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电影批评出现

向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趋势。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以及文化分析四个维度上展开。文化学维度侧重对影片文化价值的揭示和阐发。电影文化批判的兴起则与80年代中期以来批评界对待传统文化、封建文化及商业文化的激进态度密切相关。文化启蒙试图通过解决文化问题来解决社会变革中的现实问题,实现国家富强和现代化的目的。文化分析维度注重分析电影文本、电影现象及创作意图与社会文化背景、文化构型、意识形态运作之间的复杂关联。

[关键词]电影文化批评;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文化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影创作领域出现了一股文

化反思潮,电影学术界则掀起了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引进热潮,在一批中青年电影理论及批评工作者的推动下,国内电影批评的发展开始向电影文化批评转型。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以及文化分析四个维度上展开。下文将对这四个维度转型的具体情况、表现及特征进行分析。

一、文化学维度

文化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因为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使得对文化学的界定也有种种不同。大体上说,文化学除了在对文化学学科本身的内容进行研究时,如文化学的流变、文化学的基本理论、文化学的方法等,与文化人类学不同外,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很大的交叉重叠部分。如思想与行为模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变迁、文化模式、文化圈层等。两者都研究各种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符号,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揭示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都是指与自然相对的人类文化,是一个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心理文化)等的大文化系统。本文所指的文化学维度包含了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

电影创作者和电影批评者并非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专业的研究者,所以他们不必按照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的要求,把表现对象或批评对象严格限定于这两个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们之所以对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电影批评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在研究对象上的某些相似,指出电影批评中蕴含的文化学及文化人类学质素。周斌认为:“电影文化学批评注重于评判影片的文化价值,揭示影片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积淀,及创作者的文化意识等内容。”从我们对一些

电影批评文本内容的考察发现,这类电影批评主要致力于描绘、揭示和阐发影片中表现的民族文化特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文化观念及其冲突、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等;指出电影创作者在文化表达、文化意识、文化心态、文化观念、文化思考上的局限性;思考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表达批评者对某地域或某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思考等。由此可以看出电影批评者和文化研究者对文化反思和文化建设的共有热情。

该维度文化批评的出现,应和了电影创作中的文化反思热潮。这些影片需要文化批评对其文化价值加以揭示、阐发。例如,陈犀禾的《历史的根和当代意识――中国电影的新视角》,指出了《乡音》《良家妇女》《海滩》《猎场札撒》《黄土地》《青春祭》《人生》等影片以民族的大文化为表现对象,通过展示深深植根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的各种现代和当代生活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规范进行了现代反思。贾磊磊的《“终极视野”中的本文:对影片〈他选择谋杀〉的历史――文化心理阐释》以文化学理论为依托,揭示了影片中隐含的父性崇拜文化心理。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对电影文化问题进行了思考,如周斌的《让城市文化在银幕上曝光――对城市电影的思考》和仲呈祥、饶曙光的《从文化反思中观照人心――〈湘女萧萧〉印象记》、张成珊的《试论第五代导演的文化视角》、黄子平的《〈雅马哈鱼档〉:喜剧性和都市文化心理》等。

文化学维度的电影批评,有的只注重对影片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揭示,基本不涉及影片艺术形式的分析,有的则把文化现象、文化意义、文化内涵作为影片的主题或表达内容进行阐释,在运用文化批评范式的同时,对影片的美学价值、艺术风格、表达形式等也进行细致的分析,将文化批评与艺术批评相结合。这种结合,既可能是因为批评者还无法完全摆脱艺术批评的方法,对文化批评范式也无法熟练运用,因此出现一种夹生状态或过渡形态,也可能是批评者有意为之,吸收两种批评范式的优点,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实践证明,如果能将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影片价值的揭示将大大优于运用单一批评范式所起到的功效,还可避免受文化批评脱离电影文本分析的弊病。这一点,在赵园的《乐声与市声的交响――〈绝响〉观后》中让人感触尤深,优美与睿智、情感与理性、严谨与灵动、深刻与晓畅、文化批评与艺术批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对批评文章的阅读本身成为一种审美享受。

二、文化批判维度

电影文化批判的兴起与80年代中期以来批评界对待传统文化、封建文化及商业文化的激进态度有关,尤其与一些青年文学评论者对电影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密切相关。文化批判维度的成果较为集中地体现于“谢晋电影模式”讨论中。该

讨论由青年文学评论者朱大可发端,李碌热送平。

由于谢晋在中国电影创作界的领军地位,以及朱、李两文虽然措辞激烈、观点偏激,但的确深刻地触及了谢晋电影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更因为这时期中国处于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替、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特殊时期,两篇文章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讨论。有的论者对两篇文章的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如司徒志勋的《“文化变革”与“消化不良”――〈谢晋时代应该结束〉质疑》,认为主张“谢晋时代应该结束”的观点“是对‘文化变革’的莫大误解,也是对‘进口文化品’的一种消化不良以及缺乏‘全方位’的战略眼光所引起的反态心理的畸形产物”。有的论者既肯定了文章深刻、有价值的方面,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一些片面、偏激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如纪人的《也谈模式》和周介人的《讨论的背景》。有的文章则既反驳了两篇文章的不当之处,又对谢晋电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思考,如黄万盛的《审视电影与文化的符号》和陈同艺的《略论谢晋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有的论者则由两篇文章引发了对中国电影现状及发展的思考,如李支锋的《“谢晋时代”三思》。

对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涉及的方面很多,对其进行整体性的综述和评价也不是本文的目的,因此,这里对讨论只做简略交代。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讨论中某些方面的分析,透视电影批评向文化批评转型的症候。顾晓鸣曾指出,在对谢晋电影的讨论中,“多半说的是影片外的问题……人们力求从文化更嬗和时代变革的角度来审视谢晋的电影作品,但常常忽略了具体作品的具体分析,艺术和主题相结合的层层论述”。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文化批评的特点和缺陷以及讨论对艺术批评的偏离。周介人则明确地指出,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实质上代表了一部分较少受到传统思想束缚,因而改革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要求比较强烈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呼声”。由此可见,文化批判已经超越了文化学维度的批评主要着力于对单部影片的具体评论,就影片论影片,而是从一部或多部影片扩展开来,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文本,将其放置到宏阔的文化背景中,探讨其在中国文化变革、文化启蒙、改造国民素质中的作用,视野更加开阔,更加高屋建瓴。

