。

玻璃体内较粗的色素颗粒则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征。

视网膜脱离分为裂孔源性、牵引性、渗出性、外伤性等。

以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尤其常见于高度近视眼,无晶体眼、一眼有视网膜脱离、或有家族史,也是高危因素。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常会发生一系列变性病变,视网膜变得脆弱菲薄,容易发生裂孔。

而近视眼多数有玻璃体液化,水样的液化玻璃体通过裂孔流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离,又称为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落造成的危害视野改变:周边部视网膜脱落,患者可以感到病变对侧相应部位的阴影或视野缺损,但颞侧视网膜脱离时,其鼻侧视野缺损恰好在双眼视野范围内,有时不为患者所觉察,在视野检查时始被发现。

闪光幻觉:是视网膜脱落最重要的症状,可为脱离的先兆,玻璃体变性与视网膜有病理性粘连者,在眼球转动玻璃体牵引激惹视细胞而产生闪光感。

如闪光感持续存在并固定于视野中的某一部位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于近期内发生。

闪光感也可出现于已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是由液化了的玻璃体自裂孔进入神经上皮层下刺激视网膜细胞所引起。

飞蚊症:专家介绍,飞蚊症主要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病因:
各2PD,呈3~4mm宽的环形附着区,称基 底部。此处玻璃体的胶原纤维伸入到视网 膜的内界膜上,形成玻璃体与视网膜、睫 状上皮的牢固粘连,成为产生巨大裂孔的 组织学基础。近视尤其高度近视患者,玻 璃体发生液化、纤维化以至后脱离,脱离 的后界即附着在基底部的后缘。玻璃体的 收缩,牵拉基底部后缘的
谢谢!
1.非外伤性视网膜巨大裂孔 患者以 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约 78%的患者年龄为21~50岁。本病常见于 近视眼患者,高度近视(-8D以上)者占40% 以上。可双眼发病,且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本病发病急骤。早期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离相同,即有 闪光感和飞蚊症。此时眼底可完全正常。 从出现症状至视网膜巨大裂孔形成可短至 1~2周。双目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进行详 细的眼底检查。周边部视网膜压迫变白和 玻璃体后脱离为巨大裂孔的早期表现。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
状体和人工晶状体;④玻璃体增殖情况和 裂孔是否向后撕裂。
(二)预后 预后不良。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预防: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预防_巨大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怎么调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
离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身体部位: 头部 眼。
内科学疾病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科室: 眼科 五官科。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2020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2020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 H33.001)行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ICD-9-CM-3:14.74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症状:突发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遮挡、漂浮物,闪光感,视物变形等。

2.体征:可有传入性瞳孔障碍,玻璃体色素颗粒漂浮,玻璃体积血,患眼眼压可较对侧低,视网膜青灰色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周边部视网膜变性,陈旧性脱离在脱离区的后界可见分界线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裂孔较大,裂孔边缘翻卷,合并视网膜前膜或黄斑裂孔,玻璃体浓缩,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预计采用巩膜外加压无法复位。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33.00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较大,裂孔边缘翻卷,合并视网膜前膜或黄斑裂孔,玻璃体浓缩,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预计采用巩膜外加压无法复位,不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糖等检查;(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三面镜检查、扫描激光眼底检查(SLO)。

玻璃体变性的常见类型表现

玻璃体变性的常见类型表现

玻璃体变性的常见类型表现在临床上,类型的表现是和疾病的症状表现分不开的,因此患者在治疗玻璃体变性时一定要确诊自身疾病的症状和类型,以免产生错误的治疗,给自己的眼睛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玻璃体变性的类型表现。

玻璃体变性有哪些类型表现:星状玻璃体变性:见于50岁以上,75%为单眼发病,极少影响视力。

有报告证实与糖尿病有关。

以玻璃体内出现含钙的脂质白色小球为特征,但无玻璃体液化。

白色小球粘连于玻璃体纤维上,眼球转动时,仅有轻微移动。

无须特别处理。

偶尔需要做玻璃体切除术以便治疗眼底病变。

闪辉性玻璃体液化:表现为无数黄白色、金色或多色的胆固醇结晶位于玻璃体或前房,见于反复严重外伤或手术后伴大量眼内出血的眼。

常有玻璃体后脱离,结晶渐沉积于下方。

眼底检查时,玻璃体内闪光的结晶随眼球飘动。

无特殊治疗。

玻璃体变性的常见类型有淀粉样变性:在家族性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早期表现为双眼的玻璃体混浊。

