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3.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2、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 粉的,被称为异花授粉。通过异花授粉方式 繁殖后代的作物被称为异花授粉作物。常见 的异花授粉作物有玉米、黑麦、甘薯、向日 葵、白菜型油菜等。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 交率至少在50%以上,很多作物为100%。
3、常异花授粉 群体植株以自花授粉为主,同 时存在一定比例的异花授粉,被称为常异花 授粉。以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被称为常 异花授粉作物。常见的有棉花、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粟等。它们的天 然异交率在5%-50%之间,且同一作物内变幅
本一方的遗传性状。所以属于无性繁殖的范畴。
第二节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
育种的关系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有3个方面
1、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
2、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连续自交则使初始的杂合基因型逐渐趋向于 若干种遗传上不同的纯合基因型。
3、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后代生活力衰退。 异花授粉作物一般总是处于杂合状态。当 强迫自交时,群体中原来一些被掩盖的不利隐 性基因,如失绿基因,将因纯合而被表现出来,
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
×100%
如果测定的性状为种子性状,表现花粉直感,则可用
当代母本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已是F1代)直接进行
测定。如糯与非糯性状。
也有人把上述结果乘以2,作为实际的天然异交率。这
是因为同品种的植株间也有同样的天然异交机会,
只是由于性状相同而不能被测定出来而已。
造成后代生活力下降。
异花授粉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被称为自
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势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
产量降低等。
自花授粉作物不产生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植物育种学》第三章植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三章植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复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20个)1.不属于有性繁殖的植物的授粉方式的是(D)A.自花授粉B.异花授粉C.常异花授粉D.营养体繁殖2.不利于异花授粉的花器的特点是(A)A.雌雄同花,二者长度接近B.雌雄异长C.雄性不育D.自交不亲和3.不利于自花授粉的花器的特点是(C)A.闭花授粉B.花器保护严密C.雌雄异长D.雌雄同花,二者长度接近4.下列作物不属于雌雄异株的是(B)A.大麻B.玉米C.菠菜D.银杏5.下列作物属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是(B)A.大麻B.玉米C.菠菜D.银杏6.下列作物属于常异花授粉的是(D)A.大麻B.玉米C.菠菜D.棉花7.关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花器构造的特点,不正确的是(C)A.雌雄同花B.雌雄异长、异熟C. 雌蕊不外露D.花朵幵放时间长,花瓣鲜艳,分泌蜜汁8.有两种特殊的有性繁殖的方式,分别是自交不亲合性与雄性不育性,下列不属于自交不亲合性的作物是(D)A.甘薯B.黑麦C.向日葵D.油菜9.下列可以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有(A)①甘薯 ②马铃薯 ③果树 ④花卉A. 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0.自然异交率计算方式(A ) A.代总植株数中具显性性状植株数11F F B.代总植株数中具隐性性状植株数11F F B. 代总植株数中具显性性状植株数22F F D.代总植株数中具隐性性状植株数22F F 11. 自交的遗传效应是(A)A. 增加遗传稳定性B.保持遗传稳定性C.增加遗传变异性D.保持遗传变异性12.异交的遗传效应是(C )A.增加遗传稳定性B.保持遗传稳定性C.增加遗传变异性D.保持遗传变异性13.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纯合同质基因型(C )A.>20%B.>25%C.>50%D.<50%14.不属于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的是(A )A.群体同质B.群体异质C.分离不定D.自交显著退化15.不属于杂交种品种的遗传特点的是(D )A.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B.群体同质C.生产力高 C.通常只种植 2填空题(5个)1. 单性花可分为雌雄同株异花和雌雄异株2. 自然异交率(%)=代总植株数中具显性性状的植株数11F F 3. 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在一个不发生突变,迁移和选择的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逐代保持不变。
作物育种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栽培群体;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品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①提高作物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农产品品质;③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保证稳产和优质;④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⑤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⑥扩大作物种植区域;第一章育种目标一、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当、适应机械化操作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①适应国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②针对作物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依赖现有的种质资源;③与特定的生态环境及种植制度相适应;④落实到具体性状和指标;⑤用前瞻性和发展的眼光审视与中目标;第二章种质资源一、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1.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种质资资源的发掘与利用;3. 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新育种目标的前提;4. 种质资源是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主要内容:1、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故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2、作物起源中心可分为原生起源中心与次生起源中心;三、种质资源的类别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农家品种、改良品种);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种质资源;4.人工创造种质资源;四、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考察收集,征集,交换、转引;五、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种植保存、储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其育种特点一、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二、有性繁殖作物的主要授粉方式1、自花授粉定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第三章3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群体品种类型
