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神秘的夜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郎文化简介

赫章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可乐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城西约60千米的可乐乡政府所在地,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脉的中段。该地系一山间坝子,属乌江北源的可乐河、麻腮河于坝中交汇向东流去,坝子四周系缓坡丘陵,其外群山拱卫。海拔1805~1900米之间。在这9.4平方公里范围内缓坡丘陵地上,分布着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居住遗址2处,工业遗址1处,墓葬遗址15处。

可乐遗址是我省最重要的战国至秦汉时期古文化遗址,是贵州夜郎考古拉开序幕的地方。随着近年来夜郎研究的进展,特别是汉文献与黔西北地区彝文献的解读,以及夜郎考古发掘的成果,夜郎古国的神秘面纱已初步揭开:

赫章可乐是夜郎古国的政治中心。《史记·正义》:“西南夷在蜀之南,今泸州南大江南岸,协州、曲州本夜郎国”。赫章在蜀之南,在“本夜郎国”的位置。《史记》又说:“夜郎,犍为属国也”。犍为属国只包括西汉所置朱提和汉阳两县,汉阳治所在可乐,理所当然是夜郎。《汉书·地理志》介绍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犍为郡时,在郡下注明“故夜郎国”,在所领的12个县中,只有汉阳实行“都尉治”;在介绍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所设的牁牂郡时,只在夜郎县下注明“故夜郎侯邑”。由此看出,犍为郡是“故夜郎国”,汉阳县是夜郎国的中心,牁牂郡的夜郎县只是“故夜郎侯邑”。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中国古代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现代汉语辞典》都说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说夜郎国是“战国至秦汉时,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及川南与贵州的交接地区”。赫章是贵州的西部,处在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地段,证明夜郎中心在赫章境内。《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益那悲歌》、《夜郎史传》等彝族文献详细记载了夜郎王在可乐的活动,包括都城规模、王宫气势、军队建设、法律条文以及对外战争等都有具体的反映。

赫章可乐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大约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一条从中原经过可乐通往南亚的古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宽整修,形成了北起成都,经过可乐,连接昆明、大理,直去印度的“五尺道”。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后,“发巴蜀卒治道”,又修通了北起四川宜宾,经过可乐,至云南曲靖的“南夷道”。大约公元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可乐为八亭中的一亭。

赫章可乐是西汉王朝统治“西南夷”的大本营。公元前135年,唐蒙在南越得知“夜郎国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时,就联想要利用夜郎十万精兵“浮船牁牂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向汉武帝作了汇报,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封唐蒙为中郎

将。唐蒙率领一万余人,携带大批缯帛,取道符关进入夜郎,会见夜郎侯多同,达成了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的协议,可乐是新设置的犍为郡中的汉阳县,并在此设置都尉治,唐蒙任都尉。公元前126年,西汉王朝为了应付北方匈奴的威胁,暂时放弃对西夷地区的管理,在南夷地区“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保就”。此时,都尉治所仍在汉阳,全权负责对两辖地的管理。

赫章可乐是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由于赫章可乐在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特殊地位,交通方便,人口聚集,形成了异常丰富赫章夜郎历史文化资源:l958年在深翻土地运动中,在可乐发现夜郎古遗址(古墓群);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7座汉墓,出土文物300多件,引起了考古界、史学界的轰动;200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所在可乐发掘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可乐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可乐考古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再次引起了考古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经过9次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可乐遗址(古墓群)的情况:一是分布面积大。可乐遗址(古墓群)涉及4个村,14村民组,幅员9。4方公里,约有古墓上万座。二是出土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共出土各级、各类文物 2400多件,占贵州省全部夜郎文物总数的60%以上。三是墓葬高密集中。考古人员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平均不到4平方米就有一座,且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贵州考古罕见。四是延续时代之长。从新春秋、战国、秦汉都有大量文物出现。五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文化,以及秦汉时期汉文化与夜郎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六是葬式独特。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套头葬”,这种葬式将铜釜套头,铜釜或铜洗套脚,为夜郎民族所,目前在全国尚无第二。由于可乐遗址(古墓群)具有这些特点,被誉为“贵州考古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除了可乐遗址、古墓群外,赫章境内还有辅处古墓群等。辅处古墓群位于可乐西部,距可乐20多公里,墓葬分为二类,一类为夜郎民族墓葬,另一类为汉墓,已出土铜鼓、兵器等多件文物。1972年,在可乐南面约70公里的珠市乡铁矿村出土了一件极其精美的战国至西汉时期遗物——万古擂钵。2004年5月,又在该乡前进村先锋组发哦大山岩洞中出土了一组战国至西汉时期青铜器,包括4件管形耳铜铃、2件三连杯。夜郎人还在距可乐6公里的大山留下炼铜遗址。由此说明,不仅夜郎中心在可乐,夜郎民族也遍布赫章各地。

二、可乐遗址研究与保护情况

赫章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可乐遗址所包含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十分重视可乐遗址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工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机构设置、资金投入、

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规划方案、宣传培训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有力地推动可乐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是加大保护力度。自2002年以来,县委就深化文物管理体制改革,在可乐乡设立“可乐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站”,并于2007年3月将该站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同时更名为“可乐遗址文物执法大队”,并在财力、人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购买文物保护专用车,配备专职人员,解决办公场所,每年投入文物保护专项工作经费30万元。2007年,还进一步加大对遗址的保护力度,采取搞好保护区植被建设、遗址加固、建设排水系统、改建公路、搬迁集镇、禁止人为破坏景观、搞好环境绿化、维护地形地貌、保护视线通廊、拆除不协调建筑物等措施,为文物的发掘和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成立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赫章分院。为大力开展夜郎文化学术研究,赫章县于2004年8月与贵州民族学院共同创办了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赫章分院,加大对夜郎文化的研究推介力度。现已完成《千年夜郎大揭秘》系列丛书的收集整理工作,出版了《夜郎地名传说》、《故事夜郎》、《夜郎与可乐》等书籍,《夜郎民歌集》正在付印。

三是成立了彝文翻译组。《史记》等汉文献中,对夜郎的记载仅有千余字,但散存于黔西北民间的彝族文献浩如繁星,几千万字的彝族文献详细记录了夜郎古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彝文献对夜郎的记载与汉文献、出土文物相吻合,且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多渠道加强对夜郎文化的研究,我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彝文翻译组,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彝族专家龙正清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赫章卷)获省集成部“突出贡献”奖;编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民舞集成》(赫章卷)获省集成部“成绩卓著”奖;主编《赫章彝族词典》60万字;为《贵州文史旅游丛书》(赫章卷)撰稿民族风情篇3万余字;编著《赫章民族志》45万字;译著《夜郎史籍译稿》80余万字,《彝族历史文化研究文集》40余万字等等,为夜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研究依据。

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打造夜郎文化品牌。通过大力的宣传策划,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半月谈》、《贵州日报》、《毕节日报》等都作了大量报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曾以《贵州:夜郎文化节吸引五万人》为题报道赫章夜郎文化节盛况;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也播放了赫章夜郎文化的专题节目,全面深入地宣传了夜郎文化,提高了赫章的知名度。

2007年,《夜郎故里——赫章》写进全国初中三年级《德育》教材;同年,由省彝学会主办,赫章县人民政府承办,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协办的中国·贵州夜郎古都与可乐论证会在赫章召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并一致认定可乐是夜郎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