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防治水技术研究
浅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水害防治

浅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水害防治摘要:在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技术以及煤矿各种水文地质条件的目的和任务,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引言近年来,煤矿水害造成的危害在中国被广泛报道,严重危及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煤矿水害是由于缺乏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造成的,因此有必要考虑煤矿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水害,解决水文地质条件与煤炭生产之间的联系,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生产,保证煤矿工人的安全。
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概述在分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各水系的水文结构,重点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此外,通过对水源和气候的分析,可以得到整个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具体分布情况,不同环境下的水文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分析方法[1]。
2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2.1煤矿水文地质的评价标准简述由于煤矿水的流动有相关规律,技术人员在开采前必须了解相关原理,充分分析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技术人员在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核查时,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各种评价技术,充分了解矿区地下水的特点,提前应用水文地质资料,保证生产的安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岩层和土壤质量对地下水的影响,技术人员必须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
2.2煤矿水文地质评价策略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技术人员必须坚持个案分析的原则。
一般来说,在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技术人员只能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来准确分析含水层变化的趋势。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技术人员必须了解河床的浸出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矿工程师必须了解实际水位。
3煤矿水文地质条件3.1地层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主要由黑色花岗岩和白云岩组成。
中生代白垩纪由800m厚地层、400m厚黑木地层和600m厚东山地层组成。
新生代第四系由砾石、粘土和黄泥组成。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提纲
一、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二、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 三、矿井防治水实用图编制 四、突水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2
一、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3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是矿床水文地质学重要研 究内容之一,也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 一。
(二)、人为充水条件分析
1.人为充水水源
袭夺水
老空水
8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地面岩溶塌陷带
封孔质 量不佳 钻孔
底板矿压破坏带 底板水压导升带
顶板冒落裂隙带
9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三)、充水强度分析
充水强度分析
定性 分析
定量 预测 评价
充水“水源” 充水“通道” 充水“强度”
矿井充水 条件分析 内容
4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根据充水条件特征,可将矿井充水 条件分析划分为:
矿井充水 条件分析
自然充水 条件分析
人为充水 条件分析
5
一、科学开采是一煤炭、工矿业井发展充的水必条由之件路分析
(一)、自然充水条件分析
1、地面防治水
1、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 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 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 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2、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应当高于当地历年最高 洪水位。应当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如果是井口及工业场 地建筑物的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应当修筑提坝、沟渠、或 者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关键技术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关键技术摘要:井下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一般存在裂隙和溶洞等特殊构造,且在治理难度上较为困难,容易引发水害问题。
水害问题是当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煤矿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需要做好井下防治水工作。
