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表及地质符
准噶尔西北缘夏子街油田构造样式与油藏分布特征

准噶尔西北缘夏子街油田构造样式与油藏分布特征夏子街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东北端夏子街地区,本文将油田构造演化阶段分为二叠纪前展式强烈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三叠纪-侏罗纪后展式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白垩纪-第三纪局部伸展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夏子街地区共发育有六种油藏类型和两种天然气藏类型,分别在三个层系四个层组中发现了油气藏。
标签:构造样式油藏分布夏子街油田准噶尔盆地1区域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境内三大盆地之一,它的四周被褶皱山系所环绕,西北为西准噶尔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面为北天山山脉,为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
目前所发现的油气田,多位于盆地四周边缘。
乌夏地区属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东段,位于西准噶尔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之间。
根据各地区构造变形时期、变形样式、变形机制及地层展布差异,将乌夏地区划分为山前冲断带、乌夏断褶带、南部单斜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由西向东将乌夏断褶带进一步划分为百乌断褶带、乌尔禾断褶带、乌夏冲断带、夏子街断褶带四个更次一级的构造单元。
2油田构造演化夏子街断褶区是二叠纪以后构造活动的所在地。
在断裂、褶皱形成机制、构造样式分布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样式的展布特征、发育序列和形成时期的分析可将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构造样式的演化归为3个演化阶段:2.1二叠纪前展式强烈压缩构造样式阶段二叠纪即海西运动晚期是乌夏断裂带强烈压缩变形期,该期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两个构造幕,即二叠纪早期和二叠纪末。
二叠纪早期断裂顺层滑动,晚期切穿地层具生长性质并控制了生长背斜的形成。
叠瓦冲断构造双排发育,后面一排多数断裂形成于二叠纪之后,前排则发育早,具生长性质。
海西运动末期和印支运动末期都在本区表现异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反冲断裂的广泛发育,印支运动末期在前缘形成冲起构造,后侧则形成反冲式小型背斜。
二叠纪末,即海西运动末期是构造活动推覆前进的最强烈期,导致了前缘在前期生长背斜雏形的基础上发育了纵弯背斜。
地震勘探剖面图

(4)喜山期多旋回走滑隆升一剥蚀事件
哈山及其邻区至少包含两个幕次的喜山期显著不整
合事件,分别对应于新近系顶、底界面的不整合关系, 尤其是第四系与下伏新近系、前新生代变形地层或前二 叠系变质变形基岩之间的不整合关系最为普遍,表明研 究区域喜山期主体处于走滑隆升背景下的构造抬升与剥 蚀,显示出以走滑隆升为主体的多旋回隆升一剥蚀不整 合事件。
基于研究区通过解析表明:(1)早海西期的俯冲-碰撞事件; (2)中海西期的碰撞造山及其与后碰撞转换的构造事件; (3)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事件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以走滑 隆升背景下的弱挤压变形为主导;(4)燕山期的构造变形
事件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期的晚侏罗世,并以弱挤压背景 下的邹华隆升为主导;(5)喜山期的构造事件构造作用主 体为走滑Q)
依据前述哈山地区地震剖面构造解释、构造样式及其构 造变形序次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哈山地区海西期以 来经历了至少4个期次、不同性质的主要构造事件。
(1)中海西期末受控于区域碰撞造山作用的逆冲推扭构造 变形事件
哈山地区显著发育中海西期与区域碰撞造山一逆冲 推覆构造作用相关联的石炭纪末逆冲推覆变形,造成前 二叠系基岩的顺层滑脱和构造岩片的逆冲叠覆。
(3)中燕山期末走滑冲断一弱挤压变形事件 从地震剖面上断裂产状及其切割地层关系来看,切割侏
罗系一白至系底界面的断裂产状通常比较陡直、断距不大, 且断裂作用伴生的相关褶皱变形相对二叠系和三叠系变形而 言明显较弱。此外,露头区多处可见的后期走滑冲断行迹, 如和什托洛盖盆地中部西利克山北缘见前中生代地层高角度 走滑冲断至侏罗系高角度掀斜地层之上。这些特点总体说明 了哈山地区中燕山期末存在以期弱挤压背景下的走 冲断作用。
二、构造解释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摘要】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环境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和岩心描述与化石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新近系地层格架,重建了沉积环境,进行了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
研究发现,在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中,碳酸盐岩沉积特征明显,岩心中含有丰富的化石特征,有利于揭示该地区地质演化历史。
本研究的成果对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岩心描述、化石特征、地层时代、沉积环境重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沉积盆地,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
车排子工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较为完整,保存了丰富的地层信息,是研究新近系地层组合和沉积环境的理想地点。
在过去的研究中,车排子工区的地层被认为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组成,但对其详细的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了解不够深入。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车排子工区地层进行详细的钻孔描述和实验分析,建立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深入分析其沉积环境特征和岩石组分特点,为准噶尔盆地地层表层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对车排子工区地层的系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近系地层组合的演化历史和沉积环境变化的规律,为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对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的详细研究,探讨该地区新近系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和古地理背景。
