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摘要]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促进技术创新因素作用的效率,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带来较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价值,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寻求技术创新与经济持续循环上升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因素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产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或人均生产水平的提高。

我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发展水平来衡量地区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这一理论,在国内外已经多位经济学者证实。

在区域性经济的实证分析方面,李红松、田益祥(2003)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比较。

冯敏(2006),郑杰(2006)等人也分别对省市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生产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是用数学函数表达式的形式来体现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与经济效益可能的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目前常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即:y=f(a,k,l, , ,)c—d生产函数模型表示为:式中:y为经济效益产量(gdp);a为效率参数,具体反映了广义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外生变量)。

k表示资本投入量,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表示劳动力投入量,体现为从业人员数量。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a是可变的,它是由科研机构数量、科技技术投入、技术产出等各变量所确定的外生变量函数。

对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得到:(1)全要素a可以表示成各技术、科研要素的函数。

(2)将(2)式代入(1)式可得:(3)在实际社会经济中x1、x2、x3……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这要因素来描述:x1高新技术引进支出,反映高新技术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x2内部科技活动的支出,反映区域内部科研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x3从事科技劳动的人员数量,表示科研中的劳动投入;x4科研机构的数量,反映了该地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专业机构数量;x5专利产出数量,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量。

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姜颖

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姜颖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3期总第27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3T o tal N o.273F 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姜 颖(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综述了F 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对内蒙古如何高效率引进F DI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对外开放;F DI;经济增长;GDP;模型;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061.5(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3—0005—02 从1979年~2010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F DI)10483.81亿美元,F DI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环境较为封闭、资本匮乏、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在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下,我国积极引进FDI,一方面吸引外国大量资本流入,对我国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获得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外溢,为我国的产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FDI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以地区为背景进行研究的情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地区都积极响应,部分地区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

因此,一些学者开始研究FDI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否有贡献。

曾国平、祝伽伽(2008)对重庆市F DI和其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建立FDI与描述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随后运用Jo hansen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性进行检验,最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F DI与重庆市GDP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重庆市F 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F DI对重庆市GDP的贡献率为16.72%,而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F DI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我国知识增长与经济效率关系实证研究——基于Geweke分解模型的检验