关键词:水文条件;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关键技术引言由于我国地质结构极为复杂,需要采取专业的地质勘查手段掌握矿区内的煤矿层与水层实际分布情况,因此,将煤矿地质勘查与防治水工作相结合,综合评估和判断可能会发生水害事故的区域,并提出与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既能降低水害事故发生几率,又能对煤矿开采作业中潜在水害隐患超前预测,保障煤矿开采质量与生产安全性。
如何有效促进煤矿地质勘查与防治水工作相结合,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防治水关键技术(一)掘进期超前探测与分析为保证巷道掘进安全,每掘进50m安排一次超前振波探测。
测量仪器选用便捷式地质探测设备,由专业人员操作,测定前方是否存在落差较大的导水断层,并钻探检验,保证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三维地震勘探到较大的断层时,必须暂停掘进,钻孔探测明确作业面影响范围,进而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掘进。
(二)应用钻进排空技术分析岩溶裂隙带中的高压岩溶水,容易存在暗河补水的隐患,在探测过程中盲目钻进极易出现突水事故。
实际的钻进中需要合理利用带压钻进与可控排空技术,同时使用钻孔喷孔类的钻孔,例如双喷口闸阀、钻杆控制器等,进而保障施工可以有效进行测控、分流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溃水”问题出现,使水文观测工序顺利完成。
(三)加固注浆封堵工作作为井下防治水中的重要工序,在落实加固注浆封堵时,需要做好封堵涌水钻孔、加固充水岩溶裂隙带、巷道施工和巷道支护、补强注浆漏水裂隙等步骤。
通过有效地分段施工,可以满足井下防治水的需要。
具体的步骤流程如下:第一,涌水钻孔封堵。
用高压注浆施工技术降低注浆环节的跑浆概率。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关键技术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关键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矿需求越来越大。
煤炭是我国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矿井生产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近地矿产资源告罄,矿井的生产工作逐步深入地下,但矿井的水文地质状况不可控制,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水灾。
因此,加强水防治技术的研究,尽量减少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复杂水文地质;下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关键技术引言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整体储量大,产业较为成熟。
煤炭资源的开采,使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了资源保障。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在煤矿生产活动中要加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持续关注,结合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水灾事故问题进行防范和治理,利用好预测预报和各种水文地质探测手段,降低发生灾害事故问题的几率,加强防治水工作技术的创新,保证煤炭生产企业人员安全、生产安全。
1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1充水水源的判断煤顶板砂岩裂隙水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来源,水大量分布在导水裂隙带内,煤矿遭到水的侵害,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含水层具有较弱的富水性,开采时易导致顶板淋水。
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水是煤底板的直接冲水来源,所在含水层的厚度为5.24~24.43m。
灰岩含水层致密性较好,基本不存在裂隙,水的侵蚀作用有限。
但仍需注重防治水措施的应用,例如构造带周边及井田浅部,原因在于岩溶裂隙较发育,存在水侵蚀现象。
1.2充水通道矿井的充水通道包含如下几类:①断层。
在煤矿开采的扰动下,断层受损,导致本就具有透水性的断层进一步透水。
②裂隙。
作为主要的充水通道,若开采对现场地质的破坏性较强,易导致底板受损或顶板垮落,形成导水裂隙带,可见顶板存在涌水现象。
③封闭不良钻孔。
煤矿开采方式不当时,可能导致封闭不良钻孔,其产生的影响是打破含水层间相对独立的状态,层间存在水力联系,有突水的可能。
一旦突水,矿井的补水量将迅速增加,影响持续扩大,威胁生产安全。
胡家河煤矿副井治水方案-交流初稿

陕西彬长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矿井副立井冻结孔水害治理方案(汇报稿)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7月目录1. 前言 (1)2. 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3)2.1 井筒地质条件 (3)2.2 井筒水文地质条件 (4)2.3 井筒工程地质条件 (5)3. 副井以往出水及治理施工回顾 (7)3.1 副井马头门混凝土墙壁开裂淋水及治理概况 (7)3.2 副井两阶段帷幕式注浆治水概况 (10)4. 本次副井出水原因分析 (13)4.1 出水水源分析 (13)4.2 出水原因分析 (14)4.3 副井冻结管水害与风险分析 (14)5. 治理方案选择 (16)5.1现场施工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6)5.2 治理方案选择 (16)6. 治理方案 (19)6.1 环形措施巷位置选择 (19)6.2 环形措施巷辅助巷设计 (19)6.3 环形措施巷导硐设计及耳硐 (20)6.4 冻结孔水害处理 (21)7. 费用概算 (23)7.1 研究及服务 (23)7.2 配套工程内容 (23)7.3 配套工程量概算 (23)7.4 费用概算 (24)附件:井下高压突水钻孔短距引流注浆封堵工艺 (26)1. 前言胡家河煤矿隶属于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重点煤矿建设项目。
矿井始建于2008年10月1日开工建设,2012年10月试生产,主采煤层为4#煤层,设计生产能力5.0Mt/a,矿井服务年限60.8a,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
胡家河矿副井井筒净直径8.5m,全井筒冻结施工,井口设计标高+868.300m,总深度568.3m。
井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设计为内外双层井壁:外层井壁厚度400mm,单层钢筋混凝土支护;内层井壁厚度700mm,双层钢筋混凝土支护。
井筒施工期间,在井筒外围布设44个用于装置冷冻管的Φ190mm钻孔(图1-1),孔深比副井深度略大,内置Φ133mm冷冻管实现冷冻施工,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矿井防治水技术应用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矿井防治水技术应用摘要:煤炭资源在中国的能源框架中处于战略性位置,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煤矿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安全问题。
