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规范

合集下载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摘要:煤矿水文地质类型是煤矿制定防治水措施、中长期规划、矿井改建以及安全生产的根本依据。

随着采掘时间的推进,矿井开采的环境也会在此过程中产生变化,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的复杂系数也将随之增大,矿井水害隐患整治的难度也有所上升,防治水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因此,为更加切合目前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实际需求,需要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研究,从而为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煤矿生产;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建议;1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流程分析1.1 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各大煤矿开采所在区域都要开展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工作,在对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中,层层剖析煤矿水文地质特征情况,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类型划分,现阶段绝大部分的矿区都在开展与水文地质相关的分析工作,其分析获得的成果能够对采矿行业发展进行科学安全的指导。

我国所拥有的复杂程度较高的水文地质矿区有78所左右,大部分位于东北地区以及北部地区,尽管该区域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因为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较高,因而在开发利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危险系数。

1.2 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第一,对水文地质的特征分析主要涵盖地质构造、地表水、地下含水层、地下水以及相关自然条件等因素,从而得出其具体的特征参数,并且以此来指导和划分煤矿的水文地质类型。

这也意味着,强化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依据分析得出的参数来开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才能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更有针对性。

第二,综合参考煤矿所处区域范围的水质、地质条件,借助内部构造组件的复杂性以及层次性深入分析。

分析煤矿地下含水层相关参数,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以此作出进一步判断。

此外,还需要将整个矿井所在区域视作一个具有单独性、整体性的结构,以此来把握其整体特征,而能够做到深入分析每一个部分,进而去理解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个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0【新标准】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0【新标准】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0【新标准】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第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4 . 1号 孔 奥 陶 系 灰 岩抽 水 资料 单 位 涌 水 量 0 . 3 1 4 L /
S . m。与北部许楼井 田、 西部徽山井 田、 徐庄煤矿 、 七五
9 . 0 5 m, 岩性 以细砂岩为主 , 钙质硅质胶结 , 裂隙较发
育, 但 多被方解石充 填 , 2 0— 3号孔岩矿鉴 定资料 为细 中粒 长石石英砂 岩 , 砂状结 构 , 次棱 角状 、 分选 中等 , 孑 L 隙式胶结 , 胶结物为绢 云母 。1 6个钻 孔简易水 文 消耗 量为 0 . 0 2 6~ 0 . 1 1 7 m / h 。构成 1 6层煤直接顶板 , 具双 层结构 , 一般 上层 厚 0 . 4 5 m, 下层 厚 4 . 2 5 m, 裂 隙较 发 育, 且 被 方解 石 充填 , 钻孔 简 易 水 文消 耗 量 0 . 0 1 3~
l 矿 井水 文地质 条件 概况 昭阳煤矿位于东西 向丰沛隆起北翼东端水 文地质
后, 稳定在 3 . 5 m / h 。 中 奥 陶 系 石 灰 岩 岩 溶 裂 隙 含 水
层, 区 内有 4个钻 孔揭露 , 最 大揭露 厚度 8 7 . 1 6 m, 有2 个钻孔 2 次漏水 , 漏水率 1 4 %, 9个钻孔简 易水 文消耗
h , 配备 ’ r s Q 1 4 8—4型 电 机 , 功率 4 4 0 k W, 电 压 等 级 6 k V, 主排水管路采用二趟直径 2 7 3 m m无缝钢管 。
3 . 2 矿 井 防 治 水 规 划
压水 , 受降水 、 河水补给 , 含水丰富 。基岩风 化带 , 尤其
是露头部位的泥 岩或砂 质泥岩 , 在厚松 散层 长期重 力 作用下 , 有 一定 程 度 的压实 , 富水性 弱 , 为弱 含水 带 。 第三层石灰岩溶 裂隙含 水层 , 建 井 阶段 已有 四处 揭露 三灰 , 初始最大 涌水 量 为 1 0 m / h , 经过 一 段 时间疏 放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地下水的产出、流动和贮存
特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首先考虑地质构造,包括地层的产状、倾向和节理等特征。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
储存和运移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划分水文地质类型时需要考虑
地质构造的影响。

