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使用说明书Word版
切削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切削液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切削液化学品英文名称:中文名称2:皂化油/乳化液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无含量无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健康危害:长期接触对眼、鼻、皮肤等方面有刺激性之影响,不属于急性毒性物质之范围内。
环境影响:有造成环境污染及破坏生态环境之虑,不可随意排放。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为水溶性产品,本身不燃,但需防止泄漏,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各部位。
主要症状:对眼、鼻、皮肤等方面有刺激性之影响;或有头晕、不舒服之感。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移走污染源,将患者送至通风良好较阴凉处休息,以毛布保暖,或送医检查诊断。
皮肤接触:以清水及肥皂洗净;若刺激感持续,需反复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以清水冲洗,若刺激感持续,需反复冲洗,严重者立即送医检查诊断。
食入:催吐并立即送医检查诊断。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身体有极度不适,需尽速至医院作检查诊断。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一般防护设备及化学安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对医师之指示:患者之状况以及告之暴露途径,时间及地点。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适用灭火剂:一般火灾预防方法(CO2、泡沫、粉末等灭火器)、化学干粉、水雾。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为水溶性化学产品,需注意对环境生态之污染。
特殊灭火程序:于上风处灭火,阻隔火源扩散,以水灭火为佳。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一般消防人员之防护装备及耐化学品之防护衣、防护手套。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关于切削液的使用

切削液使用说明详解磨削加工是轴承机械加工的最后工序,对轴承成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而加工过程中冷却液对于防止工件烧伤、改善工件表面精度和粗糙度、提高工件及机床的防锈能力、延长刀具和机床的使用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使用和维护磨削液在轴承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
1. 切削液的作用在轴承加工过程中采用湿式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刀具切削能力和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精度,降低废品率。
湿式加工采用切削液的主要优点是1)润滑作用:切削液可以润滑刀具,提高刀具的切削能力;2)冷却作用:一定流量的切削液,可以将切削热带走,从而降低了刀具的温度;3)冲屑作用:切屑液可以将切屑冲刷掉,掉入排屑沟排走,同时沟槽内排屑也可以用切削液来实现水力排屑;4)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切削液将加工面的铁屑冲走,铁屑不致划伤加工面,从而提高了粗糙度;5)减少锈蚀:选用合适的切削液,可以防止工件、机床导轨的锈蚀;2. 切削液的合理使用切削液按成份大致可以分为油基切削液和水基切削液两大类。
油基切削液如轴承厂的超精加工使用的以煤油为主添加少量机械油的切削液。
油基切削液通过加工部位后一般只含有磨粒、切屑等固体杂质,实用中只需要分离掉固体杂质就能获得清洁的切削液,因此其处理相对比较简单。
另一类是水基切削液,以乳化液为代表,在乳化液中细微的油滴高度分散地分布在水中,乳化液中还含有各种表面活性剂及防锈剂等添加剂。
乳化液通过加工部位后除含有磨粒、切屑等固体杂质外,还容易滋生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真菌等,这些都是影响乳化液品质的主要因素,正常的乳化液含菌量不超过1000个/mg,当含菌量达到10000~100000个/mg时,乳化液就会变黑发臭,冷却润滑效果迅速下降,发出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腐蚀设备,甚至菌体会将过滤器堵塞,这时必须更换全部乳化液并彻底清洗循环系统。
3. 细菌在切削液中滋生的机理乳化液中的细菌可以分为亲氧菌和厌氧菌两类。