而在非家族性病例,则少见玻璃体改变。

起初,玻璃体混浊出现在后部视网膜血管附近,随后向前发展。

混浊先为颗粒状,有细丝,以后增大,凝聚,玻璃体呈“玻璃丝”样外观,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混浊位于视轴区,引起视力下降和畏光。

玻璃体变性有哪些类型表现?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玻璃体变性的类型表现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玻璃体变性病症时能有所帮助。

玻璃体变性有哪些体征表现疾病的体征与症状从临床上来讲是不一样的,症状是患者向医生告知自身疼痛的表现;而体征则是医生在检查患者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玻璃体变性在临床上的体征表现。

玻璃体变性有哪些体征表现:1.玻璃体老年性变性:①好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约有80%以上发病;②眼前有黑影飘动感或闪光感视力多正常;③裂隙灯检查可见液化时黑色光学空间与正常玻璃体间形成薄膜状分界;④玻璃体周围的晶体、睫状体、视网膜的基底膜层的变性与增厚导致玻璃体后脱离,一部分产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2020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2020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ICD-10: H33.001)行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ICD-9-CM-3:14.74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症状:突发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遮挡、漂浮物,闪光感,视物变形等。

2.体征:可有传入性瞳孔障碍,玻璃体色素颗粒漂浮,玻璃体积血,患眼眼压可较对侧低,视网膜青灰色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周边部视网膜变性,陈旧性脱离在脱离区的后界可见分界线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裂孔较大,裂孔边缘翻卷,合并视网膜前膜或黄斑裂孔,玻璃体浓缩,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预计采用巩膜外加压无法复位。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33.00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较大,裂孔边缘翻卷,合并视网膜前膜或黄斑裂孔,玻璃体浓缩,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预计采用巩膜外加压无法复位,不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糖等检查;(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三面镜检查、扫描激光眼底检查(SLO)。

以玻璃体出血为首诊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以玻璃体出血为首诊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移 行 , 向 成 纤 维 细 胞 转 化 ,企 图 添 补 破 损 ,修 复 创
V U  ̄t m.C l & Ti u O Ss e e l s eRe 1 9 2 6 ( ) 1 1  ̄ s s 96 8 2 : 91
[ 3]李 风鸣 主编 .眼科 全 书.上 册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19 6月第 96
GDNF mRNA u ge t u tp e f n to s is d d ou sd h e — s g s s m li l u c i n n i e a t ie t e n r n
些 因 子 作 用 ,引 发 修 复 机 制 ,表 现 为 上 皮 细 胞 增 殖 、
1版 : 1 9 6
面 。 我 们 通 过 本 实 验 可 以看 出 ,术 后 早 期 晶体 上 皮 细 胞 增 殖 最 旺 盛 ,后 囊 表 面 细 胞 也 具 增 殖 能 力 ,所 以 一
切 预 防 和 治 疗 后 发 性 白 内 障 的 方 法 都 应 注 重 早 期 效
[ ]郭海科 ,陈振谦 .晶体上皮 细胞 清 除和 抑 制与 后囊 混 浊 .国外 医 4
在 人 体 上 有 一 定 差 距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临 床 研 究 。
参考 文献
[ ]Ni i 1 s O,Nih K,Fui r h si j aT,e 1 feto tec tkn s nte wa t .E fcs fh o ie o h a y
p le ain o nd c l ge y t e i f r i rto fa ol n s n h ssb u n aa a tln pt ei a a
3.P 5J S矫 正 至 1 0 . 。左 眼 黄 斑 区 前 玻 璃 体 内 见 一 水 滴 状 积