我国知识增长与经济效率关系实证研究——基于Geweke分解模型的检验
积极 促进效 应 , 以 目前 应 加 强对 知 识 增 长与 经 所
在现实经济运行 中, 知识增长作为一种过程, 它包括 科技 发 明、 技术创新 、 技术 成果 的引进 与传
播 , 识 因素决 定 并 影 响经 济 效率 增 长 主要 通过 知
济效率关系的研究 , 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粗放型发 展的国家 , 否则无法全面反映知识增长与经济发 展 的 内在联 系 , 而 难 以正 确 指导 知 识增 长 与 经 从 济增长 的协 调快速发 展 。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理论文献, 目前 的研究 更多地侧重于知识增长与经济增长、 经济效率的 作用机制研究 。但关于我国知识增长与经济效率 两 者互 动 的因果关 系 的实证 研究 还不 足 。
鉴 于 此 , 文 首 次 采 用 G w k 解 检 验 方 本 eee分 法 和 回归分 析对 知 识 增 长 与 经济 效 率 的 因果 关 系 以及 线性 回归关 系 进行 实 证研 究 , 以反 映 我 国知识增 长与 经 济效 率 的关 系 , 我 国知 识 增 长 为
两个 影响途 径: 人力 资本 积 累和研 究与发展 活 动…。首先 , 人力资本积累作用与经济效率源于 两种效应 , 即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 。前者是指劳 动者个人 的人力资本积累对 自身劳动生产率提高 的作用 , 表现 为劳动力 收益递 增 ; 者是指 劳动者 后 平均人力资本积累对他人劳动生产率提高 的引致 作用, 它使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收益均有递增 , 经济效率的增长是内生效应与外生效应综合作用 的结果。其次, 通过研发活动获得所需 的技术知 识, 使技术进步成为由部门产出决定的内生变量 , 表现为中间产品生产部门所产出的资本 品种类数
Ab t a : s o e s d nt e e o o c d v lp n e r il o u nt e r lt n b t e n k o ld e d v lp n n sr d Mo t f h t yo c n mi e e o me t h o y man yfc so eai ew e n w e g e eo me t d t u h t h o a e o o c go t n e lc e rl t n b t e n k o l d ed v lp n d e o o ce iin y o rf c e r lt n b t e n c n mi r w h a d n ge t h ai w e n w e g e e o me t t e o e n a c n mi f ce c .T l t a i ew e e t e h o n w e g e eo me ta d e n mi f i n y i i a w o y,ti a e s s t e G we e d o o i o e ta d r ge so k o ld e d v lp n n o o c e ce c n Ch n h n c i h s p p ru e h e k e mp st n t s n r s in c i e t h oo y t mp r a y su y te c u a n i e r rl t n b t e n k o ld e d v lp n n o o c e iin y c e n l g e i c l td a s a d l a ai w e n w e g e eo me t d e n m f ce c . o i l h l n e o e a c i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 ● … ● 一 ● … ’’… ● … ● … ●…
() 政税 收方 面的优 惠 , 1财 对于 外资研 发机 构 降低运 营 成本无 疑是有力 的 。 在现 有 的政 策基 础上 , 政府 一方 面可 以充分利 用 WT O 的 《 贴 与反补 贴措 施协 议》 加强 对研 发活 动 的补 贴 ; 补 , 另一方 面 , 可 以简 化入 境科研 人 员和相 应物 料 的留驻 与进 入手 续 : 降低 土地 、
' … ●… ● … ’… ● … ’一 ’’ … ■’…
投 资净流 入 17 亿美元 , 长 7 对外 直接 投资 净流 出 55亿美 48 增 %, 3
元, 增长 2 5 1 %。


F I G P关系 分析 中索 洛模 型 的应用 D 与 D
理 论上而 言, D 与 G P之 间的关 系是 双 向的 。但是 在实证 FI D 中, 经济 学家 对 F I D 与流入 国经 济增 长的检 验 由于假 定条 不 一 等因素 , 处 以及 资本 流 入
顺差 由快速增 长 转为趋 于平 衡 , 量 国际 资本 流出 , 国来华直 接 大 外
元 ;0 6 , 国际收 支统 计 口径 ,0 6 外 国来华 直接 投 资流入 20 年 按 20 年 86 美元 , 6亿 较上 年增 长 1 , 国对 外 直接投 资 15 美元 , 上 % 我 8亿 较
意识 地打 造规 模大 、 资金和 技 术实 力雄 厚 的企业 , 加研 发投 资 , 增 提 高其 核 心竞 争优 势 , 样 的企业 才有 足够 的能力 与跨 国公 司在 这
年增 长 5 %; 0 7 , 国发生 次贷 危机 , 6 20 年 美 美联 储连 续 降息 以应对 金融 风 险, 元贬 值 压力进 一步 加大 , 民 币升 值预 期 持续存 在 , 美 人 本外 币利 差发生 变化 , 民 币资 产投 资 回报 相 对较 高 , 人 国际 资本流 入的动 力增 加 , 国来 华直 接投 资流 入 l 9 外 4 6亿美 元 , 上年增 长 较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解释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解释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解释导言: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即基于事实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对于经济学家、决策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将通过解析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对其经济意义进行详细的论述。

以下是本文将要展开论述的六个标题。

一、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报告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性,即收入增加会促使消费的增加。

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其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消费的增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为个人决策者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这一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在于,教育被认为是创造和吸收知识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政策的制定,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动力。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在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国际分工,还可以引进外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外商投资政策的制定,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四、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研究结果的经济意义在于,科技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和产出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科教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1979-2006 (2)

我国科教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1979-2006 (2)

