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

合集下载

抽油杆接箍及异径接箍

抽油杆接箍及异径接箍

少年易学老M
抽油杆接箍、异径接箍
我公司生产的接箍包括抽油杆接箍、异径接箍两种,它们均按照API Spec 11B规范设计,采用优质碳钢或合金结构钢(相当于AISI 1045或AISI4135)制造而成。

正常情况下,在接箍和外圆上有两个扳手方,但根据用户需要也可以提供无扳手方接箍。

T级接箍在热处理后的硬度为HRA56-62,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在使用时,抽油杆接箍用于连接相同尺寸的抽油杆,异径接箍用于连接不通尺寸的抽油杆或连接光杆和抽油杆柱。

请注意,在光杆上使用抽油杆接箍会导致接箍破裂。

抽油杆接箍(不用在光杆上)
技术参数
机械性能。

抽油杆使用寿命计算.

抽油杆使用寿命计算.

摘要抽油机是油田的重要采油手段之一,抽油杆是抽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影响抽油杆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分析了载荷对抽油杆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抽油杆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绘出裂纹条件下抽油杆的使用寿命曲线。

根据所得到的各种条件下抽油杆的使用寿命曲线,给出合理载荷的确定方法。

应用Delphi 7.0开发抽油杆使用寿命计算软件。

Delphi 7.0语言的特点:速度快,具有强大且容易使用的可视化开发环境,采用了具有灵活性和可重用的完整的面向对象程序语言—Object PASCAL,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编译器和领先的数据库技术。

本文介绍了抽油杆使用寿命计算软件的思想、实现方法和开发过程。

关键词:载荷;抽油杆;寿命;影响规律;粘温关系目录第1章概述 (1)1.1 国内外发展状况 (1)1.2 研究的意义 (3)1.3 研究的内容 (3)第2章抽油杆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4)2.1 试验方法和结果 (4)2.2 裂纹扩展期剩余寿命的计算 (6)2.3 结果分析 (7)第3章载荷对抽油杆寿命的影响 (10)3.1 影响抽油杆寿命的因素分析 (10)3.2 载荷对抽油杆的影响及悬点载荷的计算 (11)3.3 抽油杆使用寿命曲线 (18)第4章应用开发工具 (22)4.1 Delphi 7.0的特点 (22)4.2 Delphi 7.0 VCL组件的体系结构 (22)4.3 BDE组件简介 (23)4.4 数据访问组件(Data Access Component) (24)4.5 数据控制组件(Data Control Component) (24)第5章抽油杆使用寿命计算软件研制 (26)5.1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26)5.2 文件 (26)5.3 数据管理 (26)5.4 设计结果 (32)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第1章 概 述1.1 国内外发展状况抽油杆使用寿命的预侧与估算,国内外都进行过不少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石油大专院校、中科院金属所和油田的一些研究机构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实用价位的研究成果,并已应用于生产实践:现在人们已可以对新抽油杆、使用过的旧抽油杆以及有各种缺陷的抽油杆使用寿命作量化的预测、估算及判废。

抽油杆扶正器

抽油杆扶正器

抽油杆扶正器抽油杆扶正器The sucker rod string centralizer执⾏标准SY/T 5832-2009 抽油杆扶正器材料尼龙作⽤抽油杆在油管内上下活动,由于抽油杆的弹性变形,杆和油管壁容易产⽣摩擦,抽油杆容易断脱,抽油杆扶正器具有柔韧性强、它与油管内壁接触,可以减少杆与管的摩擦,增强抽油机的采油寿命。

分类按形状可分为滚轮类(图1),柱状类(图2),卡箍类(图3)。

正常情况下,⽉均测1-2次⽣产不正常时(液量降低、不出时,但未卡),补测功图⼀种泄油器,安装于抽油井油管柱下部,⽤于油⽥抽油机井修井时的油管管柱泄油、⼩循环反洗或⼩型循环作业。

