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胃癌前期病变中医病机的研究概况

胃癌前期病变中医病机的研究概况
曹婷婷;叶柏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29)012
【摘要】胃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病理学概念,是指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癌前病变主要是指中、重度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目前,中医对PLGC的病机多样性的辨证已渐趋一致,认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为病之根本,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热毒等,其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相关联.但另一方面,仍缺少对PLGC中医证候、治疗方法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未得到临床长期的追踪和微观检验的肯定.故促进PLGC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推动PLGC中医辨证标准化、规范化,找出疗效确切、便于推广的中医治疗方药,仍然任重道远.
【总页数】2页(P2682-2683)
【作者】曹婷婷;叶柏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研究进展 [J], 斯庆;鲁文明
2.益气清热活血法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研究概况 [J], 王爱云;单兆伟
3.胃癌前期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J], 吴耀南;陈少玫
4.中医药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研究进展 [J], 张东旭
5.胃癌前期病变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J], 罗和古;韩哲;李军祥;马然;袁群;宋秀江;黄学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胃癌常见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治疗胃癌常见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治疗胃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常见的中药成分主要包括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中药类药物和中药方剂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成分及其在治疗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是目前胃癌治疗中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常见的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DXR)和顺铂等。
研究发现,5-FU能够通过抑制胃癌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复制。
DXR通过与DNA结合,引起DNA链断裂,从而导致癌细胞凋亡。
顺铂通过与DNA结合,形成DNA-顺铂复合物,干扰DNA的螺旋结构,从而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
以上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它们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免疫调节剂集免疫疗法和中药疗法的优势,免疫调节剂在胃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成分蒺藜叶多糖(JLP)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研究发现其能够增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证实,JLP能够通过激活T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和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等多种途径,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中药类药物中药类药物在治疗胃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如黄芪、茯苓、砂仁等。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茯苓是一种中药,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证明,茯苓能够通过调节T细胞的活性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等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砂仁作为一种中药,在治疗胃癌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砂仁能够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胃癌的发展和进展。
4.中药方剂中药方剂在治疗胃癌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艾叶艾壳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已被证实在治疗胃癌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艾叶艾壳汤能够通过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综上所述,中药成分在治疗胃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李俊;张云波【摘要】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on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Methods:The patients with PLGC were divided into fiv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symptoms,gastroscopy examinations and pathological biopsy,and they were given treatment accordingly for 3 months respective-ly.Results:After therap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1 .2%.Besides,the scores of gastric mucosal atrophy,dysplasia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 ).Conclusion:Chinese medicine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better clinical effect.It can reverse PLGC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astric cancer.It s worthy to be widely spread in clini-cal condition.%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疏肝健胃,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疏肝健胃 ,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应用疏肝健胃,清热解毒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7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76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38),采用疏肝健胃,清热解毒中药治疗3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西医治疗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胃液酸碱度、蛋白酶。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
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胃液酸碱度比对照组患者低;蛋白酶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癌前病变患者应用疏肝健胃,清热解毒法治疗效果较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疏肝健胃;清热解毒;胃癌前变;效果胃癌前病变是指一种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异型增生与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1]。
胃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胃纳减退、胃出血、贫血等症状。
若胃癌前病变患者未及时进行治疗,则胃癌前病变可能发展为胃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胃癌的发生。
疏肝健胃,清热解毒法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胃癌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胃癌前病变应用疏肝健胃,清热解毒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76例胃癌病变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用西医治疗与疏肝健胃,清热解毒法治疗,现将研究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8年8月-2020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选取76例我院收治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8例患者,实验组38例患者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5.85±3.62)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19例,最短病程8个月,最长病程3年,平均病程(1.01±0.16)年,对照组38例患者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6.23±2.95)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病程4年,平均病程(2.06±0.53)年,实验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述评
劳绍贤;卞兆祥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6(37)11
【摘要】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之首,由于人们对胃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无法开展针对胃癌发病因素的一级预防。
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癌与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在由正常组织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需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演变阶段,即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阶段,近十年来,人们已经将胃癌的防治重点转移到胃癌癌前病变上来。