➢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品种内植株间、及 与相邻的异品种间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故其个体的 基因型是杂合的,群体是异质的,保持一些本品种的 主要特征区别于其他品种。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 是由一组选择的自交系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 传平衡的群体。 个体内杂合、个体间异质, 但具一 个或多个代表本品种的性状。
二、自交和异交的 遗传效应
二、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的遗传效应 ➢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的遗传特点 ➢异交的遗传效应 ➢异交的遗传特点
自交的遗传效应
➢使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合。 一对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的自交,后代中杂 合体数每代递减1/2,纯合体每代递增1/2 。 ➢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后代生活力衰退。
① 雌雄异株( dioecious ), 雌花和 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 麻、菠菜等;
② 雌雄同株异花( monoecious ), 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 同部位,如玉米、黄 瓜;
③ 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 ,如甘薯、 白菜、向日葵等。
常异花授粉作物:
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 繁殖后代的作物,中间类型,通常以 自花授粉为主,天然异交率为 4-50% , 如棉花、高粱等。
自花授粉作物,又名自交作 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 繁殖后代的作物。异交率为 0-4%。如水稻、小麦、大 豆、花生、黄麻等。
异花授粉 ( cross-pollination )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异花授粉作物:又名异交作物, 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 的作物。 异交率 > 50% ,甚 至高达 95% 或 100% 。
营养繁殖 (vegetitive propagtion)
作物育种学第三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营养 体繁殖、无融合生殖
一、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由雌雄配子结合, 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 衍后代的繁殖类型。包括自花授 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 授粉植物三种类型。
一、自花授粉作物群体遗传特点
2、稳定性:亲代和子代间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 纯系的自交后代仍然是纯系,性状与父母
本一致,不通过人工自交都能较稳定地保持下去。 但有 4%以下的异交率,偶然会出现异交或基因 突变,但频率低,且随繁殖世代增加,纯合体比 率增加。. 3、自交不退化、耐自交:自花授粉方式是在长期 的自然选择下产生和保存下来的、对于种的生存 繁衍有利的特性,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退化 或退化缓慢的特点。
2、在杂种优势种用中:主要的途径也是 利用雄性不育性来生产杂交种子(如高 粱三系法、棉花二系法)。
3、种子生产:做好安全隔离,防止生物 学混杂(棉花到新疆繁种多)。
四、无性繁殖作物群体
1、无性繁殖的后代,表现型与母体相似,没有分离。 原因:无性系是由母体体细胞分裂繁衍而来,
没有经过两性受精过程。不论母体遗传基础的纯杂, 其后代的表现型与母体完全相似,通常也没有分离 现象。 2、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植株遗传基础相同。 3、无性繁殖作物,没有经过自交纯化,如果来自杂 交的后代,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若用种子繁殖, 后代出现分离。
(5)孤雌生殖(6)孤雄生殖
(1)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指雌雄配子 体不经过正常受精而产生单倍体胚的一种 生殖方式。
A、孤雌生殖(1n):卵细胞未经受精而直接 发育成单倍体胚。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绪论1。
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2。
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
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1。
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4%):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4。
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
自交的遗传效应①保持纯合基因型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7.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
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第二章种质资源1.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品种选育与繁育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国家种质资源库分为:
短期库:20℃,RH45%,2~5年
中期库:4℃,RH45%,密封,25年 长期库:-10 ℃ ,RH30%,密封,75年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第二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1)有关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种质,主要指进行遗传和育种 研究的所有种质。包括主栽品种、当地历史上应用过的地方品 种、过时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育种材料等。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2)可能灭绝的稀有种和已经濒危的种质,特别是栽培种的 野生祖先。 (3)具有经济利用潜力而尚未被发现和利用的种质。 (4)在普及教育上有用的种质。如分类上的各个作物种、类 型,野生近缘种等。 保存方法 A.种植保存 (1~5年播种一次) B.贮藏保存 低温、干燥、密封、黑暗
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 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 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遗传资源: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 基因资源: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
第三章 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
作物学通论
2、重要性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 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浅。 绿色革命(矮化育种):矮源(矮脚南特、矮仔占) 杂种优势利用:野败型雄性不育籼稻种质 玉米:糯玉米类型(广西)、高赖氨酸玉米突变体(O2) 油菜:波兰甘蓝型油菜品种(Bronowski),低芥酸 大豆:美国孢囊线虫病,以北京小黑豆为抗源 大麦:埃塞俄比亚CI3947,高蛋白、高赖氨酸 小麦:中国太谷核不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花授粉 2、自花受精
3、花器构造特
点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1.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
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 蕊柱头上。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2. 自花受精 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 精过程。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作物的遗传组成特点 三、异交的遗传效应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 自交的遗传效应 (一)纯合基因型 (二)性状分离 (三)自交衰退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使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合
