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 操作摘要

合集下载

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护理

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护理

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引起不适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且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共52 例。

采用观察法及询问法调查其不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引起不适的原因有:心理因素,面罩漏气、憋闷感、鼻梁、面颊部压痛、口鼻咽干燥、胃肠胀气、排痰不畅、通气参数设定不合理。

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安全、有效,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与患者有效沟通,减轻患者的不适,可提高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协调性及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应用效果。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不适原因护理无创呼吸机不经人工气道,以无创性口鼻面罩进行机械通气,对吸气、呼气提供两个水平的压力支持,通过高低两个压力水平之间的转换达到辅助通气的目的。

因其无创、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间歇使用,容易脱机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用于治疗各种呼吸功能不全。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能否使其尽快接受并积极配合直接影响无创呼吸机的成功应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2例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引起不适的原因,探讨如何针对性预防和处理,确保患者尽快接受和适应并积极配合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2例,男38 例,女14 例,年龄58~86岁,患者均神志清楚,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首次加用德国万迈公司无创呼吸机,选用S/T模式,经口鼻面罩进行双相正压通气。

1.2 调查方法:由专人对52例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采取观察法及询问法进行调查,并针对结果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有:心理因素38例次(73%),面罩漏气27例次(52%),憋闷感19例次(37%),鼻梁、面颊部压痛16例次(31%),口鼻咽干燥5例次(10%),胃肠胀气5例次(10%),排痰不畅5例次(10%),通气参数设定不合理3例次(6%)。

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呼吸机支持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

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呼吸机支持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

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呼吸机支持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摘要:本文针对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联合应用呼吸机支持及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的护理进行总结。

可知及早进行积极的干预,将气管插管关口前移,引入新的方法结合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做好细节管理和难点处理,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俯卧位通气,呼吸机支持;护理一、治疗方法对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用以纠正低氧血症为主的多器官保护策略,给予联合抗病毒、抗感染、调节免疫、支持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应用阿比朵尔、克力芝、利巴韦林、奥司他韦,α-干扰素雾化辅以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应用莫西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等进行抗感染治疗;调节免疫药物有胸腺肽、免疫球蛋白,激素等;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病程中均合并严重呼吸功不全,医生治疗规范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第六版),均予以呼吸机支持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在此期间予以丙泊酚、咪达唑仑、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辅以苯磺顺阿曲库胺进行肌松处理。

二、护理方法(一)一般护理患者均安置在单间病室内进行隔离治疗,温度18~22℃,湿度30%~40%,每日对病室进行分区域紫外线照射,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元导线及仪器。

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连续动态的监测患者的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并以此来指导容量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我们采取精细化液体管理的方式,记录每小时包括微量泵输注液体在内的全部容量和每小时的尿量等,将实时的液体平衡状态汇报医生,并将医生的治疗目标和当前未完成的工作向下一班进行详细交接。

每天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前提下,关注患者尿量和乳酸变化趋势,维持患者容量负平衡状态。

(二)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并降低其表达,最终导致疾病发生。

医院呼吸机安全使用质控

医院呼吸机安全使用质控

规范放置情况
医师变更 呼吸机 参数
开机一级保养 执行情 况
监测项 目 放置 环境 位点 放置设备总 台
操作规范计入 变更呼吸机参
一级保养执行
符合

规范放置 率 病历
数总 次数 计入 病历率 执行 台数 总监 测台数 窒
监测数据 监测项 目 监测数据
医院呼吸机安全使用质控
郭 恩 宇 (郑州人 民医院设备科 ,河南 郑 州 450000)
【摘要 】 现 代化 医院 大量 使 用现 代化 医疗设 备 ,在 为 大众服 务的 同时 ,设 备 的安 全性 逐 渐 受到人 们 的重视 ,监控 设备 使 用 的整 个流 程 ,成
为 医院 设备 在使 用过 程 中很 重要 的一 方 面。保 证呼 吸 机 设备 在 临床 安 全使 用 ,确保 呼 吸机 设备 故障率 降到 最低 。
根 据 以上 6个 指 标 ,可 以得 到 临床 科 室使 用 呼 吸机 的 安 全使 用 率 : 实际合格指标数/6 (总监控指标数 ) ×100%。
表 1呼 吸 机安 全使 用监测 记 录表
呼吸机安全使
日期
班次
平 日倜 末/假
用 监 测 员

