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长经验交流发言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教学

我们有些老师上课时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些学生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呢?

症结的根源分析: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不足

有效教学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教师要做好“六个研究”:

一要研究课程标准二要研究考试大纲

三要研究高考试题四要研究复习计划

五要研究课堂教学六要研究学生学习

调查表明: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一、高效课堂

首先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一堂课的过程看:应该是学生参与度高和学生思考问题深刻的课堂;从一堂课的效果看:应该是学生满意度高和当堂达标率高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了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应时而生。

二、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考试试卷”的区别和联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练?怎么考?怎样提高效率?”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编写步骤:

1、提前备课

备课组长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每次有两名教师进行主备课,其他教师辅助完成课前案,课上案、课后案的编制工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集体备课时编写人主讲,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之后,全组老师共同讨论,形成定稿,然后印刷给学生。

并在集体备课时在进行研究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案,最终形成定稿,印刷。

3、提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课前案

教师要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课前案主要是开发教材,设计的问题也要是一些知识点简单,思维较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

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二)新授课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

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学—讲—练”方式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上案

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解决学案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再做适时的指导。分组合作,讨论质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的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就把更多的问题解决留给学生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精心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完善,最后进行达标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适时展示学生的易错点,进一步巩固提升。

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总结起来,课上我们要做的基本上是“三讲三不讲”:基础的懂的不讲,会的不讲,讨论能会的不讲;不懂的详细讲,困难的点拨讲,拓展探究的

重点讲。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尽量做到让这节课色、香、味俱全;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