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栽培技术
紫薯的收益、药理作用及栽培技术

2 “黑美人”土豆简介
可 ,经过 15 d左 右 即可 出芽 ,待 芽 长 不但影响 产量也影 响薯 形。灌水要 均匀 ,
含有丰富 的花青素 ,其皮 肉皆为黑 0.5~ 1.5 am 时 摊 开 晾 芽 ,使 芽 变 为 绿 不旱不涝 ,土壤 含水量宜保持在 田问最
紫色 ,蒸 、煮 后 其 肉质 部 分呈 现 兰 宝 色 幼 块 即 可 切 块 ; 播 前 1— 2d切 块 , 大 持 水 量 的 60% ~ 70% 。
一 次性施 人 ,其 他任 何肥 料都 没用。5 耐 连 作 , 因此 生 产 上 一 定 要 避 免 重 茬 , 并 及 时 封 土 ,以保 温增 墒 。
月 15 日移 栽 的 ,行 距 :80era,株 距 : 否则易发生病害 ,而且导致 土壤养分 失
(2) 中 耕 培 土 : 当 苗 高 5 ~ 10
产生和减少 。药理作用明显,易栽培 。 价值 也 比普通马铃薯高 ,素有 “地 下苹 能 、地力 ,从 而获得 高产。一般栽培水
1 紫薯种植现 状
果”和 “第二面包 ”之称 。
平下 ,黑土豆保苗株数 5000株 /亩 。
沙 湾 县 乌 兰 乌 苏 镇 黄 家 梁 村 孟 波 种
3.2 选 地 整 地
石般 晶体 亮 丽 的特 点 ,故 冠 以 “黑 美 每 个 芽 块 重 量 达 25 g以上 ,带 1~2
3.8 病 虫 害 防 治
人 ”土豆之名 ,黑美人土豆是 马铃薯 家 个幼 芽。切块 前用 浓度 为 0.3% 的高锰
早 疫 病 :在 雨水 偏 多 和 开 花期 前
族 的新 品种 ,根 据 权威 机 构 测定 淀 粉 酸钾 或 3%来苏水溶 液将切刀 消毒 ,切 后 ,及 早 用 58% 甲 霜 灵 锰 锌 600倍 液
紫薯育苗时间和方法和温度

紫薯育苗时间和方法和温度紫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因为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而备受人们喜爱。
紫薯也可以用来种植,但是要先进行育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紫薯育苗的时间和方法以及温度控制。
一、紫薯育苗时间紫薯的育苗时间要视气温而定。
一般情况下,最佳的育苗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此时气温比较稳定,适合种植。
若太早或太晚种植,易受到气温和环境的影响,从而使紫薯的生长和发芽变得困难。
1. 选好土壤紫薯育苗需要选择比较肥沃的土壤,且要求土壤松软,通气性好。
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2. 播种将准备好的土壤放入育苗盘中,再在土壤中播种。
紫薯的播种量一般为100-150克/平米。
播种后,轻轻压实土壤,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播种后,要注意适度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
3. 控制温度在紫薯育苗过程中,控制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紫薯的发芽温度在18-25℃之间,要保持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
可以借助育苗箱、培养箱等设备来控制温度。
4. 做好管理将紫薯播种后,每天要注意观察紫薯的生长情况。
需要定期给紫薯松土,促进其生长。
另外,在生长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土壤湿度,防止过度干燥或过于湿润。
紫薯的温度控制是关键。
定时检查土壤湿度,做到适度湿润,以防紫薯干燥受到伤害。
在温度方面,育苗期内要注意保持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避免出现“起苗慢、芽长细”的情况。
总之,紫薯育苗的时间和方法以及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如果能够按要求做好,就能保证紫薯长势良好,丰收满满。
脱毒紫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经 济效 益 提供 指 导 。
1 良 种 选 择
好选 择 在 阴 天土 壤 不 干 不 湿或 者在 晴 天 的 傍 晚进 行 。 防 为 止根 腐 病 、 斑病 等 , 苗 剪 下后 栽 插 前 。 先 进行 杀 菌 消 黑 薯 要
