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公开课讲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讲课稿

一个女子在爱情当中应该追求完整的人格和尊严。其实早在40年前就有一个年轻的女诗人提出了这个观点,她说她希望自己像一棵树一样独立,平等地站在爱人的身边,共享幸福,共担风雨,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舒婷的《致橡树》(板书:《致橡树》舒婷)。这是中国当代诗坛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知人论世,走进诗人;品味意象,走进诗歌;精神感召,走出诗歌;拥抱诗歌,走向自我。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了解一下诗人和诗歌的相关知识。舒婷,原名叫做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52年出生。她20多岁就已经在中国诗坛崭露头角,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的诗歌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她对爱的感受,对人生苦难的体悟都充盈着浪漫主义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歌《双桅船》、《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被选入中学课本。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指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所以它非常地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下面大家欣赏一首典型的朦胧诗: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不是节选,就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只有两句话18个字,但是却句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发出了一代人的呐喊。

好的,介绍了这么多背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走进《致橡树》吧!

第一个环节是“美读”,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用心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情感美。

第二个环节是“意象解读”,意象是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更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你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

大家都找出来了,是“我”、“你”和“我们”——其中“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这篇诗歌是《致橡树》,其实就是木棉写给橡树的一封信。

2、《致橡树》以作者对几种爱情观的不同态度为界分为两个层次,请你将其找出来。在课文中有非常明显的分界点,是哪一句啊大家找一下,对,就是“不,这些都还不够!”这句诗是作者态度的分界点,在这之前都是否定,这句之后全是肯定。同学们说她否定的是什么肯定的又是什么啊?她否定的是传统的爱情观,肯定了理想的爱情观。

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看看传统的爱情观是什么?舒婷所推崇的理想爱情观又是什么?

首先来看第一句: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歌的第一句就出现了一个意向:凌霄花,我们首先要了解这是一种什么花,有哪些特点,诗人用她表达了什么观点和态度?凌霄花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攀援它物向上生长,诗歌中也将其称之为“攀援的凌霄花”,这里象征了极力攀附的爱情。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爱情,她们“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她们就像是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作者对于这样的爱情观持什么态度?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绝不像”,作者非常坚决地批判了这种观点。

下面来看第二句: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作者提出了第二种意象“鸟儿”,还是“痴情的鸟儿”。大家看一下,鸟儿对于橡树的爱有什么特点?不停地对着橡树唱歌,无休无止地诉说着自己对于橡树的爱和迷恋,我们把这种爱情叫做“只知依恋的爱情”。其实在很多男性诗人的作品中都把女性比喻成“鸟儿”,“小鸟依人”就是对于女性的专用形容词。匈牙利有个著名的诗人叫做裴多菲,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停在枝头上啼叫,在我的怀里作巢。”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一句什么感想,反正我是很排斥,很抗拒的,男性都希望有个小鸟儿一样乖巧,小鸟儿一样顺从的伴侣。可是作为跟舒婷一样的女性,我们却觉得女人即使是在甜美的爱情中,也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所以舒婷对于这种爱情观的态度是:——“绝不学”,也是否定的。

下面来看第三句:

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这一句当中作者一下子提出了四种意象: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他们的作用是怎样的?泉源为橡树送来清凉的慰藉;险峰为橡树陪衬了他的威仪;日光给橡树带来温暖,春雨给橡树送来滋润……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这四种意象全都是在为橡树服务的,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这种爱情模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女孩子有着圣母一样的情怀,为了爱情和家庭一味地默默付出,埋没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总能看见女性悲剧的身影,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的鬼”,甚至丧失了做一个人的权利,只能作为男性社会的附属品。在这里,舒婷对这种爱情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也不止”,这个词语可见反对的意味并不是特别强烈,因为女性确实有着照顾丈夫、奉献家庭的义务,但绝对不是全部。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凌霄花代表极力攀附的爱情;鸟儿代表只知依恋的爱情;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则代表了一味奉献的爱情,作者对于这些传统的爱情提出了明确的否定和批判,号召年轻的女孩子不要去学它,因为这些爱情中的女性缺乏独立、平等和自强的精神。

那么在舒婷的心中,作为爱的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我们继续来看课文: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读到这里,作者终于提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观,你是橡树,我是木棉,我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同学们注意这句诗中的两个短语,一个是“树的形象”——你是树,我才不是什么凌霄花、鸟儿、日光什么的,我也是树,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另一个短语是“站在一起”,我们见过很多恋人都是依偎在一起,靠在一起,在这里作者提出要“站在一起”——不攀附你也不依靠你,我是独立的!从这里我们读出一个非常自尊、自信、自立的新女性的形象。这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对于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放佛读到这里,我们才终于读出了一点儿爱情的甜蜜来,是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