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应用

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应用

g Jn uC nrlHo i lLa nn 2 0 0, hn Y,i ̄ e t s t , io ig 1 1 0 C ia a pa
【 b t c】 Obet e T i usteuit o laon i ns ct ps r rvrosdm h m A s at r jci ods s h ti futsud i da oi o aue ot i ieu e cme v c ly r n g sf eo t
急 性 玻 璃 体 后 脱 离 ( ot i t osdt h ps r r ̄r u e c— eo e a metP D) 指在短 时 间内突然 发生 的完 全 性或 部 n,V 是 分 性玻 璃体后 界膜 与视 网膜 内界 膜 的分 离 , 玻 璃 是
眼) 。其 中男性 24例 , 5 女性 10例 ; 龄 1 7 8 年 8~ 7 岁 , 均 5 .6岁 ; 者首 次就诊 至 出现症 状 的时 间 平 69 患
4 4例 (3 3 44只眼) 急性 P D患者进行检查 、 V 分析 , 根据 P D的声像 图特点分为完全性 和不完全性 P D V V 。结果 完
全性 P D 29只眼( 6 .9 , V 8 占 6 5 %) 而不 完全 性 P D 15只眼 ( 34 %) 其 中有 2 V 4 占3 . 1 , 8只眼合并少 量玻璃体 出血 , 仔
l 4 , 均 86 ; ~ 5d 平 .3d 所有 病 例排 除 有严 重 的 糖 尿 病视 网膜病 变 、 网膜静 脉阻 塞 、 视 脉络 膜视 网膜炎 等 眼底病 病史 。
二 、 器和方 法 仪
体最常见的改变 , 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密切关系, 它与各 种视 网膜疾 病 也 紧 密相 关 , 是 导致 视 网膜 它

视网膜脱离演示ppt课件

视网膜脱离演示ppt课件
XX
视网膜脱离
汇报人:XXX
2024-01-19
REPORTING
• 视网膜脱离基本概念与分类 • 视网膜脱离检查方法与评估 • 视网膜脱离治疗原则及手术方法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 视网膜脱离预防策略及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XX
PART 01
视网膜脱离基本概念与分 类
XX
PART 02
视网膜脱离检查方法与评 估
REPORTING
视力检查
视力表检查
通过使用标准视力表,测量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以评估视网膜脱离对视 力的影响。
对比敏感度测试
评估患者在不同对比度下的视觉功能,以判断视网膜脱离是否导致视觉对比敏感 度下降。
裂隙灯检查
前置镜检查
使用裂隙灯和前置镜,观察患者眼前段的结构和变化,以排 除其他眼病对视网膜脱离的影响。
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
术后护理
术后需保持眼部清洁,避 免剧烈运动和碰撞,定期 随访检查。
并发症预防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全 身疾病,减少眼部感染风 险,避免长时间用眼等。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眼部疼痛、视力下 降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处理。
XX
PART 04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 改善措施
REPORTING
三面镜检查
利用三面镜的反射原理,观察眼底周边部,特别是赤道部及 其附近的病变,有助于发现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眼底镜检查
直接眼底镜检查
通过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后极部,包 括视盘、黄斑和视网膜血管等结构, 以评估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程度。
间接眼底镜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2003年第12卷第1期Ophthalmol Ct-LN,2003,Vol 12,No.1 23 玻璃体后脱离与周边视网膜裂孔 张薇,高立新,牛改玲,崔春梅,周 强,许邦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北京100020) 

摘 要:目的:探讨有周边视网膜裂孔的患者中玻璃体后脱离(PvD)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激光治疗的指征。方法:44例(54 只眼)按年龄及屈光分为两组,均行三面镜检查周边部眼底,以90D前置镜观察眼球运动时玻璃体的状况。记录有无玻璃体 后脱离及视网膜周边变性,测量眼轴长及屈光度并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多波长激光治疗。结果:50岁以上视网膜周边裂 孔患者均有PVD,与年龄相关;50岁以下由于高度近视,眼轴增长,PVD发生率也高于正视眼的同龄人。多波长激光治疗效 果良好,仅有5例除激光治疗外尚需要做巩膜外加压。结论:视网膜周边裂孔患者PVD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或屈光度增加、 眼轴增长而上升,多波长激光预防治疗是必要的。 关键词: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激光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69(2003)01—0023.03 

