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的研究进展
浅谈覆盆子近年来的各项研究进展

浅谈覆盆子近年来的各项研究进展蒋越(南京中医药大学08药学1班)摘要:覆盆子历史悠久,古往今来被人们广泛运用。
它既可以作为中药使用又可以作为水果食用,不仅有着鲜美的味道,更有着与众不同的功效。
它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成分让它成为医学界和商家们眼中的新宠,以至于不断地有学者致力于覆盆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本文将从历史与变迁和生药学的角度简单介绍覆盆子,并从药理学、市场化等方面总结下近年来覆盆子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覆盆子;生药;药理;临床;市场;研究;进展正文:一、历史与变迁覆盆子的历史始于汉代,它原与蓬藁为同一种药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
晋代蓬藁与覆盆子分化为两种药材,其来源本草记载不详。
自唐代起,作为覆盆子使用的有山莓、覆盆子、槭叶莓、茅莓、黄果悬钩子、寒莓、秀丽莓、插田泡等植物的果实。
但是由于《中国药典》规定覆盆子的品种仅为华东覆盆子种,在执行《中国药典》标准时,其他地方习用品种的使用就受到限制,有的甚至被作为伪品查处。
而华东覆盆子分布范围并不广,资源有限,长期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故有些专家认为开发利用一些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易采易得、疗效可靠的覆盆子例如山莓、复盆子、插田泡,是很有必要的[1]。
二、生药学研究1. 基源: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2.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亚灌木,高1~3m,植株散生倒钩状皮刺,枝干由一年生幼枝、二年生果枝和三年生枯枝组成。
春4月,二年生果枝首先自地下根状茎上萌发,逢节生花,常单朵,花期萌生一年生营养枝,同时上年果枝凋枯,此期三枝并存。
野外多见实生苗、根葵苗,也可扦插成苗。
花期4~5月,果期6~7浅谈月,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组成,成熟时肉质多汁液,植株一旦进入盛果期,可连续挂果15年以上[2]。
3. 性状: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紧密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高0.6~1.3 cm,直径0.5~1.2 cm。
覆盆子的补肾活性成分研究

覆盆子的补肾活性成分研究籍艳秋【摘要】目的:分析覆盆子的补肾活性成分。
方法覆盆子果实以70%乙醇提取,以肾阳虚模型测定和筛选覆盆子补肾活性成分,并以光谱法明确其化学结构。
结果共得到5个单体,鉴定4个,分别为覆盆子素、葡萄糖苷、山奈酚和槲皮素,其中覆盆子素具有较高生物活性。
结论覆盆子素为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天然生物活性,有望被开发为新的补肾药物。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n replenishing kidney from the fruits of rubus chingiihu.Methods The fruits of rubus chingii hu was extracted with 70% ethanol,with kidney yang deficiency model determing and screening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replenishing kidney and spectroscopy cleared its chemical structure.ResultsThere were five monomers,identification of four,respectively,raspberry,glucoside, kaempferol and quercetin,including rubus chingii hu element had higher biological activity.Conclusion Rubus chingii hu element is a new compound, with good natural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is expected to be developed as a new drug for replenishing kidney.【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覆盆子;肾阳虚;补肾;活性成分【作者】籍艳秋【作者单位】136001 四平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籍艳秋作者单位:136001 四平市中医医院覆盆子属于蔷薇科植物,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益肾固精、抗炎消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早泄、尿频等,该类药物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但是关于其治疗肾衰有效成分的报道并不多见,为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测定其补肾活性成分尤为必要[1]。
中药覆盆子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中药覆盆子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3-02T10:34:21.7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作者:李超越刘韩天林涛缪展鹏玛青[导读]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主要生长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