具体包括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揭示新近系层序地层的发育特点和沉积演化过程;通过沉积环境分析,重新构建新近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古地理环境;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提高对该地区新近系地层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岩心描述和化石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揭示该地区新近系沉积环境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构造-成熟盆地,具有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意义,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展开讨论,以期探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的可能性。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沿着北京西安铁路线一直延伸至新疆西北部,是我国构造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地区,其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呈现出火山沉积复合型结构,主要构成是印支系构造岩系,二叠系火山体及火山碎屑岩,其中火山碎屑岩及相应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经过长期的勘探、调查研究,发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特征多以碳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为主,具有较高的烃源指标。
所以研究表明,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我国石油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其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是该地区有趣的特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该区域在长期的油气勘探中,油气发育情况比较好,研究显示,此区域可能成为新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因此,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可以成为继续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其中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也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石油勘探和开发都应重视这一地区,发挥其独特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促进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
综上所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受到了我国石油开发者的广泛关注,其高烃源指标及高碳含量等特征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未来石油开发者应重视这一地区,并加以有效利用,以促进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
新疆准噶尔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沉积相特征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准噶尔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沉积相特征张 芮1,黄志发2(1.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99;2.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研究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运用沉积地质学研究方法,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钻井、测井等资料,开展对八道湾组矿床类型及各沉积体系的展布规律研究。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共识别出辫状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3种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相,14个微相,同时揭示出沉积相序列规律。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矿床;沉积相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3-0124-3Geological surve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ore deposits in Junggar basin, XinjiangZHANG Rui 1,HUANG Zhi-fa 2(1. No. 282 brigade of Sichuan Nuclear Industry Geology Bureau,Deyang 618099,China;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Jurassic eight Dao Wan formation of the lower Jurassic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good. In this paper, the deposit types and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the sedimentary bodies of the eight Dao Wan formation ar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the sedimentary geology, the outcrop section and the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The lower Jurassic eight Dao Wan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has identified 3 phase types of braided river facies, 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 and lakes, and further divided into 7 subfacies and 14 microfacies, which also reveal the sequence regularity of the sedimentary facies.Keywords: Junggar basin; deposit; sedimentary facies收稿时间:2018-06作者简介:张芮,生于1991年,女,河北任丘人,工学硕士,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地质矿产调查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沉积岩石学与岩相古地理。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及概况
四:1978~1989年发展阶段,勘探手段和技术 大为提升,扩大了百口泉,克拉玛依,红山嘴油 田,累计产原油5524×104t,累计新增石油探明 储量6.2635×108t。 五:1990年起加快阶段,随着对盆地地质条件 的认识逐步深化,勘探进入沙漠区,在沙漠腹部, 东部取得重大突破,西北缘发现五区南油气藏, 玛北油田,截至目前共发现26个油气田,探明石 油地质储量17.69×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736.62×108m3,探明率分别为20.6%和 3.5%
