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述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供应链和价值链?电子商务是如何影响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所谓价值链,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所谓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的供应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流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提高反应速度,

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

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其既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如果几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供应链连接并实现了同步流程管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连接,只不过这时价值链已经不再是价值链条,而是变成了价值星座。因此,可以说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

2、技术的进步是如何影响传统经济模式并创造出新经济模式的。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实证考察

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战后世界产业结构几乎每十年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在50—60年代,各国重点发展的还是原材料工业和深加工工业;而到70年代,便升级为以微电子为主导产业;80年代转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产业;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的产业化,使世界产业结构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产业结构的世界性演进过程中,科技进步成为第一推动力。微电子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崛起,使自动化逐渐替代了机械化,导致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突破,使得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在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经向主导产业发展。据日本通产省的调查,1973—1982年,日本从事信息处理的企业增加了70%,销售额增长4.5倍,从业人数增长1.4倍。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第四产业,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自觉把科技进步作为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例如,韩国60年代建立以轻纺工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70年代至80年代则以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钢铁、机械、石化、电子、造船、汽车作为六大战略产业;90年代大力发展微电子工业。台湾第一阶段(50—60年代)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为主;第二阶段(70年代)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发展化学、机械、电子电器;第三阶段(80年代)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过渡,提出工业升级口号,大力发展包括电脑、激光、精密仪器在内的高新技术。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促进方式,主要体现在:(1)科技进步创造新的产业。这主要通过科技产业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来实现。例如,信息产业的形成,便是信息技术产业化的结果。

(2)高新技术渗入传统产业,改变传统产业的内部结构。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渗入机械工业,促使机械工业内部结构通过产业衍生、延伸、替代而发生变化。核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等渗入农业这一古老产业,引起农业内部结构向科技农业、高效农业转变。

(3)科技进步改变投资结构,进而改变产业结构。研究开发活动是高投入高效益活动。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最具盈利性和发展前途,在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下,引起投资结构的改变;投资结构的变化又进一步引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美国有80%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一般产业。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S。Kuznets测算,1889—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只有33。5%;在1929—1967年,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达到78%,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由于重视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奠定了其世界科技大国和经济盟主地位。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份额大都超过50%,且呈递增趋势,而资本与劳动力的作用在递减。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与其大力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消化创新是分不开的。1970—1980年,“四小龙”中的台湾和韩国GNP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和9。5%,此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台湾为48%,韩国为40%。“四小龙”从60年代起,

先是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然后是资本密集型技术,继而是高新技术:它们实行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策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新兴产业部门,壮大了民族工业基础;同时用新技术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循环》中第一次提出,技术革新是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起因。他用技术革新来解释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被后人称为长波技术论。以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为基础,以西欧现代长波技术论为主体,由包括西欧大部分长波学者和美国一些长波学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长波学派之首的现代长波技术论学派。在这一流派中,高度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如英国克·弗里曼的劳工就业长波论,美国格·门施的长波变形模式论,荷兰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长波理论。他们都把基础技术创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最根本原因。

上述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一)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就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位臵。科技进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的来实现。

(二)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水平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高低对生产消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进步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