此外,文化批判还体现于某些文章对商业电影的批评中,如卢卫平的《论娱乐片主体与电影发展》、张煊的《文化失范后的困惑――试析娱乐片热的文化背景》、端端的《讨论应该继续深入》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批判维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电影商业性的批判,如朱辉军的《“三位一体”的电影艺术》、李晋生的《电影观:面对市场经济的思考》、尹鸿的《商品拜物教与电影观念辨析》、徐庄的《守望电影的精神家园――电影“商业”性问题的质疑》;对大众文化的批评,如尹鸿的

《为人文精神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导论》;对张艺谋、陈凯歌等部分影片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如张颐武的《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后新时期中国电影:分裂的挑战》。有必要说明的是,后殖民批评并非都是情绪化色彩较浓的文化批判,有些后殖民主义批评更多地具有文化分析的特点,如戴锦华的《新中国电影:第三世界批评的笔记》、王一川的《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面对西方“容纳”的90年代中国话语》、王宁的《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颜纯钧的《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兼论“后殖民语境”问题》等。

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文化批判注重对批评对象做各种价值判断,褒贬鲜明,立论大胆,观点尖锐,但不重分析过程,很少做具体的文本分析,主观化、情绪化色彩较浓,因此往往容易导致批评的结论武断和简单化,不够理性、客观。它带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特点,但是这种反思和批判因为还没有找到具体的批判理论支撑,因而虽有其深刻性和文化价值,却显得情绪化、主观化、片面化有余,学理性、客观性、科学性不足。90年代以后的文化批判,有的感性、印象式批评色彩较浓,有的则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或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论证基点,力图凸显批评的学理性,但受精英主义文化立场、民族主义情绪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其价值判断仍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三、文化启蒙维度

什么是启蒙?康德将其界定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福柯认为:“这个问题现代哲学一直无法回答,但也从未设法摆脱。这是一个两百年来以各种形式重复的问题。”福柯倾向于把启蒙与批判性质询及现代性在一起。对于80年代中国内地的启蒙或启蒙运动,王元化认为:“启蒙运动也就是思想解放运动,民主、科学、人道、法治、改革、开放、现代化,这些都是和启蒙相的。”王学典认为:“‘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80年代的文化启蒙实际上是想通过解决文化问题来解决社会变革中的现实问题,最终达到国家富强和现代化的目的。以我们现在的观点看,这显然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文化启蒙维度的电影批评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个层面是直接揭示传统文化的积重难返,旧观念、旧习惯、封建文化、陈风陋俗给人们带来的压抑、制约、束缚,甚至戕害,对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展开思考、剖析,传达电影创作者和电影批评者的人文关怀及精神理想。然而这种压抑、制约、束缚、戕害又不是能像阶级分析或社会学分析那样,把好人与坏人、施暴者与受害者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或者简单地谴责、批判一方,肯定、同情另一方,而是如赵园所说的,“人物的悲剧命运不再只是出于某种邪恶力量的粗暴干预,而像是由于更为悠远也更为普

遍的历史生活本身的原因,由于生活方式、文化形态或者习俗”。也就是说,文化,而不是某个人的行为,才是导致不幸发生的根本原因,某个直接的施暴者或不幸的制造者,自身可能也是某种文化的受害者,如《黄土地》中的翠巧父亲、《海滩》中的老鳗鲡。批评者向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文明中可能残存着原始、野蛮,质朴中可能混杂着愚昧、落后。

仲呈祥和饶曙光的《文化反思中的新时期电影创作》是一篇较为典型的、体现出文化启蒙意向的文章。此外,还有纪人的《〈海滩〉印象》、陈犀禾的《历史的根和当代意识――中国电影的新视角》、李中岳的《知识分子自身的反思》、远婴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等文章涉及文化启蒙维度。

另一个层面的文化启蒙,当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论证商业电影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其采取的策略,一是从反对封建文化的角度,把新出现的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作为封建文化的对立面、反驳者,从新旧文化斗争的角度对商业电影予以肯定和倡扬。这一维度的思维逻辑是,在封建社会,只有当权者和富商才有权进行文化消费和享乐,当代社会由于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兴起,一般老百姓也能消费和享受文化。而且,大众娱乐文化打破了精英文化、高雅文化高踞于象牙塔,专供精神贵族欣赏的局限,使普通人也有了适应自己接受、欣赏的精神文化产品。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文化的民主化,因此应该对带给普通老百姓文化权力的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予以肯定和倡扬。而商业电影就是一种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大众文化,因此应该肯定商业电影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文化价值。

另一种策略是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受到种种文化规范压抑、限制和否定的人的感性、欲望、娱乐意识、享受意识等方面,加以肯定,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认为这表现了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和要求,是自然而健康的生命意识,这样的人才是全面完整的人。商业电影表现了人们这些受压抑、被否定的方面,使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压抑、畸形的心理得到了适度的宣泄、释放和补偿,获得精神抚慰和心理治疗,维持了人性和心理的平衡健康发展,减少了因人性及心理的畸形扭曲给社会带来的暴力、破坏性因素。同时,商业电影又以影片最终结局的回归社会传统、主流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文化规范,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商业电影带来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悦、放松感,也可以缓解快节奏、大压力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焦虑、疲惫、分裂感。从这些方面来说,商业电影有极大的文化价值。这一出发点的理论前提是商业电影的游戏功能和白日梦功能,因此席勒及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反复引述。

这一层面的文化启蒙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商业电影的讨论中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如1986年10月及12月的两次《对话:娱乐片》(发表于《当代电影》1987年第1期和第2期),花建的《游戏中的生存与选择――娱乐片本

