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设和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从根本上有效的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部分),特制定本规划,用于指导全国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一、保护概况(一)资源概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及海洋六大类型。
其中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她蕴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
我国的森林类型繁多、功能齐备,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其中亚热带森林在物种多样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带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碳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类型,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而且青藏高原的高寒湿地在世界上为我国所独有。
我国的天然湿地总面积约为2600多万公顷(不包括河流),其中内陆和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堪称亚洲之最,除了作为许多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包括许多全球性受威胁物种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林场森林旅游案例

林场森林旅游案例林场是指经过人工造林、培育和经营的森林区域,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林场森林旅游是指利用林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旅游活动的一种形式。
下面列举了一些林场森林旅游的案例,以供参考和了解。
1. 案例一:哈尔滨松花江国家公园林场森林旅游哈尔滨松花江国家公园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此感受森林的宁静与纯净,参观林场内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还可以进行林间徒步和野外露营等户外活动。
2. 案例二:四川稻城亚丁林场森林旅游四川稻城亚丁林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林业基地之一,拥有壮丽的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
游客可以乘坐索道欣赏亚丁景区的壮美风光,参观林场内的神秘湖泊和瀑布,还可以进行高山徒步和观鸟等活动。
3. 案例三:广东南雄大岭山林场森林旅游广东南雄大岭山林场位于大岭山脉,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林业基地之一。
景区内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还可以参观林场内的植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体验林区生活和传统农耕文化。
4. 案例四: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森林旅游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场是中国最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游客可以参观林场内的热带雨林和原始部落,体验热带雨林的神秘和独特,还可以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制作。
5. 案例五:山东泰安岱庙林场森林旅游山东泰安岱庙林场位于泰山脚下,是中国著名的林业景观区之一。
林场内有茂密的松树林和独特的岱庙建筑,游客可以欣赏到山水相映的美景,还可以参观林场内的文化遗址和古迹,了解岱庙文化和山东的历史传统。
6. 案例六:江苏淮安金湖湿地林场森林旅游江苏淮安金湖湿地林场是中国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游览湿地,欣赏到湿地的美丽景色,还可以参观林场内的鸟类保护区和湿地博物馆,了解湿地生态保护和鸟类繁殖等知识。
武夷山

武夷山水帘洞:原名 唐曜洞天,位于丹霞 嶂东面。水帘洞是武 夷山最大的洞穴,高、 宽名一百多米。洞门 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 泉,从一百多米高的 岩顶飞泻而下,如悬 挂的两幅珠帘。水帘 洞内,轩爽敞亮,可 容数百人。岩壁上摩 崖石刻比比皆是, “活源”两字最为著 名。
幔亭峰:为武夷山三 十六峰之一。幔亭峰 丹崖峻拔,苍松环簇, 好似一座巨大的翠屏, 有关“幔亭招宴”的 神话故事蜚声山中, 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 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 和仙凡亲情。南宋词 人辛弃疾赋诗赞曰: “山上吹笙鹤声,山 前人望云屏。蓬莱枉 觅瑶池路,不道人间 有幔亭。”
三曲】叹船棺: 小藏峰,又名仙 船岩、船场岩。 在它的千寻绝壁 隙间纵横交错地 插了许多木板, 木板上搁着形似 小舟的棺材。半 在隙内,半悬于 空中,风雨不毁。 当地人称之为 “虹桥板”和 “架壑船棺”。
【
【四曲】怀古——元代皇家 御茶园过五曲大桥,右折, 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 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 茶园的遗址。筏洄洑其中, 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 故人称“小九曲”。过小九 曲,经题诗岩,有座壁立万 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 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 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 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 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 咚咚敲击水面。
酒坛峰:传说子远古的时候,武夷山 九曲溪畔住着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农 “田父”。一日八仙云游到武夷山, 忽闻酒香扑鼻,于是寻香至田父家中 畅饮。等赴瑶池的蟠桃会时,铁拐李 不喝瑶池玉液,而是拿出随身带的葫 芦独自喝起武夷山美酒来。异香薰飘 天庭,引的众仙谗涎欲滴。王母命铁 拐李和酿酒大仙到武夷山买酒,田父 把家里剩的酒装了一个大坛送给他们。 铁拐李因腿脚不便,让酿酒大仙先送 酒回去,等赶至天庭,却发现酒已经 被众仙喝的精光。铁拐李一起之下举 起拐杖朝着酒坛打去,酒坛裂了三道 口,滚下瑶池落到九曲溪边,就成了 眼前的酒坛峰。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游剑滢(福州植物园,福建福州350002)摘要:为了解福建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情况,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4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闽江源国家级保护区与戴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峨嵋峰国家级保护区相似性最高;福建省自然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89种,4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47种,占比78%,有效保护了全省近80%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分布有哺乳纲、昆虫纲、鸟纲、爬行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了福建省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各纲的83%、89%、77%、57%;存在物种生存空间日益不足,物种与其他保护区间交流、迁移少等问题。
同时提出物种保护措施。
