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模式【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一、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旅游

(一)产业融合与农业旅游

在环境、科技、需求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原本具有明显分界线的产业出现了一定的融合现象,这种产业融合使得各产业在产业发展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提高,实现了资源节约、产业进步的目标。从本质上说,农业旅游也是产业融合表现的一种,即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并延伸发展而形成的新型的产业形态,它包括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充分结合了两大产业的优势,扩大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数量与活动内容,不仅满足了旅游产业优化和广大农民的生存发展需要,还实现了旅游业、农业向新型产业化模式的转变。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农业旅游的游客接待人数达到了3亿人次,是全国旅游总量的1/3,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359家,遍及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农业形态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农业旅游正在成长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业增长核心点,为我国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背景因素

1、系统性思考观的引入。随着人们对于系统性思考观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更青睐于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关系融合成一体来处理。农业旅游的产生过程中,系统性思考观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了对内部产业创新、完善、升级的重视,从源头上有效推动了产业融合的进步。换言之,系统性思考观使得农业与旅游业不再有着很深的界限,让人们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了两个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2、旅游资源观的改变。传统的旅游观念是对山河大川等名胜古迹的开发,这种思想制约了旅游业范围的拓展。时代的进步造就了新的意识的形成,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山水和文化古迹,开始走向所有能够激发旅游者兴趣、提高旅游者满意度的旅游资源,农业旅游就是其中最具功能性的一种。在农业旅游范畴内,农业劳作、田园风光、农产品加工等都属于比较热门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观发生转变的今天,农业旅游价值逐渐突显,对它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3、农业改造的迫切需求。我国的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人

口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农业收入低等多方面问题的困扰,农业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在这样一个农村发展背景之下,农业旅游的进行是改善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业进步的较好选择之一。农业旅游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农业产业链,加大了农产品的消费范围,进而提高农业的价值和收益。

4、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现如今,虽然我国城乡统筹的理念早已提出,但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情况还十分普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的城乡收入之比为2.77:1,城乡收入差异较大的情况依然存在。而农业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带来的益处则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的深入发展[3]。

5、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建国之初,人们的需求往往在于能够吃饱饭、穿暖衣,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已经转变为对物质文化的热衷。农业属于有形消费产业,具有自然、休闲、恬静的内涵,而旅游业则属于无形消费产业,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的人们对于自然、休闲、恬静的满足。总的说来,这一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农业旅游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融合过程和变化

1、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农业的资源和旅游的服务来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涉及市场调研、研发、生产、加工、宣传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自身的价值所在,不仅如此,与农业产业相关的农村生活与风貌也是农业资源的一部分。旅游服务的加盟,使得农业旅游的开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农业旅游融合产生的变化。总体来说,农业旅游融合产生了诸多新变化,不仅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还在产品创新、发展模式上得到很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产业功能的多样化。将农业生产的众多内容囊括在内,满足旅游功能的充分体现;第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农业旅游由城市的休闲产业向农村延伸和渗透,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衔接点;第三,产业增长方式的高效化。实现了传统农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并添加了回归自然的内容,为产业的增长打下基础。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新模式分析

(一)理论依据与形成原则

1、理论依据。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新模式的构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内容,即产业融合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现代服务理论以及系统思考理论。其中,产业融合理论是农业旅游新模式形成的核心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是以旅游资源为前提、以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导向、将表面活动与深层内容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形态理论;现代服务理论将农业、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充分结合,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旅游服务理论;系统思考理论则为农业旅游的部分到整体、短期到长远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农业旅游的发展不能顾及长远利益而破坏环境,应该实施可持续农业旅游发展策略。

2、形成原则。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的形成包含了基础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三大原则。首先,遵循产业融合等基础理论,以此为切入点,对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次,从系统理论为出发点,多方面看待问题,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良好;最后,实行创新的理念,为农业旅游提供一个崭新的面貌,推动其新模式探索工作的进行。

(二)农业旅游新模式的基本架构

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必须要以产业融合为基本理论,从产业融合的市场特点出发,从而推动产业优化、扩大创新力度,进而实现以农业、农村、农民、旅游业为结合体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将农业与旅游业充分融合,互相提高、互相进步,实现以农业资源为内容,以旅游业为服务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三)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分析

1、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是农业旅游的本质特征,必须要对其中发生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针对变化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一,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中产生了劳动人群、劳动内容以及劳动地点的转变,即劳动人群由单纯的农民转变为农民和城市居民,劳动内容由传统的农事活动转变为农事和服务活动,劳动地点由乡村转变为乡村和旅游地;第二,在认识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转变之后,保留其中的有效作用,消除不良影响,如保证人与人、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农业旅游的环境设施、服务水平、活动内容等;第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产业整合。可以通过加强创意与资源、外观与内涵、功能与表现、开发与保护、多样性与特殊性等五个方面的统一性,来进一步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