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力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六维力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1六维力传感器的分类 (1)2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1)1六维力传感器的分类六维力传感器有很多种名称,如六轴力传感器、六分量天平、六轴力/力矩传感器、六向力传感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3个力分量和3个力矩分量的力传感器,根据X, Y, Z方向的力分量和力矩分量可以得到合力和合力矩。

传感器的种类按敏感兀件可以分为:电阻应变式、压电式、光学式、电容式、电感式等几类。

六维力传感器按测力原理可分为电阻式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和光电式等。

就以上几种类型的传感器而言,电阻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的应用得最为广泛而且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结构形变,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发生应变引起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电路将阻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表现。

电容式则是将电容式力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对压力敏感的电容器。

力敏电容器的电容量是由电极面积和两个电极间的距离决定的,当硅膜片两边存在压力差时,硅膜片产生形变,极板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差有关。

光学式多维力传感器通过光学传感器来测量微小变形,从而测出多维力和力矩。

压电式多维力传感器是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测力装置,它的基本测力原理是在外部应力的作用下压电材料产生电荷,当外力变化时,压电材料表面的电荷随之变化带来输出电压信号的变化。

压电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其有很高的固有频率(200kHz),特别适合动态测量。

石英晶片的合理布置是传感器设计的关键。

克服传感器各向载荷间的相互干扰是提高压电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有效途径。

2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国内,对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许多院校都对六维力传感器的设计制作进行过深入的探讨。

其设计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探索性地设计出无耦合作用的弹性体,最早代表是积木式结构由美国SIR公司设计,由一块块积木式弹性体组合成,其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滞后和累积误差也较大,这使得它的实用性几乎为零。

康复外骨骼人机约束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

康复外骨骼人机约束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o b t a i n t h e c o n t a c t f o r c e i n f o r ma t i o n ,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e x o s k e l e t o n nd a h u m a n b o d y , a S t e w a r t — t y p e s i x - a x i s f o r c e / t o r q u e s e n s o r s t r u c t u r e s i d e s i g n e d .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s i z e s o f t h e s e n s o r a r e o b t i a n e d b y na a l y z i n g s e n s o r m o d e l , p ra a m e t e r o p t i mi z ti a o n nd a t h e s t f i f n e s s o fs p h e r i c a l i f e x u r e h i n g e . T h e in f i t e 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 s i u s e d t o na a l y z e
( 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 p p l i e d E l e c t r o n i c s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2 4 , C h i n a )

《2024年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与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与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与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其中,机器人对曲面的跟踪与力控制是众多任务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曲面跟踪与稳定的力控制,本研究引入了六维力传感器,旨在提高机器人在曲面跟踪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本文首先对六维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然后详细介绍基于该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二、六维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三维空间中力和三维空间中力矩的传感器。

它通过测量传感器上的应变信号,将机械力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力和力矩的测量。

六维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在机器人曲面跟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六维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曲面之间的接触力和力矩信息,进而对机器人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对曲面的高精度跟踪。

在机器人曲面跟踪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标定,以消除传感器本身的误差。

然后,通过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和曲面几何模型,实现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力控制策略的制定。

在轨迹规划阶段,根据曲面的几何特征和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规划出合适的轨迹路径。

在力控制策略制定阶段,根据六维力传感器的实时反馈信息,调整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实现对曲面的高精度跟踪和稳定的力控制。

四、实验研究为了验证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实验中,我们使用具有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进行曲面跟踪任务。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该方法在曲面跟踪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将机器人放置在曲面上,并启动六维力传感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然后,我们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调整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实现对曲面的高精度跟踪。

六维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六维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六维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标定均在假设传感器系统为线性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即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满足。

F=CV
其中,V是六维力传感器输出的6路原始信息(列信息,单位是V),F是经过计算的6路力信息(列信息,力的单位是KN,力矩的单位是KNm)[6-7]。

传感器静态标定的实质就是利用施加在六维力传感器上的广义力矢量组F 和通过数据采集上采样得到的传感器6个输出信号矢量组V求出标定矩阵C,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一个6路电压信号组成的矢量。