李超越刘韩天林涛缪展鹏玛青*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15[摘要]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主要生长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
覆盆子中含有覆盆子酸、鞣花酸、β-谷甾醇、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三萜酸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
三萜酸类化合物是蔷薇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也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本文对覆盆子的基本特征、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三萜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覆盆子中三萜酸的提取工艺、含量分析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覆盆子,三萜酸,提取工艺,生物活性1.覆盆子简介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掌叶覆盆子的干燥果实。
掌叶覆盆子又称华东覆盆子,属落叶灌木;叶掌状深裂,托叶条形;花单生于短枝顶端;聚合小核果,球形,红色,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江苏等华东各省[1-2]。
覆盆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录的传统中药,主产浙江、福建,具有补肾、固精、缩尿等功效,可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覆盆子具有温肾助阳、抗诱变、抗氧化、改善记忆、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活性、抑菌等药理作用[3]。
掌叶覆盆子作为药用植物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对其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充分。
掌叶覆盆子的研究进展

掌叶覆盆子的研究进展江景勇;陈珍【摘要】掌叶覆盆子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特色小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将其推荐为世界第三代水果.从生物学及生长发育特性、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位置、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优种选育/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品种选优、高产栽培及繁育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应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10【总页数】4页(P173-176)【关键词】掌叶覆盆子;生长发育特性;分类位置;优种选育;栽培管理【作者】江景勇;陈珍【作者单位】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317000;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9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又称华东覆盆子、大号角公、牛奶母和树莓等。
未成熟果实入药,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和缩尿等功能,用于肾虚、小便频数、阳萎早泄和遗精滑精等症[1]。
成熟果实口感细腻,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PP等成分,尤其抗衰老物质SOD及微量元素Se含量高于现有栽培水果和野生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将其推荐为世界第三代水果[2-3]。
我国栽培的树莓品种几乎都由国外引进,而我国丰富的树莓野生资源及特有品种几乎未被开发利用。
掌叶覆盆子作为优质的药食同源特色种类资源分布分散,自然状态下产量极低。
人工栽培发展非常缓慢,多为当地农民利用野生种,在自留地零星栽培。
近年来,一些种植者开始尝试人工规模化栽培及市场开发,但优质种苗,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笔者就其生物学及生长发育、分类位置、资源开发、优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覆盆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促进其产业的快速发展。
掌叶覆盆子为落叶直立灌木,高2~3 m,枝细具皮刺。
中药覆盆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覆盆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覆盆子(Rubus idaeus L.)是一种果实可食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地区,被中医学视为宝贵的药用植物。
它的药用部分主要是果实、根茎和叶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覆盆子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其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降血脂作用、保护心血管健康作用等。
