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土壤重金属治理固化稳定化技术-稳定剂状况调查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固化_稳定化 HJ 1282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固化/稳定化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工程的污染物与污染负荷、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运行与维护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可作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参考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和放射性污染土壤,以及农用地污染土壤。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T299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30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55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JGJ3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将污染土壤与水泥等胶凝材料或稳定化药剂相混合,通过形成晶格结构或化学键等,将土壤中污染物捕获或者固定在固体结构中,从而降低有害组分的移动性或浸出性的过程。
土壤修复技术汇总

土壤修复技术汇总1、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在原位向污染介质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在充分混合的基础上,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系数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适用性:适用于污染土壤,可处理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无机物;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
不宜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适用于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2、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经充分混合,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系数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适用性:适用于污染土壤。
可处理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无机物;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
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当需要添加较多的固化/稳定剂时,对土壤的增容效应较大,会显著增加后续土壤处置费用。
3、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原理:通过向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区域注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或还原作9、土壤阻隔填埋技术原理:将污染土壤或经过治理后的土壤置于防渗阻隔填埋场内,或通过敷设阻隔层阻断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途径,使污染土壤与四周环境隔离,避免污染物与人体接触和随土壤水迁移进而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适用性:适用于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阻隔填埋。
不宜用于污染物水溶性强或渗透率高的污染土壤,不适用于地质活动频繁和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区。
10、生物堆技术原理:对污染土壤堆体采取人工强化措施,促进土壤中具备降解特定污染物能力的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的生长,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科技成果——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

科技成果——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技术适用性适用的介质:污染土壤可处理的污染物类型: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无机物以及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限制条件: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当需要添加较多的固化/稳定剂时,对土壤的增容效应较大,会显著增加后续土壤处置费用。
成果简介原理: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经充分混合,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性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主要由土壤预处理系统、固化/稳定剂添加系统、土壤与固化/稳定剂混合搅拌系统组成。
其中,土壤预处理系统具体包括土壤水分调节系统、土壤杂质筛分系统、土壤破碎系统。
主要设备包括土壤挖掘系统(如挖掘机等)、土壤水分调节系统(如输送泵、喷雾器、脱水机等)、土壤筛分破碎设备(如振动筛、筛分破碎斗、破碎机、土壤破碎斗、旋耕机等)、土壤与固化/稳定剂混合搅拌设备(双轴搅拌机、单轴螺旋搅拌机、链锤式搅拌机、切割锤击混合式搅拌机等)。
关键技术(1)固化/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固化/稳定剂的成分及添加量将显著影响土壤污染物的稳定效果,应通过试验确定固化/稳定剂的配方和添加量,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目前国外应用的固化/稳定化技术药剂添加量大都低于20%。
(2)土壤破碎程度土壤破碎程度大有利于后续与固化/稳定剂的充分混合接触,一般要求土壤颗粒最大的尺寸不宜大于5cm。
(3)土壤与固化/稳定剂的混匀程度混合程度是该技术一个关键性瓶颈指标,混合越均匀固化/稳定化效果越好。
土壤与固化/稳定剂的混匀程度往往依靠现场工程师的经验判断,国内外还缺乏相关标准。
(4)土壤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评价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通常需要物理和化学两类评价指标:物理指标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化学指标为浸出液浓度。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溯源与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溯源与修复技术研究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样品,追溯污染源,并探索有效的修复技术。采用ICP-MS技术对土壤中铅(Pb)、镉(Cd)、铬(Cr)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确定污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活动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潜力。