追 肥 采 取 前 期早 施 、 勤施 , 中期 巧 施 。 期看 苗 补 施 的 后 施 肥 原 则 , 苗 和 叶 直 立返 青 后 , 栽 后 1 ~ 0d 追施 苗 当 即 5 2 . 肥 。 尿 素 10 10k m , 进 茎 叶 伸 长 封 行 ; 后 5 施 2 ~ 5 促 栽 0d 左右 , 合中耕培土 分别 施硫酸钾 、 结 尿素 3 5-5 、5 m , 7 , 0 10k 4 为抑 制植株 生长 旺 盛 , 叶面 喷施 1 %多效 唑可 湿性 粉剂 6 5 5 7
现 代 农业 科技
21 0 2年第 4期
农 艺学
脱毒紫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张 根峰 张 冀
( 南农 业职 业 学 院 , 南郑 州 4 15 ) 河 河 5 4 0
摘 要 总结 脱毒 紫 薯优 质 高效 栽培 技 术 , 包括 品 种选 择 、 苗 、 块 选择 、 肥施 用 、 育 地 底 深耕 起 垄栽 培 、 栽植 、 间管理 、 田 采收 与 贮藏 等 方 面 内容 , 为脱毒 紫 薯的栽 培提 供 指导 。 以 关键 词 脱毒 紫薯 ; 质 ; 优 高效 ; 栽培 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3 文 献标 识码 B 51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1 0 — 17 O 0 7 5 3 (0 2)4 0 0 一 1
紫薯产量比较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食 品等方 面 应用前 景 广 阔。紫薯 的平 均价格 是一 般 甘薯 的 2 —3倍 , 济效益 较好 。但 是要筛 选 出 经 适 合 当地 生 产 的紫心 甘薯 , 且 色素含 量高 , 并 产量 高 的紫心 甘薯 品种 是 紫 心甘 薯 发 展 的需 要 , 者 笔
区组 排列 , 复 3次 , 区长 9m, 3m, 区面 重 小 宽 小 2 2 不 同紫心 甘薯 光合 特性 比较 .
积 2 , 1 7m 共 2个 小 区。各 小 区栽 三垄 , 每垄 栽 2行 , 面 4 m, 底 7 m, 垄 0c 垄 0c 垄沟 3 m, Oc 甘薯 为 春 薯栽 培 , 5月 9日栽 植 , 度 25 0株 / 6 。 密 0 6 7m
C 浓度变 动 范 围在 2 6 6 —2 8 8  ̄/ , 高 是 02 1. 5 8 . 5 11最 烟 紫 3 7 2 8 8 t/, 3 为 8.5 1 d 最低 为川 山紫 2 6 6 ll 1. 5 /。 不 同紫薯 叶片 的蒸 腾速 率变 化 范 围在变 动 范 围在 3 3 —5 6/ l( . 3 . 5 mo mz・s , 高 是 紫薯 品 种 烟 紫  ̄ / )最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紫 1号 的平均 单产 最高 , 群 可以达 到 12 0 5 g 6 7m。 居 第 1位 ; 紫 7 . 9 k / 6 , 烟 3 7的平均 单产 达到 11 0 8 g 6 7m。 居 第 2 3 2 . 1k / 6 , 位; 黑优 1号 的平 均 单 产 达 到 10 7 6 g 6 7 9 . 7 k / 6
甘 薯生 长 的 中后 期 , 月 5号进 行 测定 , 定 仪 器 9 测 为 光 和仪 L 一6 0 , 定 时 间为 上午 1 i 40 测 O点 , 株 每 随机选 取 3片 叶子进 行活 体测定 , 取其 平 均值 。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施入腐熟有机肥 2 0 0 0 ~ 3 0 0 0 k g更好 。 ( 二 )防治地下害虫 整地 前 ,选 用高效低 毒、药效期 长 、无残留 、杀虫范围厂 的杀虫剂 ,
如 杀地虎 ( 1 0 % 二嗪磷颗 粒剂 )等 。 杀地虎用 量为 5 0 0 g / 6 6 7 m2 ,按要求施
釉
五 、栽 植
( ~ )栽植时间 整好 地后即可种植 ,晴天 以每 天 下午栽植 最好 ,这段 时间栽植的薯 苗 缓苗快 ,成活率高。 ( 二 )种苗选择与处理 高 产 栽 培 应 选 择 经 过 脱 毒 的 3 0 c m高 的 壮苗 最 好 ;非脱 毒苗 或 脱 毒 2代 以上 苗栽 前应 做 药 剂 处 理 , 即将 种 苗 基 部 2 - 3 c m处 用 5 0% 多 菌灵 3 0 0 ~ 5 0 0倍 液 或 7 O % 甲 基 托 布 津5 0 0 一 一 8 0 0 倍 液与 5 0 %辛 硫 磷 8 0 0 ~ 1 0 0 0 倍液 的混合液浸泡 1 0 mi n 。 ( 三 )栽植密度 夏薯 的栽植密 度一般每 6 6 7 m 栽 植3 0 0 0 - 4 0 0 0株 ,短 蔓 品种 适 当 密 植 ,中长 蔓品种适 当稀植 。要 求株 距 3 3 - 4 0 c m,行距 6 0 c m。 ( 四 )栽植方法 紫甘 薯栽 植要 求将种 苗下 部 2 ~ 3 片叶 斜插 于垄侧 半坡处 ,上部 留 1 ~ 2
LI ANG Z I - I ONG L I ANG F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虞城县农业局 阎宁宁 焦 作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薛毅 孔 维红