该泄油器滑块外部由箍簧箍紧,靠抽油泵柱塞拖动密封滑套总成上、下移动来实现泄油孔的打开和关闭。

卡环槽位于矩形孔下部密封滑套外圆上两组密封圈之间,内环形槽位于壳体上泄油孔处的内壁上,在泄油孔打开和关闭时,卡环均能将密封滑套锁定,从⽽保证泄油器可靠⼯作。

该泄油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容易偏⼼撞击式泄油器为解决深井泵检泵作业时,将泄油孔以上油管中的原油泄⼊井中,以减少在施⼯中的原油损失和环境污染。

该产品泵压牢固,本体可以重复使⽤,在成本投⼊上起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锚⽓锚的作⽤是在井下流体进⼊泵前将部分⽓体分离出来,减⼩⽓体对泵的影响,提⾼泵效。

⽓锚装在泵的⼊⼝处,在油进⼊泵前将其中的部分⽓体分离出来,减少进⼊泵筒内的⽓量。

⼯作原理⽓锚⾸先通过离⼼分离原理将进⼊⽓锚内的⽓液混合液体进⾏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再经重⼒分离和偏⼼分离,分离后的液体进⼊油管,⽽分离出的⽓体被排⼊环空,从⽽达到⽓液有效分离的⽬的。

技术参数:最⼤外径:104mm长度:3.8m、4.8m、5.8m两端连接丝扣:2/8TBG注意事项:1、将⽓锚随⽣产管柱联⼊泵下⼀根油管处;2、⽓锚下端可联接100-200m⼩直径油管做尾管;3、丝扣连接时,母扣在上,公扣在下;4、使⽤⽓锚必须配套泵上定压放⽓阀或井⼝定压放⽓阀,以确保⽓锚效率。

石油开发 井下作业 抽油杆吊卡使用、检查维护标准

石油开发  井下作业  抽油杆吊卡使用、检查维护标准

抽油杆吊卡使用、检查维护标准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抽油杆吊卡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安装维修。

2 引用标准及依据SY/T5235-2008 抽油杆吊卡SY/T6100-2005 石油钻采提升设备使用与维护抽油杆吊卡使用说明书3 名词解释失效:产品的零部件己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超期使用:在产品规定的有效使用期外还在继续使用过度磨损:超过规定的最大磨损量的磨损4 使用与操作4.1 使用前的准备4.1.1 操作人员应负责确定吊卡的孔径(在吊卡标记上)是否与提升管柱的外径以及接头形式相匹配。

4.1.2 操作人员应确定实际工况中所提升的最大载荷(静载荷与动载荷的总和)必须小于吊卡的额定载荷。

要求安全工作载荷取额定载荷的 0.8 倍。

4.1.3 操作人员应确认吊卡额定载荷与提升吊环所使用的吊环的额定载荷相匹配。

在吊卡耳孔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较大额定载荷的吊环起吊较小载荷的吊卡;确认吊卡使用温度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

4.1.4 在每一次起卸杆柱作业前,应对吊卡进行例行检查(目测检查和手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a)吊卡的各部件是否齐全、有无裂纹和过度磨损;b)吊卡的开启机构是否灵活,锁紧机构功能是否正常;c)吊卡各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缺失,装配是否正确。

如发现有裂纹、过度磨损、开启机构失灵、锁紧机构功能失效等情况,则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全面的检查、修复,更换损坏和丢失的零件。

4.2 使用与操作4.2.1 吊卡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在确认各零件均已到准确位置,安全销已插入销孔或挡环已完全扣死,锁紧装置已全部锁牢后,才能进行起吊和下降作业。

4.2.2 吊卡在起吊和下降作业时,应严格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2.3 吊卡在起吊和下降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缓慢提升或缓慢下降,防止因吊卡起吊或下降速度过快,产生过大的冲击载荷,造成吊卡的销轴剪断,损坏吊卡。