本研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源溯源;修复技术;环境治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如铅、镉、铬等,因其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累积性,一旦进入土壤,便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溯源工作,探索有效的修复技术,对于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和GIS技术应用,旨在揭示污染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复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功能,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重金属如铅(Pb)、镉(Cd)、铬(Cr)等,因其不易被生物降解且具有高度的生物累积性,一旦进入土壤环境,便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在人体中,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疾病而死亡。在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占1.1%,而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重金属可以通过作物根系吸收,累积在作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破坏土壤的生物功能,降低土壤的生产力。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水资源的安全。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的方法。例如,通过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可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精确测定。根据2018年的一项研究,某工业区土壤中铅的含量高达320 mg/kg,远超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中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铅含量不超过70 mg/kg)。
稳定化处理对矿渣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4期
赵述华等: 稳定化处理对矿渣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1549
冶炼等过程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尾矿、矿渣等,这 些重金属含量很高的废弃物露天堆放后,在地表径 流、雨水淋滤等自然作用下,重金属会不断被淋滤 并迁移扩散到土壤、水体和植物等生态环境中,导 致矿区及 周 边 地 区 重 金 属 污 染 问 题[1,2],而 且 重 金 属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 康[3]. 重金属毒害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而且与其存 在形态也密切相关,而不同的存在形态影响重金属 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4]. 国内外对于矿区重金 属迁移的研究有很多[5,6],例如,张汉波等[7]分别调 查和评价了堆积时间在 10、20 和近 100 a 的铅锌矿 渣堆 10、30、60 cm 深度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由于雨水的淋溶作用和酸化,矿渣堆表层的重 金属随堆积时间延长而减少,在 100 a 的矿渣堆中, 表层的 Pb 含量远低于下层. 矿业开采过程中所造成 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是我国土 壤污染治理中不可忽视问题,而且矿区污染土壤在 产生机制、污染物迁移规律、治理的目标等方面, 与一般的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区别[8]. 由于重金属具 有较强的迁移扩散性,因此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少它 向周边地区迁移扩散、使其转化为更加稳定的形态 或者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X53; X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0-3301( 2014) 04-1548-07 DOI: 10. 13227 / j. hjkx. 2014. 04. 050
Effects of Stabilization Treatment on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Mineral Waste Residues
土壤固化法-汇总

土壤固化法1 定性语或定性叙述,包括应用对象1.1定性叙述土壤重金属固化是向土壤中加入固化剂,调节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化学形态,降低其迁移性、浸出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达到修复受污染载体的目的,从而减少由于雨水淋溶或渗滤对动植物造成危害(Environment Agency,2004)。
同时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也指出,固定化技术是将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渗透性材料,通过减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滤面积达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Mary,1990)。
蒋建国等也指出(2012)是指将污染物包裹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通常情况下,它主要是将污染土壤转化成固态形式,也就是将污染物封装在结构完整的固态物质中的过程。
根据EPA的定义,固化和稳定化具有不同的含义。
固化技术中污染土壤与黏结剂之间可以不发生化学反应,只是机械地将污染物固封在结构完整的固态产物(固化体)中,隔离污染土壤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稳定化是指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式来实现其无害化,降低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
固化产物可以方便地进行运输,而无需任何辅助容器;而稳定化不一定改变污染土壤的物理性状(Mary,1990)。
1.1应用对象固化修复是污染土壤治理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技术能在原位固化重金属,不但大大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且其产物还可用于建筑、铺路等,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但固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措施,只是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仍持留在土壤中,同时它需要大量的固化剂,还容易破坏土壤,如土壤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也发生沉淀,导致微量元素缺乏,使土壤不能恢复其原始状态,一般不适宜于进一步的利用。
因此,只适用于重金属污染严重但面积较小的污染土壤修复,尤其是对于重污染土壤填埋前的预处理,固化法作为一种关键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炳睿,2012)。
固化稳定化

硅酸盐沉淀 定义:利用硅酸根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晶态和非晶态 硅酸盐混合物。 原理:重金属硅酸盐在pH=2-11大范围内的溶解度都较低, 易于形成沉淀,达到稳定化目的。但因生成物不 稳定而实际应用不多。 药剂:硅胶或二氧化硅胶体。
23
碳酸盐沉淀 原理:Ba、Cb、Pb等碳酸盐的溶解度低于其相应的氢氧 化物。但由于在pH值较低时,碳酸盐不稳定,有 CO2逸出,即使pH值较大,其最终产物仍是氢氧 化物而不是碳酸盐,故应用不多。
17
熔融固化技术
定义:又称玻化处理技术,是将废物与细小的玻璃质和 碎玻璃混合造粒成型后,在1000-1100 ℃高温条件 下共熔而形成玻璃质固化体的过程。 适用对象:各类工业废渣、被有机物污染的土壤。
18
第三节 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以处理含重金属废物为主,目 前常见的有:pH值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技术、 沉淀与共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超临界 技术等。
28