切削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切削液化学品及企业标识第一部分:化学品中文名称:切削液化学品英文名称:中文名称2:皂化油/乳化液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无含量无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健康危害:长期接触对眼、鼻、皮肤等方面有刺激性之影响,不属于急性毒性物质之范围内。
环境影响:有造成环境污染及破坏生态环境之虑,不可随意排放。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为水溶性产品,本身不燃,但需防止泄漏,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各部位。
主要症状:对眼、鼻、皮肤等方面有刺激性之影响;或有头晕、不舒服之感。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移走污染源,将患者送至通风良好较阴凉处休息,以毛布保暖,或送医检查诊断。
若刺激感持续,需反复冲洗,严重者,;皮肤接触:以清水及肥皂洗净.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以清水冲洗,若刺激感持续,需反复冲洗,严重者立即送医检查诊断。
食入:催吐并立即送医检查诊断。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身体有极度不适,需尽速至医院作检查诊断。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一般防护设备及化学安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对医师之指示:患者之状况以及告之暴露途径,时间及地点。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适用灭火剂:一般火灾预防方法(CO2、泡沫、粉末等灭火器)、化学干粉、水雾。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为水溶性化学产品,需注意对环境生态之污染。
特殊灭火程序:于上风处灭火,阻隔火源扩散,以水灭火为佳。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一般消防人员之防护装备及耐化学品之防护衣、防护手套。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完整版)切削液使用管理规范

(完整版)切削液使⽤管理规范1. ⽬的和范围1.1⽬的为正确使⽤和管理切削液,提⾼切削液使⽤价值,特制定此规范。
1.2 范围⼯⼚车间所⽤切削液的管理。
2. 职责⼯⼚设备⼯程部油料管理⼈员负责对现场切削液使⽤进⾏管理,并填写《切削液⽇常检测维护记录》;并负责对切削液使⽤状态(劣化程度)进⾏判定。
3. 术语4. 切削液使⽤管理4.1 切削液分类4.1.1切削液种类:油基、⽔基(乳化液,微乳化液,合成液)4.1.1.1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油基切削液可归纳为4类:A)纯矿物油B)减摩切削油C)⾮活性极压切削油D)活性极压切削油4.1.1.2按照稀释液的性状,⽔基切削液可归纳为3类:A)乳化液 B)微乳化液 C)合成液4.2切削液的应⽤4.2.1正确清槽,消毒和配制新液4.2.1.1排空原液:尽可能完全排空原⼯作液。
4.2.1.2清渣:彻底清除⼯作液系统和存有⼯作液的液槽、机床表⾯、泵和循环管道系统及过滤系统,清除对象包括切屑、污渣、杂油、污泥等杂质,不留死⾓。
4.2.1.3清洗杀菌:⽤1~2%的切削液和0.1~0.3%的杀菌剂配制清洗液,循环清洗系统⾄少不低于1⼩时,可延长⾄4⼩时。
4.2.1.4排空,检查清洗效果。
4.2.1.5配制新液:⾸先测量槽体体积(长×宽×⾼),按要求确定配⽐浓度;液槽注⼊新⽔,开启循环系统,按⽐例缓慢加⼊切削液(定量的)原液使其完全混匀(不可先加切削液后注⼊⽔稀释);使⽤折光仪进⾏浓度监测,并⽤折光系数校正读书,使其达到规定的使⽤浓度。
4.2.1.6切削液浓度=折光仪读数*折光系数切削液浓度:⼯作液中含有原液的质量分数。
例如,100kg⼯作液中含有原液5kg,则⼯作液的浓度为5% 4.2.1.7进⼊加⼯4.2.2切削液的⽇常维护4.2.2.1补给切削液时应该在其他容器内预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然后注⼊切削液箱。
为图省事只补充给⽔是引起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避免。
切削液使用指南

水溶性切削液的使用、维护要点及典型问题分析指南1.切削液的使用严格参照使用说明书上建议的使用方法,同时注意下列情况:·使用干净的抽油器及相关容器,抽油后立即盖好容器盖。
·稀释浓缩液时应将浓缩液添加到水中,同时充分搅拌。
2.水溶性切削液的维护·日常维护包括定期检查稀释液浓度。
当浓度不足的时候,添加需要的浓缩液份量后,先调配适量高浓度稀释液,再注入机器中(避免将浓缩液直接加入机器中)。
当浓度偏高时先调配适量低浓度的稀释液,在注入机器中,(避免将水直接加入机器中)。
·定期检测稀释PH值,当PH值突然变化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解决。
当使用一段时间后,PH值下降较大时,可适量加入PH稳定剂调整PN值。
·定时撇除杂油,必要时使用专门的撇油器。
·长时间(两日或以上)停机时,溶液静置,溶液易滋生细菌,导至发臭。
可用气泵泵动溶液,增加溶液内氧气浓度,破坏厌氧菌生长环境,防止细菌与霉菌生长。
·应设专人管理,确保上述措施得以严格遵守。