4.2.4 吊卡在起吊杆柱时应垂直起吊。

抽油杆、油管、抽油泵管理办法

抽油杆、油管、抽油泵管理办法

发行版本:C抽油杆、油管、抽油泵管理办法修改次数:0文件编号:QG/HBYT031-2008页码:1/51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抽油杆、油管、抽油泵及井下配套工具的存放、发放、领取、杆柱组合设计、现场施工、作业监督及更新等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油气生产单位、采油工艺研究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中,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SY/T 5903-93 抽油杆杆柱组合设计方法3 职责3.1 钻采工程部是抽油杆、油管、抽油泵及井下配套工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质量技术分析及适用性评价,监督、检查库存、日常保养、发放、回收及修复等管理工作。

3.2 各油气生产单位负责抽油杆、油管、抽油泵及井下配套工具的日常使用及维护管理工作。

3.3 采油工艺研究院负责新区新井的杆柱组合设计;各油气生产单位负责老区新井和老区老井的杆柱组合设计。

4 管理内容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008-07-04 发布2008-07-04实施QG/HBYT 031-2008 页码:2/54.1 杆柱组合设计杆柱设计时,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SY/T 5903-93《抽油杆杆柱组合设计程序》、QG/HBYT046-2008《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管理程序》。

设计工作必须根据诊断测试结果进行,并注明最大允许使用载荷。

4.2 购置钻采工程部组织抽油杆、油管、抽油泵及井下配套工具的适用性分析,提出技术参数、性能及要求。

电子商务部组织产品的购置,执行QG/HBYT075-2008《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程序》。

4.3 拉运杆、管拉运时应用平板车,装车时要保持杆、管平直、不许互相碰撞、蹩劲,防止弯曲。

同时,杆、管两端必须带好护丝以免损坏丝扣。

抽油杆断脱原因与预防分析

抽油杆断脱原因与预防分析

抽油杆断脱原因与预防分析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石油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其中,在进行石油采掘的过程中,采油器械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角色,但是在机械采油装置期间抽油杆是装置相对薄弱的环节,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抽油杆失效问题,主要问题便是抽油杆断脱,这在较大程度上会导致工作效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为此,需要对抽油杆在运行期间存在的断脱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实施全面预防,以此为抽油杆正常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抽油杆断脱;原因;预防前言:石油企业在对石油井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抽油杆在运行期间易出现断脱情况的发生,并且较为普遍,这在较大程度上会对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虽然对抽油杆实施了扶正防磨设计,并且避免了与油管直接偏磨而发生断脱。

但是,抽油杆在斜井中会受到循环应力以及弯曲应力的影响,导致抽油杆在斜井中断脱现象不可避免,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为此,需要对断脱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抽油杆柱扶正防磨工艺进行有效的完善,并且在此基础上优化抽油杆柱结构,以此将抽油杆断脱问题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1抽油杆断脱原因受力情况导致断脱在进行动力传递的过程中,抽油杆负荷因其位置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性,上部受力比下部相对较小。

此外,抽油杆不但受到重力与惯性之外,还受到抽油杆振动力的影响,同时还引起冲击荷载以及柱塞、泵筒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作用。

此外,由于上下冲程中抽油杆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抽油杆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1]。

1.2油井井筒状况影响1.2.1井筒结蜡影响油井在正常生产的过程中,井筒结蜡对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作业区域井筒结蜡现象相对较为普遍,在该区块中原油有较大的粘度,并且结蜡周期相对比较短,同时油井负荷相对比较大,直接导致抽油杆断脱情况的发生。

由于一些油井热洗周期性相对较长,热洗之后会产生卡泵抽油杆产生断脱情况,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清蜡时间间隔比较长,导致油井结蜡,热洗后会增加负荷,导致抽油杆断脱。