首先,中药覆盆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覆盆子中富含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如花青素和类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害。
研究表明,覆盆子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损害,延缓细胞老化进程,降低发生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覆盆子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身体对刺激物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慢性炎症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
覆盆子中的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可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研究表明,覆盆子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减轻炎症的症状,有助于治疗关节炎、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此外,覆盆子还有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覆盆子提取物对许多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覆盆子中的类黄酮和鞣质类物质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干扰其生长和复制。
这些抗菌特性使得覆盆子在中医学中被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等疾病。
另外,覆盆子还具有降血脂作用。
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覆盆子中的花青素和苯酚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覆盆子还能够调节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覆盆子对心血管健康的保护作用也备受关注。
覆盆子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减少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风险。
此外,覆盆子还可以降低血压、增加血管舒张,改善心血管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覆盆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降血脂和保护心血管健康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虽然覆盆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药材,但仍需谨慎使用。
覆盆子酮研究进展

覆盆子酮研究进展I. 绪论A. 研究背景和意义B. 目的和研究问题C. 研究方法II. 覆盆子酮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属性A. 化学结构B. 常见的化学方法制备C. 抗氧化性质D. 抗肥胖性质III. 覆盆子酮的医药应用A. 抗癌作用B. 降血脂作用C. 抗糖尿病作用D. 抗炎作用IV. 覆盆子酮的食品和保健品应用A. 食品中的应用B. 保健品中的应用V. 覆盆子酮的研究前景和挑战A. 研究前景B. 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C. 发展趋势VI. 结论A. 研究结论B. 研究不足之处C. 后续研究建议I. 绪论A.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代医药界中,植物提取物已成为了一种热门的研究方向。
作为天然的资源,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治疗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众多的植物提取物中,覆盆子酮就备受关注,因为它具有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医药保健价值。
覆盆子酮是一种天然酮,也是覆盆子本身的气味成分。
在食品、医药和保健品中,它有着多种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肥胖、降血脂等功能,并且有潜力用于抗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B. 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篇论文的目的是对覆盆子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评价覆盆子酮的化学结构、生物学属性和医药保健效应,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1. 覆盆子酮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方法是什么?它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是什么?2. 覆盆子酮目前在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它是否有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潜力?3. 覆盆子酮的食品和保健品应用有哪些?它在抗肥胖、抗氧化方面的作用如何?4. 覆盆子酮研究的前景和挑战,有哪些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C.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综述性文献分析法,深入挖掘已公开发表的相关科研文献和专利资料。