质探论》,李一鸣的《游戏规则――娱乐电影的定位》,贾磊磊的《皈依与禁忌:娱乐片的双重抉择》,汪天云、祭光的《娱乐片的性格组合》等。进入90年代以后,李奕明的《娱乐片:文化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上、下)也基本上持第二种观点。

同样出于文化启蒙的目的,有的论者则强调商业电影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因此对商业电影更多地持批判态度。其理论预设和思维逻辑是,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民素质较低的国家,电影文化是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承担着文化启蒙和文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应当以作为高雅文化、精英文化的优秀影片来推进社会现代化,尤其是人的现代化,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而不是以低劣的商业电影消极地适应或迎合观众的娱乐需要。否则,电影文化建设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这一观点在仲呈祥的《也答〈电影艺术〉问》,以及“文化批判维度”中提到的朱辉军、李晋生、尹鸿、徐庄的文章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批判文章,从目的上来说是出于文化启蒙,但从论证过程和策略来说,则是通过对商业电影或电影的商业性进行文化批判来达到目的。因此,是文化启蒙和文化批判两个维度的杂糅。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部分批评者出于对文化批判向度的反思和修正,肯定大众文化对普通民众所起到的文化启蒙作用。其基本观点是,普通民众或者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和兴趣接受高级文化。大众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其中包含了现代思想观念、生活要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因其广泛的传播面,甚至起到了比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运动更深入、广泛的文化启蒙作用。徐贲的《影视观众理论和大众文化批评》和张颐武的《文化研究与中国的现状》两篇文章基本持这一观点。

四、文化分析维度

文化分析维度的文化批评,注重分析电影文本、电影现象及创作者的意图与社会文化背景、文化构型、意识形态运作之间的复杂关联,揭示电影文本中隐含的叙事裂隙所透露的无意识心理,或者通过分析电影文本的表层结构,阐释影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信息。文化分析注重分析阐释的过程和方法,紧密结合电影文本,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或将其批评立场暗隐于分析的过程,较少对电影文本或电影现象进行直接的价值评判,努力保证批评过程的客观性、分析性、科学性、学理性,力图避免批评的主观随意性和印象式批评。

关于这点,汪晖在一篇对谢晋电影创作进行文化批评的文章中曾夫子自道:“本文分析了谢晋电影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置换的方式、性质和意义,却并不想就此做出过多的价值评判,那将由历史做出裁决。我们拭目以待。”这种批评策略和批评立场的调整,当然首先是由批评所运用的特定理论范式自身的科学性质

所决定的。但我们以为,这也是谢晋电影模式讨论中暴露出的批评文风欠佳、立论偏颇、结论武断等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意识形态力量对学术讨论进行干涉的现实,对批评者有深刻触动的结果。如果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文化批评可能未及充分展开便难以为继,因为过于武断、偏颇、粗暴的批评,不仅会引起被批评者及其同情者的反感和抵触,影响批评的接受效果,而且也会影响批评的深度和专业性,使批评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大打折扣,不利于批评的良性健康发展。但批评的人文学科性质又使得文化批评难于做到像数学公式运算一样,完全避免主观感受、价值判断和好恶评价的介入。因此也就有了应雄的困惑:“我丝毫不想宣判什么,我只是想写出一种感觉,进行一些探索,并使其具有对话的姿态(语言方式)。但如果读者从中读出了宣判的味道,那这并非我的原意。”可以说,文化分析维度的批评文章在批评的分析、论证、阐释过程中,基本都保证了形式上的客观性、科学性,至于价值立场和价值评判,有的文章能较好地隐藏,有的会有一定程度的表露。

文化分析维度的文化批评主要以西方现代电影理论为批评的理论资源,因此,从批评范式和方法上说,该维度的文化批评包含了意识形态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和符号学批评等。其中,意识形态批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所取得的成绩都最大,成为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批评方法。后现代主义批评与现代电影理论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同样属于跨学科的文化批评方法,因此我们这里也将其纳入进来。

该维度的批评文章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零星出现,如钟立(胡克笔名)的《朦胧的现代女性意识》、张卫的《〈蝶变〉读解》。另外,在一些影片的座谈会、研讨会上,也有一些批评者开始运用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对影片进行读解、阐释、批评,如《〈给咖啡加点糖〉漫谈》《〈疯狂的代价〉笔谈》《讨论〈本命年〉》《战争与人性――〈晚钟〉座谈纪要》等。1988年,以《大西北电影》杂志为主,进行了一次对后现代电影的探讨,不少青年学者撰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90年代以后的后现代主义批评文章有尹鸿的《告别了普罗米修斯之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饶曙光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孟宪励的《论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写作》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是文化分析维度成果最集中的时期,产生了一批批评成果,如姚晓鞯摹丁拔幕大革命”史/叙事/意识形态话语》、戴锦华的《〈红旗谱〉: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李奕明的《〈战火中的青春〉:叙事分析与历史图景结构》、马军骧的《从谢晋到新潮电影――两种叙事结构和两种文化构型》、应雄的《〈农奴〉:叙事的张力》、伍晓明的《〈末代皇帝〉:权力结构与个人》、王一川的《茫然失措中的生存竞争――〈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

围》、远婴的《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汪晖的《政治与道德及置换的秘密》、钟大丰的《作为叙事和表象的历史――历史写作与历史题材创作》等。

因为叙事学理论借鉴了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与语言学又存在渊源关系,符号学和语言学、结构主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意识形态批评则借鉴了结构主义或精神分析的方法;女性主义批评也吸收了精神分析、话语权力理论、叙事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因此使得文化分析维度的电影批评在方法论上呈现出复合性的特点,不少批评文章综合运用了几种批评方法。如胡克的《第四代电影导演与视觉启蒙》运用了结构主义与意识形态批评方法,王一川的《叙事裂缝、理想消解与话语冲突――影片〈黄河谣〉的修辞学分析》运用了结构主义、意识形态、叙事学、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等,尹鸿的《创伤恐惧与视死如归――〈出嫁女〉观后札记》运用了原型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以上是文化分析维度内各种批评方法的综合运用。有的文章还将文化分析维度与文化批评其他维度的批评方法相结合,如李奕明的《〈鸳鸯楼〉:人和城市的故事》糅合了文化学、叙事学和结构主义批评,王一川的《面对生存的语言性――谈谈秋菊式错觉》将文化学和语言学、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精神分析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相综合。