2.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地下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产出条件、水文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等。

根据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
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岩溶水文地质类型、沉积水文地质类型等。

3.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地下
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动力特征、水热特征等。

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在划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

4. 地下水资源特征,最后,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产出特征、贮存
特征等。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划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富水区、贫水区等。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特征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产出、流动和贮存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需求,从而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类型。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引言二、研究区概况三、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根据矿井地质特征和煤层分布情况,将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煤层出露区:主要由露天煤矿和近露天煤矿构成,煤层呈现较为开放的状况,方便采掘和开采。

露天煤矿以山体露天开采为主,近露天煤矿采用坡口开采方式。

2.煤层埋藏区:煤层埋藏区分为深埋煤层埋藏区和浅埋煤层埋藏区。

深埋煤层埋藏区位于山脉内部,煤层埋藏较深,需要进行井下开采。

浅埋煤层埋藏区位于山脚附近,煤层较浅,可以进行露天开采或坡口开采。

3.高风险煤层区:高风险煤层区分为地质风险区和瓦斯风险区。

地质风险区主要指存在地质构造不稳定、地表塌陷、断层和岩层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瓦斯风险区主要指瓦斯含量较高,煤与岩石之间存在瓦斯突出和煤与煤之间存在瓦斯涌出的区域。

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根据水源、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将柴家沟煤矿水文地质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山脉地下水补给区:山脉降水经过土壤渗透和地下渗流,形成山脉地下水补给区。

该区域地下水丰富,适合作为矿区的水源。

2.山脚地下水补给区:山脚地下水补给区主要是山脚地表水和山脉地下水相互补给形成的。

地下水位较高,对矿区的水文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3.山体地下水流域:山体地下水流域主要是位于柴家沟煤矿山脉中央的地下水流域。

地下水流速度较快,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

4.矿井底水层:矿井底水层是指矿井井下的地下水层。

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排水抽水处理,以维持矿井的正常运营。

五、结论根据对柴家沟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柴家沟煤矿主要由煤炭资源地质和水文地质两个部分组成。

2.根据煤层出露情况和埋藏深度,矿井地质可划分为煤层出露区、煤层埋藏区和高风险煤层区。

3.根据水源、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可划分为山脉地下水补给区、山脚地下水补给区、山体地下水流域和矿井底水层。

本报告的划分结果对柴家沟煤矿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有助于矿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为从全国范围内对中国的主要煤矿聚集区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和特征的总体认识,从宏观归纳煤矿赋存的整体规律,进而为未来中国煤炭低迷过渡期煤炭开采的水文地质调查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总结过去十年鼎盛时期的全国煤炭开采、生产经验,着眼于全国四大主要聚煤区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严密分析了全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特征,并从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分布、涌水量、类型复杂度和富水系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归纳总结。

标签: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归纳总结1全国矿区区域地质概况我国煤田分布极其广泛,在空间分布上可以说是遍及整个中国,并且各个成煤时期的煤炭都有赋存。

根据我国各个煤田的赋存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为便于进行我国煤田的水文地质分区,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的聚煤区,即以河北、山东、河南为主的华北煤区、以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为主的华南煤区(包括台湾)、以新疆、宁夏、甘肃为主的西北西南煤区、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辽宁西北为主的东北煤区。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划分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其以指导整个矿区、矿井的灾害水防治。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工作的对象范围偏向中小范畴,一般以矿井为主的较小范围,并时常兼顾矿井开采水平或煤矿某一煤层。

在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时,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我国煤矿矿井面临着巨大的矿井自然水害,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矿井进行全面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显得尤为重要,下图为我国范围内矿井分布与已划类型矿井数。

2主要矿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在全国范围内,矿井分布遍布全国,四大主要聚煤区占据中国八九成的面积,我国地域广泛,水文地质区域性强,因此,为科学准确的进行水文地质区域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

