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遥感平台设计与实现_搭建企业级Web遥感平台
webgis毕业设计

webgis毕业设计WebGIS毕业设计是指利用WebGIS技术进行的毕业设计或论文研究。
Web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在Web上发布与共享地理信息,实现远程访问和分析地理数据的目的。
一个典型的WebGIS毕业设计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需求分析:明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确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 数据收集和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数据,准备用于WebGIS的数据,包括地图数据、遥感影像等。
3. 系统设计:设计WebGIS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包括前端设计,如地图展示、查询功能等,后端设计,如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
4. 技术选择:选择适合的WebGIS技术和工具,如ArcGISAPI for JavaScript、OpenLayers等。
5. 数据库设计:设计合适的数据库结构,存储地理数据和相关属性信息。
6.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使用所选的技术和工具实现WebGIS系统。
7. 功能测试和调试:对实现的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8.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9. 性能优化: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10.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设计和实现的WebGIS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回顾设计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一个好的WebGIS毕业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 技术选型合适,能够充分发挥WebGIS技术的优势和功能。
3. 结果可行和可实现,能够得到可靠的实际结果。
4. 分析和总结能力强,能够对设计和实现的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总结。
总体而言,WebGIS毕业设计要求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又要有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体现创新思维和实用价值。
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WebGIS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物流管理领域,WebGIS技术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更为快捷、高效、准确的物流服务。
本文将介绍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物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企业急需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物流管理的高效化。
而WebGIS技术则以其开放性、互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成为了物流管理的新趋势。
二、系统设计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系统架构WebGIS技术的复杂性需要采用分层设计的架构思想,将系统分为界面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
界面层与用户交互,业务层实现业务逻辑,数据层存储数据,从而实现了系统的解耦、易维护和可扩展。
2.系统模块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模块:物流信息管理、车辆管理、仓库管理、订单管理、统计分析和综合查询等。
用户通过这些模块可以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和进行系统管理。
3.系统功能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实时跟踪货物位置、车辆信息和仓库库存情况、路线规划、订单分配和调度、实时监控和异常处理等。
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实现物流管理和调度的高效化。
4.系统性能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性能要求。
需要考虑系统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5.系统安全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采用多种安全策略,例如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手段,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系统实现基于WebGIS的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技术是系统实现的基础。
基于WEB的东北地区遥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场网络 。建设信息 网络系统 ,加强 市场 预测 ,根 据市场 需 求组 织生产 。实施绿色食 品名 牌战 略 ,鼓励 各类 企业 创立 名牌绿 色
食品 ,努力增加黑 龙 江省 名 牌 绿 色食 品 数 量 ,发 挥 名牌 效 应 , 增加市场 占有率 。
覆被率 ,不 断 改 善 大 气 质 量。加 强 土 壤 环 保 ,减 少 “ 色 污 白
染” ,通过扩大生物农药等措施 ,减 少土壤 中农 药 的残 留。 引导
D I ES GN AND TU S DY ON REMOT S E ENS NG T I DA ABA E YS EM N S S T I NOR THE S OF A T CHI NA AS B ED ON E W B
