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专题知识讲座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两类细胞及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制约和调控,共同参与
免疫应答反应。当Th2及其细胞因子占优势时,就会产生和加重
炎症反应;反之,炎症反应则减轻或被抑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腺体分泌增加,以 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等。组胺及缓激肽均能引起毛细血 管扩张及管壁通透性增加,组胺还能促进腺体分泌增加和血浆渗 出大量渗出液在结缔组织内存留,压迫表浅血管,使粘膜呈现苍 白色。胆碱能神经在介质的作用下,释放乙酰胆碱,使腺体分泌 大量增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释放活性介质的同时还释 放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在ECF-A的作用下,大 量EOS在腺体及血管周围聚集,并进入分泌物中。故EOS浸润 既是变态反应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病理变化,又是变态反应的结果; 被活化的EOS还会通过其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的作用(损伤细胞膜),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 物质(SP)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
SP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人体鼻黏 膜中存在着这种物质(并可从鼻分泌物中测得)及SP 神经纤维。当SP能神经兴奋性增强时,神经介质P物 质大量释放,如同介质细胞及其颗粒中释放出的活性 介质一样,能引起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黏膜水肿、 腺体分泌增加等,并能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 放,引起变态反应发生。反之,多次反复应用辣椒素 (apsaicin,CAP)能逐渐消耗SP,并使SP能神经被 阻滞和变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细胞粘附分子(adhwk.baidu.comsion molecule,AM)与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
1.AM系存在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一
群糖蛋白,其种类很多,现已证实和命名并与鼻部变 态反应有重要关系的有:①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②细胞间黏附分子-2(ICAM-2)③血管 细胞粘附分子-1(VCAM-1)④血管内皮白细胞黏附 分子-1(ELAM-1),又称E-选择素⑤P-选择素⑥血小 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简介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系指特应性个 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 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 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其功能主要有三:①细胞与细胞间的吸引、 黏附作用②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③调节细 胞功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在变态反应中,主要参与炎症细胞的移行:炎性介 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IL-4,肿瘤坏死因 子 TNF)等激活位于白细胞表面、血管内皮和血管外 周组织的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VCAM-1、E-选择素等),这些黏附因子又进一步诱导和 选择性的帮助更多的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 嗜碱性粒细胞BAS)吸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 入血管外周组织、导致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
6.近几年来Th1/Th2类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失衡的研究结果,得到 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工作者的证实和重视。 Th1/Th2皆为辅助性T 淋巴细胞(Th0)亚群。Th1主要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FN-γ、白 细胞介素-2 (IL-2)(诱发B细胞产生Ig-G和Ig-M;增强Th1 细胞 的形成,抑制Th2细胞的产生),Th2主要释放Th2型细胞因子 IL-4、IL-5(增加IgE的形成;增强Th2的产生,抑制Th1 的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可用PCR、ELISA、分子杂交、免疫组化等方 法对AM进行检测。
5.新一代抗组胺药中cetirizine(西替利嗪)、 loratadine(氯雷他定)可阻滞和降低ICAM-1 的表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增长,据世 界卫生组织(WHO)“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 喘的影响”(ARIA)工作小组指出“变应性 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极 为常见的疾病,累计全世界10%-25%的人 口”,并认为这个数据很可能低估了该病的真 正患病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病机制
变应性鼻炎属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亦称Ⅰ型超敏反应。 当特异性抗原进入特应性个体后,机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 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 表面,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应的抗原再次侵入该机体时, 此抗原则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桥联”,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 列生化变化,破裂并脱颗粒。从被排出的颗粒中和细胞内释放出 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histamine)、白三烯(LT)、缓激肽 (bradykinin)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 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发敏状态, 临床上则表现为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典型症状。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和季节性 变应性鼻炎(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两类。常年性主要由一些全年存在的变 应原引起,如尘土、宠物、霉菌等;季节性主要 由花粉引起最为常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