2.1华北矿区水文地质分析华北矿区时代主要为新生代-第三纪、中生代-侏罗世、古生代-二叠纪、古生代-石炭世等,含煤地层主要有山东黄县组、山西、陕西、河南、太原组等,形成了黄县、大兴、京西、大同、宣化、平顶山等为主的矿区建设,该区矿井顶板多为沙质、泥质岩性,该地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为顶底板逾水膨胀,顶板较为难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煤矿,亦可在拟建、在建煤矿时参考使用,是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的依据。

2基本要求根据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某一特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不同类型应具有显著的特点。

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本规范采用单一分类原则,其概念明确,能确定一个煤矿的水文地质和开采条件。

3地质条件分类具体分类方法是:①据开采煤层及与其相关的含水层的埋藏深度进行分类;②根据煤层开采期间的主要充水水源进行分型;③根据煤矿的富水系数(即矿井总涌水量同产煤量之比)的大小划分其亚型;④根据潜在的水害因素作出辅助类型的划分。

按埋藏深度分类裸露类(I类)煤矿的开采煤层全部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充水含水层中的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无压或有压的层间水。

矿井清水可依靠排水沟自流排放,一般对矿井不构成威胁。

矿井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半裸露类(U类)煤矿开采煤层的上部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而下部则处在该面以下,与煤层开采有关的充水含水层中的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无压或有压的层间水。

侵蚀基准面以上含水层中的水基本无压,而基准面以下含水层中的水,具一定压力。

矿井涌水对煤层的开采,一般均有影响,如为岩溶水涌出,则有严重影响。

采用自流和机械两种排水方式。

矿井涌水量受降水季节影响显著。

浅埋类(川类)煤矿的开采煤层,全部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且埋深小于500m。

煤系地层的上部,一般均有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个别地区还有局部的第三系伏于第四系之下。

对采煤工作面而言,含水层中的水都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

矿井涌水量的大小,涌水方式,对煤层的开采皆有直接影响。

矿井涌水量受降水季节的影响比较明显。

深埋类(W类)煤矿的开采煤层,全部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500m以下。

一般在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的松散地层或岩层。

煤矿的主要充水含水层是承压的砂岩裂隙水、薄层灰岩岩溶裂隙水,或古岩溶系统构成的厚层灰岩裂隙岩溶水。

通常没有现代岩溶发育。

煤层开采工作面的顶底板一般均承受较高的水压,未遇导水构造时,矿井涌水量可能不大,且水量稳定,基本不受降水季节的影响。

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煤矿,亦可在拟建、在建煤矿时参考使用,是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的依据。

2基本要求根据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某一特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不同类型应具有显著的特点。

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本规范采用单一分类原则,其概念明确,能确定一个煤矿的水文地质和开采条件。

3地质条件分类具体分类方法是:①据开采煤层及与其相关的含水层的埋藏深度进行分类;②根据煤层开采期间的主要充水水源进行分型;③根据煤矿的富水系数(即矿井总涌水量同产煤量之比)的大小划分其亚型;④根据潜在的水害因素作岀辅助类型的划分。

按埋藏深度分类裸露类(I类)煤矿的开采煤层全部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充水含水层中的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无压或有压的层间水。

矿井清水可依靠排水沟自流排放,一般对矿井不构成威胁。

矿井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半裸露类(H类)煤矿开采煤层的上部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而下部则处在该面以下,与煤层开采有关的充水含水层中的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无压或有压的层间水。

侵蚀基准面以上含水层中的水基本无压,而基准面以下含水层中的水,具一定压力。

矿井涌水对煤层的开采,一般均有影响,如为岩溶水涌出,则有严重影响。

采用自流和机械两种排水方式。

矿井涌水量受降水季节影响显著。

浅埋类(山类)煤矿的开采煤层,全部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且埋深小于500m。

煤系地层的上部,一般均有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个别地区还有局部的第三系伏于第四系之下。