超临界萃取应用时溶剂选择考虑因素 A、分配系数:决定了萃取溶剂的最少用量。有毒有害污 染物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计算式为: K=平衡时的有机污染物在萃取液中的浓度(%w)除 以平衡时有机污染物在萃余液中的浓度(%w); B、价格与回收可能性:取决于萃取剂与污染物间密度差; C、临界温度和压力:越低越好,以降低成本; D、毒性、危害性和化学反应性:CO2因其无毒害作用, 作为超临界流体近来倍受关注。 E、其它:密度、表面张力等。
26
超临界处理技术基本概念
定义:利用超临界流体对废物进行氧化或萃取,以达到 控制污染的目的。根据其处理方法,通常分为超 临界萃取技术和超临界氧化技术两种。 超临界流体:当温度和压力超过一定值(即临界点)以 后,液相流体的性质将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即 气液两相界限不可分。通常把温度和压力超过临 界点时的均相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其性质介于 气体和液体之间,即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相,而 流体的扩散性及粘度则接近于气相。
土壤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案例

土壤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案例咱先来说说啥是土壤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哈。
简单来讲呢,就像是给生病的土壤做一场特殊的“治疗”,不用把土壤挖出来,就在它原来待的地方把它治好。
一、某工业污染场地的案例。
这个工业污染场地可真是个大麻烦。
以前啊,那片土地上有个老工厂,生产了好些年,各种化学物质就渗到土里去了。
那土壤里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得厉害,就像一个装满了脏东西的大口袋。
工程师们到了现场,就开始他们的“魔法之旅”。
首先呢,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就像医生给病人做全面检查一样。
他们得知道土壤里到底有哪些重金属,含量是多少,分布得有多广。
检测完了发现,铅、镉这些重金属到处都是。
然后就开始进行原位固化稳定化的操作了。
他们把一种特殊的药剂,就像是专门给土壤治病的“药”,通过一些设备注入到土壤里。
这个药剂可神奇了,它一接触到土壤里的重金属,就像小磁铁一样把重金属吸附住,然后让它们变得老老实实的,不再到处乱跑,也不会轻易地被雨水冲刷走或者被植物吸收了。
在施工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呢。
刚开始注入药剂的时候,因为土壤的结构有点复杂,药剂在有些地方扩散得不太均匀。
就好比你给蛋糕抹奶油,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不过工程师们可没被难倒,他们调整了注入的压力和角度,还增加了一些监测点,就像给蛋糕的每个角落都仔细地抹上奶油一样,最后让药剂均匀地分布在土壤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再检测土壤,重金属的活性大大降低了,这片土壤就像是从一个病恹恹的状态慢慢恢复了健康。
之后这片土地就可以重新规划利用了,比如可以建个小公园或者做一些对土壤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业设施。
二、道路建设中的土壤修复案例。
在修一条新公路的时候,也遇到了土壤的问题。
要修路的那块地啊,土壤比较松软,而且有一些盐分超标。
如果直接在这上面修路,那路肯定不结实,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坑坑洼洼的。
工程师们就想到了原位固化稳定化的办法。
他们把一种含有水泥成分的固化剂注入到土壤里。
这个固化剂就像建筑工人手里的胶水一样,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土壤重金属治理固化/稳定化技术-稳定剂状况调查 编号 公司名称 专利名称 专利号 代理公司 适用对象 目标污染物 工程应用 解决的技术难题 成本 (元/m3) 技术原理 备注
1 盛世环保有限公司 分子键合技术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美国soulcrop 土壤/固废/污泥 铬、铅、汞、镉、铜 少量,国外有应用 提高修复效果的稳定性 60-1000 该技术将分子键合剂与重金属污染土壤(或污泥)混合,通过化学反应,把重金属转化为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化合物,实现无害化。该技术可通过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和在线修复三种模式实施。
有成品产品,可以合作。产品技术参数、治理成本与工程案例情况不肯透漏。北京盛世环保.(1860122162)
2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土壤修复剂(DARAMEND) 加拿大引进独家代理 adventus 土壤 有机污染物 主要案例在国外,1000多个场地,700万吨土壤。 土壤有机污染治理 未透漏 针对土壤与土壤废弃物等附着的有机污染成分,供给营养成分以提升生物降解效果。 有成品产品与设备,可以合作。产品技术参数、治理成本与工程案例情况不肯透漏。5-7w/亩 (68096668) 土壤修复剂(TERRAMEND) 加拿大引进独家代理 adventus 土壤 有机污染物 土壤有机污染治理 未透漏 提供营养物质,保证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
物的生物降解。
土壤修复剂(DARAMEND-M) 加拿大引进独家代理 adventus 土壤 重金属 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 未透漏 固定重金属,使重金属与药剂成强键结合态,不容易在土壤中迁移和溶出。 污染土壤快速淋洗装备 正在研发中 自主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中型的土壤污染淋洗项目需求 未透漏 --
3 北京腾骧时代科技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 ZL 201110056525.3 自主 土壤 重金属 少量 未透漏 未透漏 未见 有成品产品,
可以合作。产品技术参数、治理成本与工程案例情况不肯透漏。 (67611695)
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固定化方法 ZL 201110125022.7 自主 土壤 重金属 少量 未透漏 未透漏 未见
4 湖南永清 一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离子矿化稳定剂 ZL 201210267704 自主
土壤 重金属 提高修复效果的稳定性 所述离子矿化稳定剂包含以下原料,其质量百分比为:硫基化合物为5-30%;磷基化合物为10-50%;钙基化合物
为10-50%;硅基化合物为10-30%;将各原料分别磨成粒度不小于200目的物料,按比例混合均匀。
经过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拥有土壤稳定剂核心技术(包括专利)的公司有盛世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腾骧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永清集团共计4家公司。目前规模比较大的北京高能时代、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暂无专利技术。 相关产品公司咨询均声称自己拥有成品产品,有合作意向。产品技术参数、治理成本与工程案例情况不肯透漏。 关于重金属治理固化稳定化、淋洗技术专利情况 公司名称 专利名称 专利号 适用对象 目标污染物 工程应用 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科院生态环境 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矿区污染土壤修复的廉价稳定剂 200810057963.X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株式社会 神户割钢所 一种砷污染治理方法 JP2004-364404 土壤 砷污染 未应用 砷稳定化
中南大学 一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生化回灌修复方法及装置 201010176068.7 土壤 砷污染 未应用 砷稳定化 南京大学 修复重金属铜污染土壤的淋洗剂及方法 200810019400.1 土壤 铜污染 未应用 铜淋洗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 2011110056525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剂 200510002116.X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200710053425.9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中国科学院沈阳 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原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固