盆地内构造演化史和生储盖组合
盆地有上、中、下三个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其特征 是: 1.下组合:二叠系为生油层,石炭、二叠系、中 下三叠统为主要储集层,上三叠统为区域性盖层, 各层系内中上部的泥岩段也起盖层作用,具有底储、 侧储和顶储三种供油方式。当受段层作用时,油气 向上运移储集到侏罗系和白垩系。已发现油气田大 多在此组合中,是盆地主要含油气层系。 2.中组合:上三叠统一中侏罗统为生油层,侏罗 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 古组和喀拉扎组为主要储集层,侏罗系三工河组、
三叠系时由于海西末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北 部基本继承了二叠系的沉降中心,南部沉降中心 则自东而西至阜康以西。三叠系末期由于印支运 动有短时期的沉积间断,侏罗系沉降中心在南部 玛纳斯一带,面积较大呈东西向展布。白垩系沉 积相对宁静,为灰绿色夹杂色条带状砂岩和泥岩。 第三系沉积趋于稳定,主要接受了灰白色石英砂 岩为主。第四系的沉降中心更向西迁移,在现今 的艾比湖一带。
头屯河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盖层。储盖配置关系 较好,侧储、顶储式供油。规模较下组合小,主要 分布在盆地南缘,已发现的油气田不多。 3.上组合: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为生油层,下第 三系安集海河组、上第三系沙湾组、塔西河组为储 油层,这些层内的泥岩段和上第三系独山子组为盖 层。聚油方式主要是侧储和顶储式。油源规模小, 是盆地内次要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盆 地内可能还存在一个深部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层是 石炭系,组合关系、规模及分布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一、概括地理位置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大约位于45°N,85°E。
东北为阿尔泰山,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
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
地质特征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
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地形特征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
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
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
盆地类型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 4 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二、盆地研究1、盆地的结构基底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根据航磁资料,盆地地壳有两个磁性界面,上面一个界面在盆地边缘地区的平均厚度为5~8km,下面一个界面平均深度为16km,两者之间的地层厚达10km。
从现有资料看,上面的界面相当于上古生界中磁性地层的顶面,在盆地南缘的北天山凹陷区,钻井资料与地面露头已证实为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下面那个界面所反映的地层当然要比上古生界老得多。
从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岩石的磁性来看,泥盆系以下的古生界及上元古界磁性都比较弱,难以形成磁性界面,只有比它们更老的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磁性比较强,可以形成磁性界面。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新疆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地质构造复杂。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是该盆地重要的石油勘探开发区,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对地层结构与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已经发现了大量新的地层信息。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地层格架尚未完全建立,地层序列的划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通过对该区域地质背景和新近系地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的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对于更好地认识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提供了研究的动机和必要性,也为接下来展开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揭示该地区地质演化的规律性,为地质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地质背景下新近系层序特征的形成机制,揭示地层变化规律;2. 建立地层格架,揭示层序地层序列的分布规律和特征;3. 对新近系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分析,探讨地层间的关系和时代特征,推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4. 深入解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的意义,为该地区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5.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地质学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新近系地层格架,为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地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新近系地层的研究对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工区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特征的解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新近系地层的研究,可以揭示该区域地质演化的历史,探讨构造作用对地层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地质构造模型。
新近系地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该地区的地层特征和物质成分,为勘探地质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表及地质符号 界 系 统 群 组 原方案 现方案 段 (亚组) 砂层组 段 (亚组) 砂层组
新生界
新近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古近系 渐新—始新统 乌伦古河组E2-3w