对采煤工作面而言,含水层中的水都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

矿井涌水量的大小,涌水方式,对煤层的开采皆有直接影响。

矿井涌水量受降水季节的影响比较明显。

深埋类(W类)煤矿的开采煤层,全部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500m以下。

一般在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的松散地层或岩层。

煤矿的主要充水含水层是承压的砂岩裂隙水、薄层灰岩岩溶裂隙水,或古岩溶系统构成的厚层灰岩裂隙岩溶水。

通常没有现代岩溶发育。

煤层开采工作面的顶底板一般均承受较高的水压,未遇导水构造时, 矿井涌水量可能不大,且水量稳定,基本不受降水季节的影响。

按直接充水水源分型大气降水型(一型)该型煤矿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量控制,涌水量和降水量的峰值基本一致,或稍有迟后。

干旱季节各含水层中的水一般均有大幅下降,矿井涌水量逐渐减少。

该型多存在于I、H类(即裸露类和半裸露类)煤矿,山类(即浅埋类)煤矿较为少见,通过降水量资料、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或塌陷,以及地裂缝的情况,可大致确定降水量同矿井涌水量之间的关系。

地表水型(二型)该型煤矿多见于山类(即浅埋类)矿井。

矿井多位于地表水体附近,或直接位于地表水体以下。

采后产生的地表塌陷区、沉降大裂缝,多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途径。

我国南方岩溶区煤矿,雨季常见现坡立谷、暗河及塌陷区的洪水涌入矿井,甚至造成淹井事故。

地表水型煤矿的涌水。

一般形成定水头补给,其矿井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导水通道的过水能力,水力梯度的大小,以及水源的充沛程度。

孔隙水型(三型)赋存于松散层孔隙中的地下水为孔隙水。

一般指第四系和第三系含水层水,亦有未成岩的古地层含水层水,除少数以上层滞水的形式存在外,主要以潜水和承压水存在。

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补给。

裂隙水和岩溶水也可成为补给水源,当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为孔隙水时,称为孔隙水型煤矿。

该型多见于浅埋类(山类)煤矿,或在松散层较厚地区建井时遇到。

往往以泥砂含量很高的混浊水涌入矿井,造成严重损失。

在煤矿隐伏露头区,上覆有较厚的松散地层,当开采煤层时,要根据松散层底部隔水层的情况,留设足够的防水煤岩柱。

裂隙水型(四型)赋存于基岩裂隙系统中的地下水,称裂隙水,以潜水、层间无压或承压水形式存在。

煤层顶底板中的砂岩裂隙水,涌水量一般都不大,绝大多数可以疏干,不足为患。

但在构造发育地段,亦可形成较大突水,且伴有大面积涌水现象。

岩溶水型(五型)赋存于可溶性地层中的地下水统称为岩溶水。

我国大多数煤矿开采石炭、二叠系煤层。

北方奥陶系灰岩水(以下简称奥灰水),南方茅口灰岩水对煤层开采构成威胁。

在北方煤系地层中的薄层灰岩水(以下简称薄灰水)多为直接突水水源,且多有奥灰水补给。

其突水量的大小取决于薄灰水同奥灰水的连通性,以及奥灰水的富水程度。

薄灰岩溶水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单元的控制下,具极大的非均质性,区段性和地域性。

厚层灰岩岩溶水,由于接受降水和其他含水系统补给的面积大,水源丰富,所以水量充沛。

厚层灰岩岩溶发育程度具更大的不均一性和极强的地区性,随埋深增加岩溶发育程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我南方,以现代岩溶为主,随埋深加大岩溶发育变弱的规律性极为明显,而在北方,则以古岩溶为主体,在古岩溶上又发育了现代岩溶,随深度增加岩溶发育减弱的规律性不甚明显。