我国科教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1979-2006(2)1我国科教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1979-2006 刘拓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摘要:基于互谱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2006年)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

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1>.66%和12.97%。

关键词: 互谱分析;科教投入;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图分类号: F224.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科技和教育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中的两个核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正在逐步加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渠道,能够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如何科学测算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学者多采用时间序列的时域分析方法,如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广义差分回归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

由于研究角度、方法和对象以及研究时间跨度的不同,因而相关研[1-2]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这些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时间序列谱分析方法从频域角度提供了另外一种研究科教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有力工具。

与时域分析方法相比,时间序列谱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谱分析方法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逻辑,其计算、判断过程具有具体标准,可减少分析者的判断的主观性;(2)谱分析方法不损失样本点,所有数据都参与方程估计,包含了时间序列特征的全部[3]信息。

因此在时间序列分析与贡献率测量方面,具有其他方法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本文根据互谱分析原理,采用时间序列谱分析中的互谱分析方法,计算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2006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文 献 综 述
影 响 经 济 增 长 因素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宏 观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重 点 。 熊 彼 特 认 为 经 济 的 变 革 与 增 长 归 因 于 创 新 活 动 。索 洛 通 过 实 证 检 验 , 认 为 发 达 国 家 的 经 济 增 长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技 术 进 步 促 进 的 … 。 Ho wi t t 等 也 提 出 经 济 增 长 是 由一 系 列 随
机的质量 改进 ( 或是 说垂直 型创新 ) 带来 的 , 而 这 些 创 新 本 身 则 来 自于 研 发
( R&D) 活 动 。 以 Ro me r等 人 为 代 表 的 内生 增 长 理 论 认 为 , 经 济增 长 不受 资本 积 累 的影 响 , 技 术进 步独 立 于 资本 积 累之 外 , 进 行 研 发 的激励 决 定 了经 济 增 长 率
性 : 国 内 外 关 于 结 构 变 动 对 经 济 增 长 影 响 的研 究 , 多
S o l o w余 值 法 仍 然 是 目前 研 究 中经 常 应 用 到 的 ①。 对
于本 文 的研 究 来 说 , 为 了 与 我 们 的 实 证 计 量 模 型 在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1 3年第 l 9卷 第 6期
J O U R NA L O F C H O NG Q I N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1 . 1 9 N o . 6 2 0 1 3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第 1 9卷第 6期
上 述研 究均 肯定 技术创 新 是促 进 区域 经 济 增长 法 而言 , 随 机 前 沿 生 产 函 数 法 具 有 一 定 的优 点 , 但 是 的重要 因素 。但 在 论证 过 程 中 , 也 存 在 着 某 些 局 限

中国专利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89—2007

中国专利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89—2007
[ 关键词]专利 ;发 明 专利 ; 实用新型 专利 ;外观 设计 专 利 ;经济增 长
[ 中图分类 号]F 2 o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0 6 3 3( 2 0 1 4 )0 1— 0 6 6— 0 6 2 7 . 4 % 。但是 ,所 授 权 的 专 利 技 术 在 质 量 方 面 与 美 、 日 、 欧 等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特 别 是 在 创 新 和 高 新 技 术 含 量 方 面 ,都 还 存 在 较 大 的 差 距 。如 何 让 授 权 的 专 利 尽 快 转 化 为 生 产 力 ,提 高 我 国 企 业 的 自主 创
1 8世 纪 纺 织 工 业 领 域 内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具 有 决 定 性 作 用 的那 些 创 造 发 明就 未 必 有 可 能 产 生 。 】 专 利为 缩短
在 我 国 ,根 据 专 利 法 及 其 实 施 细 则 ,专 利 分 为 发 明 、实 用 新 型 、外 观 设 计 三 种 ,三 种 专 利 各 有 千 秋 ,它 们 各 自对 经 济 增 长 所 起 的 作 用 强 度 是 不 同 的 。专 利 内 部 结 构 、 比例 不 同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也 不 同。通 过 实 证 分 析 专 利 结 构 与 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准 确 把 握 发 明 、实 用 新 型 、外 观 设 计 三 种 专 利 各 自对 经 济 增 长 的 产 出 弹 性 ,将 能 引 导 政 府 和 企 业 把 稀 缺 的 研 发 投 入 使 用 在 更 加 有 效 率 的领 域 ,对 其 实 施 专 利 战 略 也 起 到 很 好 的 导 向作 用 。
新 能 力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 已 经 成 为 我 国必 须 面对 和思 考 的重大 问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4a(总第116期)V01.25No.4(SUMNo.116)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MANAGEMENTANDDEVELOPMENT