Z A G a ,B L —q m ,L Ⅺn H N Y n O i u U g—d ag ( hn u nt t 0 j h ,t h eeAa  ̄ye Si cs hnc u 102 , ll C a ̄hn I i e f 0 l st u 卿 y h C i s c& n l c ne ,C aghn e n " e 30 1
We b环境的优点在 于 以一 致 用户大 传输 的 传输协 议 、用 户 可获得一些特殊功能 而不必付 出额外 费用 和平 台独立 性等 ,这
正 是 It t 到 迅 速 发 展 的原 因 。 而 数 据 库 系 统 具 有 清 晰定 义 n me得 e
维普资讯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0 O. 2 02
T ERRI TORY & NA TURAL  ̄
URCES S TUDY
・9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5 ( 01 83 加吆 )0 O O 一∞ 3 2一 O9
第1讲遥感平台

10、SPOT 4号卫星光谱模式
“M” 全色模式 (Spot 4) 影像是采用可见光范围的B2波段( 0.61至 0.68微米 )进行成像。 类似于Spot 1,2,3号卫星的P模式,这种成像方式形成的影像具有10米的分 辨率。 “Xi” 多光谱模式 (Spot 4) 影像是通过四个波段共同获取的,包括和1,2,3号卫星波段范围相同的由B1 、B2和B3形成的XS模式,以及由短波红外波段B4 ( 1.58 至 1.75微米)。B4波 段影像的分辨率为20米。 短波红外波段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相对较少地受到大气条件的影响。它可以穿 透薄的云层,从而提高了获取清晰影像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光学卫星 对赤道地区进行观测,这在过去是被认为不可能的。同时,短波红外波段对于水 蒸汽的散射具有相对较低的敏感性,这样阴影在影像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像的 对比度相对于可见光来说更强,这就是为什么灌木篱笆和成线状排列的树木更容 易被观测到的原因。基于同样的原因,从短波红外影像像对获取的DEM也具有更高 的精度。此外,对于水分含量的敏感性也使得短波红外影像在研究土地利用和土 地覆盖方面的优越性。最后,这种影像对于较高地面温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从 而可以用来观测火灾,岩浆喷发或者其它热点源。
Landsat TM
– TM4:0.76-0.90微米,近红外波段。对绿色 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受植物细胞结构控 制),为植物通用波段。用于生物量调查、 作物长势测定、水域判别等。 – TM5:1.55-1.75微米,中红外波段。处于水 的吸收带(1.4-1.9微米)内,反映含水量敏 感,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水 分状况的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 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能力。易于区分 云与雪。
(2)通过倾斜观 测获取立体像对: 测获取立体像对: Spot的倾斜视角观 测能力能够在不同 时间以不同的方向 获取同一区域的两 幅图像,这就是立 体像对,由于像对 不同的视差而产生 立体观测。目前, Spot系统有三颗卫 星(Spot 2,4,5 ),利用其中的两 颗,理论上能够在 同一天接收到立体 像对。
基于WEB的农作物遥感估产软件平台开发的技术研究

2 年的运行表明 , 以省域为单位 的估 产精度达 9% 一 9 达 o 9 %, 到了实用化的程度 l ; 3 农业 部农业资源监 测站 自 1 9 9 年起 连 9
续 3年应用美 国陆地 卫 星遥感 影像 资料 对 黄淮海 和 长江 流 域两大棉 区的棉 花面积 、 量进 行 了监 测与 预报 _ 。尽管农 产 4 j 作 物遥感估 产 的理论 与方 法众 多 , 已经投 入使 用 , 都 是 并 但 具有丰 富遥感 知识 和 经验 的工 作人 员经 过 复杂处 理后 得 到
农作物遥感监 测 与估产 一 直是农 业 遥感 信息技 术 的 主 要应用领域 。在 过去 的 1 中, 感技 术 已被 认为 是 一种 0年 遥 快速 、 客观和廉价 的预测农 作物面积 和生长 情况 的方法 。利 用 遥感技术 对小 麦 、 水稻 、 棉花 和玉 米等 主要农 作物进 行 面
Re e rh ∞ t- S fwa ePlto m eh iu fQ 叩 Y枷 sa c Ie o t r a r T c nq e o f Ab ta t sr c F- a f n Ba e n 曲 s . ̄ a o sd o W t i k y raia o e e l t n zi
X哟 G Qi-t e a ( giuueC lg ,Y nt n esy izo ,H bi 305 nx ̄ t l A r l r ol e agz U i ri ,J hu ue 442 ) ct e e v t n
Usn ON otae itgae 山 Js ,I a d I igI sf r ne rtdwi es DL n NⅥ ,te d vlp n c e fco il si t n pa om n w h e eo metsh meo rp yed et i lt r a d ma o f tcniu sweedsn sd. ersac n i td ta hssh me eh q e r i s e n1 ee rh ide e h tti c e o a ad t ,p wef fn t n n t n d pa l . n i me o r u ci sa d sr ga a t i l u o o bit y
基于Web的地图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_李原野

0引言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1],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是基于空间信息的,因此,作为空间信息的载体,地形图以及各种专题地图的需求迅速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并实现地图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地图服务具有实用意义。
由于Internet 的普遍应用,大量的空间数据分布在各个Web 站点中;同时,Internet 拥有众多用户。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现有Web 站点中的空间数据以及实现地图服务的高度社会化共享,本地图服务器以WebGIS 作为主要技术依托和载体。
GIS 发展的数十年来,不同的GIS 开发商研发的GIS 软件,因用户的需求及开发者本身使用的开发硬件、平台与软件技术不同,存在兼容性问题。