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在防治胃癌癌前病变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仅就1985~1995年间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文章就有60篇(不完全统计),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理。
【总页数】2页(P690-691)
【关键词】胃肿瘤;中医药疗法;癌前状态
【作者】劳绍贤;卞兆祥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52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治则和临床研究进展 [J], 敖慧
2.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J], 郭喜军;王志坤;王石红;王芩
3.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述评 [J], 杨晋翔;魏玥;彭继升;黄大未;安静
4.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述评 [J], 胡玲;劳绍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一、概述癌症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被称为“百病之王”。
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化疗和放疗,但近年来随着中药治疗癌症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癌症不仅可以治疗肿瘤本身,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强化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等。
二、中药治疗癌症的研究现状1. 中药对癌细胞的影响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如果细胞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中药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其主要成分为中草药中的黄酮、黄连、大黄、虎耳草等,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使其发生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2. 中药对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作用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方式之一,但它们往往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中药可以起到缓解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的作用,例如黄芪、人参等中药可以提高体力、增强免疫力;丹参、葛根等中药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和补充身体的能量。
3. 中药对缓解患者症状的作用中药的药性温和,相对于化疗和放疗等方法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还可以促进睡眠、调节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药治疗癌症的前景展望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药对治疗癌症的意义,因此在中药治疗癌症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未来,中药治疗癌症的前景很大,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草药对抗癌的作用和机制,不断加强中药治疗癌症的临床实践,并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四、结论中药治疗癌症是一种新兴的、富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也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几率。
对于患者来说,中药治疗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影响身体的其他机能。
在逐渐摆脱对化疗和放疗的依赖的情况下,中药治疗癌症将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医药治疗胃癌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胃癌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胃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药治疗胃癌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及重要意义。
现就胃癌的中西药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研究进展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
胃癌早期诊断率低,术后复发率高。
外科手术、放疗技术的完善及有效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出现,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胃癌的治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毒副反应,如消化道毒副反应、骨髓抑制等。
中医中药在治疗中晚期胃癌上的重要作用已逐步得到重视:中医中药能明显减轻在放、化疗中的副反应,并能增强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中医药疗法可提高肿瘤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好的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分化、转移,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现就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对胃癌化疗的减毒增敏作用,改善生活质量王洪真等[1]发现扶正和胃汤联合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为民等[2]观察显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有可能使其获得较长的疾病稳定状态,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何肇晴等[3]发现复方皂矾丸与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应用对改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提高胃癌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刘昕等[4]采用静脉注射华蟾素、榄香烯乳等或口服中成药西黄解毒胶囊,与化疗FOLFOX方案配合使用,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
费燕华等[5]将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结果显示在体重变化、胃肠道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邢晓静等[6]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发现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郑英兰[7]等采用固本降逆汤配合化疗,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产生的胃肠道反应,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吕东来等[8]采用消痰散结方与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进行疗效观察,发现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在改善生存质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相对于单纯化疗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胃癌仍然是一个具有严重威胁和挑战性的疾病。
在传统中医药学中,胃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气滞血瘀的病症,因此,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药对胃癌的认识中医药对胃癌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解读。
根据中医理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不良的饮食习惯、情绪压力、脾胃虚弱等。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关键是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畅通,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
其中,中药内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药认为,胃癌主要由湿热和气滞血瘀所致。
因此,在中药内服治疗中,常常采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
例如,夏枯草、千里光、全蝎等中药常被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胃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适当的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以达到抗癌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大椎等,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艾灸治疗艾灸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对于胃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体质,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应用在现代医学中,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胃癌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提高免疫力,减轻西医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总结:胃癌是一种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4, 3, 79-84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tcm http://dx.doi.org/10.12677/tcm.2014.34015
79 Status of Clinical Studies on Treating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Chinese Herbs*
Renyan Tang, Jiang L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uguang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Email: #lin_jiang@hotmail.com
