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① 雌雄蕊同花、同熟, 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
② 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 ③ 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小 麦 花 器 结 构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水 稻 花 期 结 构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1.1.2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1.营养体繁殖 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 其长成新的植物体。如:甘薯、马铃薯、甘蔗等。
营养体繁殖
石刁柏(芦笋)的雄株(黄花)和雌株(红果)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③雌雄同花,但自交 雄 不亲和,如甘薯、白 穗 菜、向日 葵等。
雌 穗 玉 米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3.常异花授粉作物(often cross-pollination crops) 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 的作物(棉花、高粱、谷子、蚕豆、甘蓝型和芥菜 型油菜等)。
3种类型:
1.自花授粉作物(self-pollination crops)以自花 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又称自交作物。
异交率0~4%。如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等 (图)。
第1章 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1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自花授粉 (self-pollination ):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 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 株的雌蕊柱头上 。 自花受精:同株(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

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目录绪论01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01第二章:育种目标03第三章:种质资源04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05第五章:杂交育种07第六章:回交育种10第七章:诱变育种12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2第九章:倍性育种14第十章:杂种优势的应用15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性及杂交制种18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19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20第十四章: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21第十五章:细胞工程22第十六章:基因工程23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24第十八章:品种的审定和推广28绪论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特征特性:1: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
2:形态上的整齐一致性。
3:有别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
4:一定的生态适应性。
如何识别不同的品种?1:外部形态性状:株高、株形、颜色、籽粒2:内在的遗传物质:ProteinDNA优良品种在农业上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增强抗性4:扩大栽种地区5;改革耕作制度6:促进农业机械化品种的合理利用?1: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种植良种。
2:良种良法相结合。
3: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搭配。
4:注意优良品种的防杂保纯和良种良繁工作。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名词:1.有性繁殖:指通过雌雄性细胞相互结合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为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无性繁殖:3.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异花授粉: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
5.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
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又常常发生异花授粉,介于典型的两者之间。
6.自交不亲和性:某些作物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自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的特性。
作物育种学(第三章

2.齐文和茹考夫斯基对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将作物起源中心扩大为12个中心: 1.中国—日本中心 2.东南亚洲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 4.印度中心 5.中亚细亚中心 6.西亚细亚中心 7.地中海中心 8.非洲中心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10.南美中心 11.中美和墨西哥中心 12.北美中心
第四节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
1.种植资源保存应掌握一定的原则: ①种植资源经过保存后,必须保持各样本 的生活力。 ②保持原有的遗传变异度。 ③维持样本的一定数量。
2. 种质资源保存范围
①用于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种质。 ②可能灭绝的稀有种和已经濒危的种质, 特别是栽培种的野生祖先。 ③具有经济利用潜力但尚未被利用的种质。 ④普及教育有用的种质。
3.保存的方式
(1)种植保存 (2)贮藏保存种子和营养体生活力的长短,隔 一定的时间在田间种植一次。 材料多时,可进行轮换种植。 种植保存需要注意两点: ①种植条件尽可能与原产地条件相似,以减少 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变异。 ②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天然杂交和人为混杂,以 保持原品种或类型的遗传特点和群体结构。
第三章 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 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
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称为种 质资源。(基因资源、基因库、基因银行)
二.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 源中心学说
显性基因变异 原生起源中心
引出 选择
隐性基因变异 二级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的标志
原生起源中心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次生起源中心 ①无野生祖先 ②有新的特有类型 ③有大量的变异 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作物繁殖方式及其育种特点-1

cultivar)
注: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 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和异质性
33
CROP BREEDING
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
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 样性(组成群体品种的原始亲本间要有明显的 遗传差异,但生育期等性状差别不能太大)
30
CROP BREEDING
(二)杂交种品种
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 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既高度杂合( 个体基因型),又具有同 质性(群体内不同个体)
杂种优势强,但不能稳定遗传
31
CROP BREEDING
杂交种品种的育种特点
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 序,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是贯穿两个育种 程序的关键
25
CROP BREEDING
二、异交的遗传和生物效应
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 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26
CROP BREEDING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27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自交系品种 杂交种品种 群体品种 无性系品种
CROP BREEDING
28
CROP BREEDING
(一)自交系品种
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 选择能够较稳定遗传的无性繁殖方式 选择优良芽变(bud mutation),培
育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 高效诱导无性系产生方式的建立
36
繁殖 方式
自花 授粉 作物
异花 授粉 作物
常异 花授 粉作 物
无性 繁殖 作物
交配 制度
自交
自由 交配
基本 自交熟,开 花时间较短,外界花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 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涉及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 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 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
3. 鉴定分析方法微量、精确、快速。 在目标性状的鉴定、分析、选择中,广泛采
用现代技术和仪器,进行快速、精确、微量和非 破坏性的鉴定分析,以提高育种效率。
4. 开拓育种新途径和新技术。 除应用传统的育种技术外,还大力开拓人
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 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
遗传改良的作用:
1 提高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其种植区域 2 改良其农艺性状,更利于栽培管理 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以提高总产 4 改进产品品质,适应人类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5 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达到稳产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和发展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1. 性质: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 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 良,使得有利性状得到重组,达到高产、优质、 适应性强的目的。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点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 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各种生物都是从原始生物演变而产生的。这 种演变发展的过程称为进化过程。 决定进化的三大基本要素: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因素,选择决定着 进化的方向。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 化速度相对缓慢。
繁殖方式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此外,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而直接繁殖后代。
有植株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
一、有性生殖:(一)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对授粉的影响1、花器构造(1)两性花和单性花两性花:完全花,雌雄同花。
如小麦、水稻、油菜……单性花:不完全花,有雌花、雄花。
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玉米、瓜类;雌雄异株(dioecious):大麻、菠菜;有的植物既有完全花、又有单性花:天竺葵(2)其他花器构造特点:雌雄异长,如棉花;蜜腺或香味花;花粉轻小、寿命长,易借风力传播;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2、开花习性——闭花受精:大麦、豌豆;常异花授粉:棉花;雌雄异熟:油菜、玉米(二)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4%,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50%,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5-50%,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二)有性繁殖植物的主要授粉方式1、自花授粉: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2、异花授粉: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等3、常异花授粉: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三)两种特殊类型的有性繁殖方式1、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具有完全花,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
十字花科、烟草、甘薯、向日葵等2、雄性不育性(male sterility):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不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
有:核不育genic male sterility (GMS );胞质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二、无性繁殖1、营养体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无性系(clone):营养体繁殖的后代主要作物: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甘蔗(茎)……2、无融合生殖(apomixes):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融合,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