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
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
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C
选官制度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西周至 实行时间 春秋

魏晋 南北朝
隋—清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正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 血缘
品德、才 门第(家 考试成绩 能、孝廉 庭背景)
选官方式 世袭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察举制
看德行、才能,以举 荐为主,辅以考试。
察举制
常举 (岁举)
特举
(孝顺父母、办
孝廉科 事廉正 )
察访
茂材科 奇才异能之士
贤良方正科(德才兼优)荐用
明经科 (通晓儒家经学)
明法科 (明习法律) 任用
至孝科 (极尽孝道) 童子科(12-16岁博通经典)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影响: (1)积极性 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 ④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比较公平公正。 ⑤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2)局限性: 考试科目和内容,不
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被选 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 创造意识的人.
地方行政制度
——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工部(建设)
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 其运作程序是( )
D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1、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避免权臣大 权独揽,加强皇权;
还大胆启用出身 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 提拔了卫青做大 将军等。
中外朝制度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常侍 侍中 尚书令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九卿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二、君权与相权: (1)秦:设立丞相。 相权很大
(2)汉:中外朝制度 相权一分为二
(3)隋唐:三省六部制。
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 能,由地方“中正”官进行评定。后来门阀世族完 全把持了官吏选拔权,于是家世门第则越来越重 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科举制的前世今生: (1)隋朝创立: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形成。 (2)唐朝完善:唐增加考试科目、创武举和殿试。 (3)北宋发展:北宋实行“糊名法”,防止考试 作弊。 (4)明清僵化: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 (5)晚清废除:1905年正式废除。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监察制度
丞相制度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 了什么问题?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 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 相座。丞相病了,皇帝 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 宰相大臣上 朝奏事也有 座位。
宋朝,宰相 只能站着同 皇帝议事。
清朝,官员上朝跪地
明代,自朱元璋起,
时间特别长,以至于
明文规定上朝须
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
“众官皆跪”。
护膝。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二、君权与相权: (1)秦:设立丞相制。 相权很大
(2)汉:设中外朝制度。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监察制度
皇帝烦恼二之腐败难治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 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1、秦汉——元的地方行政区划
(1)秦代:郡、县 (2)西汉:郡国并行制
二级制
(3)东汉:州、郡、县
(4)唐代:道、州、县
三级制
(5)宋代:路、州、县
源自文库
(6)元:省、路、府、州、县 五级制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D
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 (1)行省的设置 ①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
③宣政院辖区: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 路、府、州、县
(2)行省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事务 → 呈报中书省 ②军政要务 → 呈报枢密院
郡县制(秦至汉):地方政府,郡守社会地 方官。 行省制(元明清):中央派出机构,行省的 长官是中央干部。
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免职
1年2月
免职
3年8月
去世
3年9月
免职
7年6月
去世
2年4月
畏罪自杀 3年
畏罪自杀 2年10月
下狱死 2年7月
去世
8年3月
下狱死 12年2月
下狱腰斩 2年2
昭帝时死 2年
汉武帝所用 丞相13人,下狱 死者占其半,生 者如田蚡、石庆、 公孙弘辈,只能 装聋作哑,唯命 是从而已。
此外,武帝
皇帝
2、唐代:三省六部制 吏部
中书省
决策 草拟
户部
尚书省 执行
礼部 兵部
门下省
审核 封驳
刑部
政事堂 议政 工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
情景再现
唐太宗时期,准备在长安城里进行一项 重大的工程建设(宫殿)。试描述在当时这 一工程建设的运作程序。 皇帝——政事堂(和议)——中书省(起草)
2、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二、君权与相权: (1)秦:设立丞相。 相权很大
(2)汉:设中外朝制度 相权一分为二
(3)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4)宋:二府三司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枢密院
参知政事
三司


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影响:①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本课结构:
君 主
皇帝制度
专 丞相制度

政 监察制度
体 的
选官制度
演 地方制度

皇帝制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1.创立:秦始皇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 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丞相制度
隋唐:御史台 中央:御史台、提点刑狱司
宋朝: 地方:通判
元朝: 御史台 明清: 都察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 执政,防范官员贪污腐败。
局限: ①监察的实际效能有限,只是皇
帝的耳目和工具。 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
的情形司空见惯
“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4、行省设置的意义: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 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与发展。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 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3、演变: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相权很大 (2)汉:中外朝制度 相权一分为二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4)宋: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5)明:废丞相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 调整相权的影响
(• 1:)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 提高行政效率;(2)有利于弥补政事 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