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读一得-作文

合集下载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令人深感震撼的演讲。

这篇演讲不仅是对巴尔扎克这位伟大作家的赞美,更是对文学、思想和自由的崇高礼赞。

雨果在演讲中赞美了巴尔扎克为“第一等的一个”伟大人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在文学上的重要地位,更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揭示了社会的真相。

巴尔扎克的作品不仅是一部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部历史,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喜好或情感,更是基于他对文学和思想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巴尔扎克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

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仅是对个人有益,更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

此外,雨果在演讲中还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专制的批判。

他认为,巴尔扎克的作品是对专制的反抗,是对自由的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上,更体现在作品的精神内涵上。

雨果的这种观点,不仅是对巴尔扎克的赞美,更是对整个文学和思想的呼唤。

在阅读这篇演讲时,我深深地被雨果的激情和才华所打动。

他用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形象和一个时代的风貌。

同时,他也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总的来说,《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思想的演讲。

它不仅仅是对巴尔扎克的赞美,更是对文学、思想和自由的崇高礼赞。

这篇演讲不仅让我对巴尔扎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文学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篇演讲将会一直激励着我,引导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初二作文议论文《巴尔扎克葬词【雨果】》1500字(共17页PPT)

初二作文议论文《巴尔扎克葬词【雨果】》1500字(共17页PPT)

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
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
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
好事 一桩
,这也许是必要的。上
人民 天在让
面对崇高的奥秘,并
时候 对死亡加以思考的
,知道自
己做的是什么;
关键词:伤心,时代,伟人,怀疑
论,宗教,产生,好事,人民,时候,打 击,逝世,疑虑,折磨,动摇,面对,死 亡,加以,思考,知道,严重,重重。
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
了冲突与仇恨。
关键词:作家,哲学家,诗人,天
才,旅居,经历,风暴,人物,命运,仇 恨,安息,走出,惊人,充满,伟大。
初二作文议论文《巴尔扎克葬 词【雨果】》
坟墓 在他进入
的这一天,他同时
步入 也
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
祖国 他将和
的星星一起,熠熠闪
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
心里不羡慕他吗?
损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
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
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
关键词:坟墓,步入,祖国,云层,
先生,损失,进入,闪耀,上空,羡慕, 面对,忍受,打击,悲痛,重大。
初二作文议论文《巴尔扎克葬 词【雨果】》
伤心 打击再
,再严重,也先接受
时 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
人马,理想,作品,作者,作家,行列, 目标,社会,肉搏,撕破,揭示,看到, 愿意,加入,奔向,抓住,进行,阴沉, 悲壮,庞大,强大。
初二作文议论文《巴尔扎克葬 词【雨果】》
方面 他从各
揪过来一些东西,有
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
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
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
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阅读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阅读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阅读答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阅读答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训练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作者精辟阐述了马克思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领导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巨大贡献,热情地赞扬了马克思的坚韧不拨的意志和斗争精神,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geming家、思路家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2.举例谈谈本文最突出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法。

在论述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时,举列“两个发现”来证明;在论述马克思是伟大的geming家时,列举他geming斗争中的事迹来证明。

课堂基础自测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估量量杯量度量体裁衣B.安乐乐府乐章乐不思蜀C.空白空缺空虚空谷足音D.卓越卓绝卓见卓尔不群答案:D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驱逐秘切掩盖摸索B.咒骂颠峰领域尝试C.安静辨证预见寻常D.建树竟争注视豁达答案:B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审计署称,上缴不及时、挤占挪用的资金已全部追回,并对21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3日在此间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国际社会有关抗震救灾的援助“表示感谢和欢迎”。

关怀少年儿童,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据路透社3月30日报道,正寻求连任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竟然____中国“把婴儿煮了当肥料”,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中国和意大利各方的强烈谴责。

A.物资衷心爱护诬蔑B.物资衷心爱戴侮蔑C.物质忠心爱戴诬蔑D.物质衷心爱护侮蔑答案:A4.作者说“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请根据文意选出对“形成的空白”的正确理解一项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geming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
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
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这段文字交待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为什么连“三刻”也交代出来?
⑴ 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 的准确时间。 ⑵ 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
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
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2、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 吸”或“心脏停止跳动”原因是什么?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
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最
恰当的语言。 其中饱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3、 “还不到两分钟”,“在安 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说明了什么?
“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悼词的特点
内 容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
感情基调
表达方式
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时 抒情贯穿着全文。开头 悼 词 Nhomakorabea 结 构
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 间、地点、享年及其生前 的身份职务 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 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 出评价 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 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 望要求等
(一)
(二)
(三)
两 个 “ 对 于 ” ( 总 不可 纲 估量 ) 的损 失
马 克 思 逝 世
两 人类历史的 理 ( 个 发展规律 思 点 论 发 想 剩余价值的 贡 面 现 家 规律 献 ) 每个领域都有独 到的见解 (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 接上下段)
~
驱逐 敌 诽谤 英 名 人 诅咒 和 深 事 远 业 的 影 尊敬 永 响 人 爱戴 垂 民 不 实 宣传(编报著书) 革 悼念 朽 践 命 贡 组织(创立工人协会) 家 献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是一个伟大文学大师对另外一个伟大文学大师的盖棺定论。