根据富水系数(F)划分亚型富水系数(F)系指煤矿的总排水量和产煤量之比值。

对生产煤矿,可按开采期内的总排水量和总卢煤量计算:对设计和基建煤矿,可按设计产量和年排水总量进行计算。

贫水亚型(1亚型)煤矿开采煤层的充水含水层水量贫乏,矿井涌水量小,即F W5,此亚型煤矿多分布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当F W1时,一般均严重缺水,难于在附近找到水源地,开发前需进行供水源地的论证;当F>1时,亦需根据水源的充沛程度确定煤矿规模。

较贫水亚型(2亚型)煤矿开采煤层的充水含水层水量较贫乏,矿井涌水量不大,其F值介于5〜10之间。

该亚型煤矿投入的防治水费用一般不高,又能找到很好的供水水源地。

较富水亚型(3亚型)煤矿开采煤层的充水含水层较富水,矿井涌水量较大,其F值介于10〜20之间。

该亚型煤矿的直接充水水潭多为薄灰岩溶水。

富水亚型(4亚型)煤矿开采煤层的充水含水层水量丰富,矿井清水量很大,其F>20。

该亚型煤矿均有厚层灰岩岩溶水构成间接或直接充水水源。

当F>40时,应对煤矿开发前景进行论证,当F>80时,一般难于开发。

根据潜在水患划分辅助类型潜在水患是指需要进行专门水文地质探查才能确定的煤矿突水因素。

一个煤矿可能存在多种潜在水患因素。

当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确定之后,还应按潜在水患划分辅助类型。

老空水型(1型)老空水指人类采掘活动留下的地下空间中集存的地下水。

老空水突水的危害性甚大,由子大量积水在短时间内涌入煤矿,不但瞬时流量大、速度快,而且多夹带有煤泥;石块和瓦斯气味。

导水陷落柱型(2型)开采煤层下伏厚层灰岩,在采掘中可能遇到岩溶陷落柱。

当陷落柱具导水性时,岩溶系统内积存大量的水、泥沙和石块,瞬时突入矿井造成严重危害。

须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探查,采取防治水措施,防患于未然。

导水断裂带型(3型)我国煤系地层中,普遍发育规模、性质各异的断裂带,有的以断层形式,有的以节理裂隙密集带形式存在,往往构成煤层的突水通道。

在岩溶水型煤矿中,导水断层构成的突水通道集中;而裂隙水型构成的则较分散,但都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在非岩溶型煤矿中,其突水量较小,一般不构成严重威胁。

孔隙水天宙型(4型)当开采煤层处于隐伏露头区时,其上覆的孔隙水含水层直接与煤系地层接触,形成天窗型潜在水患,其涌水特点是泥砂俱下,对煤矿生产危害很大。

应查清这种水文地质条件的分布范围,及其孔隙含水层的性质和富水性,采取经济合理的防治水措施。

4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确定确定原则以主采水平的深度进行分类,对有两个主采水平以上的煤矿,可根据各水平的深度范围进行分类。

如开采水平埋深多数小于500m,归入山类,而多数大于500m时,归为W类。

以煤矿主要的充水水源分型,对两个以上的主要充水水源,应根据充水量的大小和充水时间的长短,选水量大和充水时间长的定型。

根据富水系数即F值大小划分亚型。

根据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在类型划分后进行辅助类型注示。

表述方法以华北某煤矿为例该矿地表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80m。

现分三个水平采煤,分别为-100m,- 300m,-500m。

现主要开采一、二水平的煤层,三水平产量较少。

据此,可定为山类(浅埋类)。

该矿共有三个主采煤层,目前主采大煤煤层,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砂岩裂隙水。

下部的大青和下架煤层,尚来进行开采。

所以,可定为四型(裂隙水型)。

该矿井涌水量约600m3/h,年排水总量约为500万t,年产煤量约130万t。

计算出F值为4,应定为2 亚型。

该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可表述为:山类四型2亚型。

可简化为山一四一2类型根据地质资料,井下曾揭露岩溶导水陷落柱并伴有老空水突岀,因此按潜在水患划分辅助类型应为1、2型。

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的划分,应表述为:山一四一2类型。

且存在1、2两种类型潜在水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