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区划、管理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展就地、迁地保护,有效保护遗传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福建省中图分类号:S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82(2022)06-0029-04YOU Jianying(Fuzhou Botanical Garden,Fuzhou350002,Fujian,China)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wildlife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in nature reserves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Fujian Province,the species richness of terrestrial wildlife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in40nature reserves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Fuji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jiang River Source National Reserve has the highest similarity to Daiyunshan National Reserve and Emei Peak National Reserve.There are189species of terrestrial wildlife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naturally distributed in Fujian Province,with147species distributed in40nature reserves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accounting for78%,effectively pro-tecting nearly80%of the province's terrestrial wildlife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The reserve is distributed with Mammalia,Insecta,Avian and Reptilia national protected terrestrial wildlife,and protects83%,89%,77%and57%of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each national protected terres-trial wildlife in Fujian Province.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lack of space for species survival,and little exchange and migration between species and other protected areas.The study also proposes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the specie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zoning and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s,rational in situ and relocation conservation,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and promo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nature.nature reserves;national protection;terrestrial wildlife;Fujian Province科学研究收稿日期:2022-10-08修回日期:2022-11-03作者简介:游剑滢(1988-),女,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动物(四)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动物(四)
蔡明章
【期刊名称】《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1998(033)001
【摘要】(续1997年第12期第18页)武夷山的珍稀两栖动物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已知有35种(包括亚种),占全省两栖动物种数(45)的77.8%。
其中虎纹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甫泛树蛙是福建省新记录,崇安髭蟾等9种的模式标本产于武夷山,棘胸蛙和九...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蔡明章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4
【相关文献】
1.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动物(一) [J], 蔡明章
2.福建武夷山保护区的珍稀动物(二) [J], 蔡明章
3.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动物(三) [J], 蔡明章
4.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研究——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2户区内居民调研 [J], 陈传明;侯雨峰;吴丽媛
5.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的实证研究 [J], 张雅馨;刘霞;张博;谢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的定 量研究 成为可 能 , 目前 已有 了一 系列 相关报 道 l 5
。福 建 省武 夷 山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是 中 国最
早成立 的 自然保护 区之一 ,具 有世界 同纬度 保存 面积最 大 、保 存最 完整 的 中亚热 带森林 生态 系统 。但 对武夷 山植被 分布 与环境 要素关 系 的研究鲜 见报 道 。笔 者试 图通过 探索 武夷 山植 被空 间格局 与地 形这
总体特 征 ,揭 示 了植被 分布 在 地 形上 的 变异规 律 。 结果 表 明 , 区 内各 植被 类型 面积 分 布 不
均 ,地 带性 植被 常绿 阔叶林 和针 阔混 交林 是主要 植 被 类 型 , 占总 面积的 7 .3 05 %。在 海拔 的 影响 下 ,保 护 区植 被 有 明显 的 垂 直分 带 现 象。坡 度 和 坡 向 对 不 同植被 类型 分 布影 响 程 度 不 同 ,只 对 中山草 甸、阔叶矮 曲林 和人 工植被 等 3种植 被 类型有较 显 著影响 。从各植 被 类型在 海拔 、坡度 和坡 向上 的 变异 系数 看 ,海拔 因子对植 被 类型的 分布影 响最 大。 图 4表 3参 1 6 关键 词 :森林 生 态学 ;武 夷 山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 ;植被 类型 ;地形 ;分异
亚热带 季风气 候 ,具 有气 温低 ,降水 量多 ,湿度 大 ,雾 日长和垂 直变化 显著 等特 点 。区内土壤类 型 主 要 有 暗红壤 、红壤 、黄红 壤 、黄壤 和草甸 土类 等 。武夷 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包括 了我 国中亚热带地 区所
收 稿 1期 :20 —11 ;修 回 日期 :20 — —1 : 3 1 070 — 7 070 1 4
地形地 貌最早 即被看 作一种 重要 的环境 因子 l 。地 形通 过地貌 过程 ,对植 被产 生直接作 用 ,通过形 态 3 J ( 如起 伏等 ) 的变化控 制光 、热 、水 和土壤养 分等 资源 的空 间再 分配 。 因此 ,地形 是 为植物群 落提 供生
96生物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林 带 .是 中国 亚热 带森 林 和中 国南 部雨 林 最大 和最 具代 表性
的 例证 由于 武夷 山位 置偏 远 , 山高 谷深 .交通 不便 .人 类 活 动 干 扰 较 轻 .因 而 使 大 面 积原 生 类 型 的 天 然 植 被 保 存下 来 .成为 我 国东南 部地 区 天然 植被 保存 最 完好 的部 分 特 别 是分 布在海拔 ll0 O米 以下 的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不 仅保存了
可 品 泉歌 鸟鸣
.