如果不考虑传感器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只要给传感器施加6个线性无关的力矢量,并测得对应6个力矢量的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矢量V,就可以得到一个惟一解C。

其种测量范围是:50kN / 5kNm;
准确度等级是:0.5%;
尺寸是:Ø175毫米x 110毫米;
安装和定心是:6 x内螺纹M6x2;2个Ø10mm F7钻孔;
连接是:集成式圆形插头连接器UP13,27针,凸型;
材质是:不锈钢,不锈钢外壳;
重量是:11公斤。

用户如有购买需求,可咨询郑州沐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该企业目前涵盖的产品类别有力传感器、多维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同时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各类传感器。

基于神经元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法的研究

基于神经元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法的研究

基于神经元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法的研究一、六维力传感器是啥?哎,六维力传感器啊,这可是个挺酷的东西呢。

简单来说,它就是能同时检测六个方向的力和力矩的传感器。

这六个方向包括三个力的方向(比如x、y、z轴方向的力)和三个力矩的方向(绕着x、y、z轴的力矩)。

在好多领域都超级有用,像机器人领域,机器人要精准操作东西,就得知道力的情况,这时候六维力传感器就派上大用场了。

二、解耦是怎么回事?那解耦呢,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六维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啊,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

解耦就是要把这些缠在一起的信号分离开来,让每个力和力矩的信息都能清清楚楚地被识别出来。

这就好比你有一堆混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线,解耦就是把每种颜色的线都单独挑出来。

如果不解耦的话,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就是乱糟糟的,根本没法准确地知道每个方向上的力和力矩到底是多少。

三、神经元原理怎么和解耦搭上边的?神经元原理啊,大家都知道神经元是我们大脑里的基本单元,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连接和信号传递来处理信息。

我们就想把这个原理用到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方法里。

比如说,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有个特点,就是有不同的权重和阈值之类的。

我们就想能不能在解耦的时候,给传感器检测到的不同方向的力和力矩信号也设置类似的权重和规则呢。

就像大脑通过神经元的规则能准确处理各种信息一样,我们也让传感器通过类似的规则准确解耦。

四、研究这个有啥意义呢?这意义可大了去了。

从工业角度看,如果我们能更好地解耦六维力传感器,那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人操作就会更加精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更高。

在科研领域,很多精密的实验需要精确的力和力矩数据,这也离不开好的解耦方法。

而且啊,这对提高我国在高端传感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也很有帮助。

现在国外在传感器技术上有些地方还是比我们厉害的,如果我们能在这个基于神经元原理的解耦方法上取得突破,那可就扬眉吐气了。

五、研究的难点在哪里?这研究可不容易呢。

首先就是模型建立的困难。

六轴力传感器原理

六轴力传感器原理

六轴力传感器原理
六轴力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六个方向的力和扭矩测量来确定一个
物体在空间位置、方向和速度的传感器。

六轴力传感器通常包括三个力传感器和三个扭矩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和扭矩,并通过计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

六轴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应变片技术来测量物体所受到
的力和扭矩。

应变片是一种能够随物体受力变形的传感器,它的电阻值会随着物体的变形而发生变化。

当应变片被粘贴在物体的表面上时,物体受到力和扭矩时,应变片会发生微小的变形,从而改变其电阻值。

六轴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来确定物体所受到的力
和扭矩。

在实际应用中,六轴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

例如,在机器人领域,六轴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机器人受到的力和扭矩,从而保证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在医疗设备领域,六轴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人体肌肉的活动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六轴力传感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和扭矩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是用于将传感器测量的力和力矩分解为六个独立的力和力矩分量的过程。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标定算法:
1. 收集标定数据:使用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和力矩施加在传感器上,记录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解耦标定算法。

2. 确定传感器的灵敏度矩阵:将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与施加的已知力和力矩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矩阵。