3. 水溶性金属切削液典型我问题分析气泡现象道具/砂轮寿命下降积垢现象过敏现象4.机床清洗办法·对使用中的系统,可在旧排放前24小时按1%比例加入机床系统清洗剂,运行清洗。
如机床系统稀释液已腐败严重,则直接进入以下步骤的操作。
·排空旧液,加入机床能够运行的清水,并按1%的比例J加入机床系统清洗剂和按0.1%比例加入杀菌剂,开动系统运行2---4时,并用人工方法清除附在机床周边和油缸的细菌及附着物。
·排空清洗液,注入清水循环30分钟,用以漂洗残留的清洗剂。
·排空漂洗液,再次注入清水,循环10分钟。
·检查漂洗液有无泡沫,并测量漂洗液的PH值:如无泡沫及PH值和清水相近,即PH=7.0左右时,则表示清洗液已漂洗干净,可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否则,需要继续漂洗知道PH=7.0和无泡沫为止。
切削液安全专业技术说明书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置:搬运时确认保持紧密,使用后需保持密封,勿让气味释放于工作场所中。如有泄漏需以吸湿干布、木屑或砂土等处理,避免流入水沟、下水道等会污染水质之处,并通知相关单位,尽速处理。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76
引燃温度(℃):248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
主要用途: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
储存:储存在原本之封闭桶子内及固定位置,避免高温储存(室温条件即可)。避免储存接近电源、火源之场所。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切削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切削液使用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范围1.1目的为正确使用和管理切削液,提高切削液使用价值,特制定此作业指导规范。
1.2 范围工厂车间所用切削液的使用和管理。
2.职责工厂设备部油料管理人员或生产现场指定人员负责对现场切削液使用进行管理,并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并负责对切削液使用状态(劣化程度)进行判定。
3.切削液使用管理3.1.正确清槽,消毒和配制新液3.1.1排空原液:尽可能完全排空原工作液。
3.1.2清渣:彻底清除工作液系统和存有工作液的液槽、泵和循环管道系统及过滤系统,清除对象包括切屑、污渣、杂油、污泥等杂质,不留死角。
3.1.3清洗杀菌:用1~2%的切削液和0.1~0.3%的杀菌剂配制清洗液(或专用清洗液),循环清洗系统至少不低于1小时。
3.1.4排空,检查清洗效果。
3.1.5配制新液:首先测量槽体体积(长×宽×高),按乳化液原液说明书要求确定配比浓度;液槽注入新水,水质选用清洁的水源——自来水、地下水,必要时对配液用水进行杀菌处理和水质调整处理,配液用水硬度80~120PPM为最佳。
,开启循环系统,按比例缓慢加入切削液(定量的)原液使其完全混匀(不可先加切削液后注入水稀释);使用折光仪进行浓度监测,并用折光系数校正读数,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浓度。
3.1.6切削液浓度检测切削液浓度:工作液中含有原液的质量分数。
例如,100kg工作液中含有原液5kg,则工作液的浓度为5%。
切削液日常使用浓度不大于5%,。
根据使用的条件不同,使用浓度可在1%-5%;粗加工浓度低些,使用浓度可在1%-3%。
(特殊工艺和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除外)切削液浓度现场采用折光仪检测。
具体检测参照折光仪使用说明或操作作业指导书。
3.1.7进入加工3.2切削液的日常维护3.2.1补给切削液时应该在其他容器内预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然后注入切削液箱。
更换新液时,对液箱、管道、机床加工区进行彻底清洗,如果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尤其是换液前的切削液已腐败,换液后有可能几天之内就会腐败,为图省事只补充给水是引起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避免。
水基化学全合成切削液使用须知

水基化学全合成切削液使用须知
切削液的配制
1.配制切削液时应先将水放在配制桶内,再根据浓度要求将切削液慢慢地注入水中,同时一边注入,一边搅拌,使其形成均匀的透明液体。
2.正常条件下的金属加工在2-6个月保质期内,其加工中心使用的切削工作液只需添加母液及损失的水,无需整槽更换。
3.配比浓度
磨削加工3-5%;轻载加工8-10%;
切削液的维护
为保证达到加工要求,请及时补加原液,应避免油污污染,影响产品使用性能。
在停工期应每天循环工作液15min,避免厌氧菌生成影响产品使用性能。
水基金属加工液使用与维护中的问题与措施
注意:
首次使用时,须将加工设备中冷却循环系统中残留的原切削液彻底清洗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机通牌切削液
产
品
使
用
说
明
书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一、使用前首先将液箱或水桶清洗干净
二、切削液于水的添加比例为1:15.