我们收集医学、化学、营养等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对覆盆子酮的化学性质、生物学特性、医药保健功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覆盆子研究进展及其资源开发利用

覆盆子研究进展及其资源开发利用作者:刘明学牛靖娥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2期刘明学1 牛靖娥1,2(1.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2. 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成分。
我国覆盆子野生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适应性强,附加值高,但目前大多资源还是处于野生状态,人工大规模栽培还较少。
因此覆盆子作为经济植物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本文从覆盆子特征、营养成分、化学成分、活性作用及资源利用与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覆盆子研究的进展和覆盆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为推动我国覆盆子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覆盆子;资源;营养成分;化学成分;活性作用;产业发展0 概述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全世界有450种以上,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
中国约有210种,南北各地野生。
覆盆子为覆盆子植物的聚合果,药食兼用,现已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1-2]。
覆盆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特别是鞣花酸、超氧化物、维生素、萜类、黄酮等功能化合物。
尤其抗衰老物质SOD 及抗癌物质( 鞯化酸) 含量高于现有栽培和野生水果[3]。
具有延缓衰老,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以及抗诱变作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性腺轴有调控作用等功效。
覆盆子已被世界粮农组织( FAO) 推荐为第三代黄金水果,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前景极为广阔[3-5]。
中药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效,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5]。
覆盆子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我国的野生覆盆子十分丰富,分布较广。
大部分地区都能栽培,不择土壤,病害少。
是一种优良的果树资源,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2-4]。
覆盆子化学成分研究

覆盆子化学成分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覆盆子(RubusChingiiHz)为蓄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植物,覆盆子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又因其分布区仅在华东地区故为华东覆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一部收载的覆盆子品种是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ihuschingiiHu的果实,果味甜,可食,制糖及酿酒喝,入药则具补肝肾、固精、缩尿的功效,临床上用来治疗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症[1。
对悬钩子属化学成分的系统研宄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己对二十余种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宄,从中分得五十多个新化合物,多为三萜(苷)类和二萜(苷)类化合物,并认为二萜及三萜类化合物是旋钩子属植物中的特征性成分。
但对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3-谷甾醇(1)、胡萝卜苷(1丨)、椴树苷(111)、山奈酚-3中-D(ilia)-glc(IV)其中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发现。
1仪器和材料NMR用BrukerAM-400和BiukerDRX-500以TMS为内标;MS用VGAutospec-3000;紫外用UV757CRT紫外光谱测定仪;熔点仪为XRC-1型显微镜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四川大学科仪厂出品;薄层硅胶及柱色谱硅胶均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覆盆子样品2003年购于安徽省安国市市场,由安徽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方成武副教授鉴定。
2提取和分离48kg覆盆子粉碎后,80%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无醇味,过滤。