科室
开始 时间
结束时 间
设备专管员
376 ·管理 ·教育 ·教学 ·
June 2012,Vo1.10,No.17
一 个重要 课题 。医学生物研 究所虽 然对党建工 作 目标管 理做 了一 些初 步的探索 和思 考 ,但 尚有一些 问题 需要在 今后 的工作 实践 中继 续研究 解决.实 行 目标 责任 考 核 提高 党 建 科学 化 水 平 [J】.前进 ,201 1

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研究

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研究

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研究摘要:在医疗行业当中,呼吸机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设备,在呼吸机运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与故障,若是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将会影响到呼吸机的性能,并且为医疗的实际情况造成很大的风险,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隐患。

因此,本文对于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呼吸机;故障问题;维修方法引言:呼吸机设备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出现了相应的技术问题或是故障,将会使得整体呼吸机设备内部所受到的综合承载力产生了下降的现象,使得呼吸机内部产生供氧量不足的状况,同时空压指标也会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导致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工作人员要对呼吸机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在保障医疗行业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加强呼吸机运作的质量,这也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呼吸机常见故障情况分析(一)呼吸机发生了气源不足故障时的分析在呼吸机运行的过程当中,气源是其结构当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发生气源不足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机内部的气源压力小于0.2MPa,低于呼吸机所给出的标准值,导致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吸取足够的氧气,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

所以,在使用呼吸机设备的时候,由于气源不足这种故障发生的频率比较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生命影响,很多的医院都开始注意这项问题。

(二)呼吸机发生指标参数显示偏差医院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果总是出现了一个有关指标参数的误差,这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相当的安全影响,而呼吸机在正常运作的过程中也是这样。

但是,若有个别的呼吸机装置中发生了指标参数的误差,一般都是在呼吸机的内部系统中出现了封闭性的运行故障,导致呼吸机无法正常运作。

(三)呼吸机设备发生停机故障的分析呼吸机常见的故障当中危害性大、涉及范围广的故障就是停机故障。

一般情况下来讲,呼吸机在进行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停机故障所出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若是有停机故障产生,就会对呼吸机供氧系统的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与影响,严重的则会停止呼吸机供给相应的氧气,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COVID-19重症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俯卧位通气的临床病例分享

COVID-19重症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俯卧位通气的临床病例分享

· 护理研究 ·1492020年 第28期俯卧位通气:是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引流分泌物,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

至今PPV 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1][2],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3][4][5][6]。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020年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7]。

该病毒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且存在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

传染力强,发病率高,人群普通被感染,老年人及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又发病。

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动物传染给人,也可以通过人传人。

1 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男69岁,因“发热15天”于2020年2月6日以“病毒性肺炎”收入院,入院伴头痛不适,自测体温38.4℃,无咳嗽咳痰、流涕、打喷嚏、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

患者在当地医院CT 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阳性。

入院前3小时,患者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不能握物,不能行走。

1.1患者主要疾病诊断:(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脑梗死;(4)低蛋白血症;(5)双侧胸腔积液。

高频通气

高频通气

儿童高频振荡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2017-09-04文章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24(02): 81-86作者:王媛媛陆国平摘要高频通气是应用近于或少于解剖无效腔的潮气量(约为2 ml/kg),高的通气频率(目前公认通气频率≥正常4倍以上),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通气方法。

与传统常频机械通气比较,既克服了呼气末肺泡萎缩和吸气末肺泡过度膨胀问题,又保证了肺有足够的弥散和氧交换。

故而,近年来得到重症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高频通气的原理、分类、参数设置及临床应用适应证作一介绍。

1高频呼吸机的通气原理及分类1.1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HFV)原理HFV基于呼吸机在气道内产生的高频压力/气流变化方式及呼气是主动还是被动,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为气流阻断型、喷射型和振荡型三类。