甘薯营养 丰富 ,是主要 的粮食作 物 ,同时也是 重要的工业 原料和饲料 作物。 优质紫甘 薯除具有一 般甘薯的防 癌、抗癌等保 健作用外 ,富含胡萝 卜
鲜食紫薯栽培技术

富含花青素等成分, 能消除人体 内的有害物质 , 增加人体抵抗 力, 受到人们的青睐; 同时种植 紫薯经济效益显著 , 本文介
绍 了鲜食 紫薯栽 培技 术 。
关键 词 : 紫薯 栽 培 技 术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 是 型 紫薯 品种 。 根 据栽 培 的 目的选用 良 个 一4 个 ,株 型 匍匐 ,无 自然 开花 习
谢能 7 . 1 2 兆焦。③为提高育肥效益,
应 充 分 利 用天 然 牧草 、 秸秆、 树叶、 农
午后应适 当喂些青干草,每只 0 . 2 5 饲料 日喂量。
千克 , 以利于 反刍 。 2 . 6 搞 好疫 病 防治
2 . 8 适时出栏 因羊只体 内沉
坚持 “ 预 积 脂 肪 有 限 , 一旦 育 肥 羊膘 满就 不 再
白质 3 . 5 % , 钙 0 . 1 8 % , 磷0 . 0 9 % , 代 谢 喂 量依 配 方 不 同 而 有 差 异 , 一 般 为 寄 生虫 病 的发生 。 2 . 6 — 2 . 7 千克 。 每天 投料 两次 , 日喂 量
2 . 7 称重 成 年 羊 的育 肥 期 一
O 一 9 O 天为宜,分为 3 个阶段 , 秸秆 4 5 % , 精料 2 6 % , 磷酸氢钙 0 . 5 % 。 的分配与调整以饲槽 内基本不 剩料 般是 6
生产 中 的首要 环 节。只有 适 时育 足壮 该 品 种 苗 , 才能保证适时早栽、 苗 全 苗 壮 的
1 . 3 南紫 0 0 8简 介
索 出我县 鲜食 紫薯 栽培 技 术。
1 选 用 良种 1 . 1 紫薯分类 紫薯 按 用 途 不
2 0 0 8年通 过审定 的 中熟 紫薯 品 种 , 顶 要求 。 叶 紫 红色 , 成 熟 叶绿 色 , 心脏形, 大小
紫薯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重量 大米 所 产 生热 量 的 1 而 且 几 乎不 含 脂 有 机 肥 3 . t m 、 磷 酸 钙 6 0 7 0 75 / 过 h 0 ~ 5
k/m , gh z硫酸 钾 1 0 2 5k /m 或草 木灰 1 0 ~ 5 gh 5 - 2 g h 0 22 0k /m 5 或 复合 肥 9 0k/m 。 后 深 耕深 翻 2 m 以 上 . 厚 活 土 0 gh 然 5e 加 层 。 施 肥方 法 上 , 到有 机 肥全 部 耕 前撒 施 、 在 做 化肥 扦 插 时 施用相 结 合 , 充分 满足 紫薯整 个生 育期 对养 分 的需求 。
1 特 征 特 性
紫 薯 是 一种 地 下 结薯 块 的作 物 , 要深 、 、 的 良好 需 松 活 土 壤 环境 川 宜 选 地势 稍 高 、 势 平 坦 、 地 肥 沃 、 含 有机 。 地 土 富
质、 光照 条件 好 、 质疏 松 、H值 55 65 排 灌条 件 良 好 的 土 p .~ .、
壮 、 芽性 好 、 苗量 多 、 萌 采 无病 虫 害 的薯块[ 先 做好 苗床 , 3 1 。 在
紫色马铃紫薯高产栽培技术

2 土壤选 择 与施 肥
一
温 泉 地 区一 般 在 4月 2 5日前 后 采 取 机 械 点 播 机播 种 , 行距 7 0 c m 穴距 2 8 c m. 播深 l O 一 1 3 e m, 用种 量 2 0 0 k g / 亩 。要适 时 浇 水 , 小 水 勤
般 选择 肥 沃 、 平坦 、 便 于灌 溉及 疏 松 的沙 灌 。全 生育期 平 均保 持在 8 0 %左 右 的土 壤含 水
壤 土种 植 。基 肥 每亩撒 施 有 机肥 2 t 、 磷 酸二 铵 量 为最 理 想 ,其 中苗 期要 保持 在 7 0 %~ 8 0 %, 收
1 0 k g 、 “ 沃夫特” 控释肥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k g 、 腐殖酸钾 5 , 获 前保 持 在 6 5 % 7 5 %左 右 为宜 , 块 茎形 成 至块
3 药 剂拌 种
药 物拌 种 既 可 以确 保 苗齐 苗壮 .又 同时能 第 四水 , 同 时进 行 高 培 土 , 培土高度 1 O 1 2 c m, 预防苗 期 蚜虫及 蛴 螬等地 下 害虫 。一 般用 7 0 % 结合 高 培 土 每 亩追 施 尿 素 2 5 k g 、腐 殖 酸 钾 5
防治 马铃薯 环腐 病 ,一般 喷洒 7 2 %农 用链
霉素 4 0 0 0倍 液 。或 2 %春 雷 霉 素 可 湿 性 粉 剂