定剂 200410082977.9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200610046844.5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浙江大学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200610051958.9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重金属原位稳定化
南京大学 一种淋洗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 200810123622.8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淋洗与稳定化
中山大学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方法 200810198394.0 土壤 重金属 未应用 淋洗与稳定化 附录:土壤修复专利目录 1 01132273.X 降低燃煤锅炉烟气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方法 2 03129922.9 抗氧化、抗衰老、抗重金属污染的保健食品复方生物丝 3 00111287.2 农作物防重金属、农药污染排毒剂及制备方法 4 01113882.3 水溶态交换态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洗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5 200710053425.9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6 200710132243.0 一种铅镉抗性细菌及其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 7 200710132244.5 一种铜活化细菌及其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 8 200710047890.1 聚天冬氨酸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9 200710053500.1 一种去除水果、蔬菜表面重金属污染的清洗剂 10 200710047489.8 植物-微生物联合定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11 200710191355.3 树脂基纳米水合氧化铁深度净化重金属微污染水体的方法 12 200710150793.5 双子叶杂草修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13 200710172690.9 土壤重金属污染定量化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14 200710059931.9 一种生活垃圾堆肥粒径分筛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15 200810019400.1 修复重金属铜污染土壤的淋洗剂及方法 16 200710010441.X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17 200810035556.9 以苔藓过氧化氢酶作为标志物的大气重金属污染预警方法 18 200410015561.5 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植物修复方法 19 200410055581.5 芦竹(Arundo donax linn)植物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技术 20 200410027833.3 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方法 21 200510002116.X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剂 22 200510032683.X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 23 200510026610.X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方法 24 200510071419.7 从流动介质中去除污染物和/或重金属的泡沫材料 25 200510013535.3 增效草坪植物修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重金属复合污染方法 26 200510031863.6 重金属污染土壤阴极酸化电动力修复工艺 27 200410082977.9 一种原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固定剂 28 200510068179.5 一种抗重金属污染的裂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29 200610051958.9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30 200480029430.0 被重金属所污染的物质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31 200610028332.6 有机氯化物与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处理方法 32 200610014736.X 电动力和铁可渗透反应格栅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工艺 33 200510046816.9 一种酸性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34 200510046817.3 一种微酸性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35 200610022669.6 一种修复矿山土壤和污泥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36 200510127870.6 PAL材料对重金属污染的除治 37 200710019264.1 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调控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38 200710072134.4 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提取方法和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39 200580035817.1 使用被提供有经纯化金属硫蛋白(MT)的膜从受污染样品中除去重金属的组合物和方法 40 200610046244.9 一种利用紫茉莉花卉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41 200610046844.5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42 200710049528.8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双孢蘑菇修复技术 43 200710049530.5 长根菇与金福菇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44 200710049531.X 双环蘑菇和皱环球盖菇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45 200710049532.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蕈菌修复技术 46 200710049533.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复技术 47 200710101839.4 被重金属所污染的物质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48 200710043007.1 重金属热稳定剂及其稳定重金属污染物中重金属的方法 49 200710029732.3 一种减少土壤重金属镉污染蕹菜的方法 50 200710070622.1 一种重金属中轻度污染菜地土壤的边生产边修复方法 51 200710131141.7 一种淡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和微量元素积累的贝类监测方法 52 200710131142.1 一种淡水环境重金属汞污染的贝类监测方法 53 200810070972.2 一种应急无损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 54 200810027577.6 利用互作植物和化学淋洗联合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