因此,为了处理多类型、多来源的空间数据并发布地图数据,需要在建设地图服务器的过程中遵循国际行业协会OGC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制定的空间界面规范。
1地图服务器的设计思路(1)基于Web目前,基于Internet 技术的GIS ,即WebGIS 已成为GIS 发展的重要方向。
利用Internet 在Web 上发布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可以使GIS 的应用更加灵活[2]。
采用Web 技术建设地图服务器,也可以使地图服务器的使用更为方便、灵活,获取地图数据的方法更为多样化:用户通过Web 提交请求并获得地图服务,地图服务器通过Web 获取分布在其它Web 站点上的空间数据。
(2)遵循OGC 标准OGC 标准包括一系列规范,以增强空间信息和位置技术的互操作性。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应规范设计并实现地图服务器,解决不同GIS 软件、不同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3)基于开源软件随着制图和空间分析需求的增加,众多开源团体积极地开发了满足GIS 用户全部基本需求的产品,GIS 用户和开发者可以从多种开源软件中选择一些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
webgis的工作流程

webgis的工作流程WebGIS(Web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Web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允许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和使用地理数据。
以下是WebGIS的基本工作流程:1、数据准备:在WebGIS中,首先需要准备地理数据,包括地图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例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遥感图像或传感器数据。
2、数据上传和存储:将准备好的地理数据上传到WebGIS平台并进行存储。
这通常涉及将数据转换为适用于WebGIS的特定格式,例如地理标记语言(Geographic Markup Language,GML)或地理JSON(GeoJSON)。
3、数据发布:发布地理数据以便用户能够通过Web浏览器访问。
数据发布可以通过将数据存储在Web服务器上,并提供适当的服务接口来实现。
4、用户访问: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WebGIS平台,并浏览地理数据。
他们可以使用地图浏览工具来缩放、平移和选择地图区域。
5、功能操作:WebGIS平台通常提供各种功能操作,例如查询、编辑、空间分析和地图制图等。
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功能来获取特定地理信息、编辑地理数据、执行空间分析任务和生成地图输出。
6、数据交互:WebGIS平台允许用户交互式地与地理数据进行交互。
用户可以使用查询工具搜索并选择感兴趣的地理要素,执行特定的地理分析任务,或者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平台进行共享和展示。
7、结果呈现:WebGIS平台将用户的交互操作和结果以地图、图表或报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这样用户就可以直观地理解地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8、数据更新和维护:WebGIS平台允许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用户可以对现有数据进行编辑、添加新数据或者删除过期数据,确保地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总之,WebGIS的工作流程涵盖了数据准备、数据上传和存储、数据发布、用户访问、功能操作、数据交互、结果呈现以及数据更新和维护等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WebGIS的核心功能和使用方式。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第44卷第11期2021年11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44,No.11Nov.,2021收稿日期:2020-12-14作者简介:李瑞芳(1972-),女,山西应县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㊂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设计与实现李瑞芳(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对于测绘事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测绘成果数据在生活中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成果数据共享的实现㊂因此,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单位设施㊁软件和硬件环境,本文以现有海量成果资料数据为依据,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开发针对测绘成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最新测绘成果㊁测绘相关资料内容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更好地整合成果数据,以应用于科学管理决策,并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效的服务措施㊂关键词:测绘成果;系统设计;云平台;分发服务中图分类号:P20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21)11-0111-03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oud Platfor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ult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LI Ruifang(Shanxi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stitute ,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rveying andmapping as well