2010年8月Aug.2010

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木田新翠,吕月英,史竹琴(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测度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计量经济学家们工作内容之一。那么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一协和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选取R&D投入水平作为研究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代表指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是合理的,同时,测算出的影响度也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数据参考。【关键词】技术创新;R&D投入水平;协和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73x(2010)04—0130—03

0引言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永远追求的目标,关系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系统的内生变量,从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方面研究经济增长,把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归结为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增长,认为技术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兴起,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而科技投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技术的发展,科技投人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我国科技创新投入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科技投入逐年加大,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促进了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的转变。但科技投入的运行情况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从科技经费筹集和使用情况看:1987~2004年间科技经费筹集额增长了6.04倍,科技经费使用额增长了5.95倍,投入总量呈逐年稳步增长之势,但中间略有波折,1996年和1998年科技经费筹集和使用额增长率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而2000年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达到2346.68亿元和2050.25亿元。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81倍,均低于同期科技经费筹集和使用额的增长;从研发经费(R&D)投人情况看,研发(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并进而影响经济增长。1987—2004年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总量不断增加,从74.0亿元上升到1966.6亿元,上升了25.58倍,低于科技经费投人,但高于同期的GDP增长。根据国际惯例,R&D经费增长率应高于GDP增长率,这样科技发展的后劲才能得到不断加强。由于我国R&D经费投入的基数小,投入经费的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000年的R&D经费投入仅占美国同期的4.74%,应该进一步增大投入力度。同时R&D经费的投入与GDP的比值也显示出先抑后扬的趋势,近年来逐渐增大,2001年达到1.23%,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根据《洛桑报告》,2000年该指标最高的是瑞典为3.78%,美国为2.68%,日本为3.12%,韩国为2.65%,表明我国的科技投入强度还需要加强。2科学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不断右移,而这正是由于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之所以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就在于技术创新即创造了持续的供给,也创造了持续的需求。虽然从表面上看,社会产品的增加是由于投资而产生的,但是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出现,那么投资的动力就会由于社会生产的饱和而消亡。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才使得社会具有持续不竭的投资需求。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同于对现有生产力的扩大投资而引起资本增加的作用,技术创新使经济增长的内容和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其创造的供给和需求是持续性的,因此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总用时持续的。不断的技术创新将会使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不断右移,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的增长胆,。3构建模型与实证检验3.1数据的选取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样本区间为1987~2007年的年度数据。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科研经费投入(1(YJF)为变量来分析科技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由于所有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只有名义价格数据,而无实际价格数据,于是可以将各年的GDP数值都除以当年的可比消费价格指数得到实际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SGDP)。另外反映科技创新的指标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仅用科

研经费投入这一指标来代表,科研经费R&D数据(KYJF)也以名义数据除以当年的可比消费价格指数得到实际科研经费(SKYJF),为了消除变量之间的异

收稿日期:2010—05—20项目基金:山西省软科学项目(项目名称:山西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9041059—04作者简介:田新翠(1977一),女,山西高平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