该矩阵描述了传感器输出与施加的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

3. 解耦标定算法:利用灵敏度矩阵对传感器输出进行解耦,将其分解为六个独立的力和力矩分量。

解耦的方法可以是将灵敏度矩阵进行逆运算,或使用其他解耦算法,如主成分分析(PCA)等。

4. 验证解耦结果:使用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和力矩施加在传感器上,将解耦后的力和力矩分量与已知值进行比较,验证解耦结果的准确性。

5. 修正灵敏度矩阵:根据验证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提高解耦结果的准确性。

6. 重复步骤3至步骤5,直到达到满意的解耦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可能因传感器的设计
和特性而有所不同。

上述算法仅为一种常见的解耦标定算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传感器厂商提供的文档和指导,或与专业的传感器标定服务提供商合作,以获取更准确的解耦标定算法。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研究》范文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研究》范文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力控制成为了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如装配、搬运、操作等,机器人的力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和精度。

六维力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力/力矩传感器,其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等优点,在机器人力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技术,以提高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效率。

二、六维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器人力控中的应用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在三个轴向上所受的力和力矩的传感器。

它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特点,能够实时监测机器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力。

在机器人力控中,六维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力控制,以提高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效率。

在机器人操作过程中,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所受的力和力矩,从而实现对机器人操作力的精确控制。

通过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精确力和位置控制,从而提高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效率。

三、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技术研究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力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

1. 传感器信号处理六维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传感器信号处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滤波、信号转换等步骤。

通过信号处理,可以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所受的力和力矩的准确信息,为后续的力控制提供依据。

2. 力控制算法力控制算法是实现机器人力控制的核心。

常见的力控制算法包括阻抗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以实现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精确力和位置控制。

3.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机器人力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硬件结构、传感器配置、算法实现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六维力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
六维力传感器
• 每个力对应一个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单维力传感器: 只有力大小已知 • 某些方面应用时需要已知更多的信息
单维力传感器:两个力 三维空间:需要知道
看起来都是5N
每个轴上的力和力矩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的结构
3竖直支承六维力传感器 4竖直支承六维力传感器
预紧分支
大大降低了关节摩擦力矩的影响 减小了机械滞后现象
有中间预紧分支的预紧式传感器
预紧螺母
上平台 弹性分支 预紧支路 下平台
双层预紧式力传感器
中间预紧分支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施加预紧力比较困难
具有7分支的双层预紧式力传感器
双层预紧式力传感器
(1)测力平台;(2) 预紧平台;(3) 测量分支;(4)球窝; (5)下平台; (6) 球窝;(7)预紧螺栓;(8)基座
Nguyen et al. 的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传统的Stewart 力传感器
优点
刚度大 结构紧凑 承载能力大 无累积误差 精度高 反解简单
传统的Stewart 力传感器 缺点
传统的采用球副
关节摩擦力矩较大 易产生机械间隙和迟滞现象 很难使各预紧力一致
预紧式传感器的结构分析
修正后具有单一约束的球 副
8分支上下层预紧式力传感器
(1) 测力平台; (2) 预紧平台; (3) 测量分支; (4) 球窝;(5) 预紧螺栓;(6) 基座
8分支左右预紧式力传感器
(1) 测力平台; (2) 左预紧平台; (3) 测量分支; (4) 右预紧平台; (5) 预紧螺栓。
加载面
实验研究
标准单维力传感 器
具有中间预紧分支的力传感器样机
单维力传 感器ຫໍສະໝຸດ 导轮六维力传感 器
载荷
数据采集和 处理软件
六维力传感器的标定系统
测量误差
力/力矩分量
Fx Fy Fz Mx My Mz
测量误差
0.2% 0.4% 1.3% 0.1% 1.1% 0.4%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应用
机械臂的末端感应器
触觉
微力的测量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如机械装配、
圆筒形六维力 传感器
双环形六维力传感器
十字叉式 六维力 传感器
8竖直支承六维力传感器
6维力传感器的结构
非径向三梁结构六维力传感器
T型杆结构六维力传感器
高等人发明的六维力传感器
Stewart 力传感器样机
Ranganath et al. 的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Kang的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Dwarakanath et al. 的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产品测试、机器人物料输送、触觉、微力测量等。
谢谢观看!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