7 5 %酒精 擦 洗消 毒 , 切 块后 立 即用 草 木 灰拌 种 。 5 0 0倍 液 ,或 7 7 %可 杀 得 可湿 性 微 粒 粉 剂 5 0 0 切 块后 ,把种 薯块 放 在温 度 为 1 8 — 2 0℃的室 内 倍 液 , 或 2 5 %络 氨铜 水 剂 3 0 0倍 液 , 或5 0 %D T 采用 层 积 法 催 芽 。 待芽长到 3 c m左右时 , 放 在 可湿 性粉 剂 5 0 0倍 液 。 防治 蚜虫 及二 十 八星瓢 虫 ,除 了在拌 种期 使用 高 巧悬 浮种衣 剂 拌种 外 ,在 成株 期 还要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薯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紫甘薯栽培技术详解1、选种紫色红薯按用途可以分为鲜食型和加工型,选种时根据栽培的目的具体选择。
鲜食型的选择口感好、色素含量适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观的品种,加工型的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
2、育苗早育、育足壮亩,形成既早又粗壮的不定根,是使幼苗成活快、结薯早而多、产量高的基础。
为了防止紫红薯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育苗前要严格把关,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种种薯,可以用温度51-54℃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分钟左右。
2.1、准备苗床。
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晴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管理方便的砂质土或砂壤土做苗床。
苗床宽1.2m,深20~30cm,长视园地而定。
亩施腐熟人粪尿1O~15担,经土壤吸透吸干后进行排薯。
2.2、排好种薯。
温度达到15度左右时,将紫色番薯种子排放在苗床上,一般每平方米用种薯18kg左右,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再亩用腐熟栏肥1O~15担,均匀盖在种薯上面,上覆1.5-2cm细土,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2.3、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主要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
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25-35℃。
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
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
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
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湿度,当苗床发白时要及时浇水,湿润床土和浇洒稀人粪尿,以促进薯苗生长。
种薯萌发以后就要施肥。
第一次“红芽”期,一般以稀薄人粪尿为好;当苗高10-13厘米时,可进行第二次追肥,用人粪尿或尿素追施。
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培土可分2-3次进行,苗高10厘米左右,即可进行第一次培土,隔一周进行第二次培土,共培土3-5厘米。
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细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匀撒入苗床中。
培土可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
3 整地3.1、土壤处理:紫甘薯对土壤适应性广,要达到高产一般选择土地疏松肥沃,有机质较高的砂质土壤为宜。
因紫甘薯块根伸长性强,块根膨大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地,要获得高产,须在春季解冻后深耕耙耱保墒,移栽前拣净根茬,打碎坷粒,结合施肥防虫(土壤处理)、起垄一次过手。
每667㎡用47%的乐斯本0.25-0.5kg配成1000倍液喷洒于地面后深翻,以防止地下害虫。
3.2、深耕作垄。
甘薯有平栽和垄栽两种方式,而以垄栽为佳。
垄栽的好处是:增厚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疏松土壤,扩大表土与空气、阳光接触面积,利于气体交换和提高土温,增大昼夜温差,也便于排灌。
作垄宜在晴天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深沟大垄为好,达到深耕、土细、垄要直,以便排水和灌溉,垄面邀平整平滑,以利于刨窝栽苗,垄的大小应根据田类、土质、种植季节、种植方式、生长期及品种等因地制宜确定。
