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猕猴桃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Chinese Gooseberry(Kiwi) Canker溃疡病是猕猴桃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于1980年在美国加州和日本的静冈县首次发现。

我国于1986年在湖南东山峰农场人工栽培基地首次证实了该病的发生。

该病在湖南等地发展迅速,来势凶猛,连年流行,可在短期内使猕猴桃濒于毁灭。

症状主要为害猕猴桃树干、枝条和叶片。

枝条发病多从幼芽、皮孔、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感病部位初呈水渍状,然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皮层分离,用手压呈松软状,后期病部皮层开裂,流出青白色至红褐色黏液,病斑能绕茎迅速扩展,用刀剖茎,皮层和髓部均变褐腐烂。

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

叶片发病,散生深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小斑,大小为2~3mm,外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适宜的条件及感病寄主上,因病斑扩展迅速,有时也不产生晕圈,受害叶片容易脱落,花蕾受害往往表现出变褐枯死现象。

病原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菌体大小为1.57~2.07μm×0.37~0.45μm,鞭毛极生,多数为一根,无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胶平板稀释培养,菌落圆形,稍凸起,乳白色,边缘整齐,有光泽,半透明具黏性,产生弱的萤光色素,不液化明胶,不能还原硝酸盐,不产生氨和硫化氢,不能使淀粉水解,不能利用阿拉伯糖、纤维二糖、鼠李糖、酒石酸盐,可利用肌醇、蔗糖等。

人工接种还可侵染桃、梅、豆类、番茄、马铃薯、洋葱等。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枝蔓上越冬,亦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春季病原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也可通过枝剪、耕作等农事操作传播,从寄主的气孔、皮孔、水孔、伤口等侵入。

在适宜的条件下,潜育期为3~5d。

从病部溢出的病菌不断传播,扩展蔓延。

一年中有两个发病时期,一是春季,在伤流期至落花期;二是秋季果实成熟前后,但以春季发病最明显,受害最重。

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地势海拔,栽培管理,品种及生育期等关系密切。

猕猴桃溃疡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猕猴桃溃疡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猕猴桃溃疡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猕猴桃植株根部溃疡和茎溃疡症状的疾病。

该疾病主要受到两种不同的落叶性细菌物种,即四囊细菌属(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简称Psa)和两权杆菌属(Pseudomonas spp.)的侵害。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菌及其传播方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病原菌主要通过自然界的接触、自由水和风传播,进入猕猴桃植株引起感染。

研究发现,病原菌主要在植株的气孔或伤口部位进入,并寄生在细胞内,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引起溃疡病变。

对于猕猴桃溃疡病的控制,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加强病害区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隔离病株,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其次是通过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剪除病株和维持植株健康来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免疫和抗性育种策略,通过培育具有抗性的品种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了解病原菌与植株的互作机制,寻找病害防治的新方法。

在病原菌方面,需要研究其遗传变异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其致病能力和适应性。

研究人员还需要探究猕猴桃植株对病原菌的防御反应,寻找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并进一步利用这些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还需要开发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益生菌、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农药等方法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人员还需要寻找天然或合成的抗生素来替代传统的化学药剂。

虽然猕猴桃溃疡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通过对病原菌的研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将能够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作者:***来源:《果农之友》2022年第01期猕猴桃溃疡病是全球普遍严重发生的一种病害,这个病害不仅会危害猕猴桃枝干,还会危害叶片、花苞花瓣,甚至根系也会受到该病害的危害。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本地区在引进猕猴桃种植后不但要解决猕猴桃安全越冬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猕猴桃溃疡病的困扰,这两项因素严重制约了猕猴桃在本地區的大规模发展。

猕猴桃溃疡病一般在春季表现发病症状,在夏季病菌处于休眠状态不表现发病症状,但此时病菌大多在树体表层,因此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经验,在此分享给大家,以便为大家种植猕猴桃提供参考。

1 危害症状1.1 危害枝干溃疡病危害植株枝干最严重,常造成枝干伤口、皮孔、芽眼、叶痕、树枝分杈处等部位溢出清白色黏质菌脓,皮层与木质部分离,造成烂皮、枯枝,韧皮部溃疡腐烂后病斑可环绕茎迅速扩展,导致木质部发黑,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图1)。

1.2 危害叶片嫩枝感病后其上的嫩叶叶缘焦枯、卷曲,叶片感病后先形成红色小点,随后呈现不规则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在春季雨水较多时大暴发,病斑在潮湿条件下迅速扩大,导致叶片焦枯失绿、皱缩甚至脱落,失去光合能力(图2)。