高频气流阻断是通过间断阻断高流速过程产生气体脉冲。

高频喷射通气通过高频电磁阀、气流控制阀、压力调节阀和喷嘴将高频率、低潮气量的快速气体喷入气道和肺内。

高频振荡通气(HFOV)通气回路在高速气流基础上通过500~3 000次/min的高频活塞或扬声器运动将振荡波叠加于持续气流上;少量气体(20%~80%解剖死腔量)送入和抽出气道,产生5~50 ml潮气量(2.4 ml/kg,大于死腔2.2 ml/kg)。

HFV气体交换机制包括:直接肺泡通气、对流性扩散、并联单位间气体交换、纵向(Taylor)分布、摆动呼吸、非对称速度分布、心源性混合和分子弥散等。

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比较,HFV使用了开放模式,具备低潮气量、低气道压、低胸内压和呼气末加压效应,因而可避免肺泡反复启闭,不产生剪切力,始终保持肺均匀性开放,克服了呼气末肺泡萎缩和吸气末肺泡过度膨胀问题,保证了肺有足够的弥散和氧交换[1]。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摘要】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是ICU护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从患者评估和监测、撤机指征和准备工作、呼吸机撤机方法、呼吸机撤机后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对于ICU护理人员而言,掌握撤机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效果。

文章强调了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护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的建议,如加强团队合作、注重护理质量控制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此方向的研究和实践,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有助于引领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护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机撤机, 护理进展, 患者评估, 监测, 撤机指征, 准备工作, 撤机方法, 撤机后护理, 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处理, 护理重要性, 护理水平提升,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是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撤机护理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患者评估和监测是呼吸机撤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理指标、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撤机指征和准备工作是呼吸机撤机的基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机参数,合理确定撤机时机和方式,做好护理工作的准备工作,确保撤机过程顺利进行。

呼吸机撤机方法包括常规撤机和无创撤机两种方式,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充分恢复。

呼吸机撤机后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撤机后的关键期。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撤机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023年ESICM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实践指南摘要

2023年ESICM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实践指南摘要

2023年ESICM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实践指南摘要主要建议对于非心源性肺水肿或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的非插管患者使用高流量鼻导管(HFNO)与常规氧疗相比,可降低插管的风险(强烈推荐;中等证据级别)。

对于插管的ARDS患者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即4-8毫升/公斤预测体重)与较大的潮气量相比,可降低死亡率(强烈推荐;证据等级高)。

不要使用长时间的高压复张操作(强烈推荐;中等证据水平)或短暂的高压复张操作(弱推荐;高证据水平)。

对于插管的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使用俯卧位以降低死亡率(强烈推荐;高度证据)。

不要常规使用连续输注神经肌肉阻断剂来降低死亡率(强烈推荐;中等证据水平)。

将符合ECMO(体外膜氧合)标准的患者转诊到ECMO中心(强烈推荐;中等程度的证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系列具有非心源性肺水肿核心特征的疾病,通常由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介导,导致气体交换受损严重到足以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50多年前首次被描述,起源于创伤、大量输血、感染性休克或肺炎等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展是不祥的。

虽然过去几十年重症监护的进步改善了结果,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医院死亡率仍为40%。

可以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继发于SARS-CoV-2感染的严重呼吸衰竭,造成全球大量死亡人数,更不用说医院和重症监护服务的巨大负担了。

通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复杂的多学科治疗。

不仅难以为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提供支持,而且这些患者通常具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平衡如何在不影响另一个器官功能的情况下最好地支持一个器官会增加额外的复杂性。

ARDS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即使对器官支持进行适度调整,例如呼吸机上设置的潮气量大小,也会对生存率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人们对如何最好地优化对ARDS患者的治疗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并且在 上登记了1100多项干预措施的随机试验4因此,维护和传播这些证据的当代摘要,以确保治疗是最新的,高质量的,并且在每个ICU和医院中可重复的,治疗ARDS 患者是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优先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