as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Only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exist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 da-ta in daily life,we can better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data sha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So combined with facilities,software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hievement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unit,and based on existing huge result data,we construct a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ult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cloud platform,develop ar-chiv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latest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realize digitizing and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formation content,make better integration of result data,which is applied in scientific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and efficient service measures.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system design;cloud platform;distribution service0㊀引㊀言国家基础测绘成果档案包括基础测绘生产㊁测绘研究与试验㊁测绘成果应用㊁标准质量等工作中形成的测绘成果档案㊂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需要尽快形成可利用的档案成果,及时汇编测绘成果目录信息,通过测绘成果分发服务系统尽早向社会发布,并按照测绘成果管理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服务㊂同时,国家信息化的推进㊁电子政务的应用,对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完备的云平台建设了现代化的测绘基准体系,现有测绘成果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及时㊁准确的社会服务需要,为能够系统㊁安全地管理测绘成果档案资料㊁数据和信息资源,就需要转变测绘成果分发服务方式,使测绘成果能够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应急处理服务㊂建立良好的成果档案管理环境和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成果档案管理的电子化㊁信息化㊁共享化问题势在必行㊂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项目,满足了从数据管理㊁数据档案接收到数据成果展示㊁业务系统流程管理的完整需求,实现了多种数据的汇交,能够从该中心直接读取并无缝集成各种相关数据,为不同数据之间的叠加㊁对比㊁参考和检测提供了透明窗口㊂完成了多种系统平台的对接,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测绘成果档案与其他数据之间的集成效益㊂1㊀系统架构设计1.1㊀目标建设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开发具有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信息一套成熟系统,系统兼具档案信息的管理㊁发布㊁应用等功能,实现针对测绘成果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空间数据成果的快速调取并提供服务,方便数据存储㊁提取,并提供相应社会性服务㊂1.2㊀设计原则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设计,采用Web 技术的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遵循实用性与易用性㊁技术规范性与先进性㊁信息集成与标准化㊁安全性与可靠性㊁稳定性原则㊂以用户需求为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使总体的方案和目标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要;必须充分考虑档案元数据和档案实物数据(空间数据㊁影像数据㊁文档资料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充分考虑网络技术与系统软硬件管理兼容模式;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的特点,在著录㊁归档查询㊁分发等环节减少人为操作,实现系统自动化处理㊂1.3㊀技术路线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从工作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档案管理工作和存储环境搭建㊁开发管理系统㊁数据建库3项工作内容㊂本文的技术路线描述主要是针对信息化建设部分㊂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㊂图1㊀技术路线Fig.1㊀Technical route1.4㊀系统框架设计系统的整体框架,采用 N 层结构设计,由下到上分为基础数据层㊁平台中间层㊁逻辑功能层㊁应用服务层㊁表示层等㊂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㊂图2㊀系统框架设计Fig.2㊀System framework design1)基础数据层:目前数据库按存储内容主要分为测绘档案数据库㊁测绘成果实体档案数据库㊁4D 