1.3 危害花器猕猴桃溃疡病危害花器,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溃疡病不但危害花苞还会危害花瓣,会使花粉带病菌,危害花梗可以导致花梗直接枯萎,那么整个花就枯死了。

2 发病规律2.1 时间11月到翌年1月枝干初发病,皮孔、伤口、枝杈等部位流胶,树皮出现红色、褐色小点。

2—3月份枝干盛发期,树皮病斑扩大、爆皮、皲裂。

4—5月叶、嫩梢、花发病,叶片焦枯、卷曲,嫩梢干枯,花蕾感病后不能张开或引起花腐病,随后变褐枯死并脱落。

进入高温的夏季后病斑就受到抑制,超过30 ℃则不发病,但病菌会随雨水、风力继续侵染枝干皮层。

秋冬季处于潜伏状态。

2.2 环境冬季寒冷,树体遭受极端低温危害,早春倒春寒严重时树体受到冻害,发病严重;早春低温多雨有利病菌传播,病害发生严重。

3株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的药剂室内毒力比较

3株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的药剂室内毒力比较

猕猴桃 是 猕 猴 桃 科 (Actinidiaceae)猕 猴 桃 属 (Actinidia) 多年生藤木植物,别称毛桃、羊桃、奇异果(Kiwifruit)[1],其果 实含有大量的维 生 素、黄 体 素、氨 基 酸 和 天 然 肌 醇,素 有 “水 果之王”的美誉;此外,猕猴桃的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祛风利湿等功效[2]。近年来,世界范围猕猴桃产业得到了持 续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随着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管 理不科学,导致猕猴桃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猕猴桃细菌性 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已 成为制约猕猴桃产量的毁灭性因素,该病害的致病菌已确认 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 actinidia)[3-8],其主要危害 猕 猴 桃 树 的 枝 干、叶 片 和 花,枝 干 受害后形成黄褐色或锈红色的局部溃疡腐烂,影响养分的输 送和吸收,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可环绕茎杆引起树体死亡。 因此,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控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有效的病害 防控药剂和方法是猕猴桃果园、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 2个红阳猕 猴桃果园猕猴桃植株患处分离、纯化获得 3株丁香假单胞杆 菌属菌株,同时筛选了 28种抗菌剂单剂对 3株致病菌的室内 毒力,并筛选了不同比例复配药剂的室内毒力,为猕猴桃种植 业中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提供长效、高效药剂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参照 文献 [13-14]的 方法,于 2016年 3—4月分别从修文县谷堡乡 1个贵长猕猴桃果园、贵阳市乌 当区偏坡乡 2个红阳猕猴桃果园采集感病植株染病部位,于 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实验室采用稀释划线法,分离 纯化得到溃疡病发病部位细菌,经菌落 PCR、美国国立生物技 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库 Blast比对,获得高同源性序列,分 别 与 Pseudomonas sp. J3.1C9、Pseudomonas sp. SR64、 Pseudomonassp.WXBSY5同源性达 99%,3株菌种属于均丁 香假单胞杆菌属,分别命名为 PSA1、PSA2、PSA3。 1.1.2 供试药剂 20% 溴 硝 醇 可 湿 性 粉 剂 (丹 东 市 农 药 总 厂);20%叶枯唑粉剂(山东拜耳化工有限公司);80%多菌灵 粉剂(英国邦农达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40%己唑醇悬浮剂 (西安北农华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5% 抑霉 唑硫 酸 盐粒 剂、50%克菌丹粉剂(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3%甲霜·

利用臭氧技术综合防治猕猴桃溃疡病

利用臭氧技术综合防治猕猴桃溃疡病
二、防治方法及措施
1抓 住 关键 时期 喷 药预 防 一 是 要 抓 住 发 病 初 .
D O一 R 3 B型 农 业 综 合 防 控 机每 小 时可 产 生 臭氧 期——萌 芽前 喷药 时期 喷药预 防治疗,控制蔓 延 ; 二 l0 m 。该机依 据低温等离子体原理设计,当机器启 O0g 是发病高峰结束后在 4 月底 ~5 月中旬药剂清园 ; 三是
2 严把 病株 处理关 做 到 勤检 查、早发现 、早处 . 理 ,对初发病 的一两年 生枝条应及早剪 除 ; 大树 主干 及多年 生枝 条病斑 刮除后用臭氧油涂抹 ,病斑刮 下的 残留物要带m果 园集中销毁。 3 严把预防关 培育健壮树 势,增强抗病性 ,提前 .