.
浪击轻舟
.
篙点河床 的听
;
可看流水游鱼
.
浮云 飞 鸟
.
艄 工 游人 的动态美
。
可睹云
.
绕 山涧
雾锁峰 腰
.
雨 罩群 山 的朦胧 美
。
身临 秀色 美景
,
如漫
步奇幻百 出的山水画廊 之大成
,
山不 高有 高山之气魄
。
水不深集水景
堪称世 界
一
绝
维普资讯
有 珍贵 的方 竹 .紫竹 .还 有 在这里 发现 的黄 岗 山矮 竹和 肿节 竹等新 种 . 夷 山是福 建 ,武
l 度最 大 的地 区 . 著名 的 武夷 岩 茶就 生 长 在这 里 。这 里林 下 的 真菌 多达 数 百 种 . 如 香 银耳 .木 耳等均 具有重要 的经济 价值 。据调 查 .武 夷山 自然保护 区内有 高等植物 2466
。
故把 这里称 作 ” 热带 植物 王 国” 一点也 不过分 亚
一
, 惫| - 譬
一
维普资讯
日 推荐行程
夷 山市 区
[ 第二
。
:
[第
一
天 ] 从 目的地 抵 达 武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14•【字号】闽政办〔2017〕80号•【施行日期】2017.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7〕8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7月14日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一条红线”的三层内涵,即不再划定部门生态红线、不再实行分级管控、不再划分国家和地方红线,同时明确了划定和调整的核准事权在国务院;2017年6月,环保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以下简称《划定指南》),进一步提出了简化分类体系、调整科学评估划定内容、调整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公益林等保护地纳入范围的新要求。
为做好与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的衔接,加快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省陆地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调整完善。
鉴于海洋国土空间的特殊性,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根据《若干意见》和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技术规范,同步组织调整完善海洋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并纳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
(二)总体目标2017年,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经省政府审定后,按程序报国家审批。
2018年底前,初步建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和评价体系;配套出台试行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背景 .................................................................................................................................................................. 1 1.2 规划依据 ................................................................................................................................................................ 2 1.3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 3 1.4规划期限 .................................................................................................................................................................. 4 第二章 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 5 2.1保护区基本情况 ..................................................................................................................................................... 5 2.2 现状评价 .............................................................................................................................................................. 9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17 3.1 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 ..................................................................................................................................... 17 3.2 规划目标 .............................................................................................................................................................. 18 3.3保护区功能区区划 ............................................................................................................................................... 18 3.4 总体布局 .............................................................................................................................................................. 22 第四章 规划内容 ................................................................................................................................................................. 23 4.1 保护管理规划 ..................................................................................................................................................... 23 4.2 科研监测规划 ..................................................................................................................................................... 36 4.3 宣传教育规划 ..................................................................................................................................................... 49 4.4 基础设施规划 ..................................................................................................................................................... 53 4.5 社区共管规划 ..................................................................................................................................................... 54 4.6 生态旅游规划 ................................................................................................................................................... 61 4.7 多种经营规划 ..................................................................................................................................................... 75 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 ........................................................................................................................................................ 77 5.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77 5.2 科研设施和监测工程 ......................................................................................................................................... 78 ii
5.3 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 ......................................................................................................................................... 79 5.4 生态旅游设施工程 ............................................................................................................................................. 79 5.5 多种经营工程 ..................................................................................................................................................... 79 第六章 投资概算 ................................................................................................................................................................. 79 6.1 主要建设项目 ..................................................................................................................................................... 79 6.2 投资概算 .............................................................................................................................................................. 80 6.3 建设时间安排 ..................................................................................................................................................... 81 6.4 事业经费预算 ..................................................................................................................................................... 82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 83 7.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 83 7.2 组织机构 .............................................................................................................................................................. 84 7.3 人员编制 .............................................................................................................................................................. 85 7.4 组织机构的任务、作用和职能 ......................................................................................................................... 85 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 89 8.1 政策保证 .............................................................................................................................................................. 89 8.2 组织保证 .............................................................................................................................................................. 90 8.3 资金保证 .............................................................................................................................................................. 91 8.4 人才保证 .............................................................................................................................................................. 91 8.5 管理保证 .............................................................................................................................................................. 92 第九章 效益评价 ................................................................................................................................................................. 92 9.1 效益评估 .............................................................................................................................................................. 92 9.2 生态效益 .............................................................................................................................................................. 93 9.3 社会效益 .............................................................................................................................................................. 95 9.4 经济效益 .............................................................................................................................................................. 97 9.5 总体评价与展望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