五、结语

文化批评发展到文化分析维度后,电影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型基本完成。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第四个维度(文化分析维度)与前三个维度(文化学维度、文化批判维度及文化启蒙维度)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前三个维度主要受文化热、文化大讨论的影响,其批评方法、批评目的、批评对象都与文化热有呼应关系。除少数批评者外,大多数批评者缺乏明确、自觉的理论意识,即使有理论支撑,也主要是艺术学知识和文艺理论的杂糅,以及文化热普及的文化学知识。第四个维度则主要受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影响,是以西方现代电影理论为理论资源和批评方法的批评范式。批评者大多具有较为明晰的理论意识和方法论自觉。前三个维度中的不少文章,文化学、文化批判和文化启蒙是缠绕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之所以把文化学、文化批判和文化启蒙区分为三个维度,有特殊的原因和目的。具体而言,第一个维度主要为了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化批评的泛文化、大文化批评特性,以与80年代末之后更多地把文化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实践、意指形式的文化观念相区别。第二个维度主要有感于某些文化批评的激进、尖锐、深刻与片面、极端、情绪化之间的复杂关联,其正面效果与负面影响似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难以分开。在各种利益的诱惑和合谋下,新世纪以后,这类文化批判不仅没有因为其负面效果受到抑制,反而有成为一种论述策略或写作风格的趋势。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第三个维度是想指出80年

代文化批评与当时的启蒙思潮、启蒙氛围的某种对应关系。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启蒙思潮的退潮,文化批评的启蒙热情大大减退,大众文化对普通民众所起的文化启蒙作用受到更多的瞩目。80年代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启蒙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成中国的现代化,区别只在于对待各种文化的态度不同。前者倡扬精英文化、现代意识和高雅文化,对传统文化、商业文化、世俗娱乐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后者则较为辩证稳健,能看到传统文化、商业文化和世俗娱乐的两面性,肯定其合理的一面,批评其消极一面。

[参考文献]

周斌.电影文化学批评刍议[J].电影艺术,1988(12).

司徒志勋.“文化变革”与“消化不良”――《谢晋时代应该结束》质疑[J].电影评介,1986(11).

顾晓鸣.对“谢晋电影讨论”的社会学思索[J].电影新作,1986(06).

周介人.讨论的背景[J].电影新作,1986(06).

[德]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A].历史理性批判文集[C].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2.

[法]米歇尔?福柯.什么是启蒙[A].汪晖,译.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22.

王学典.“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J].开放时代,20XX(06).

赵园.在历史文化的深层――由影片《良家妇女》谈起[J].当代电影,1985(05).

汪晖.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J].电影艺术,1990(02).

应雄.古典写作的璀璨黄昏[J].电影艺术,1990(02).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萍乡语文评课活动中的发言 按:3月6-8日,在萍乡实验学校进行了3天的语文交流活动。期间听课4节,上课2节,一场题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一场《把语文还给学生》的讲座。3天内感受友情温暖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精神收获。整理一下当时评课的发言要点,仅留痕迹。 尊敬的文校长、赵校长和庞校长,尊敬的各位同仁,特别是尊敬的放弃过节和周末来交流的各位女同仁,大家好。 结合我对语文的和对语文课的理解,对今天听到的4节语文课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给朋友们有些益处。 首先,我觉得语文评课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的维度:教学内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 这三个维度顺序不能颠倒,也就是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它是体现学科特征和教育指向的重要的点。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失却了语文,当然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可能。第二个维度是教学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或者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才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程式,是教学内容由此指向学生发

展的。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却是目前很多语文研究者最关注的一个点,所以语文教学就一直在误区里折腾着。 现在我来谈谈,语文教学的内容确定。 都知道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来评课,我们怎么去界定是否语文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1.上课过程在文本里停留的时间。 2.教学内容中有没有语文知识的落实。 3.教学内容中没有对语文学科情感的提升。 如果一节语文课在文本中停留的时间过短,那是不正常的。 例如今天的语文课,就出现了在文本中停留时间过短的情况。40分钟的课堂,在文本中的时间不到20分钟。那么这短短的不到20分钟怎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语文中,涵咏出文字的美丽。甚至连文章写了什么都还没懂。几分钟都没有就过去,就开始了拓展延伸,就开始了课堂表演等花样。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课堂延伸都是有机的生成性东西,它不是强加的延伸。它是自然的生成性,这个生成是由课堂延伸出来的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的表演不是课堂应该设置的环节,它是课堂里需要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的时候才可以出现的。需要是第一要素,而不是表演是第一要素。表演是服务理解的,而不是表演是体现课堂手段丰富的。

解析成功商业模式的三个维度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把这三个要素概括为:“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 长期从事商业模式研究和咨询的埃森哲公司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三个特征,可以与SAP提出的三个要素是相互印证的: 第一,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比如,直销模式(仅凭“直销”一点,还不能称其为一个商业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公司是直销的标杆,但很难复制戴尔的模式,原因在于“直销”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第三,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个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到,却并不容易。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对于自己的钱从何处赚来,为什么客户看中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下面,我们逐一解析一下商业模式的这三个维度。 一、我到底能为客户提供什么? 所有得以运行的生意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哪怕是一个街头小店。当你建立这样一个小店时,你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顾客为什么偏偏进我的而不是别人的店。如果街上只有你这一家店(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问题的答案就很简单;如果街上已经有了很多店(实际的情况常常是这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那么简单了。 “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当然是一种答案,但这个答案常常不那么管用,因为在技术更新呈加速度发展的时候,产品和服务货品化和同质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产品袖珍化为核心能力的索尼生产出了随身听,但在MP3技术出现之后,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让索尼的随身听相形见绌。 但这远不是故事的结尾,因为许多公司也能生产功能和样式差不多价格又低很多的产品。你有什么理由让人偏偏买你而不是别人的产品?你必须向顾客提供同类产品难以模仿的价值,增加顾客的切换成本,让顾客对你的产品形成“成瘾性依赖”。遗憾的是,通过法律保护、技术和设计能力设置的模仿障碍在今天变得越来越脆弱。于是就有了下一个维度。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