抽油杆;疲劳寿命;载荷;静特性;影响因素

抽油杆;疲劳寿命;载荷;静特性;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疲劳寿命研究的方法以及它们各自所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其次分别计算了直井和水平井抽油杆柱的各种参数,主要是对其实际工作状况下的载荷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直井中抽油杆柱的部分参数,如各级杆的加速度、杆径、载荷等;并按水平井抽油杆柱与油管不同接触状态,给出了造斜段、稳斜段抽油杆轴向力和抽油杆柱底端载荷的计算公式。

最后通过疲劳强度理论、S-N 曲线、累积损伤因子理论及静特性推测了抽油杆的疲劳寿命,并将其与抽油杆的实际工作疲劳寿命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影响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因素,为改进抽油杆的疲劳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抽油杆;疲劳寿命;载荷;静特性;影响因素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d several fatigue life research method as well as their each one uses condition and scope. secondly, calculated the parameters of sucker rod strings in the straight and level wells, mainly studied its loading of actual work situations. We directly benefited some usefu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cceleration levels rod, diameter of rod and loading from this process ;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tact conditions of sucker rod and oil tubing at the level wells , we gave the formula of axial force and sucker rod’s base of cylinder end loading .finally , we forecasted the fatigue life through fatigue strength theory, S-N curve , the cumulative damage factor theory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sucker r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fatigue life of sucker rod that works at actual work situations, we explor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ucker rod’s fatigue life on those basis, this process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sucker rod.Keywords:sucker rod;fatigue life;load;static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目录第1章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抽油杆规格

抽油杆规格

抽油杆规格
级抽油杆使用20CrMoA材料制造,是用于无腐蚀或轻度腐蚀的中深油井使用。

级超高强度抽油杆使用超高强度抽油杆专用的优质合金结构钢生产,特别适用于深井、大泵、稠油等重负荷油田井使用。

级和H级高分子复合喷涂防腐抽油杆是在各该级钢制抽油杆基体上,经过喷丸、高分子喷涂、加热固化等工艺,在杆体表面牢固地附着一层厚的耐高温和耐各种介质腐蚀的高分子防腐涂层, 该涂层在抽油杆达到屈服极限时不会损伤,特别适合于各种腐蚀性油井和结垢油井使用。

根据用户需求,可生产符合标准的K级、C级抽油杆。

级足尺接箍和小井眼接箍用于各种规格相同的抽油杆之间的连接,采用优质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制造,其抗拉强度 &≥655Mpa, 合同无特别说明情况下供给带扳手的足尺接箍。

级异径接箍规格有1″×7/8″;7/8″×3/4″;3/4″×5/8″其外形尺寸分别与1″、7/8″、3/4″规格的接箍尺寸相同,用于不同规格抽油杆之间的连接。

6、T 级高分子喷涂防腐接箍,供高分子喷涂防腐抽油杆配套使用。

各级抽油杆机械性能:
接箍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油杆
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抽油杆单根长度为六米,材质一般是高碳钢表面镀硬铬,在油管内用内螺纹箍一根根连接起来一直延伸到地下油层处的活塞上,通过往复运动来泵油.
目前的油井长度一般在两千米左右,以胜利油田为例,最深的以达三千余米。

抽油杆的发展
抽油杆是有杆抽油设备的重要部件,它将抽油机的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

抽油杆柱是由数十根或数百根抽油杆通过接箍连接而成。

在采油过程中,抽油杆柱承受不对称循环载荷的作用,工作介质为井液(原油和矿层水),而许多抽油井的井液含有腐蚀介质。

因此,抽油杆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或腐蚀疲劳断裂。

抽油杆的断脱事故会严重影响原油产量,增加了修井费用,提高了原油成本。

抽油杆有近百年的历史。

最原始的抽盐卤杆是用藤条做的。

第一个金属抽油杆专利(U.S.528168)是美国于亥俄州的Samuel M.Jones于1894年10月30日获得的。

近20年来,国内外在抽油杆的制造方面采用了许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如采用多元素合金钢、玻璃钢;采用中频感应透热设备加热及自动化平锻机进行锻造,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淬火装置及红外光导智能测温仪器,抽油杆头部不旋转加工生产线,接箍自动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锻模设计技术,抽油杆外螺纹滚压工艺,接箍内螺纹半切削半挤压工艺,摩擦焊接工艺,喷丸强化工艺,表面感应淬火工艺等,大大提高了抽油杆的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