古新统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红砾山组K2d 艾里克湖组K2a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清水河组K1q
侏罗系 上统 齐古组J3q
中统 头屯河组J2t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下统 三工河组J1s J1s1 S1 J1s3
J1s2 S21或J1s21 J1s2 J1s21 S22或J1s22 J1s22
J1s3 S31或J1s31 J1s1 J1s11 S32或J1s32 J1s12 S33或J1s33 J1s13
八道湾组J1b J1b1 B11或J1b11 J1b3 J1b31 B12或J1b12 J1b32 B13或J1b13 J1b33 J1b2 B2 J1b2
J1b3 B31或J1b31 J1b1 J1b11 B32或J1b32 J1b12 B33或J1b33 J1b13 B34或J1b34 J1b14
三叠系 上统 白碱滩组T3b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上亚组 T2k2 S1 上亚组 T2k2
T2k21 S2 T2k22 S3 T2k23 S4 T2k24 S5 T2k25
下亚组 T2k1 S6 下亚组 T2k1
T2k11
S7 T2k12 S8 T2k13 下统 百口泉组T1b S9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上乌尔禾组P3w 中统
下乌尔禾组P2w
夏子街组P2x P2x1 P2x3 P2x2 P2x2 P2x3 P2x1 下统 风城组P1f P1f1 P1f4 P1f2 P1f3 P1f3 P1f2 P1f4 P1f1
佳木河组P1j P1j1 P1j3 P1j2 P1j2 P1j3 P1j1 石炭系 附表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表及地质符号
界 系 统 群 组 原方案 现方案 段 砂层组 段 砂层组
新生界
第四系 下更新统 西域组Q1x 新近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古近系 渐新— 始新统 安集海河组E2-3a
古新统 紫泥泉子组E1-2z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红砾山组K2h 艾里克湖组K2a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K1h2 h21 K1h2 K1h21 h22 K1h22
K1h1 h11 K1h1 K1h11 h12 K1h12
清水河组K1q K1q2 K1q2 K1q1 K1q1
侏罗系 中统 头屯河组J2t J2t1 J2t3 J2t2 J2t2 J2t3 J2t1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J2x1 X1 J2x4 J2x2 X2 J2x3 J2x3 X3 J2x2 J2x4 X4 J2x1
下统 三工河组J1s J1s1 S1 J1s3
J1s2 S21或J1s21 J1s2 J1s21 S22或J1s22 J1s22
J1s3 S31或J1s31 J1s1 J1s11 S32或J1s32 J1s12 S33或J1s33 J1s13
八道湾组J1b J1b1 B11或J1b11 J1b3 J1b31 B12或J1b12 J1b32 B13或J1b13 J1b33 J1b2 B2 J1b2
J1b3 B31或J1b31 J1b1 J1b11 B32或J1b32 J1b12 B33或J1b33 J1b13 B34或J1b34 J1b14
三叠系 上统 小泉沟群T2-3xq 白碱滩组T3b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上亚组 T2k2 上亚组 T2k2 下亚组 T2k1 下亚组 T2k1
下统 百口泉组T1b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上乌尔组 P3w 中统 下乌尔组 P2w 夏子街组 P2x
下统 风 城 组 P1f 佳木河组 P1j 石炭系 附表3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表及地质符号
界 系 统 群 组 原方案 现方案 段 砂层组 段 砂层组
新生界
第四系 下更新统 西域组Q1x 第三系 上新统 独山子组N2d 中新统 塔西河组N1t 沙湾组N1s 渐新— 始新统 安集海河组E2-3a E2-3a3 E2-3a3 E2-3a2 E2-3a2 E2-3a1 E2-3a1
古新统 紫泥泉子组E1-2z E1-2z3 E1-2z3 E1-2z2 E1-2z2 E1-2z1 E1-2z1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东沟组K2d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清水河组K1q
侏罗系 上统 喀拉扎组J3k J3k2 J3k2 J3k1 J3k1 齐古组J3q J3q3 J3q3 J3q2 J3q2 J3q1 J3q1
中统 头屯河组J2t J2t3 J2t3 J2t2 J2t2 J2t1 J2t1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下统 三工河组J1s J1s3
J1s2 J1s21 J1s22
J1s1 J1s11 J1s12 J1s13 八道湾组J1b J1b3 J1b2 J1b1
三叠系 上统 小泉沟群T2-3xq 郝家沟组T3hj 黄山街组T3h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下统 上仓房沟群T1chb
烧房沟组T1s
韭菜园组T1j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下仓房沟群P3cha 梧桐沟组 P3w 泉子街组 P3q 中统 上芨芨槽群P2jjb
红雁池组 P2h 芦草沟组 P2l 井井子沟组P2j 乌拉泊组 P2w
下统 下芨芨槽群P1jja
塔什库拉组 P1t
石人子沟组 P1s
石炭系 上统 奥尔吐组C2a 祁家沟组 C2q 柳树沟组 C2l
附表4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层表及地质符号 界 系 统 群 组 原方案 现方案 段 砂层组 段 砂层组
新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中生界
白垩系 上统 红砾山组K2h 下统 吐谷鲁群K1t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
呼图壁河组K1h K1h2 h21 K1h2 K1h21 h22 K1h22
K1h1 h11 K1h1 K1h11 h12 K1h12 清水河组K1q
侏罗系 上统 石树沟群J2-3sh 喀拉扎组J3k J3k2 J3k2 J3k1 J3k1 齐古组J3q J3q3 J3q3 J3q2 J3q2 J3q1 J3q1
中统 头屯河组J2t J2t3 J2t3 J2t2 J2t2 J2t1 J2t1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J2x1 J2x4
J2x2 J2x3 J2x3 J2x2 J2x4 J2x1
下统 三工河组J1s J1s1 S1 J1s3 J1s2 S21 J1s2 J1s21 S22 J1s22 J1s3 S31 J1s1 J1s11 S32 J1s12 S33 J1s13 八道湾组J1b J1b2 B11 J1b3 J1b31 B12 J1b32 B13 J1b33
J1b1 B2 J1b2 B31 J1b1 J1b11 B33 J1b12 B32 J1b13
三叠系 上统 小泉沟群
T2-3xq
郝家沟组T3hj
黄山街组T3h 中统 克拉玛依组T2k
下统 上仓房沟群T1chb 烧房沟组T1s 韭菜园组T1j T1j1 T1j2 T1j2 T1j1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下仓房沟群P3cha 梧桐沟组 P3wt P3w2 P3w2 P3w1 P3w1 泉子街组 P3q ? 中统 平地泉组 P2p P2p1 P2p3 P2p2 P2p2 P2p3 P2p1
将军庙组P2j P2j1 P2j2 P2j2 P2j1 下统 金沟组 P1j
石炭系 上统 六棵树组 C2l
中统 石钱滩组 C2s 巴塔玛依内山组C2b
下统 滴水泉组C1d
塔木岗组C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