促进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一过就忘,一考就晕。”究其原因,学习没有用心,学习缺少思考,学习滞留在浅层学习的状况,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学习、掌握、推广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与深度学习相对应的是浅层学习。浅层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认知活动,其表现是依靠对文本信息进行记忆的提问、练习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要求学生从书上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所有思维活动都被引导向到答复、印证教师和教材所认定的标准答案。 浅层学习拘泥于文本的字面理解,满足于知识的机械记忆,把学习简分为阅读,把思考简化为寻找,把练习简化为填空,把评价简化为对错。学习的本义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缺失了研究与实践的学习就是浅层学习,缺乏探究与创新的学习就是低水平的认知。 深度学习有四个特点:一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与批判,理解有字面理解、意义理解、批判理解和创新理解四个层次,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是深化理解的思想武器。二深度学习强化着联系与建构,联系有经历联系、社会联系、世界联系和教

育联系四个维度,多维联系与能力建构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三深度学习实践着比较与反思,比较有见解比较、理解比较、结果比较和能力比较四个指向,比较认知与反思感悟是深度学习的辨证关系。 深度本意是指学习认知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深度学习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但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深度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深度是思维激活、材料加工、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应用体验,反思感悟的综合实践,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浅层学习推向深度学习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 一、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流不断增多,文化碰撞问题日渐凸显。文学、影视作品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碰撞问题。李安执导的电影《喜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婚姻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并探讨如何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碰撞、冲突问题。 关键词:霍夫斯塔德;文化差异维度;喜宴;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喜宴》讲述的是远在台湾的父母赶赴美国参加儿子婚礼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影片男主角伟同在纽约定居十年,事业有成,与男友赛门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而远在台北父母的一次次逼婚,使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怎料父母想赴美亲眼见证儿子成家。无奈,伟同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假结婚”。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 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冲突问题,在复杂的电影情节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唤醒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探讨如何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碰撞、冲突问题。 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在电影《喜宴》中的体现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描述和比较。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非确定性、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汤新煌,2006.08),它们对分析文化冲突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电影《喜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一个有效架构。 1、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霍夫斯塔德在《文化与组织:思维的软件》一书中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定义为:“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松散,人人各自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相反,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人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与强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内部集团结合在一起,而这种内部集团又对这些忠诚的成员提供终生的保护。”(hofstede, 1991: 51)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强调群体和谐、个人与集体联系紧密,这一思维方式直接体现在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上。中国人在婚姻中重家庭而轻爱情,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的事情,婚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为家族这个“集体”延续香火,传承子嗣。影片中,伟同的父亲始终盼望着伟同能娶妻生子,使自己早日抱上孙子,于是影片中出现了父亲虽然因重病住院却仍念叨着要伟同娶妻生子的场景。为了帮助父亲实现愿望,为了完成自己传宗接代的任务,伟同决定与葳葳结婚。伟同深爱赛门,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取悦父母,伟同还是选择了与葳葳结婚。而西方人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以及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所以他们极其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片中伟同的同性伴侣,美国人赛门,一个人在纽约生活,父母并未对他的私生活过多管束,赛门的生活基本与家庭这个“集体”是分离的,所以赛门能够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没有太多的顾忌。赛门选择同性恋生活实质就是遵循了西方自由恋爱和爱情至上的观念,仅仅是满足身心需要,而没有对于后代的顾虑,这是个人主义的重要表现。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不同还体现在中西方对待婚礼的不同态度上。西方婚礼不强调婚礼的隆重性,仅仅是一种证明婚姻合法的手段,在宗教和法律面前的宣誓以示对感情的认真、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边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互动的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互动的形态看有行为的互动,语言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从互动的组织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一切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主体的、动态的活动。 因此,从学生学习维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观课时,观课者应多关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在仪课时,要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体验、感受,经历英语学习过程;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否在

听评课老师必知的 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一)顾客行为四个关键维度分析 顾客行为四个关键维度是【VIP会员掘金术】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通过动态的VIP会员行为信息,更深入地洞察VIP会员的行为,并将VIP会员根据不同的行为特征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它不但分类合理,而且易于理解,容易上手,是一款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在这里,需要大家复习四个关键词:1. 【消费近度】:顾客最近一次的购买时间,英文是Recency;2. 【消费密度】:顾客一定期限如1年内的购买次数,英文是Frequency;3. 【消费强度】:顾客平均每次消费的金额,英文是Monetary;4. 【消费宽度】:顾客一共购买过多少个品类,英文是Width。对于顾客的分类方法,业内一直是众说纷芸,各执一词,但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表明,【消费强度高】即“单次平均消费金额”高的顾客,对我们的价值就一定高于【消费强度低】的顾客,必须要同时考虑【消费近度】、【消费密度】与【消费宽度】,举例:ü VIP会员张三:每次购买2000元,但这辈子只来过两次,且已经12个月没来消费了;ü VIP会员李四:每次购买2000元,但这辈子只来过两次,且都是发生在最近6个月内;ü VIP会员王五:每次只购买500元,但这辈子已来过8次,且都是发生在最近一年内。在本案中,虽然这三名会员的总消费金额都是4000元,但由于【消费近度】与【消