为了满足大泵强采、小泵深抽、稠油井、高含腊井、腐蚀井和斜井采油的需要,国内外开发了许多特种抽油杆,如超高强度抽油杆、玻璃钢抽油杆、空心抽油杆、KD级抽油杆、连续抽油杆、电热抽油杆、钢丝绳抽油杆和铝合金抽油杆等,并研究了许多抽油杆柱的配套件,如长冲程高强度光杆、无牙光杆卡子、旋杆器、减震器、石墨可调心光杆密封盒、滚轮接箍、扶正器、刮蜡器、加重杆、防脱器、脱接器、磁防蜡器和泵空控制器等,进一步提高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

抽油杆的结构和用途
抽油杆是有杆抽油设备的重要部件。

抽油杆通过接箍连接成抽油杆柱,上经光杆连接抽油机,下接抽油泵的柱塞,其作用是将地面抽油机驴头悬点的往复运动传递给井下抽油泵。

抽油杆螺纹失效常常表现为螺纹的拉坏。

但由于现代API抽油杆的螺纹的下部凹陷设计以及制造螺纹时采用滚压代替车削,此类问题的出现已大为减少。

普通抽油杆及其杆头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杆体是实心圆形断面的钢杆,两端为镦粗的杆头。

杆头由外螺纹接头、卸荷槽(应力分散槽)、推承面台肩、扳手方径、凸缘和圆弧过渡区组成。

外螺纹接头用来与接箍相连接,扳手方颈用来装卸抽油杆接头时卡抽油杆钳用。

16MnR是普通低合金钢,是锅炉压力容器专用钢,锅炉压力容器的常用材料,40Cr是中碳调质钢,冷镦模具钢,经热处理后用于制造承受中等负荷及中等速度工作的机械零件,承受高负荷、冲击及中等速度工作的零件,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而无很大冲击的零件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铝合金抽油杆在工程的应用,但由于其
弹性模量低、冲程损失大,泵效较低,只适于泵挂不太深的低产井,其开发应用停滞不前。

因此,虽然高强度铝合金的耐应力腐蚀机理及特性研究起步较早,但因其应用的局限性而中断了,不能为抽油杆柱设计中材料耐腐蚀选材提供依据。

铝合金抽油杆. 石油矿场机械,1985,14(2):11
胡永全,吴志均. 铝合金抽油杆柱深抽的初步研究.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5,17(4):98-103
孟祥琦. 铝合金材料的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特性实验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一般腐蚀的的断面是光滑的,断口呈脆性断裂,而腐蚀疲劳断面由于腐蚀坑而多是有缺陷的,断口多呈贝壳状或有疲劳辉纹。

腐蚀疲劳裂纹多是穿晶型裂纹,也有混合型裂纹。

与纯金属在应力腐蚀开裂中腐蚀敏感性较低不同,纯金属与合金一样会发生腐蚀疲劳。

应力腐蚀开裂是应力与特定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而腐蚀疲劳不需要特定的的腐蚀介质,在任何腐蚀环境中都能发生。

表1.1给出了几种合金材料的疲劳极限与腐蚀疲劳强度。

因此,腐蚀疲劳更具有普遍性。

表 1.1 几种合金材料的疲劳极限与腐蚀疲劳强度[6]
Tab 1.1 Fatigue limit and corrosion fatigue strength of several alloys[6]
从损伤演化的角度看,腐蚀疲劳是由疲劳损伤和腐蚀损伤的耦合效应造成的。