空间数据库㊁航测㊁国情监测㊁大地等测绘成果数据库㊁影像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为系统平台运行提供基础决策作用与保障㊂2)平台中间层:平台中间层作为系统的核心之一,主要是面向用户的功能性服务,直接对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服务㊂主要用于支持平台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平台,在基础数据层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服务设计接口,进行数据访问控制㊁资源管理等操作㊂同时向下层提供以文档对象模型和空间数据引擎形式的信息数据包㊂3)应用服务层:是系统功能的体现,也是直接面向用户需求的重要一层,按照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其中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服务㊁工作流服务㊁矢量㊁栅格数据发布服务和瓦片数据发布服务㊂4)逻辑功能层:系统数据库作为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平台,用于统一组织㊁存储和管理全部工作数据,从底层实现档案管理㊁三维数字地球㊁空间测绘成果分发㊁图形库管理㊁系统管理,以及数据的共享㊂建立元数据为核心的模式㊂按照元数据仓库的工作流模式来描述服务接口数据,业务流程规则数据,为系统的业务功能实现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数据资源㊂5)表示层:系统用户管理的体现,包括界面IE 浏览器㊁用户权限登录㊁日常办公㊁内部邮件发送接收以及消息管理等㊂2㊀数据库设计2.1㊀主要技术数据库的构建充分考虑系统可扩展和可维护性原则,采用中间件技术和通用数据库平台构建,数据存储采用通用数据库系统,主要关键技术如下:1)ServiceComb 微服务架构技术;2)基于数据中心的二㊁三位一体化管理;3)并行三维场景管理与可视化策略;4)多视点动态剖切技术;5)基于Web 的三维分析技术;6)多源空间数据管理技术;7)元数据管理技术;8)空间数据索引技术;9)空间数据引擎技术㊂2.2㊀数据建库空间数据建库分为矢量和影像入库,矢量数据进行批量数据入库,系统会在指定目录下自动检索图幅,自动2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入库㊂数据入库完成后即完成了矢量图形库的建设,影像空间数据库建设包括遥感影像㊁航片影像㊁DRG 影像以及古旧地图数据库的建设㊂2.2.1㊀矢量空间数据建库流程目前需要建库的馆存矢量数据为1ʒ10000和1ʒ50000地形图数据,这些数据以标准分幅单幅地图形式存储㊂矢量空间数据建库如图3所示㊂图3㊀矢量空间数据建库Fig.3㊀Vector space database construction规范数据处理是指对现有单幅地图进行规范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图层分层㊁图层命名㊁属性结构㊁投影参数㊁符号标准等㊂在数据生成过程中,需要制图人员通过相关工具对其进行接边处理,以保证图幅间数据的一致性,在数据入库之前需要进行拓扑结构检查,对有问题的数据进行处理,直到拓扑检查通过㊂提取层类信息是将同一比例尺的图幅数据,按标准图层分别提取图层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完成㊂2.2.2㊀影像空间数据建库流程影像空间数据库建设包括遥感影像㊁航片影像㊁DRG影像3种影像数据库的建设㊂影像空间数据建库如图4所示㊂图4㊀影像空间数据建库Fig.4㊀Constructing image spatial database遥感影像以 景 ,航片以 航道 或 航片 为存储单位,获得遥感或航片影像数据后,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制作成标准DOM 数据,各种比例尺的DRG 地形图经扫描㊁几何纠正及色彩校正后得到栅格数据文件,再将影像数据经过精校正㊁裁切㊁接边检查放在同一目录中由系统自动进行影像数据库的建立㊂3㊀应用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存储以及成果档案的快速提供,本文研发了山西省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服务器上安装,系统的投入使用加快了数据成果的下单㊁提取㊁打印和提供业务的流转速度㊂3.1㊀基于真三维模型实现测量控制点及测绘成果供出在测绘成果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项目中,首次运用3D GIS 技术,将真三维地形和现时性影像图相结合作为底图,将实际测量控制点数据投影到三维底图上共同发布,本次将所管理的932条GPS 成果点㊁4410条水准成果点和3105条三角点进行了数据发布,用户在选区测量控制点时,可以直观地看到控制点所处的地形情况,此环境下用户可以对控制点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并可以对确定的控制点进行选择㊂3.2㊀全数据信息检索功能系统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空间网格索引技术,结合档案OCR 识别及全文检索技术,实现了空间测绘成果与测绘档案的交叉检索的技术方法㊂该方法将不同比例尺的测绘成果数据分别建立不同粒度网格,该网格可以是接图表㊁经纬网㊁公里网,或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参考网,所有网格组合起来即形成了一个空间检索的网格体,用户无论在什么位置发出请求,系统都可以获取该位置中任意粒度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各级别㊁各时期㊁各格式的空间测绘档案的检索㊂对于检索出的结果信息,通过元数据信息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将用户的目的关键词发送给全文检索接口,由全文检索机制在测绘成果档案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检索,最终呈现给用户的将是从空间数据到实体档案,再到资料文档的全信息化结果展示㊂3.3㊀组合数据自主动态切片技术系统首次提出组合数据自主动态切片技术㊂其关键核心技术是基于数据中心,利用动态投影技术将空间矢量数据和空间栅格数据投影到同一坐标系统,进行数据叠加,再调用数据切片接口对叠加的数据进行切片,将切片数据保存到各自的缓冲目录中进行数据发布,当原始数据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变化范围,当用户再次访问变化位置时,系统会再次重复叠加裁切动作,以保证数据库同发布数据相一致,这种方式既保证了数据发布的及时性,也保证了数据的发布效率㊂由于每层数据都具有单独的缓冲目录,也可以实现用户端的图层控制㊂针对用户需要对不同时期㊁不同比例尺的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任意实现数据的叠加和图层控制,将这些数据与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叠加展示㊂(下转第117页)311第11期李瑞芳: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设计与实现图4㊀测绘档案资料整理示意图Fig.4㊀Schematic