费密度】的区别,其对我们潜藏的价值,以及对我们接下来的经营手段可能出现的响应程度,相信大家心里已经相当清楚。因此,将【消费近度】、【消费密度】、【消费强度】与【消费宽度】四项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动态的分析,是非常必要且实用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这4个维度在实战中究竟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排序,对销售业绩的提升最有帮助?这就涉及到【顾客响应率】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顾客最近购买情况(R)与顾客购买频率(F)对我们的经营措施会有更高的响应率,因为:绝大多数人在新购物后,会持续一种激动。换句话说,如果顾客第一次在本品牌购物后,很快就收到来自我们的相关信息,其感觉会更好,而消费密度(F)高的顾客,即经常购买的顾客,在满意度、品牌信任度和忠诚度等方面也会更高。因此,心赢销在多年的实战中,将这个方法命名为RFMW模型技术,只要你已经对消费客户建立了《VIP会员数据库》,就可以开始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来挖掘客户价值的金矿。

提升当众演说能力的四个维度 会说话到会演讲的难度,真的堪比登天吗?那倒不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提升当众演说能力的四个维度,欢迎借鉴参考。 1、第一维度:会说不敢说 胆怯、恐惧、紧张是打败很多演讲人的第一道难关,心理的畏惧让很多人连话都不敢说出口。在现实生活中,貌似都能很好地交流,口才也还不错,但是当面对多个人做演讲的时候,就像变了个人。说话紧张结巴,脸憋的通红,一句完整的话说得七零八落,即使准备了演讲稿,也像在背台词。 对舞台太过恐惧,导致整个人绷得紧紧的,有的人甚至因为害怕出洋相,被笑话,直接放弃登台。这也是很多人演讲要经历的第一个层次,会说,但是不敢说,因为无法战胜自己。 ◆演讲时胆怯,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给自己信心。这个信心不是握紧拳头不断给自己喊加油,而是要明白演讲的意义。当你站上演讲台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是一个给予者,你是在帮助台下的观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就该无所畏惧!深呼吸,做几个放松的动作,然后从容地走上舞台。 走上舞台,你可能会因为紧张,两腿发抖,手心出冷汗,这个时候,回想胡焱乔老师的舞台三定法,站定、眼定、笑定。眼神可以看着台下的某一位熟悉的观众,如果不敢对视,可以选择看观众的头顶,

但是不要左顾右盼,眼神飘忽。接着,保持微笑,微笑是最好的武器,当你一笑,这个演讲的氛围马上好了很多。做到三定法,你就已经初步战胜了舞台的恐惧了。 在演讲的第一个层次,你会因为恐惧对舞台有很大的抗拒,但是别放弃任何一次锻炼你的机会,因为这次说不好,下次说不好,但是下下次就开始有进步了。不是因为演讲能力高所以上台演讲,而是因为演讲不好才要频繁上台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 2、第二维度:会说不能说 会说的人,敢说的人,在公众面前不一定能说的好。平时对自己的产品非常了解,如数家珍,但是在公众场合公开宣传自己的产品的时候,总是讲不清楚,一场演讲下来,可能半个客户都没成交! 这就是演讲的第二个层次,会说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因为自己知识浅薄,演讲内容不够,还没有对其进行梳理,所以讲出来的语言没逻辑,没重点,没内涵。 ◆不能说,如何改变困境? 首先,你要调整自己的演讲思维。对于一场演讲来说高效演说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胡焱乔老师潜心钻研的六大高效思维,正是解决了大家讲话无效的问题。高效思维能让演讲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高效思维就是在演说之前,对自己的演讲有一个宏观的、全局的思考,让一切的细节,如语言、故事、语调、神态以及肢体动作等等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为系统服务。 有了高效思维,将演讲内容的信息串联和编排起来,演讲过程就

课堂观察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 (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第一,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事实上,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点为老师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提供了支持,而68个点,20个视角,4个维度的综合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为老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第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我们发现,每次确定观察主题内容时,常常令老师们颇费周折。在开展课堂观察的初期,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阅读观察框架中每个维度的“观察视角”和“观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在比较熟悉课堂观察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从观察框架中寻找相关的观察维度、视角和点,设计自己的观察点。在主题式观察中,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为分析观察主题的属性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思路。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选择或设计观察工具,如量表、记录单、调查问卷等,选择合作观察的伙伴,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双方观察的规则等。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课堂观察框架》选择观察点时,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人一点,多人一点,一人多点,多人一点”的观察模式。(吴江林、林荣凑)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崔允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只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需要的资源能力又能够获取到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因此,从点、线、面到体,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用武之地。 点:从商业模式的某一个要素出发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创新商业模式。 范例:远大中央空调的盈利模式创新 待解决问题,非电空调相比电空调节约1/3能耗,但设备定价比后者高出一倍,如何说服用户购买? 模式简述:用户不购买空调,而由远大完成全部的铺装、改造工程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由远大负责运营费用,用户只需交付之前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即可。打个比方,假如一幢大楼改造前的用电费是200元,平方米,而由于远大采

用的非电空调运营成本较低(省电),可以将全部费用(含空调设备、日常运营和设备折旧费用等)控制在130元/平方米,双方即达成价格协议,比如签约150元/平方米(客户因此降低了50元的电费支出,而远大则获得了20元的净利润),超支或节支都与客户没有关系。合同期满后,若客户认为确实节能,愿意购买并自行运营,远大也支持,扣除已运行年限的折旧费用然后售出。 效果:寿命20年的设备,远大只需5年就可收回成本;用户不需要购买设备,还能比以前更低的费用享受到空调服务,很值。双方的互利使远大空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点评:①功夫在诗外!解决销售难题并不一定要更换或者培训销售团队,也许需要的是重新设计企业的商业模式。②领先的技术总是昂贵的,技术创新固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把昂贵的好技术卖出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值得喝彩。 线:思考价值链上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如果考虑到横向的合作伙伴或者相邻产业链,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更多了。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利益共享或者风险共担等关系,充分分析这些关系,或可以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突破的机会。