随着近地面的煤炭资源逐渐开采殆尽,生产作业向地下较深的位置推进,但由于井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可控性,开采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类水害,严重影响着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与开采进度。
针对此问题,对防治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降低水害事故的发生概率,这对煤矿生产安全性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杂水文地质;矿井;防治水;技术应用1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矿井防治水的必要性煤炭开采过程会受到各类灾害的影响,其中水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水害的存在对煤矿开采进度有着重要影响,威胁生产安全,因此防治水工作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大多数煤矿企业来说,水文地质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开采规模也受到了极大限制,要想进一步提升煤炭开采效率和质量,水害防治相关研究必不可少。
通过有效的防治水技术能尽可能降低水害对煤矿开采带来的危害,推进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煤矿开采能适应更多的水文地质条件。
就目前大多数煤矿的开采状况而言,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需要加大重视程度,充分关注井下的水害防治工作,进而提升煤矿开采水平。
2矿井水害类型与成因2.1老空水及其成因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采空区,如果岩层地下水对采空区进行补充渗透,再加上排水受阻等问题,就会在采空区内形成大量的积水,这就是老空水形成的原因。
老空水是一种危险程度高、危害性强的矿井水害,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大型地下水库。
在矿井作业期间,如果出现了失误操作,就会导致大量的水体流通进入作业面,形成规模极大的矿井水害,不仅会对矿井内的设备产生浸泡,甚至会出现坍塌的风险,为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威胁。
另外,由于老空水所处层位不同,在形成水害时,往往会携带、夹杂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威胁矿井人员的呼吸与安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浅谈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措施

浅谈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措施摘要:在进行煤矿开采工作的过程中,极容易引发矿井涌水的现象,这一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威胁,严重时还会导致人员及经济损伤。
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矿井水害的发生,煤矿企业必须从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有效的防范。
在此之前,必须了解水文地质的相关资料,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法来开展整体的防治水工作。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特征;防治措施引言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都在急剧增加。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也增加了煤炭开采难度,使得煤炭开采作业中的安全风险性随之提高。
煤炭开采中比较常见的水害,不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且一旦发生则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煤炭开采作业中的水害问题,就需要深入分析引发水害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切实保证煤炭开采作业安全。
1煤矿水害的基本概述近年来,随着煤矿产业的持续发展,开采区域不断拓展,暴露出的相关问题也日益增多,水害就是煤矿生产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隐患之一。
例如在一些被关停的矿井中,虽然已经停止生产,但矿井内部仍然存在排水难的问题。
在部分矿井中的巷道和采空区存在严重的积水,如果不加强处理,可能为后续的开采带来极大影响,甚至引发矿井坍塌,不利于煤矿产业的长期发展和健康发展[1]。
在正常开采的矿井中,煤矿采掘期间也会出现地质断层、裂缝的问题,造成矿井内部出现涌水,影响正常生产,甚至会引起严重的水害事故。
随着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开采深度的持续增加,矿井内的巷道和采空区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如果在生产期间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水位升高几率将增高,严重威胁生产的安全性。
另外,暴雨天气也容易造成矿井积水,部分矿井在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的问题,如矿区发生暴雨天气,周围山体则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水位增高等,也容易引发矿井内的积水问题。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研究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研究摘要:矿作为我国资源结构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矿资源能否安全、持续的供应,对我国资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查矿井中的水文地质状况、掌握矿山井下水文地质形态对整个矿山水害防治工作的特有价值性,开展好煤矿生产中水害的防治工作,是扼制矿山井下水害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亦为确保职工作业安全、保卫国家矿藏资产、实现煤炭矿山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路径。