三、为确保加工部件的光泽度、防锈效果,以及对车床钻头的保护,建议每七个工作日更
换一次。
四、附:1、切削液的作用介绍
2、切削液的实验方法
切削液的主要作用说明书
切削液主要作用分为四类:一、润滑作用;二、冷却作用;三、清洗作用;四、防锈
作用。
一、润滑作用
切削液在切削过程中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前刀面与切屑,后面刀与已加工表面间的
摩擦,形成部分润滑膜,从而减小切削力、摩擦和功率的消耗,降低刀具与工件坯料摩擦部
位的表面温度和刀具磨损,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在磨削过程中,加入磨削液后,
磨削液渗入砂轮工件及磨粒、磨屑之间形成润滑膜,使界面间的摩擦减小,防止磨粒切削刃
磨损和粘附切屑,从而减小磨削力和摩擦热,提高砂轮耐用度以及工件表面质量。
二、冷却作用
切削液的冷却作用是通过它和因切削发热的刀具和工件间的对流和化学作用把切削热
从刀具和工件处带走。从而有效的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件和刀具的人变形,保持刀具的硬
度,提高加工精度和刀具的耐用度。切削液的冷却性能和其导热系数、比热、汽化热以及粘
度有关。水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均高于油,以此水的冷却性能要优于油。
三、清洗作用
清洗作用在金属切削过程中,要求切削液有良好的清洗作用,除去生成的切屑、磨屑
以及铁粉、油污和砂粒,防止机床和工件、刀具的玷污,使刀具或砂轮的切屑刃口保持锋利,
不致影响切削效果,对于油基切削油,粘度越低,清洗能力越强,尤其是含有煤油、柴油等
轻组份的切削油,渗透性和清洗性能就越好。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基切削液,清洗效果越好,
因为它能在表面上形成吸附膜,阻止粒子和油泥等粘附在工件、刀具及砂轮上,同时它能渗
入到粒子和油泥粘附的界面上,把它从界面上分离,随切削液带走,保持切削液清洁。
四、防锈作用
防锈作用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工件要与环境介质以及切削液组份分解或氧化变质而产
生的油泥等腐蚀性介质接触而腐蚀,与切削液接触的机床部件表面也会因此而腐蚀。此外,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在工件加工后或工序之间流转过程中暂时存放时,也要求切削液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有一定的防锈能力,防止环境介质及残存切削液中油泥等腐蚀物质对金属产生侵蚀。特别
是在潮湿多雨季节,更应该注意工序间防锈措施。
切削液实验方法
1、 贮存稳定性
将50mL浓缩物置于100mL量筒中,放入70℃±3℃恒温干燥箱中5小时,取出冷至室
温(15℃-35℃),放置3小时,然后在置于-12℃±3℃的低温环境中24小时,取出静
置回到室温1小时后,应符合技术要求。
2、 透明度评定
将被测液倒入250mL烧杯中,液层高度为75mm±3mm。把一个明亮的5W、220V灯泡对
准烧杯的底部,从烧杯的上部透过切削液观看灯泡,如能清晰地辨出灯丝,即认为该
切削液是透明的;如模糊可见灯丝,判定为半透明;如看不见灯丝,则认为是不透明
的。
3、 PH值测定
用精密试纸一条,浸入被测试液中,半秒钟取出,与标准色版比较,即得PH值。必要
时,也可用PH值计测量PH值,报告中标明用PH试纸或PH值计。
4、 消泡性实验
将被测试液倒入100mL量筒中,使液面在70mL处,盖好塞,上下摇动1min,上下摇动
的距离约为1/3,摇动频率约为100次/min-120次/min。然后,在室温下静置10min,
观察液面残留泡沫体积应小于或等于2mL,为合格。
5、 腐蚀性实验
5.1 主要仪器:恒温水浴锅或恒温干燥箱,150Ml-200mL的烧杯,玻璃盖皿。
5.2 试片材质
采用的一级灰口铸铁,应符合GB/T718的规定
5.3 试片尺寸:(25×50×3)mm或(50×50×3)mm
5.4 试片制备:按SH/T 0218进行。
5.5 实验步骤:将制备的试片,全浸入被测试液中(不同材料的试片,不应浸入同一
杯中),加盖玻璃罩,移置到已恒温到55℃±2℃的恒温器内,连续实验到规定时
间,然后取出试片进行检查。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铁片:无锈,光泽如新 A级
无锈但轻微失光 B级
轻锈和轻微失光 C级
重锈或严重失光 D级
铸铁,A级为合格
6、 单片防锈性实验
6.1 仪器:∮250mm-∮300mm的玻璃干燥器一个,底部注入蒸馏水,其液面为底部高
度的1/3-1/2.
6.2 试片材质为一级灰口铸铁,金相组织应符合GB/T718的规定。
6.3 试片尺寸:∮35×20mm圆柱型。
6.4 试片制备:按SH/T 0218进行。
6.5 单片防锈性实验
用滴液管吸取试液,按梅花格式滴入五滴,于试片磨光面上,每滴直径约为
4mm-5mm。然后将试片置于干燥器隔板上(注意不要堵孔),合上干燥器盖,置于
已恒温到35℃±2℃的恒温箱内,连续试验到规定时间取出试片,进行观察。
铸铁片:五滴全无锈 A级
四滴无锈 B级
三滴无锈 C级
四-五滴全锈 D级
A级判为合格。
特殊情况下,可将试片用无水乙醇洗净后观察,并以洗净后检查结果为准。
仲裁试验时作2片平行试验,并以2片均为A级判为试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