一对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的自交,后代中纯合 基因型的个体出现的频率逐代增加,后代中杂合 体数每代递减1/2,纯合体每代递增1/2。
• 用套袋或其他措施,强迫自交,观察其结实 是否正常及后代表现。
• 若结实不正常或后代显著退化则为——异花 授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三)遗 传 试 验
测定天然异交率,方法步骤: ① 父本——显性标记性状;
母本——相应隐性性状;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② 父母本间行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
×××××××× ○○○○○○○○ ×××××××× ○○○○○○○○
×××××××× ×○○○○○○× ×○○○○○○× ××××××××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父本 ○—母本
③ 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统计:
天然异交 (%率 ) F1具F 有 1总显 植性株性数状植 10% 株 0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二)无融合生殖(apomixes)
● 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 精、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 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活植 史物
生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结成 构熟
胚 囊 的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外珠被 内珠被
反足细胞 无融合生殖种类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确定授粉方式的方法 (一)根据花器构造等 (二)单株隔离 (三)遗传试验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根据花器构造等
• 根据花器构造、开花习性、传粉方式、花粉 发芽与雌蕊柱头的关系等初步判断。
• 有利异交——异花授粉,如雌雄异株。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二)单 株 隔 离
第三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 其与育种的关系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育种特点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概念 有性繁殖的方式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概念 无性繁殖的方式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 有性繁殖
1、异花授粉 2、异花受精
3、花器构造特
点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2. 异花受精 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3. 花器构造特点
1) 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 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 菠菜等;木本植物比较多见,如银杏、 樱桃、柳树、铁树等
后代的方式 。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无性繁殖的方式 (一)营养体繁殖 (二)无融合生殖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营 养 繁 殖(vegetitive propagtion)
● 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例如:马铃薯、甘薯、甘蔗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营 养体繁 殖
● 无性繁殖植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 有性繁殖,有的是异花授粉,如甘 薯,有的是自花授粉,如马铃薯。
2) 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 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 位,如玉米、黄瓜;
3) 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
菜、向日葵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蓖麻雌雄同株异花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芦笋的雄株(黄花) 和雌株(红果)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三)常异花授粉作物
雌、雄蕊分别着于不同的花朵内,有利于异 花授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有性繁殖的方式
(一) 自花授粉作物 (二) 异花授粉作物 (三) 常异花授粉作物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自花授粉作物
❖ 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 殖后代的作物。
❖ 异交率为0-4%。如水稻、小麦、大豆、 花生、黄麻等。
Xn = 1-(1/2)r
3. 花器构造特点
① 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 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
② 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 授粉;
③ 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 不易飞入。
水稻的花器构造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二)异花授粉作物
❖ 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 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 异交率>50%,甚至高达95% 或100%。
定 义:
为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 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 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 (即受精)产生后代。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花器构造 .
两性花 具完全花的作物如稻、麦、棉等,雌雄蕊
都着生于一朵花内,称两性花,又称完全花, 雌雄同花,这有助于自花授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花器构造 .
单性花 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与雄花之分,即
极核
无孢子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卵细胞 助细胞 珠心
珠柄 珠孔
不定胚生殖 孤雌生殖 孤雄生殖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三 作物天然异交率的测定
●作物的授粉方式主要是根据天然异交率的高低来 划分的。
• 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 • 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
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 的作物。
属中间类型,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天然异交 率为4-50%,如棉花、高粱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花器构造特点
1) 雌雄同花; 2) 雌雄异长、异熟; 3) 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花朵开放时间
长,花瓣鲜艳,分泌蜜汁等。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二 无性繁殖 定义: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