预 防是 关键 ,要 抓住采 果前后 、落 叶后、修剪后 、发 病初期交替喷雾臭氧水或氢氧化铜 、塞霉酮预防。
适用技术
蘸 肖 6 66
猕 猴桃溃疡病 防治 目前还是 一项世界难 题。陕西 物。制备方 法如下。 省眉县农机管理推广服务 中心为了解决 这项技术难题 , 探 索猕 猴桃 溃疡 病 防治 新途 径 ,从 2 1 年春 季 ,引 01 臭氧化水 : 1k 常温清洁水 盛人容器 内,将农 将 5g 业综合 防控机导管及水气混合器 插入 水中,开机处 理
动后,机 器 内部产生含有适 宜浓 度的臭氧 、电、磁等 8 月底 ~9 月初 喷药预防 ; 四是要抓住 采果后、落叶后
活性粒子 的空气t 合体 ,将产生 的臭氧混合体 植入 水 用药 封闭伤 口 ; 昆 五是要 抓住冬剪结 束后及 时结合 清园 中或植物油 中 ( 菜籽油 、豆油 、玉米油 ) ,可制成臭氧 喷药。 化水 或臭氧化 油,这种物质可抑制和杀灭植物植 株体
4 严把 统 防统治关 由于猕 猴 桃 已经集 中连 片栽 .

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方法

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方法

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方法作者:张小卫李云来源:《果农之友》2017年第01期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细菌性病害。

该病的发生导致果园减产,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

严重时致使全园濒于毁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发病部位猕猴桃花蕾、果实、叶片、枝干均可感染。

花蕾染病后呈水渍状发软并变褐枯死(图1~图3);果实发病后凹陷、局部溃烂;叶片发病后正面散生2~3毫米浅绿色不规则或多角形小斑点,后期变为暗褐色斑块,中间主脉延线发黑;枝干发病后流红水,剪后皮下发红色,大枝发病后先流白浆再变红,流红水,后期树皮常形成纵向线状龟裂,周围渐形成愈伤组织,严重时全株溃烂枯死。

2 发病时间从1~5月为第1个高峰期;8~10月为第2个高峰期。

一般发病后潜伏,潜伏期最短为3~5天,最长可达数年,多数于第2年表现出症状。

因此,目前未发病的园区或植株不代表未感病!3 传播途径3.1 人为传播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可通过修剪,嫁接、苗木运输等途径传播。

如:一把剪刀剪了病树又剪健康树,就造成了传染;将带病接穗嫁接到实生苗上导致传染;从病区购买带病实生苗造成传染。

3.2 媒介传播猕猴桃溃疡病可由风、雨、灌溉水、昆虫传播。

如:椿蟓吸了有病汁液,又去刺吸健康树就会造成传染;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昆虫等传播至新的树体,通过气孔、水孔、机械伤口侵入形成传染。

3.3 越冬场所病菌主要在病株枝干、叶、芽、叶痕、田间病残体,以及土壤表土层或土壤中的病枝、病叶等残体上越冬。

4 发病条件及流行因素4.1 气候因素4.1.1 温度病原菌在4~28℃生长迅速,当温度在35℃以上或-12℃以下停止生长。

4.1.2 湿度果园湿度高,特别是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较重。

4.1.3 冻害冻害是诱发溃疡病发生的因素之一,霜冻危害最大,且秋霜比冬霜危害大。

通过多年观察,低温、强光照及高湿条件下病菌生长迅速,病害较重。

4.2 种类及品种因素4.2.1 种类从种类上看,抗溃疡病能力强弱依次为:软枣猕猴桃、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

