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4-09-09T15:59:57.28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邓永华[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以便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水平。

邓永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教育局四川阿坝 624400)

【摘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作用独特,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析,权作引玉之砖,以期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体验个性化阅读提升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7-029-0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听、说和写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以便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水平。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的言行具有很大的感性色彩,除了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教导以外,学习兴趣是维持他们长期自身某一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甄选适合的阅读材料,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阅读的优势毋庸置疑,名满天下的大教育学家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眼下的阅读材料稂莠不齐,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意义和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力求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因材施教,趣味盎然和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阅读材料,对于一些内容肤浅,言语乏味的要坚决遗弃。

2多举并存提高阅读兴趣。纵观欧美教育强国,学生阅读兴趣不仅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些社会团体普遍关注的,利用名人效应,阅读探讨会,唐诗宋词,民间小故事等等措施,让他们在交流和竞争中提升阅读兴趣。

二、在体验中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作者深为赞同,体验性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把握文章的内涵。

1、在情境中体验,不仅可以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更可以让学生在在直观和形象的思维中理解语言。

2、在想象中体验.美学原理指出: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能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由此扩大感觉的"容量"。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深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黑板,录音和插图有时候无法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拓展,作者利用丰富想象,在动情的朗读中,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想象,学生身临其境的闭目凝神,亲身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

3、在实践中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切合事宜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4、在角色互换中体验.巧妙地进行角色互换,可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针对一些故事性很强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走进课本,作者充分发挥角色互换,通过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作者的遣词造句,表现手法,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三、注重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主观和客观的束缚,许多师生无法辩证的看待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如,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导致学习的随机性;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策略,而导致思维的僵化等等,为了全面领悟新课改中的"个性化阅读"的精神,作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使新课程阅读教学取得显著效果。

1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指导。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依据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课程目标制约下的阅读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寻文本意义的同时,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让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感知异同。

2、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有的学生注重部分的把握;有的学生善于多读,而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有的学生是情感类的,而有的学生是理智类的;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要整体和部分并重,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水平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3、根据不同的知识背景指导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课程资源开发程度的不同,知识背景也不尽相同,由于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课程教学应针对课本和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言而总之: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把一些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在阅读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2高静;语文阅读教学的"全人"追求[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年05期

5陈钰年;;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海峡科学;2009年04期

6张莉丽;;浅谈新课程中农村小学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9期

7杨舟;新课程背景下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金灵;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环节的关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