听课评课的注意事项

听课评课的注意事项 听课篇 一、听课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认真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听课的内容可分为全面和专题两大类。听课前要列出听课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时间、地点、授课教师等;及时了解熟悉有关情况,征求和听取学校有关领导、指导教师、班主任甚至部分学生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及时地多方面了解情况。包括了解授课教师教学资历、知识水平、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特点等,了解学生情况、班级分组和班风学风等,了解课程目标和教材情况,掌握教学计划和进度以及所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等,了解掌握本课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以及教学安排与组织措施、教法手段、教具准备或教学媒体等情况;明确听课与评课的重点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进入角色;准备好听课的记录表、笔记本及有关用具。 2、听课的方法和步骤 听课过程中应边听边记录,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顺序记下个人所听到的每一项活动,重点内容详细记录;边记、边想、边分析归纳;课后及时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为评议交流做好准备,养成虚心好学和深思慎取的听课习惯。 二、听课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课应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听课之前应仔细研究教材,根据评议的要求和专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3、听课时要注意选择好位置,不要频繁走动。如果是室外课既不要坐着不动,也不要过于频繁走动而影响课堂秩序,不要离练习场地过近或过远,要避免影响学生练习,分散师生的注意力。 4、上课过程中不要交头接耳,不要当学生的面评头品足,随便议论。切忌指手划脚,影响师生上课的情绪。 5、听课时边看、边听、边记、边分析、边归纳,记重点、要点,不要记成流水账或只言片语。 评课篇

老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老师每学期都要经历的听评课,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做好猎头的四个维度 维度之一:猎头技能 这个技能就是俗称的类似于MRI24步,cold call能力,search能力,Excel能力等。懂得猎头是啥,该做啥,产品是啥,谁是客户,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问谁收钱等等,而不是招工人。 加上知道什么是Line Manager,什么是CDD,什么是Turndown Offer,以及听到这种消息时,应该难过而不是无所谓等等。这好比是房子的钢筋。 维度之二:行业知识 对行业不了解,不熟悉,说不出个1、2、3,候选人不喜欢,客户不相信,自己也没深度。拿金融举例:有的人只做外资行的中后台职位,但是却要懂得: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各类金融行业;还需要懂得政府机构监管层,以及政策动态,国内的国外的等。 只有行业知识,没有猎头基本技能的人想做猎头的有,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 HR想做猎头,或者是业内人士想出来做猎头。但是他们要补充的就是猎头打电话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好多业内人士并不如猎头懂得多,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手中的工作,而猎头是知道所有人手中的工作的,理论上)这就好比是房屋中,与钢筋浇灌在一起的水泥,形成钢筋水泥,坚韧无比! 维度之三:软技能(特指猎头软技能) 按理说,有猎头技能又有行业知识,可以成为一个好猎头了。但是! 如果不会说话,还是白搭!如果口齿不清,还是没用!如果言而无信,信口雌黄,还是gameover! 软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涵盖: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语流、语法、语感和语境;还涵盖了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中,眼睛和嘴巴是最重要的表达器官;肢体中,双手的摆放是最需要注意的。 软技能还包括:气场、气质、精神面貌、自信心、大脑反应速度、各种语态的表达时机把握。 合理使用各种类型的”笑“可以事半功倍! 软技能还有:英文能力、语文功底、天文地理、书法、知识面、眼界、气量等。甚至厨艺、车技等。 这就好比是房子的窗户,没有也没什么大关系,顶多看不见光,但是可以用电灯;有的话,叫锦上添花。添花添习惯了,就成为必须了。 维度之四:时间 - 时机把控、人生阅历、影响力、社会关系 会猎头流程,懂行业知识,还有英俊潇洒的外表,按理说,应该是和好猎头了。不错,的确如此。但是! 处理问题不够周全,遇到困难不够冷静,对自己要求太低,很多事情难以搞定等等,这些问题也会困扰很多猎头! 因此,第四个维度,时间轴出场了! 随着岁月的历练,猎头有了很多经验,成功的、失败的。 时间,让我们有了很多人生的阅历 - 很多事情,我们经历了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原来还有这个好处,原来可以这么做。。。 时间,让我们坚持 - 因为坚持,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社会圈,人脉圈,我们逐渐有了我们自己的影响力。。。 时间,让我们成熟 - 因为成熟,我们编制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相互之间有了更紧密而且多层面的联系。。。 时间,也是时机。很高超的沟通技巧,也要把握表达时机,这些都是经验直觉告诉我们的。抓住好的机遇去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猎头技能、行业知识、和软技能得以充分发挥。 这个第四维度,就好像房子周边的景观,绿化,配套设施等。有了这个,小区就完整了。 明白了以上4点,就可以很坦然的告诉自己,一个四维的优秀猎头,有努力的方向了。

浅谈听评课的意义 实验小学梅丽苑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所以,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观念。教师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师的主心骨。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所以,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在评课中,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若用传统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评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二,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进去;在评课中,评课者必须十分的注意去发现和总结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要对教者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给予鼓励,帮助总结。让教者的教学个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评价与调控, 首先,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其次,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肯定,心理上得到满足,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某种程度上焦虑,也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其实,学生从评课中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帮助。矫正以往学习中的错误行为,坚持和发扬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作风,提高学习效率。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它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 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只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需要的资源能力又能够获取到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因此,从点、线、面到体,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用武之地。 点:从商业模式的某一个要素出发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创新商业模式。 范例:远大中央空调的盈利模式创新 待解决问题,非电空调相比电空调节约1/3能耗,但设备定价比后者高出一倍,如何说服用户购买 模式简述:用户不购买空调,而由远大完成全部的铺装、改造工程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由远大负责运营费用,用户只需交付之前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即可。打个比方,假如一幢大楼改造前的用电费是200元,平方米,而由于远大采用的非电空调运营成本较低(省电),可以将全部费用(含空调设备、日常运营和设备折旧费用等)控制在130元/平方米,双方即达成价格协议,比如签约150元/平方米