diagra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㊀㊀㊀㊀archival data arrangement4.4㊀测绘档案资料入库测绘档案资料的入库是档案资料整合建库的终点㊂当测绘档案资料整理关联完毕后,基于测绘档案管理平台,首先对数据进行入库前检查,检查数据是否与设计标准一致;其次利用管理平台的档案资料上传功能进行入库;最后是进行入库后的检查,保证前后数据的一致性㊂5㊀结束语测绘档案资料的整合建库工作是测绘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㊂目前测绘档案资料已应用于平台中,平台运行良好,能够满足对测绘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㊂下一步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将继续清理各类档案登记表,形成电子化数据资源;对各项工程均使用流程控制,对外签字登记与计财科工程编号一致,便于档案检索查找;提供档案资料以流程或任务单为准(控制资料和临时工程使用任务单),做到留有证据,有据可依;对外特殊事项以计财科任务单为准(如临时查档㊁刻盘等工作)资㊀㊀料室做记录,有领取人签字;建立历史数据库和现势数据库,历史库中用来存放旧版本的图形资料㊂每当数据资料更新时,旧的资料不被覆盖,保存到历史库中,现势库中放置最新的数据,这样做到既有最新数据又不丢弃历史数据㊂对于同一幅图,同一时间段内只能由一个工作组来承担生产任务,其余工作组如有生产活动可交由持有图的一组来完成,避免数据更新混乱的问题,使数据系统化规范化,便于以后的管理㊂参考文献:[1]㊀周颜.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9(11):28-29.[2]㊀朱继欣.浅谈测绘档案数字化后的管理变革[J].档案学研究,2013(S1):96-98.[3]㊀黄玲,柳宗伟.基于 一张图 的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建库[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9):6-8. [4]㊀吴玉炜,毛金明,周智明,等.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0):99-100.[5]㊀钱锋.浅谈基于GIS的测绘档案数据建库和系统开发[J].测绘技术装备,2004,6(4):35-38. [6]㊀赵文良.基于VFP开发测绘档案管理查询系统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9):123-125.[7]㊀张磊,孙海萍.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测绘,2019,42(3):52-54. [8]㊀胡玉洁.不甘肃省测绘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矿山测量,2014,42(5):38-41. [9]㊀栾华.测绘档案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3):105-109. [10]㊀郭功举,潘福弟,张芬.基于Web Services的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系统[J].现代测绘,2005,28(5):39-40.[编辑:张㊀曦](上接第113页)4㊀结束语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分发服务云平台项目的完成,实现了保密数据存储与软件操作相分离,有效地保障了保密数据的安全,实现了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㊂实现了对数据的成果进行数据导航㊁浏览㊁查询㊁动态更新等功能㊂同时新增加数据云服务㊁在线查询㊁数据管理功能,提升了系统的海量数据检索的性能,优化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功能,更好地方便了各测绘成果使用单位依据多种搜索条件快速查询测绘成果,提高测绘成果利用效率㊂参考文献:[1]㊀朱迅,黄世秀,沈天贺,等.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的关键技术[J].安徽建筑,2020,27(11):137-138,153. [2]㊀文姣.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分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2):106-108.㊀[3]㊀彭梅,孙洁.测绘成果分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C]//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昆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4]㊀余丽钰.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元数据转换的研究[J].测绘标准化,2012,28(1):21-23.[5]㊀柴树春.省级测绘成果分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矿山测量,2015,43(2):17-20.[6]㊀任玉伟.大数据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管理体系的建设[J].经纬天地,2019(5):22-27.[7]㊀吕楠.测绘档案基础数据管理和分发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建设[J].城市勘测,2017(6):56-59.[8]㊀冯杏芳.广西基础测绘成果分发服务分析与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4928-4929. [9]㊀张金安.基于测绘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探讨[J].陕西档案,2015(4):28-29.[10]㊀赵君.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时空数据库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测绘地理信息,2020,45(5):112-116. [11]㊀杨蓓.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架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4):9-10.[编辑:任亚茹]711第11期陈绍根:基于测绘档案管理平台的档案资料整合建库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