・130・

万方数据第25卷第4期(总第116期)田新翠,等: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2010年8月方差性,再分别对上述取得的数据取自然对数,从而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因此本文采用SGDP、SKYJF的自然对数形式,分别记作InSGDP、LNSKYJF。本文采用的是计量软件EVIEWS5.0。3.2单整(Integration)检验很多时间序列具有非平稳性的特征,如果事先不考虑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而直接对非平稳性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很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SpuriousRegres—sion),即变量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线性关系,但相关的检验又都很显著,从而导致这种回归模型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在协整分析之前,我们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roottest),检验变量是否平衡。单位根检验也就是单整过程。一个非平稳过程,如果经过扣1次差分仍然是非平稳过程。但经过d次差分后成为一个平稳的、可逆的移动平均自回归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个d阶单整过程。只有同阶单整的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Cointegration)。本文采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是ADF(AugmentDikey--Fuller)检验法,检验过程是从带趋势和截矩项模型、带截矩项模型、不带趋势和截矩项模型三种模型逐步进行检验。即该检验是通过以下3个模型完成的:模型1:Ax。=dx川+∑biAx。+ei;模型2:血。:c+出l-l+∑biAx。+el;模型3:Ax。=c+6£+如f_l+∑6j△菇。+巴。模型3中的t是时间变量,代表了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零假设都是H0:d=O,即存在一单位根。实际检验时从模型3开始,然后模型2,模型1。何时检验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不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何时停止检验。否则,就要继续检验,直到检验完模型1为止。只要其中一个模型检验结果拒绝零假设,就可以认为时间序列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将lnsgdp、lnskyj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后,我们得出结论见表l:表1时间序列ADF检验变量检验形式f’c,nADF检验值比较临界值是否平稳LnSGDPtt,c,1-2.978744>-3.733200不平稳△LnSGDPt0,0,0-6.400398<一1.964418平稳LnSKYJFt,c,1—2.326434>-3.733200不平稳△h6KYJFc,o。0-3.774711<一3.065585乎稳t:表示趋势项;c:表示截矩项;n:表示滞后变量阶数;表中所有数据显著性概率为5%。资料来源:自制得到。从上表可以看出,SGDP,、SKYJF都是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两个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为I(1),即二者是同阶单整的。3.3协整(cointe帮ation)检验对变量的协整检验,目前常用且较简便的方法是恩格尔一葛兰杰两步法。第一步:首先建立如下的计量模型:LnSGDP,=届+届LnSKYJFl十以(1)并估计出(1)式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中国1987~2004年的年度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方程式(1)进行估计,可得SGDP与SKYJF的长期均衡关系估计式为:

LnSGDPt=1.064475+0.863280LnSKYJF,

(2)

(1.297432)(6.321805)R2=0.714108DW=2.164865(2)式中时间变量t的原点为1987年,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参数的t值。根据以上R2值、DW值可以看出,以上回归方程结果良好。第二步:对式(2)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记(2)式回归方程残差为e。。协整关系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协整的。反之则不是协整的。所以必须对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也采用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表2残差序列ADF检验睦量检验形式t,c,nADF检验值比较临界值是否平稳

Iet(O.0。0)-4.385811<一1.962813平稳

表中所有数据显著性概率为5%再由生成的残差序列e。得出的ADF值为一4.385811,

与相应的Engel—yoo临界值一1.962813相比是显著的,所以需拒绝残差序列et中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这表明残差序列e屉平稳序列,为I(O)。这就是说,式(2)给

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科研经费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真实的。从式(2)可以看出,科研经费对GDP的影响弹性为0.863280,影响程度是显著的,说明科研经费的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会增加0.863280个百分点。可见科研经费的投入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3.4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etionModel)

误差修正模型(ECM)也是由Engle和G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技量经济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而这种长期均衡的关系是在短期波动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是因为有一种调节机制—误差修正机制一在起作用,防止了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较大的误差。得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式为:ALnSGDPt=O.161665-1.042552ECM。一l一2.680926

ALNSKYJF.+2.722581ALNSKYJF,一-(o.212013)(一3.682000)卜1.029953)(0.965062)砰=0.623036DW=1.958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