滤渣用水溶解制成混悬液,乙酸乙酷萃取,得浸膏15g,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离,依次用CHCl3-MeOH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每100ml为一个流份,在CHCVMeOH(8:1)部分,流份5浓缩放置,析出白色针状结晶,重结晶后得化合物1(35mg),在GHQ3-MeOH(5:1)部分,流份17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处理得化合物li(20mg);滤液上D101树脂柱,依次用H2O 和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每1000ml为一流份,在60%乙醇洗脱部分,流份293031合并浓缩,得浸膏14g.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离,依次用GHCl3-MeOH(5:1-1:1)梯度洗脱,最后纯甲醇冲洗,收集洗脱液,每100ml 为一个流份,在CHOa-MeOH(5:1)洗脱部分,流份6至12合并浓缩放置,析出固体,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UK20mg),流份26至28合并浓缩,乙酸乙酷萃取,得浸膏108g硅胶拌样干法上样分离,依次用CHO3-Me0H(20:1-1:1)梯度洗脱,最后纯甲醇冲洗,收集洗脱液,每100nl为一个流份,在CHCl3-MeOH(8:1)洗脱部分,流份111-180合并浓缩,得固体700mg.硅胶拌样干法上柱分离,用乙酸乙酷一丙酮一H2O-乙酸(5:1::02)洗脱,得化合物iV(45mg) 3鉴定化合物1无色针晶(CHCljEtOAC),mp136~138°Qliebeimanri-Burdiard反应阳性,EI-MSm/z(%):414(81),399(35),396(55),381(45)329(75),303(64),255(71),213(95),145(100)55(54)与文献报道一致[2].所以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为(3-谷甾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江西中医药2 0 0 4 年1 月第 1 期总3 5 卷第2 5 3 期
等人首次报道了从采自日 本的覆盆子的叶子中分到
五个新的二菇昔类 e n t - L a b d a n e 型化合物 1 9 . 8 [ F
细胞免疫机能的途径之一t ’ 7 。
5 结语
三菇( 昔) 类化合物: 迄今为止, 本属植物中 分到 的三菇类化合物主要为齐墩果烷和乌素烷型骨架结 构。 有 人从采自日 本覆盆子的果实中分得 u r s a n e
I 9
特 异 免 疫 功 能 [ 1 6 1
厂 1 4 〕 付德润. 钟承 W. 郭伟等 . 搜盆 子抗诱变作用的实} k i f f 究「 川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1 9 9 8 , 1 ( 1 ) ; 3 5
F 1 5 〕 朱树森, 张炳烈 李文彬等 援盆子对衰老模, S u 小鼠 脑功能的影
册, 1 9 8 8 , 1 0 ( 5 ) : 3 2 [ 5 J 赵建邦 . V盆子及其混淆品的性状鉴3 1 9 [ 1 ] 中药材, 1 9 9 5 , 1 8 ( 1 0 ) : 5 0 8 1 6 1 赵建邦 9盆子及四 种混淆品的am&别Hl . 中约材, 1 9 9 6 , 1 9
中不含二菇类成分, 却含有三菇类成分。 二 币 剐普) 类化合物: 到目 前为止, 从悬钩子属植 物中共分出 1 8 个新的二菇类化合物, 其中 1 1 个为 K a u I a u e 型, 7 个为 L a b d a n e 型。1 9 8 4 年, T . T a k a h s h i
・5 4
o f t h e C h i n e s c f o l k m e d i c i n e " F u p e n z i " [ 1 1 . C h e m i s t yp r h a m i B u l l ,
1 9 8 7 , 3 5 ( 7 ) : 3 0 2 1
效成分和 药理 作用的 研究 来确 定[ 4 l 。
古今覆盆子都是一种多来源的药材, 但其变迁 范围一直都是在蔷薇科悬钩子属的 范围内。 这说明 各种覆盆子之间的 共性大于差异, 功效主 治相近。 2 生药学研究
统 研 究始于7 0 年代末8 0 年 代初, 迄今为 上, 国内 外
化学工作者已 对2 0 余种本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 研究, 从中 分得5 0 多个新化合物, 多为二花( 昔) 类 及三' P f 7 ( 昔) 类化合物, -枯( 昔) 类及三菇( 昔) 类化 合物是悬钩子属中的特征性成分, 其中尤以三菇类
覆盆子作为一种名贵药材, 栽培管理技术容易 掌握, 易于推广。栽且, 目 前覆盆子在医药市场走俏1 近年来
已作为一种绿色新型第三代水果进人消费市场。由 此可见覆盆子的开发可帮助贫苦山区发展经济, 具 有良 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着广泛的发展前 景。 虽然已经开始了对覆盆子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 但覆盆子的开发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7 8 , 8 2 4 , 2 6 9 9
取 物 具 有 一 定 抗 诱 变 作 用 [ 1 4 1
4 . 2改 善学习 记忆力 能力, 延缓衰老的 作用 采用 小鼠1 } 半乳糖衰老模型, 通过 M o r r i s 水迷宫法发现 覆盆子可明显缩短衰老模型小鼠的游泳潜伏期, 降 低脑 MA O - B活性。说明覆盆子具有改善学习记忆 4 . 3 免疫增强 作用 覆盆子具有较明显的免疫增 强作用。通过实验表明覆盆子的四种提取组分: 水 提取液、 醇提取液、 粗多糖和正丁醇组分均分别有明 显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从体外实验看, 进一 步提取得到的 粗多糖和正丁醇组分对脾细胞均有促 增殖作用, 最佳剂量5 0 -1 0 0 [ x g / m L , 提高机体的非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