(客户因此降低了50元的电费支出,而远大则获得了20元的净利润),超支或节支都与客户没有关系。合同期满后,若客户认为确实节能,愿意购买并自行运营,远大也支持,扣除已运行年限的折旧费用然后售出。 效果:寿命20年的设备,远大只需5年就可收回成本;用户不需要购买设备,还能比以前更低的费用享受到空调服务,很值。双方的互利使远大空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点评:①功夫在诗外!解决销售难题并不一定要更换或者培训销售团队,也许需要的是重新设计企业的商业模式。②领先的技术总是昂贵的,技术创新固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把昂贵的好技术卖出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值得喝彩。 线:思考价值链上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如果考虑到横向的合作伙伴或者相邻产业链,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更多了。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利益共享或者风险共担等关系,充分分析这些关系,或可以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突破的机会。 范例: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

表7.2 数学说课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评分A B C D 说教材(15)课题简要分析 5 4 3 2 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5 4 3 2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确定及其依据 5 4 3 2 说目标(10)阐述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发展,并说明其依据 5 4 3 2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无歧义,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5 4 3 2 说教学方法(20)从教材、学情出发,选择灵活多样、有启发性的教法和教具 5 4 3 2 教学手段或媒体的利用,对达到教学目标最优化的思考与分析 5 4 3 2 具体说出学法知道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恰当运用 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5 4 3 2 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正确。学生获得移动的终身学习能力 5 4 3 2 说教学过程(40)教学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各环节安排周密。连贯紧凑、过渡 自然 10 8 6 4 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合理10 8 6 4 教学有特色,体现教法、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10 8 6 4 各环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科学、合理10 8 6 4 教师基本功(15)讲解准确,重点突破,时间分配合理 5 4 3 2 板书正确、工整、美观,布局合理、设计瞩目 5 4 3 2 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富有激情与活力、语言简练、流畅 普通话规范,富有感染力 5 4 3 2 总评总分等级 注: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表7.6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所问问题统计表 项目复习问题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合计教学时间 问题数量 没问题平均占时 表7.7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问题 教师提问类型学生回答类型教师反馈方式挑选回答方式停顿 管 理 记 忆 推 理 创 造 批 判 无 答 机 械 回 答 是 否 认 知 、 记 忆 推 理 创 造 打 断 、 代 替 、 提 示 不 理 重 复 问 题 肯 定 、 鼓 励 或 称 赞 鼓 励 学 生 提 问 提 问 后 齐 答 提 问 后 叫 举 手 者 答 提 问 后 叫 未 举 手 者 答 提 问 前 先 点 名 提 问 后 叫 其 他 同 学 没 有 停 顿 或 不 足 3 秒 停 顿 过 长 适 当 停 顿 3~5 秒 学 生 答 不 出 耐 心 等 几 秒 特 殊 学 生 适 当 多 等 几 秒√√√√√ …………………………………………………………………… √√√√√ 合计 比 率%

四个维度全面解读整合营销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加持使得我们的生活和信息传播状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由门户时代,社区时代,搜索时代,再到当前的信息流时代;由最初的人寻找信息,再到现在的信息寻找人,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市场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营销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单一种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我们产品营销规划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锁定在整合营销的应用和推广上。 所以,整合营销传播整合了什么?合并营销又涉及到哪几个商业方面? 接着,微思敦将从四个层面回答这个问题:整合营销是什么,整合营销的意义,整合营销的实践,整合营销未来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整合营销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背景。 集成营销(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由DonSchults于1991年提出,主要是指:将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如户外广告、公关、SEM、内容营销、终端促销等)都视为一个整体,让不同的营销活动共同创造统一的品牌形象。 简言之,整合营销就是:在不同的地方,用同样的声音说话。 很容易看出,整合营销的概念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产物。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要向消费者传递100%的信息,最终只有1%可以留在消费者的记忆中。 微思敦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顾客与利益相关者的层面,整合营销传播侧重于维持顾客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由对产品的偏爱转向对消费者的关注,也就是要使消费者从生产过程开始就参与其中,从以前的“传者导向”发展成“受众导向”。 二是信息与媒体的整合,整合营销传播侧重于信息与渠道的一致性,它通过整合各种营

考察职业能力的三个维度 摘要职业能力是个体完成某一职业范围内的具体任务并达到应有标准的能力。职业能力的逻辑起点是职业,体现为特定职业的客观要求,其内容包括从事特定职业所应具备的技术或技能。职业能力随着特定产业的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职业能力;内涵;维度;理性 职业能力是近20年我国教育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学者曾进行过比较全面的综述[1][2]。但到目前为止,相关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实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不明显。有论者指出,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目前多数相关讨论和实践都是建立在朴素的主观感知基础之上的,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具有普遍价值的创新实践经验。”[3] 职业能力相关研究之所以进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职业能力的一些基本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本文以职业能力的内涵、外延及研究目的三个维度为切入点,试图对已有相关研究作出评估,期望有助于推动处于纷扰之中的职业能力理论研究以及踌躇不前的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一、是什么 对于职业能力研究来说,理论层面的内涵、结构、标准,以及实践层面的培养、评价等均属于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中,内涵无疑是一个前提性问题。这是因为内涵是某一事(物)最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依据。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职业能力“是什么”的时候,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才具备可能。 关于职业能力的内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定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这无疑是很难深入研究职业能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4][5]。 结合人们已有的认识,如果先澄清能力或职业能力“不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可能会更清晰一些,或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一,能力不应是心理特征。长期以来,能力被视为包含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如《辞海》明确将能力界定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特性)。这主要是基于“能力”一词首先是心理学科阐释的概念所致。不过,这种基于心理学意义上的能力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因为在较多的心理学著作中,是把能力作为智力的同义词来看待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影响活动的效率,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因而是一种实在的力量,而不应属于一种心理特征。 第二,能力不应是知识。知识在本质上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能被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才能被称为能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而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是,知识本身不应是能力。从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强调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知识的掌握。这足以表明他们之间的差异。 第三,能力不应是态度。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表现为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能会促进或阻碍其工作能力的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态度本身就等同于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