本文针对煤炭矿山防水治水工作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防治水措施;研究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1地下水类型及岩层含水岩性矿区内主要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参照含水特点、介质、水流量等情况,井田地下水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水、碎屑岩基岩裂隙水等。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在第四系松散岩层中赋存;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含水地层中;碎屑岩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中。
1.2地下水的赋存与补、排条件大气降水是本区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矿区南侧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碳酸盐岩分布地势较高,其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较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裂缝等,导致岩溶水整体结构走向低洼区域,影响了地下水流的变化趋势。
本区域内,基岩裂缝水源自于大气降水的供给,整个基岩区域处于相对倾斜的状态,与地质滑坡层结构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这些都是影响裂隙降水补给的主要因素。
而碎屑岩裂隙水则是源自于风化裂隙带,整体径流受到地势高低的影响,呈现了不同类型的重力作用,这些也会影响到径流走向及变化规律。
2现阶段煤矿水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2.1水文地质勘测工作不深入,未提供完善的地质状况资料现阶段,绝大多数地方煤矿的地质勘查及水文状况的勘测过程做得均不够扎实,伴随着当今我国大部分煤矿生产运行中安全指标的不断提升,以往所采集的水文地质状况材料已经达不到现时生产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家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防治水技术研究 针对胡家河煤矿水害较为严重的现状,结合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胡家河煤矿4#煤开采的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砂岩含水层,其次为侏罗系弱富水含水层。结合各含水层空间关系与性质特征,形成胡家河煤矿的防治水技术体系,对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有重要意义。
标签:水文地质条件;顶板水害;洛河组含水层;防治水技术体系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water damage in Hujiahe Coal Mine,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ine, the water source, channel and intensity of the mine water filling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aquifer affecting the coal mining of the Hujiahe Coal Mine is the Cretaceous sandstone aquifer followed by the Jurassic weak water-rich aquifer. Based on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quifer,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water control in Hujiahe Coal Mine is form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ine water.
Keyword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roof water hazard; Luohe aquifer; water control technology system
胡家河矿位于陕西省黄陇煤田彬长矿区中部,主采煤层为侏罗系4#煤,矿井可采储量5亿t。矿井煤层开采过程中主要受到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害威胁,尤其是顶板白垩系巨厚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水害影响尤为严重,造成矿井工作面涌水量大,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影响矿井生产效率。针对矿井水害情况,系统分析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各含水层水害威胁,针对典型工作面开展防治水工程,为区域内相似条件矿井水害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彬长矿区属鄂尔多斯中生代承压水范畴,含水基岩地层由白垩系下统、侏罗系、三叠系组成,以基岩层状承压裂隙水为主,第四系孔隙水次之。依据该区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分布规律,胡家河井田发育的含水岩组主要包含:(1)第四系全新统潜水含水层;(2)第四系上更新统;(3)第四系中更新统潜水含水层;(4)白垩系洛河组中粗粒碎屑岩含水岩组;(5)侏罗系安定、直罗组非煤系含水岩组;(6)延安组含煤地层承压含水岩组。
2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矿井生产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1,2],结合胡家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对其进行分析。 2.1 充水水源分析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水体发育特征,胡家河煤矿煤层开采过程中可能的充水水源包括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空水[3]。
(1)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矿井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61.4mm。大气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向井田外排泄,只有少部分渗入补给含水层,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矿井构成威胁。井田周边有泾河沿井田边缘流过,季节性沟谷中揭露地层以环河-华池隔水层为主,平均埋深689m。一般情况下地表水及上层第四系潜水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2)地下水 胡家河煤矿曾在401101工作面进行顶板冒裂带发育高度实测,据实测结果冒裂带发育高度最大值达225.427m,裂采比为22.32(采厚10~12m)。矿井设计煤层采厚为12.0m,首采区内4#煤与洛河组底界面的距离为120~210m,利用裂采比22.32计算各钻孔处冒裂带发育高度,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4#煤回采将波及洛河组含水层,因此矿井充水含水层包括4#煤顶部延安组含水层、直罗组含水层和洛河组含水层。