Received: Sep. 15th, 2014; revised: Oct. 13th, 2014; accepted: Oct.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China has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 develops from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 Impeding or revers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GC is one of the key measures of preventing gastric cancer. Herbal medicin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reat PLGC for a long tim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CM pathogenesis of PLGC and the TCM treatment on the com-mon TCM syndromes of PLGC.
Keywords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TCM Pathogenesis, TCM Treatment, Review
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唐人彦,林 江# 上海中医院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科,上海 Email: #lin_jiang@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5日;修回日期:2014年10月13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上海市科委课题《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11DZ1972903)
#通讯作者。 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80 摘 要 我国是胃癌高发和高死亡率国家。胃癌多是从胃癌前病变逐渐演变而来的。阻止或逆转胃癌前病变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中药长期用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本文对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和对胃癌前病变常见证型临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综述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胃癌高发地区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胃癌约90万例,其中约40万例在中国。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胃癌都是我国第三大常见肿瘤。胃癌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或上皮内瘤变→肠型胃癌这样一个渐进的质变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列为癌前疾病,将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和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称为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 [1]。如果能在肠化生和/或上皮内瘤变阶段阻止其继续进展、甚至逆转其病理改变,就能抑制肠型胃癌的发生,降低胃癌的发病率。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萎缩和肠化是有可能被逆转的。对于PLGC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幽门螺旋杆菌、服用叶酸和硒酵母等措施,其对萎缩和肠化的有效率约为50%左右。中药治疗PLGC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许多临床研究显示中药不仅能改善PLG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逆转其病理改变。本文对近年来中医对PLGC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2. 病因病机 中医学根据CAG和PLGC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于“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对于其病因病机,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王捷虹等[2]认为“毒瘀交阻”是PLGC的核心病机,热毒留滞于胃,耗伤胃阴,病传及脾,脾失运化而生湿,湿热毒邪久滞,损伤胃络,瘀血凝络,而产生毒瘀交阻的病理结局。周小潇等[3]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横逆太过,及于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司,肝、脾、胃三者功能失调,产生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病理变化,久恋伤络而导致病。吕林懋等[4]提出本病属于中医络病之血络病的范畴。“肾为胃之关”,脾肾气阴亏虚则胃络枯槁失养,成为本病的始动因素。胃络承载的气血流动随胃络的逐级细分渐缓。在胃络失养的情况下,气机郁滞,凝滞为痰瘀,胶结后还可内生毒邪,形成痰、瘀、毒阻滞胃络的病理状态,日久血腐肉败则形成CAG、PLGC。白兆之[5]认为CAG的病机转化有4个方面,早期以实为主,渐因脾气受损,化生乏源,耗损阴阳而由实转虚,再因虚而致食滞、痰瘀等,由虚致实。后久病入络,由气及血,出现血分瘀阻之象。及至人进入衰老阶段,本因多气多血之胃气血皆少,感寒邪久,郁而化热,由热而伤阴,成寒热错杂之果。最终波及其他脏腑而酿成本病。李军[6]认为CAG的发生、发展、转化与伏邪密切相联。脾虚为伏邪之前提与基础,外感或内生病邪伤胃,邪伏潜内,后邪郁久化热,故出现活动期常见的胃脘部灼痛、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等症候,反复发作,终酿成PLGC甚至是癌变。伏邪具伏则无机可循,发则有证可辨特点。故而CAG呈慢性起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进展性。刘启泉等[7]认为气机不畅为浊,六淫太过为毒,浊毒为害是CAG的主病机。浊为阴邪,毒为阳邪,具有二重性,导致诸症百出,所以CAG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81 异性。在CAG前期浊毒盛,多为实证;疾病后期浊毒之邪入血入络,多见虚实夹杂证。浊毒之邪黏滞不解,盘踞成积,使CAG病程长,反复难愈,演变为PLGC。顾庆华[8]认为湿热中阻为CAG的重要病机之一。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致湿浊,郁而化热;或病久反复不愈,肝气郁结,化生湿热;或是饮食不节,生成湿热,均是湿热之来源。湿热内蕴,直接损膜伤络,使胃因损而萎;湿热困阻中焦,脾胃不荣而萎,久则病邪入络,痰瘀互结,故出现PLGC。崔一鸣等[9]认为“寒湿入络”是CAG的根本病机。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损伤脾胃,病延日久,邪伏血分,留滞胃府络脉之中,与络脉气血相互裹结,产生瘀、痰等多种病理产物,瘀阻脉络,致胃府络病。 尽管学者对PLGC病因病机的认识纷杂不一,但大多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脾、肝、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总的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实则以湿热、痰瘀、毒浊为主。
3. 辩证论治 3.1. 脾胃虚弱证 脾胃虚弱证多表现胃部隐痛,餐后饱胀,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体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治疗多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为基本方。胡美兰[10]用补中康胃汤(生晒参9 g,茯苓20 g,山药、炒薏苡仁、蒲公英各15 g,白术、藿香、丹参、赤芍各10 g,白蔻仁、绿萼、甘草各5 g)治疗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对照组50例予胃复春,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胃镜及病理总有效率为62.0%,对照组为44.0% (P < 0.05)。颜幸杰等[11]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党参各20 g,桂枝、白芍、白术各10 g,炙甘草6 g,田七粉3 g,生姜3片,大枣3枚)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患者65例,对照组60例予胃复春,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胃镜下及病理改变的综合总有效率为86.15%,对照组为61.67% (P < 0.01)。郭占芳[12]运用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胃粘膜腺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伴/不伴胃粘膜萎缩的患者30例,对照组26例予果胶铋、复合维生素B和庆大霉素西药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综合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和胃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疗效判定(以病理为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19.29% (P < 0.005),且治疗组未出现病变加重,而对照组有6例出现病变加重。沈洪等[13]用健脾益气方(炙黄芪、党参、白花蛇舌草、茯苓、炒白芍、仙鹤草各15 g,法半夏、陈皮、炒白术各10 g,炒苡仁30 g、炙甘草3 g)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患者3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萎缩和肠化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6.9%,对照组为56.7%和51.8% (P < 0.05)。
3.2. 胃阴亏虚证 胃阴亏虚证多表现为胃部隐痛或胀满,同时伴有口干咽干,舌质偏红,舌有裂纹,少苔或者无苔,脉细。治疗多以益胃汤滋养胃阴为基本方。陈怡君等[14]用健脾养阴和胃汤(太子参50 g,五指毛桃、石斛各15 g,脘佛手、元胡、沙参、白芨、麦冬各10 g,丹参12 g)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50例,对照组42例予麦滋林颗粒,治疗24周。治疗组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4.44%和95.00%;对照组分别为80.95%、84.61%和85.71% (P < 0.05)。杨沈秋等[15]用自拟养胃散(白术、麦冬各20 g,茯苓、白芍各25 g,甘草10 g,生地黄30 g,延胡索15 g)治疗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对照组35例予阴虚胃痛颗粒,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胃镜病理综合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74.58% (P < 0.05)。张贵玉[16]用滋阴养胃汤(西洋参、当归、三七参、香橼、枳壳各10 g,黄芪20 g,赤芍、麦冬、连翘、鸡内金、谷芽、麦芽各15 g,生地黄20 g,蒲公英、生山药各30 g)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患者46例,对照组40例予维酶素片,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症状及病理综合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 (P < 0.05)。刘敏[17]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