1 4 m m , 直径 7 - - 1 3 m m , 顶端钝圆, 基部中心略凹
R u b u s c h i n g i i H u 的果实, 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
盆子, 具有补肾固精、 助阳遗尿的功效, 除用于阳痰 早泄、 遗精、 肾 虚遗尿等症的治疗外, 尚 用于食疗和 保健。 本文就有关覆盆子研究情况的 最新进展进行 介绍。 1 本草考证研究 从本草文献看, 覆盆子的品种比较复杂。不同 时 期、 不同 地区所使用的覆盆子品种不尽相同。多 数药学著作认为, 覆盆子始载于《 名医别录》 。 其实 覆盆子之名最早是以蓬蒸的别名出现在《 神农本草 经》 中的。王惠民 从本草学角度对覆盆子的 历史、 名
石细胞, 其混淆品中有的具有石细胞。这反映出覆 盆子及其混淆品的组织结构虽因同属有类似之处, 又 存在明显差异。 3 化学成分研究
植物果实[ 2 - 3 1 。日 本学者难波恒雄认为掌叶覆盆
子是一代用品, 正品原植物有待于根据更深人的有
3 . 1 掂类 悬钩子属植物作为 药用植物在国内 外
均有很长的 历史, 且应用广泛。 对其化学成分的系
J f A N C R I J OU R N A L O F刃 A T ) 门T O N AL口 I NF BEM习刀 C I N F
覆盆予的研究进展
★ 苗菊茹 谢一辉 刘红宁 (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 3 0 0 0 6
关键词: 提盆子; 本草考证; 生药学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2 8 2 . 7 文献标识码: A
[ 9 ] C h e n w H . D i t e r p e n e g l y c o s i d e s f r o m l o a v e s JC h i n e s e R u b e
e h i n g i i f r u i t s o r R . s u e v i m i a u s ,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t r u : t 二 。 P l a n t
F e 9 4 , Mn 1 4 3 . 2 2 , C o l . 7 6 a
型 三 掂 昔 成 分 [ 1 0 1
参考文献
3 . 4 其它 成 分 侈 丽 华 [ 1 2 〕 等 对 覆 盆 子的 化 学 成分
进行研究, 通过一些鉴别实验发现覆盆子中含有氨
赵 建 邦[ 5 - 6 1 及 顾利红[ [ 3 1 等人都对 覆盆子及 其
混淆品的性状、 组织构造、 粉末特征进行了研究。下 面就覆盆子及其混淆品蓬蔓、 山墓、 插田 泡、 茅毒作 一比较。 2 . 1 性状鉴定 覆盆子的聚合果呈卵球形, 长4 一
成 分 居 多。 覆 盆子的叶 子中 含有二 菇 类成 分, 果实
能 力 , 延 缓 衰 老 作 用 [ 1 5 1
[ 1 0 1 M. H a t t o r . A T r i r e r p e n e f r o m t h e F r i o t s o f R u b e , c h i n g i i [ 1 1
. P I t a mt B u 1 1 , 1 9 8 7 , 2 7 ( 1 2 ) : 3 9 7 5
[ 1 1 3 ; K民 . A N盆子的品 种延续与变迁[ 1 l . 中国中药杂志, 1 9 9 7 , 2 2 ( 7 ) : 3 9 2
冲] 难波恒雄 覆盆子的生药学研究 〔 列 B本生药学杂志, 1 9 8 7 ,
4 1 : 1 9
3 . 2 微量 元素 李继仁等[ 1 1 〕 对悬钩子 属2 0 分类
[ 3 1 顾利红 . 中 药理盆子类的生药学研究l l ] 中1 4药科大学学报,
1 9 9 4 , 2 5 ( 4 ) : 1 9 3
基 酸、 挥发油、 黄酮等成分。 徐振文〔 ‘ 3 3 等从覆盆子
中 还分得揉花酸, P 一 谷w 醇。
4 药理研究
[ 4 1 难波恒 雄. 生药的资源、 代 谢和化学【 月. 国外I . X 学中医中药分
称 及品种予以 考证[ [ I ] , 认为覆盆子的历史始于汉
代, 原与蓬纂为同一种药材, 其来源本草记载不详。 自 唐代起, 作为覆盆子使用的有山幕、 复盆子、 插田 泡等植物果实。 现代使用的覆盆子为《 中国 药典》 品 种华东覆盆子。 地方习用有山幕、 插田泡、 悬钩子等
都呈 念珠 状增厚, 并且 都有 草酸 钙簇晶, 但覆盆子 无
( 9 ) : 4 4 9
4 . 1 杭诱变作用 覆盆子水溶液提取物在 A m e s 实验、 小鼠 骨髓微核实验, S O S 显色反应中, 对阳性 诱变物具有很强的诱导抑制作用, 但对 C P 诱导小 鼠M N R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覆盆子水溶液提
红 7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词典[ M] 1 几 海 上 海人民出版村. ! , ”
4 . 4 对下丘脑一 膝垂体一 性眯轴的作用 覆盆子水 提取液能降低下丘脑 L H R H, 垂体 F S H, L H及性腺 F e d 水平, 升高肇酮水平。覆盆子水提取液对性腺 轴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 补肾涩精” 的药理基础。 并 且覆盆子水提取液使胸腺中 L H R H水平升高, 说明 其具有促进胸腺内某些细胞合成 L H P H样物质的 作用。有报道, L H R H及其类似物 1 , H R H - A具有促 进胸腺细胞增殖和改善老年大鼠 胸腺衰退作用。 故 促进胸腺 L H R H合成可能是覆盆子水提取液促进
人, 密被 灰白 色 柔毛, 具残存花丝; 而 其混淆品多为
类 球形、 圆锥形或椭圆形, 基部平, 长在 3 - 9 m m, 并只有稀疏柔毛。 覆盆子的宿尊棕褐色密披白 色柔 毛, 5 裂, 裂片卵形或长椭圆形, 两面均被灰白色毛 茸; 混淆品的宿曹多为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筱盆 子的小核果为长月牙形, 长2 - 2 . 5 m m , 直径0 . 7 - - 1 . 3 m m, 有光泽, 背面密被灰白色毛茸; 其混淆品多 数体近无毛, 无或略具光泽。 2 . 2 生药 粉末显微鉴别 覆盆子的非腺毛较平直, 壁木化具单或双螺状裂纹; 其混淆品的非腺毛有的 是细长弯曲的。 授盆子及其混淆品的 果皮表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