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时评
!" #"$%
劳 动寻 教找 育回 :失
落 的 世 界
!
山 东 泰 安
动,这显然已不是劳动教育了。而 在一些城市学校,劳动教育更是可 有可无,偶尔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劳 动 ( 主要是打扫卫生) ,最活跃、 最卖力的往往不是学生,而是学生 的家长,学生们所做的,只是袖手 旁观而已。所有这些都背离了劳动 教育的本意,因此也就不能成其为 劳动教育了。 面对劳动教育的惨淡现状,我 们不能不追问:劳动教育的核心价
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 积极思维。那么,学生是否处于积 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呢?一是 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 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 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勇于争论、 敢于表态。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学 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 认真地思考,另辟蹊径,尽力去 做,尽管有时会犯错误,也说明学 生已处于较为旺盛的思维状态了。 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什么? 师生互动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 问题是 “ 师动生不动” 。这里面的 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还是教学 内容与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实施师 生互动的关键是一定要了解学生的 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 持“ 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的原则,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 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 身的实践和心理、 情感体验, 提高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 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 讨论互动的教学模式。
对一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问
电,从磁流量计到回旋加速器,还 有学生详细分析霍耳效应机理,甚 至谈到用磁聚焦测电子荷质比等。 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当然,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没 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具体 做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创 造和总结。 ( 责任编辑 赖配根)
一件事: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豆地里 拔草,可有许多学生分不清豆苗与 草,误把豆苗当做杂草给拔掉了。 这种事情倘若发生在远离稼穑的城
题或者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 “ 讨 论互动”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 谓 “ 讨论互动” ,就是大胆分配上 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总 结,充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的互动作用。 例如 “ 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综合 应用”的教学,教师先组织小组讨
人 民 教 育 !""#$!%
!"# $%# &%’( )*
人 民 教 育 !""#$!%
!"# $%# &%’( )*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 成功的标志和实施的关键。
什么是 “ 师生互动” ?有人认 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 “ 零距离接 触”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 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 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 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 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 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起来,不仅要让他们 “ 在思维” , 更要让他们 “ 会思维” 。认知心理 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 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不一定 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 师 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 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 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 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 成是师生互动。 怎样评价师生互动是成功的? 教学的成效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 么,而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 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 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 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
二、师生互动的基本 教学模式。
在此,我重点谈一谈两种师生 互动模式,虽然它们都是关于物理 教学的, 但其中的共通性非常明显, 相信对其他学科也有借鉴意义。
!" 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动的教学模式。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 界中,对一些物理现象凭经验已形 成了一些认识,但由于思维水平、
!"
&%’(+*" 教 学 &%’(+*"
!"#$ %&’ (")* +#"
教学平台
莫过于情感。 ”的确如此。教育的 很多问题几乎都可归结到情感上。 然而,我们的劳动教育恰恰忽视了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是劳动教育 核心价值的失落。缺失了情感的培 养,任何教育都苍白无力。不是这 样吗?从孩子咿呀学语,我们就教 他们背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的古诗,教给他们 “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可是,尽 管我们的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我 们所看到的,却是从小学到中学, 到大学,甚至毕业后到社会上,司 空见惯的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吃 剩的馒头、米饭,学生往往随手一 扔,毫无珍惜之意,毫无愧疚之 情。同样的一件东西,有的人弃之 如敝屣,有的人却敝帚自珍,恐怕 只能用情感的差异来解释这种行为 的差异。透过这种种浪费现象,我 们吃惊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 失,而是一种情感的冷漠和荒芜。 这是劳动教育最大的失败。 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青少年 学生才能懂得劳动的价值,懂得爱 惜劳动的成果,懂得人与人之间的 尊重。也正是在这种情感体验的滋 润中,学生获得成长,获得发展, 成为一个情感和谐、健康的新人。 前几年,有部影响颇大的电视剧叫 《 寻找回来的世界》 ,劳动教育也必 须寻找回自己的世界,这就是情感 教育。 ( 责任编辑 赖配根)
感知范围的局限,有些认识往往是 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采用 “ 问 题互动”的教学模式是纠正学生这 种错误的有效方法。所谓 “ 问题互 动”就是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 景和教学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中心问 题。然后,通过系列实验和问题, 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逐 步解决中心问题。 例如,在学习“ 牛顿第一定律” 时, 通过观察“ 用力推木块则木块移 动, 停止用力则木块也就停止移动” 这类现象,学生很快会得出 “ 力使 物体运动”的结论,而很难认识到 “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 性” 和“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这些更为本质的物理规律,因 而在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上容易接 受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假若采 用讲述的方法,从介绍这一问题的 历史渊源到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看法,再到分析伽利略的理想实 验,最后给出牛顿第一定律,如此 按部就班地教学,对消除学生由于 直觉产生的错误并不理想。因此,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一开 始列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 产生共鸣,为进一步分析日常经验 错在哪里作准备,接着给出本节课 的中心议题: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然 后通过直观演示、问题讨论、实例 讲授等系列活动组成课堂一个又一 个新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自主构 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吕 忠 堂
听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讲过这样
值究竟是什么?或曰知识,或曰技 能,或曰健体,或曰谋生。这当然 是对的,但若讲核心价值,我以为 劳动教育还应是一种情感教育。梁 启超先生曾说过:“ 天下最神圣的 论,要求各组小结带电粒子在电 场、磁场和电磁复合场中运动的情 况。然后推出代表发言,结果有多 种答案。教师再启发学生可以从多 角度 ( 轨迹、性质、能量等)分析 归纳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翻阅 资料,做好作业 ( 谈谈上述知识在 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由于学生积 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所以第二课再 讲综合运用时,学生纷纷发言,列 举各种应用,从质谱仪到磁流体发
教学平台
读者热线:( !"!) #$$%$&’%
!"#$ %&’ (")* +#"
电子信箱: ()*+,-./01)*23451346
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
!浙江平湖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 “ 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 关注和重视。但由于“ 师生互动” 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远远不够, 因而在具体操作和评价中往往存在 着一些困惑:什么是 “ 师生互动” ? 有何现实意义?有何基本模式?本 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些认识。
市孩子身上,或许不值得大惊小 怪。早些时候,乡下人对城里人既 羡慕又嫉妒,表达这种复杂心情的 经典方式,就是说 “ 城里人看见麦 苗以为是韭菜”云云。而今,新版 “ 麦苗与韭菜”的主人公,却换成 了打小生长在农村的中学生,这就 值得我们思考了。我们的劳动教育 究竟怎么了? 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历来 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 我们的劳动教育却越来越变得让学 生讨厌。许多学校所谓的劳动教 育,就是赶着学生打扫卫生,不大 的教室、校园让学生扫了一遍又一 遍,直扫得尘土飞扬,学生心烦。 更有甚者,竟把劳动当做惩罚学生 的手段,更让学生从内心里抵触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