保水力强的粘土,垄宜高宜窄;保水力差的砂土,垄宜宽稍矮。
作垄的方式有单垄单行(垄距60-70cm含沟,株距20-25cm)、单垄双行(垄距120cm含沟,株距25-30cm)等。
4、地膜覆盖栽培4.1、紫甘薯产量与其生长期存在极大的正相关,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一般大田生长期要170天以上。
栽培方式主要有常规、稻田免耕及地膜覆盖栽培等。
适时早插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且提高品质。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和特性确定合理的扦插密度,扦插密度是决定每亩薯块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提高,每亩薯块数增多,产量随之提高,据试验,每亩产量达到1500公斤,单薯鲜重保持在200克以下,扦插密度4000-5000株/亩。
种植方式可以采用窄垄单排,即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也可采用双垄双排,即垄宽1-1.2米,每垄扦插2排,株距30-35厘米。
扦插方法以浅斜插为宜,结薯早,结薯多,薯块大小均匀,产量高,商品性好。
4.2、地膜覆盖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有以下几个优点:1.保温增温:紫红薯薯地地膜覆盖后,土壤能更好地吸收和保存太阳辐射能,地面受光增温快,地温散失慢,起到保温作用。
据报道,甘薯地膜覆盖栽培,全生育期比对照(未覆膜)增加土壤积温460℃,由于保温增温效果好,为甘薯生根和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2.调节土壤墒情:由于地膜的阻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特别是春旱较重的地区,保墒效果更为理想。
进入雨季,覆膜地块易于排水,不易产生涝害。
遇后期干旱,覆膜又能起到保墒作用。
3.增加养分积累:覆盖地膜后,土壤温度升高,温度增大,微生物异常活跃,促进了有机质和潜在腐殖质的分解,加速了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4.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覆盖栽培土壤表面不受雨水冲击,故土壤始终保持疏松,既有利前期苗苗根系生长,又有利于后期薯块膨大。
5.防治病、草危害:甘薯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药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而盖膜后可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土壤温度,杀死线虫,防病效果好,又不污染环境。
同时膜下高温可烫死杂草,减少除草用工,避免杂草与甘薯争夺肥水和空间等。
6.促进甘薯根、茎、叶的发育:覆膜比露地栽培的甘薯发根早4-6天,根系生长快,强大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为植株健壮生长和薯块形成、膨大奠定了基础。
覆膜栽培由于条件适宜,长势旺,甘薯的分枝数、叶片数、茎长度、茎叶鲜重均比露地栽培增加50%以上。
7.增产显著,品质提高:甘薯覆膜后,薯苗生长快,夏薯剪苗出售,即可收回地膜成本。
薯块平均单株产量比对照多0.7公斤左右,总产量提高32.6%,并提高了大薯比率和淀粉含量。
覆膜栽培的土壤疏松、易于收刨,降低了收获破损率,提高了收刨质量。
4.3、栽苗盖膜:盖膜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扦插薯苗后盖膜。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
速度快,适合大面积栽植;方法是先把苗苗放入穴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穴浇水,水量要大,待水渗完稍晾后埋土压实,并保持垄面平整,趁苗子柔软时盖膜,这样可避免随栽随盖膜易折断苗苗现象。
盖膜后用小刀对准苗苗处割一个丁字口,用手指把苗钗出,然后用湿土把口封严。
覆膜后要经常检查,发现膜被风刮起或膜面破损,应及时盖土封严;缺点是栽后不易保持原有垄型,需要重新平整垄面,盖膜才能严实。
另一种方法是先覆膜后栽苗,其优点是可以早作垄、早盖膜,有利于保湿、增温。
扦插苗苗时地温较高利于缓苗、成活。
扦插时无需刨埯,在栽苗时将膜垄面划出长5~7厘米、深5厘米的土沟,将薯苗插于沟中,破膜、挖埯、栽苗一次完成。
4.4、施肥: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助”的原则,甘薯生长期长,吸肥力强,需肥量大。