红阳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

( 1 ) 从 多 主 干 中选 择 一 个 生 长 最 健 壮 的 主 干 培
与修 剪 [ J ] .西 北 园 艺 ( 果树) .2 O l 1 , ( 8 ) : 8 - 9 .
养成 永久主 干 , 在 主干到架 面的附近选择 2个 生长
[ 3 ] 朱 广 凯.猕 猴 桃 夏 季 管理 技 术 要 点 [ J ] .北 京 农 业 ,
酸二 氢钾 及 0 . 1 一0 . 2 硼肥 , 有 利 于 增 强 抗 病性 。
1 红 阳猕 猴桃 溃 疡病 的 药 物 防 治
1 . 1 树 体 喷药
叶柄 痕无 角质 层 保 护 , 是 溃 疡病 菌 的易 入 侵
溃 疡病 的药 剂 防治 应抓 秋季 、 休 眠期 、 萌芽期
[ 1 ] 猕猴桃夏季如何摘心[ J ] .果 农 之 友 .2 0 0 9 , ( 6 ) : 4 9 . E 2 ] 赵英杰 , 薛云飞 , 吴涛 , 宋 洁.猕 猴 桃 单 干 双 臂 整 形
[ 7 ] 刘旭 锋.猕猴 桃 冬 季修 剪 E J ] .西 北 园 艺, 1 9 9 9 ,
治, 枝 干 涂 药预 防等 措 施 。
关键 词 : 红 阳猕 猴 桃 ; 溃疡病 ; 防 治
红 阳猕 猴 桃是 2 O世 纪 9 0年代 开始 在陕 西省 栽植 的 中华 猕 猴 桃 红 肉品 种 。其 口味浓 甜 , 香 气
水乳剂 5 0 0 —6 0 0倍液 ; 展 叶后 喷 3次 , 间隔 1 0 —

7 1 0 0 5 4 )
摘 要 : 阐述 了红 阳猕 猴 桃 溃 疡 病 的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 以加 强 栽 培 技 术 措 施 , 增强树 势, 提 高 树 体 抗 病 力 为 重

猕猴桃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

猕猴桃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

猕猴桃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猕猴桃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市场需求较大。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人工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其病虫害危害愈加严重,对产业化栽培造成较大的影响。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猕猴桃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1、溃疡病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主要危害主干、侧枝及其分叉处,一般3月初发病,4月下旬开始严重,随温度升高发展减缓,9月中旬又有少量扩展,危害严重时出现地上部死亡,经2;;3年导致毁园。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结合修剪清除病校病叶病皮,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量。

(3)剪口、工具、苗木消毒。

(3)铜制剂、抗生素如链霉素、含硫制剂等均可杀死病菌。

农用链霉素、可杀得、唾菌酣等。

(4)可喷施、涂干。

10月到次年1月每隔5;;7天1次,连续3次。

2、褐斑病褐斑病又称叶枯病,真菌性病害,是造成狲猴桃落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枝干,危害极为严重,应抓早抓好此病的防治。

防治措施:(1)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合理排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根据树势合理负载,适量留果,维持健壮的树势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基础。

(2)冬季清园。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残体,清除田间病叶病枝,刮除主干上的病灶,深埋或集中烧毁。

(3)科学整形修剪,注意夏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注意控制灌水和排水工作,以降低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4)萌芽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150倍。