(3)采空区积水 胡家河煤矿已采3个工作面(401101、401102和402103),采空区均存有积水,且采后出水量较大,目前401101和401102工作面的采后出水约600m3/h,402103工作面采后出水约410m3/h,持续时间长,是矿井涌水量的主要组成,是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2.2 充水通道分析 胡家河煤矿构造以褶曲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以小断层为主。采动裂隙是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煤层回采过程中产生的顶板裂隙,将导致裂隙波及的顶板含水层水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的涌水来源[4]。
2.3 充水强度分析 胡家河煤矿目前已完成三个工作面的回采,收集了丰富的涌水量资料,今后回采区域与已采区域未发现明显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生产条件基本类似,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井涌水量[5,6]。
(1)工作面开采涌水量预测 根據矿井工作面涌水量变化规律,本报告拟采用工作面产量作为比拟因素, 计算公式为:重点针对中长期内矿井开采工作面进行比拟计算,从而得出矿井中长期的涌水量值。
401105工作面比拟计算: Q=550×(316/245)=709(m3/h) 401103工作面比拟计算: Q=470×(298/247)=567(m3/h) 考虑到401102工作面受401101工作面影响导致涌水量峰值下降约30%的现象,以及401103工作面东侧受401102工作面影响,东侧将受401105工作面影响,因此考虑401103工作面的涌水量峰值在计算值的基础上衰减约30%(参考401102工作面峰值计算),因此,402103工作面涌水量计算值为397m3/h。
402102工作面比拟计算: Q=450×(262/244)=483(m3/h) 同样地,402102工作面将受到402103工作面影响,涌水量按衰减30%计算为338m3/h。
(2)矿井涌水量计算 矿井涌水量包括井巷系统长流水量、已采工作面采后出水量及生产工作面采后出水量等。在预测周围无生产工作面时,平均年衰减系数可采用20%计算;周围存在生产工作面时,采用年衰减系数50%计算。结合矿井涌水量现状和采掘规划,预测胡家河煤矿中长期内矿井涌水量为1567m3/h。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最大涌水量与正常涌水量的比值取1.3倍,因此,矿井今后三年最大涌水量计算值为2037m3/h。
3 矿井防治水技术 基于胡家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得出胡家河煤矿水害防治总体思路为:以建立完善工作面、盘区、矿井排水系统为重点,優化控制工作面回采参数,以自然疏排方案为主防治顶板白垩系水害,辅助顶板局部侏罗系含水层探查及预疏放措施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7]。
3.1 回采参数优化控制技术 在回采前依据地质、水文地质及其他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工作面合理的回采参数,如回采厚度、工作面宽度、回采速度等。优化工作面回采顺序、工作面采区布设方式、工作面巷道布设等方案,减轻矿井充水强度,自矿井回采角度 考虑矿井防治水工作。 3.2 矿井排水系统通盘考虑优化技术 基于矿井涌水量预计变化趋势,超前主动通盘性考虑矿井排水系统建设,遵循“清浊分离、压力自流、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
3.3 工作面及矿井涌水量预测技术 根据工作面回采参数,结合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预计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分析工作面采动波及的覆岩含水层,进行工作面涌水量变化趋势的预计,结合矿井采掘规划,对随工作面回采矿井涌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计,为工作面及矿井排水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3.4 矿井水文动态及覆岩破坏监测技术 在工作面回采中对矿井水文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分析含水层影响矿井程度,探查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便于及时调整防治对策采取合理防治措施。
该技术体系的核心是依据矿井实际地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水技术方案的确定,重心是按照矿井所能承受的涌水量和涌水形式设计合理的回采参数和疏、排、控水等技术措施,在对技术方案技术可行性、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
4 结束语 (1)通过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研究了矿井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明确了胡家河煤矿主要面临巨厚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水害影响,为矿井水害防治指明方向。(2)结合影响煤层回采的各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含水层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胡家河煤矿防治水技术体系。胡家河煤矿煤层回采过程中防治水工作需以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为重点,优化控制工作面回采参数,以自然疏排方案为主防治顶板白垩系水害,辅助顶板局部侏罗系含水层探查及预疏放措施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
参考文献: [1]武强,赵苏启,董书宁,等.煤矿防治水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61-66.
[2]武强.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3-28. [3]郭小铭.基于综合分析法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J].中州煤炭,2015(09):11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