11l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pheral l ̄tilllll breaks and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倒ANG wrej…//Ophthalmol CHN.一2()o3,12 (1).一23--25(Department ofOphthalmology,BeijingChao-yangHospital,Beijing 100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evelopment{actors of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and the indications of laser treatment.Methods:44 cases(54 eyes)with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tx ̄ by age.The vitreous conditions of 54 eyes were examined biomicroscopieally with a+90D preset lens and a Goldmann three mirror contact lens.The ocular axis and degree of myopia were then measured.All 54 eyes were received argon laser treatment.Results:The PVD WaS rdated with age in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ld.but in patients lower 50 years old the percentage of PVD WaS abso higher than emmetropia in same age due to their higher myopia and longer ocular axis.The laser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except 5 coas ̄ ̄,in which the sclera buckling needed to be done after laser treatment.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PVD in patient with peripheral retinal breaks increased with patient’S age,degree of myopia,length of OCIllar axis.Preventive laSer treatment is ne(=e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眼科2003年第12卷第1期Ophthalmol CHN,2003,Vol 12,No.1 Key words:retinal hole;posterior detachment of vitreous;lattice degeneration of retina;laser surgery 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多是由于机械的拉力,玻璃 体的持续或断续的牵拉常常可以造成视网膜撕脱形 成带瓣的视网膜裂孔或干孔与游离的盖_1j。玻璃 体后脱离,随着眼球转动向前运动,即可在玻璃体与 视网膜异常的粘连处、靠近玻璃体的基底部,尤其是 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域形成裂孔。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连续观察2000年至2002年激光封闭视网 膜周边裂孔的患者44例54只眼,分为2组,小于 5O岁为中青年组,大于5O岁为老年组。平均屈光 度中青年组为一12.92±2.27D(一7.00~ 25.00D),属于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老年组平 均屈光度为一2.56±3.47D(+1.00~一7.00D),绝 大部分为正视眼。眼轴长:中青年组平均为27mm, 老年组为22mm。见表1。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下三面镜检查周边眼底, +90D前置镜下观察眼球运动时的玻璃体,以见到 从视盘脱离的圆环为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标准,运 动时见有向后凹的腔面为玻璃体液化腔。 多波长激光封孔coherent nOVUS激光机,3级光 斑反应,连续围绕破孔封闭三环,格子样变性区亦做 激光环绕封闭,激光后1周、1、3、6个月、1年随诊观 察,必要时及时行巩膜外加压手术。 

2结果 2.I两组视网膜裂孔形成均与玻璃体后脱离有关 中青年组玻璃体后脱离随着眼轴加长而增加, 年长组随着年龄而增加,中青年组玻璃体后脱离发 生率为35.3%,将液化腔形成包括在内则为 91.2%,而老年组玻璃体后脱离则为100%,见表2。 2.2两组视网膜裂孔形成均与周边视网膜变性有 关 其中格子样变性青年组与年长组分别为18只 眼(占53%)与4只眼(占2O%),见表2。 2.3视网膜裂孔的特点 青年组多为圆形、多发、干孔,位于赤道部前变 

收稿日期:2002—05—08 

表1 44例分组情况 组别 (<5。 近视)老年组(>=5。岁) 平均屈光度(D) 一12.92±2.27 —2.56±3.47 (一7.00~ (+1.O0~ 25.00)D 一7.00)D 平均眼轴长(mm)27.64±1.70 23.78±1.22 (25~31)1'I1113. (22~25)mm 玻璃体后脱离 35.3%(12只眼) 100% 91.2% (包括液化腔) 周边视网膜 18例格子样变性4例格子样变 变性 性 1例霜样变性 1例不规则色素 沉着 2例非压白 5例微小囊样变性 1例非压白 马蹄形裂孔4个 12个 圆孔 36个 12个 巩膜外加压术 1例4例 

