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谊”的前世今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2009年第6期)

[--“信谊”的前世今生]

□ 和风

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谊的企业标识却始终如一:中外文“信谊”与“SINE”构成十字样,体现企业救死扶伤的宗旨;而外圈以24枚圆形齿环绕,意含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信谊人不停顿地为社会服务;大红底色则表示企业员工为社会服务的赤诚之心和企业如东升的旭日,生机勃发。“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这是信谊品牌经营的理念,也是信谊持续发展的基础。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信谊”何以好药弥新、信誉依旧、友谊常在呢?

上海开埠早,药业发展也早。

老上海中药业有四大名号童涵春、蔡同德、胡庆余、雷允上;老上海西药业赫赫有名的主要是七家:1888年创办的中国首家西药房上海中西大药房、1890年中法大药房、1894年创办的中英药房、1907年创办的五洲药厂、1910年创办的上海中华制药公司、1923年创办的九福公司和1924年创办的上海信谊药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信谊药厂”的前世今生。

经营有道,登顶“远东第一大药厂”

上海信谊药厂(简称信谊)1924年创办于上海。由德籍俄人霞飞在信谊药房基础上,与湖南浏阳人药剂师何子康合作创办。1930年,浙江鄞县人鲍国昌入股,改组为上海信谊药厂股份有限公司。该厂先从生产长命牌“维他赐保命”起家,后依赖信谊牌“消治龙”发迹,成为我国制药工业中的翘楚。

早在1916年,霞飞投资3000元,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746号开设信谊药房,1918年起出售“长命牌”维他赐保命针剂、片剂。1924年聘华人何子康与之合作,租得马斯南路(今思南路)20号弄堂楼房1幢,创办信谊化学制药厂。当时规模甚小,只雇工人数名,生产维他赐保命针剂、片剂,在各报刊登广告,销路逐步打开。何又邀郭云良等入股,信谊厂遂成为华洋合资企业。

1930年,霞飞因业务扩展再次招股。此时在英商怡和洋行地产部任职的鲍国昌欣然邀其兄鲍国梁、徐虎臣等人集资53900元,与霞飞的药房资本36900元合股,将信谊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至1932年信谊厂除主要生产维他赐保命外,陆续增产新产品,包括各种注射剂、片剂和医用橡皮膏共23种,其中维他次保命的产值占一半以上,利润倍增。1933年信谊派专人带部分新药产品去美国卫生机关鉴定,使信谊厂在国内的信誉大为提高。这时霞飞因向国外进货中违章夹带私货被海关查获,鲍国昌等劝霞飞退股,从此信谊厂完全由国人经管。

随着营业发展,信谊连续5次增资,到1936年资本额已达60万元,厂房也扩展,职工增至100余人,并增设医用橡皮膏厂。1937年鲍国昌继任总经理,他辞去怡和洋行职务,全力负责经营信谊厂,将总管理处迁至福煦路(今延安中路)397号,并对全厂进行整顿,健全各级组织。1938年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914号,增设血清厂、玻璃厂、纸盒厂、印刷厂。当年信谊的产品仍以维他赐保命为主,月产1万盒

左右,全年产值约50万元。1940年职工人数增至300余人。1942年租进福煦路(今延安中路)397号房屋作为总公司和药片车间,将公司机构和部分片剂生产迁至新址,并扩充了设备。1943年资本再增,总经理鲍国昌股权增至40%以上。同时马斯南路(今思南路)的厂房由4幢增至10幢,并且在邻近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的江湾路购地10余亩准备建新厂址。

信谊利用技术力量密集的优势,先后试制成新药如止痛药息痛宁、抗过敏药苯海拉明、防晕药晕海宁,都在同业中占优势地位,而且至今仍在医疗上使用。尤其在1940年底,信谊利用消炎新药磺胺噻唑的进口原料,仿创结合,平地崛起抗菌新药“消治龙”,“消治龙”针剂、片剂通过广告上市后,马上畅销全国各地及南洋一带,为当时远东地区最畅销的药品之一。数月后虽同业各厂也纷纷出品同类药品推向市场,但信谊自称消治龙是“云中之龙、药中之王”,先声夺人,做出了牌子,确立了声势,各厂同类药品无法与之抗衡,不仅为信谊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成为通货恶性膨胀时期的保值商品,人们争相囤积,成为交易所投机的筹码。信谊每月的消治龙产量最高达10万支以上,毛利是成本的2~3倍,利润很高。又增产“消治龙”的药膏、眼药水、药皂、牙膏等多种产品,在沪西陆家路(今淮海西路)哥伦比亚路(今番愚路)附近租地10多亩,设化工厂生产“消治龙”原料。

1941年,日寇进占租界,进口原料和药品中断,药价飞涨,信谊从存储的一批“消治龙”原料中获得一笔暴利,当年增资为710万元,1942年再次增资,在天津、北平、青岛、香港等十几个地方设办事处。

1945年春,信谊在市场抛出“消治龙”片10万支分期发货栈单,换得黄金1300两,购进占地5亩的崇明路82号德邻公寓大楼;1946年又以黄金700两购进北江西路55号建成新厂,将原总厂总公司迁入,又增添了从美国进口的新设备,使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又在广州、杭州、苏州以及新加坡、曼谷等地设办事处。1948年,信谊药厂又先后在台湾省台北市设立了总办事处和新谊葡萄糖分厂。同时又进一步在西安、厦门、镇江、无锡、宁波、长沙、南昌、合肥、芜湖、徐州、郑州、秦皇岛、扬州、嘉兴等建立了特约代理和经销处。信谊药厂以崛起的民族制药工业称雄远东地区,登顶“远东第一大药厂”。

在经营上,信谊药厂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在生产经营上注意质量,讲究实效,因药品关系患者生命,产品定有较为严格的检验制度,尤其是针剂出厂要经过化学检验、动物试验和细菌培养,讲究确实的疗效。二是定有较健全的成本会计制度,设有成本核算帐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三是注意市场动态,经常掌握国内外西药市场信息,使产销对路,能与外商激烈竞争。四是重视广告,对新产药品取名和广告用语精心设计,既能说明药品治疗作用,又使药品简明易记,并同各地医院、医师密切联系,使医生处方时乐于配用本厂药品。五是不惜高薪罗致人才,使工厂技术力量高于同业各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敢于不断研制新药品。

传承质量,信谊“梅开二度”

解放前夕,美货倾销、市场呆滞,而后物价又狂涨,使信谊厂受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鲍国昌无意经营,于1948年10月以采办原料为名离沪去香港,由鲍国梁继任总经理。困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