需求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每生产鲜薯500公斤的施肥量统计:大约需施氮2.5公斤,磷2.5公斤,钾3.1公斤,N:P:K比例为1:1:2。
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
一般亩产鲜薯2500-3500公斤,要求亩施1500-2000公斤有机肥加烤烟专用复合肥40-50公斤,或亩施1500-2000公斤有机肥加10-12公斤尿素、12-15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过磷酸钙。
亩产1500-2000公斤,要求亩施750-1250公斤有机肥加优质硫酸钾复合肥30-40公斤,或亩施750-1250公斤有机肥加5-8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过磷酸钙。
基肥采用破垄条施。
5 田间管理5.1、前期管理:重点是查苗补苗,防止缺株断垄,及时用大苗、大蔓补栽,保证密度。
扦插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追肥。
在肥水条件较好,长势旺的地块将薯苗摘顶,以促进茎基部分枝,以利多结薯、结大薯。
该品种需肥量大.在扦后30天左右,对于地力较瘠薄的地块,结合破垄晒白,每亩追施复合肥5-7kg。
5.2、中期管理1、注意除草:在中后期一般小草生长受到抑制,主要危害是高杆杂草,要及时拔除。
杂草太多不但和甘薯争养分,遮挡影响甘薯光合作用,藤蔓间通风透气差,呼吸加剧,养分积累少,产量严重降低,杂草多还会影响收获机械化。
2、一般不要翻蔓:翻蔓会严重打乱甘薯生长秩序,在翻动过程中容易折断藤蔓,容易造成减产。
同时翻蔓还会消耗大量工时,提高种植成本。
一般个别藤蔓接地生根不会影响产量,适当的提蔓就可以了。
3、适当控制生长:中后期藤蔓生长已经成形,如果太旺盛将会影响养分向地下部转移,进而影响块根产量,此时很难控制,可适当喷施缩节胺等调节剂控制,但不会起到根本性作用。
理想的藤蔓结构是大部分分枝直立或半直立,尽量减少接地藤蔓比例,提高冠层高度,保证有良好透气,从上部观察能看到5%的地面。
4、合理追肥:如果藤蔓生长缓慢,能看到10%以上地面,藤蔓短,叶片小,在收获前40-60天可用复合肥稀释浇根部,肥料用量每亩折合磷酸二铵3-5公斤,硫酸钾2公斤,注意稀释倍数要高,防止烧根。
如遇茎叶徒长,可用15%多效唑喷施,控制地上部徒长,以利薯块膨大。
巧施裂缝肥,促进薯块膨大。
一般是在待垄面开裂时施裂缝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每亩用量为尿素5公斤和硫酸钾10公斤。
在不同时期施用追肥,可利用雨后撒施,其施用量要根据土壤、基肥用量及茎叶长势,分别在苗期、茎叶旺长期、薯块膨大期用尿素加钾肥施用5、注意拔除病株:近年来甘薯病害传播很快,造成严重减产,在中期要注意拔除具有明显症状的植株,如茎基部开裂、植株发黄、叶片表现异样颜色、藤蔓皱缩等,减少病害传播风险。
5.3、后期管理重点是看苗补施根外追根,防止早衰。
紫甘薯中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地上部茎叶旺长,应采用提蔓方法。
折断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块根膨大。
切忌用翻蔓的方法,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并适当延迟收获。
6、病虫害防治1薯黑斑病:在甘薯育苗,大田生长和藏贮期均有危害,病斑多在伤口上发生,呈现黑色至褐色、园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临。
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种10分钟,亦可用50%多菌灵500-700浸苗2-3分钟,效果良好。
2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贮藏期薯块上,软腐病菌首先从伤口侵入内部发展,破坏细胞的中介层,呈现软烂、多水、农民称“水烂”,受害薯肉呈现淡黄白色,并发出芳香酒味。
防治方法可用5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薯块1-2次,效果良好。
3 甘薯根腐病:又称甘薯烂根病,根系染病形成黑褐色斑,后变成黑色腐烂,叶片染病呈现萎蔫状,枯黄、脱落,薯块染病,呈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形成畸型薯,防治方法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2次,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