性区,无视网膜脱离,无自觉症状。老年组均有近期 明确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刺激症状,多为马蹄形 裂孔,有时伴视网膜或玻璃体的出血,裂孔常有玻璃 体牵拉,见表2。 2.4治疗结果及并发症 青年组激光手术术前及术后视力无改变,1例 激光后出现黄斑部假孔。青年组视网膜裂孔除一例 因马蹄形裂孔较大,且玻璃体与马蹄形裂孔瓣粘连 有牵拉,激光术后又施行了巩膜外加压术以外全部 封闭。老年组有4例激光术后又接受了巩膜外加压 术。老年组术后视力较前增加者4例,占20%;不 变者14例,占70%;下降者2例,占1O%。 

3讨论 本文对视网膜周边部裂孔激光治疗患者44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眼科2003年第12卷第1期Ophthalmol CHN,2003,Vol 12,No.1 54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青年组绝大多数为 常规检查时发现的裂孔,老年组则为明显玻璃体混 浊、闪光的主诉病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 和玻璃体两种组织变性相互影响的结果。 3.1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是形成周 边视网膜裂孔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因素 玻璃体后脱离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变性,出现条索并 形成液化腔隙,称为年龄相关性玻璃体退变,进而出 现玻璃体后脱离。在临床上常见于50岁以上的近 视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另一个原因为眼轴增长,发 生于任何年龄的高度近视眼。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 患者的玻璃体后脱离出现较早,Ak al2 J报道玻璃体 后脱离随着年龄和眼轴长增加而增加,正视眼的玻 璃体后脱离一般发生在50岁以后;眼轴长为30mm 者其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为60.7%。本研究大于 50岁的老年组玻璃体后脱离为100%。青年组的眼 轴长超过29mm者其发生率为100%。由此可见与 年龄相关的玻璃体后脱离是老年组形成视网膜裂孔 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而青年组同时又都与屈 光度及眼轴长密切相关。 两组均存在营养不良性或牵拉性的视网膜周边 变性,其中青年组周边变性包括锯齿缘的视网膜呈 菲薄囊泡状、霜样变性、格子样变性。老年组则见格 子样变性、非压白变性等。两组均以格子样变性最 常见。KeithE3 J报道,一组视网膜脱离病例有格子样 变性者占41%,格子样变性亦随着年龄增长及随眼 轴加长发生率增高。本组观察与Keith的报道相 似。格子样变性更多见于高度近视_4 J。 青年组视网膜裂孔更加靠近玻璃体基底部。多 位于上方与下方,多半为圆形或椭圆形裂孔,多伴有 游离盖,破孔常位于变性区的一侧或沿着变性区的 后缘或位于格子样变性区内,常为多发的,体检时极 少发现视网膜脱离,但潜在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故多 无临床的特征。而老年组视网膜裂孔多见于赤道部 血管旁、马蹄形、较大、常有瓣与玻璃体相连,周围有 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或出血,玻璃体常有明显混浊,临 床常有闪光感或突然出现大量飘浮物。 3.2周边视网膜裂孔治疗的指征 本文54只眼,全部进行了标准的多波长激光封 闭,其中5例在激光术后1周、2周、3周、至4个月 的观察中分别又进行了巩膜外加压,原因为(1)对侧 眼曾有视网膜脱离史;(2)裂孔大于2PD,虽然激光 光斑已有明显色素反应,但仍有玻璃体混浊加重,格 子样变性范围大于2个钟点范围;(3)裂孔的瓣与玻 璃体粘连,仍有牵拉,故仍需行巩膜外加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眼轴较长的患者,即使 未发现视网膜刺激症状,尤其是年轻人,仍应散瞳检 查有无玻璃体后脱离及周边眼底是否存在变性与干 孔,必要时予以激光治疗。 有玻璃体后脱离引起的视网膜刺激症状的高年 患者一定要散瞳查眼底并定期随诊,以及早发现由 于玻璃体后脱离牵拉形成的裂孔并及时给予激光治 疗。 3.3激光术后玻璃体的改变 激光治疗需掌握恰当的能量以封闭破孔。若激 光能量过大,穿过玻璃体会促使玻璃体机化条索的 形成抑或出现眼底后极部的黄斑前膜造成视力下 降,本文青年组一例出现黄斑假孔,老年组二例白内 障发展造成视力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