因此腐蚀疲劳过程中,存在两种基本的损伤形式[1]。

一是循环应力引起的微区金属反复滑移,形成滑移带,是造成疲劳损伤的基本原因;二是由腐蚀介质与金属通过电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损伤。

当这两种损伤共存时,二者的作用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这两种基本损伤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即互相促进。

在占疲劳寿命绝大部分的前期,损伤及其演化速率均很小,些微的附加损伤就意味着很长的寿命消耗。

腐蚀损伤则一般是时间依存型的,其损伤累积需要一定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腐蚀环境对高频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低周疲劳的影响则较大。

另一方面,与恒应力时相比,交变应力也使得腐蚀损伤演化速率增大,因此静载时
可以忽略的腐蚀效应,交变载荷时就会变得比较明显。

在实际的腐蚀疲劳过程中,腐蚀损伤与疲劳损伤演化是耦合的,腐蚀加快疲劳损伤演化,交变应力又反过来促进腐蚀损伤的发展,两者共同构成的损伤演化决定了腐蚀疲劳的寿命。

腐蚀疲劳的裂纹萌生寿命一般也只占总寿命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一般通过由试验得到的经验公式来进行评价。

将可以检测到最小宏观裂纹时的寿命作为萌生寿命,经验公式为如下形式[1]:
式中m、C是与腐蚀环境有关的常数,∆σc是人为定义的对应于特定循环次数的疲劳强度。

常见的腐蚀疲劳裂纹萌生机理模型主要有四种:①点蚀加速裂纹形成理论:在腐蚀疲劳初期,金属表面固有的电化学性不均匀和疲劳损伤导致滑移带形成所造成的电化学性不均匀,腐蚀的结果在金属表面形成点蚀坑,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过早形成;②形变活化腐蚀理论:循环应力下滑移带的形成使金属电化学性不均匀,滑移带集中的变形区域与未变形区域组成腐蚀电池,变形区为阳极,未变形区为阴极,阳极不断溶解而形成疲劳裂纹;③保护膜破裂理论:对易钝化的金属,腐蚀介质首先在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而在滑移台阶处形成无膜的微小阳极区,在四周大面积有膜覆盖的阴极区作用下,阳极区快速溶解,直到膜重新修复为止,重复以上滑移–膜破–溶解–成膜的过程,便逐步形成腐蚀疲劳裂纹;④吸附理论:金属与环境界面吸附了活性物质,使金属表面能降低,从而改变了金属的机械性能,氢脆是吸附理论的典型例子。

由于腐蚀疲劳的复杂性,其涉及力学、化学、电化学、金属材料学及冶金学等学科的内容,尚有很多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尤其是腐蚀疲劳的工程应用方面。

在工程实践中,很多构件是在腐蚀性环境中工作的,如海洋结构、飞机结构及石油化工设备等,常因受循环载荷和腐蚀环境的交互作用发生腐蚀疲劳破坏。

因此,腐蚀疲劳已成为工程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腐蚀疲劳的研究也一直为科技工程界所关注。

对腐蚀疲劳的认识可从以下力学-电化学过程和吸附电化学理论两个方面考虑。

材料在电解质中的腐蚀疲劳过程是一个力学-电化学过程,即金属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改变了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均匀性,破坏了原有的结晶结构,从而产生了电化学不均匀性,应变部位的金属为阳极,未应变的金属为阴极,在电化学和交变应力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微裂纹。

吸附电化学理论认为,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金属表面发生了介质中表面活性因子的吸附,在微裂纹中产生了楔入作
用。

微裂缝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由于滑移所生成的显微蚀坑和表面处位错的堆积。

表面活性组分的楔入吸附,引起金属扩散渗入金属,造成金属的脆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氢能导致疲劳,在塑性变形时氢能沿金属的滑移面很快的扩散渗入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