(5)春季发病初期,4月下旬至开花前后,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隔7-8天喷一次,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3、黑斑病危害猕猴桃叶片、技蔓和果实,对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措施:(1)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消除病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
摘要 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72%农用链
霉素、46.1%可杀得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较好。树体全程喷雾预
防效果比较好,注射药剂、病疤刮治涂抹药剂、涂干试验治疗猕猴
桃溃疡病效果不明显。前期猕猴桃溃疡病进展慢,试验药剂对病害
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进入发病初盛期、盛期后,防治效果不明显。
2012年3月6日、3月16日调查,所有处理选定标记病株(疤)
发病率很高,病疤部位病菌继续扩展危害,并逐步向主枝、枝条部
位延伸,危害十分严重,药剂控制病害效果差。室内小试验效果较
好,说明通过树体疏导组织吸收药剂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树体注射
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不好。
关键词 不同药剂;猕猴桃溃疡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634.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2013)11-0130-02
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具有独特优越的天然优势,适宜猕猴桃生
长,属全省境内猕猴桃最佳优生区域。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
的不断调整,沿秦岭北麓及渭河川道猕猴桃优生区域猕猴桃迅猛发
展,猕猴桃已是宝鸡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振兴宝鸡市农
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和时间的推移,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对果品的
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甚至出现少量重发园直接毁园现象,已严重
威胁宝鸡市猕猴桃生产安全。
因此,根据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点及其发生规律,对防治药剂筛
选、施药方法等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试验示范,为解决猕猴桃溃
疡病防治难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建立起基础性业务资料档案,
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奠定基础[1-3]。通过具体工作,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情况
设立系统监测点3个,分别为:眉县金渠镇年家庄一农户,品种
为秦美,树龄15年,2010年溃疡病发生严重;首善镇王家寨村一
农户,品种为红阳,树龄12年,溃疡病发生严重,2010—2011年
因此病害影响,果园以高接、平茬、补栽等形式更新率达100%;眉
县首善镇第五村一农户,品种为红阳,树龄7年,溃疡病发生轻。
1.2 试验示范情况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监测点调查。6调查监测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特点,每周
调查1次,2012年1月至6月10日、8—12月,定点定株调查。
1.3.2 田间试验调查。施药前调查基数,调查各处理区内全部植
株,记录病株数,标记并记录发病植株上主干和主枝上的病疤数,
末次药后15 d调查效果[4-6]。
1.3.3 室内调查。间隔3 d调查1次,记录人工切口流菌脓数量
和发病枝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特点
红阳发病最早(监测园2010年8月2日、2011年11月15日、
2012年11月20日),秦美次之(大田2010年12月22日、2011
年12月29日),徐香、海沃德较晚(大田2011年2月5日)。
侵染流行特点:红阳品种12月下旬(2010—2011年)为冬前小
高峰,红阳、秦美、徐香、海沃德2月至3月中旬(2010—2012年)
为流行蔓延期,3月下旬月至4月上旬(2010—2012年)为盛发期,
秦美、徐香、海沃德4月下旬为消退期,红阳5月中下旬为消退期。
2012年1—5月溃疡病病原菌不同品种呈不同程度扩张蔓延态势;
2012年3月15日全县定点监测园普查,红阳品种病园率100%,平
均病株率47.2%,严重园病株率达91%,秦美品种平均病园率91.3%,
平均病株率7.2%,严重园病株率达33.5%,徐香品种平均病园率
62.4%,平均病株率3.2%,严重园病株率达13.1%。品种间抗病性
差异十分明显,红阳发病早,扩张流行快,危害严重;秦美次之;
徐香发病较轻。4月26日普查,红阳品种病园率100%,平均病株
率15.2%,严重园病株率达45.3%,秦美品种平均病园率44.1%,平
均病株率4.4%,严重园病株率达13.5%,徐香品种平均病园率12.5%,
平均病株率2.6%,严重园病株率达8.1%。病株率、病园率降低主
要原因为人工去除病枝、病干或平茬,同时病情减缓,实际发病情
况较重。
2.2 示范试验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46.1%可杀得防治猕猴桃溃疡病
效果较好。树体全程喷雾预防效果比较好,注射药剂、病疤刮治涂
抹药剂、涂干试验治疗猕猴桃溃疡病效果不明显。前期猕猴桃溃疡
病进展慢,试验药剂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进入发病初盛期、
盛期后,防治效果不明显。2012年3月6日、3月16日调查,所
有处理选定标记病株(疤)发病率很高,病疤部位病菌继续扩展危
害,并逐步向主枝、枝条部位延伸,危害十分严重,药剂控制病害
效果差。室内小试验效果较好,说明通过树体疏导组织吸收药剂是
比较有效的途径,树体注射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不好。
原因:一是施药时间偏晚,一旦出现流菌脓,该病株发病已经比
较严重,病菌在主干、枝条、主枝部位已出现侵染,随温度逐渐升
高,病菌繁殖迅速,采用治疗手段效果不佳。二是药剂不能充分到
达病部,治标不治根。试验药剂的渗透和传导作用不明显,对治疗
效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三是红阳猕猴桃不同树龄和不同树势发育
状况对溃疡病抗性差异大。通过调查,除管理因素外,树体有可能
产生一定抗性,特别是12年以上树龄,且有连续重发病史的红阳
品种,在常发和重发年份表现出发病明显轻于同品种,长势弱、水
肥条件较差、管理一般的红阳园发病轻,条件相对较好的果园发病
几率高。四是猕猴桃溃疡病潜育时间长,发病外观症状不明显,对
施药适期很难合理确定,对生产防治和试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五
是市场缺乏登记的专用药剂。六是没有建立标准化苗木、接穗供应
组织。七是栽培管理水平差异大,专业化防治不力。
4 参考文献
[1] 龙友华,夏锦书.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药
效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10(10):84-86.
[2] 李文爱,刘宝珍,刘粉粉.猕猴桃溃疡病室内药剂筛选[j].
陕西林业科技,2007(3):73-75.
[3] 王建泉,吴鸿,陈朝建.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试验[j].四
川农业科技,2007(2):45-46.
[4] 张锋,陈志杰,张淑莲,等.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技术研
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71-75.
[5] 姜景魁,张绍升.猕猴桃黄腐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现代园
艺,2009(10):38-39.
[6] 张毅,徐进.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
科学,2012, 58(1):3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