巴尔扎克的逝世让人悲痛和惋惜,其中就包括与巴尔扎克昔昔相惜的生前好友雨果。

他在巴黎拉谢斯神甫公墓,好友的葬礼上发表这一演讲,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无尽哀思。

在演讲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其中不乏许多溢美之辞,“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接着,作者又从巴尔扎克的作品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这些赞美之情不是夸张和奉承,而是对一位伟大灵魂的理解,包含了雨果的浪漫主义风格。

面对好友的离世,他并没有用哀伤的言语去述说逝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充满诗意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言之切切,让听者为之动容。

充满诗意的演讲更加让人对巴尔扎克离去感到悲痛,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悼文。

【《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阅读含答案在马克思墓前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阅读含答案在马克思墓前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阅读含答案在马克思墓前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答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1.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结合你对马克思的了解,你觉得除了文中提到的“革命家”之外,他还具有怎样的称呼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第一处画线句子表现了马克思怎样的精神品质?第二处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悼词的形式多种多样,你认为悼词的语言应该是怎样的呢?请结合你所学的内容,谈一下你的看法。

2023最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6篇】

2023最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6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6篇】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设想篇一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放式的阅读,实现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点拨,总结出有价值的方法。

练习篇二我们这一单元的总标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

不错,马克思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马克思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1、请同学们仿造例句(划线部分)予以表述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

马克思的美丽注定要跨越遥远的时空!2、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请同学们仿造例句(划线部分)予以表述。

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屈原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学,还在于他那深沉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笔,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3、写一篇短文:题目:我能干什么、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要求:作为当代中国的一名高中生,假如你正站在马克思墓前,关于我能干什么这一人生课题,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又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篇三煤城主人教学目标1 .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

4.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揣摩重要语句,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印好的材料马克思遗像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悼词特点;延伸阅读,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读《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对比阅读

读《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对比阅读

读《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对
比阅读
戴建华
【期刊名称】《阅读与鉴赏(中旬刊)》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文发表了演说,这就是选人高一课本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此前,恩格斯起草了演说稿.这篇英文稿以<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为题载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在第19卷.草稿和最后的演说稿差别很大,对比阅读,对我们应该颇有启发.这篇草稿原文如下: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戴建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J], 钟哲明
2.三“析”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建议 [J], 江桂馨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的比较阅读 [J], 王文雄
4.作为悼词教什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价值分析 [J], 陈赣
5.作为悼词教什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价值分析 [J], 陈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读一得
《巴尔扎克葬词》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在法国巴黎拉雪兹
公墓举行的巴尔扎克葬礼上用法语发表的一篇演说稿,而《在马克思
墓前的讲话》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恩格斯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
墓,在他的革命挚友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尽管前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评述另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贡献,
而后者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对另一位伟大人物的评价。
但两文在表达感情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感情脉络相似作为葬词,两篇两篇作品的作者都运用了一般
葬词的一般写法,紧扣悼念——评价——讴歌来表达悲壮——激越——
景仰的思想感情。
如:两文的开头都通过思想家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来抒发自
己的哀悼之情。
而中间则通过颂扬死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
义和社会价值;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人们的哀思,表达了作者
沉痛的悼念之情。
最后都相信生前凡是天才的人逝世了,他的英名和事业都将永垂
不朽。
二、感情高度相当面对密友、伙伴的逝世,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没
有停留在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层面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站在时
代的最高度,用具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力的语言,把悼念和评价融为一
体,启发人们思考。
使文章思想感情深沉而丰富,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头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
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作者就
是站在历史最高度,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发表讲话。
它告诉人们的是:人类失去了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国际工人阶级失去了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我们今后
该怎样做?同样,在《巴尔扎克葬词》中,雨果评价巴尔扎克也不单
停留在作家、诗人的身份上,而是提高到哲学家、思想家的高度。
他认为巴尔扎克的思想正是时代需要的思想,赞颂巴尔扎克这个
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从揭
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指出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并预言
从今以后,众人仰望的将不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从这点上,作者将思想家的巴尔扎克和国家的统治者相比较,表
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睿智,更是对巴尔扎克伟大一生的高度赞美。
三、感情基调一样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
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但是他并不是把
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
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
永恒。
因此他在《巴》文里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
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的哀思之情,言之切切,
令人感动。
整篇演讲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
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同样,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单纯是痛苦。
他认为马克思的死只是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沉静的睡着
了永远的睡着了。
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他,心情固然无比沉重,但同时他
也感到有某种安慰,就是说,不管怎样,密友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
无痛苦的。
再说,他太了解马克思本人了,他觉得马克思安详的死要比无能
为力的活着好得多,深沉却不压抑,能够给人激励和鼓舞。
总之,尽管两篇文章在情和理方面各有所侧重,并且作者的国籍、
身份、地位都不相同,又处在不同的时空的墓地,直面墓穴,其感情
是非常复杂,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伟人的逝世是一种伟大的死亡。
基于这点认识,两篇文章的感情尽管在细微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并烙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但在总的感情基调上是相同的——悲而不
痛,哀而不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