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与牛源_型胶原蛋白红外光谱研究

合集下载

猪软骨Ⅱ型胶原蛋白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猪软骨Ⅱ型胶原蛋白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o L a 1 脱钙 ( .m l D A,8 ) 去除蛋 1 l N C) m/ 一 01 o LE T 4 一 / h
L U Ga — e REN i I om i , Ha-wez, ANG n -g n i* W Yo g a g
( . c ol f ih d sr l h mia n ie r g S a x Lg tn u t e h ia olg , ay a 3 0 3 S a x, 1 S h o g tn u t a C e c l gn ei , h n i ih d sr T c nc l l e T iu n0 0 1 , h n i oL I i E n I y C e
e ce c f olg nw s 92 i f in yo l e a .8%,h u i a h d9 .5% .t a v ae a repoenc an ..wo c a 4 te r yr c e 26 p t e I w s e e ldt th e rti h isfe t r h t i
til ei t c u ewa lon t e yFF I a dee to c o c p c n ig rp eh lxsr t r sas oi d b — R n l cr nmir s o es a nn . u c Ke o d yw r s:p r iec ria e c l g ntp I e ta t n; t cu ec a a trz to ocn atlg ; o l e y eI; xr ci a o sr t r h rc e iain u
7 05 ) 30 0
摘 要 : 猪 软 骨 中提 取 纯化 Ⅱ型 胶 原 蛋 白 , 对 其进 行 结 构表 征 。 从 并 结果 表 明 , 猪软 骨 Ⅱ型胶 原蛋 白的 最佳 提 取 条 件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周爱梅;张静;邓爱鹏;高力虎;仲昭财;杨树林【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5(041)003【摘要】采用巴氏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GS115/pPIC9KG6进行高密度发酵,获得细胞外分泌型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sourcecollagen,RHSC).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RHSC具有确定的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6 kDa的蛋白单体与112 kDa的二聚体.实验中运用透析法、盐析与柱层析结合法对工程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纯化,结果如下:(1)透析法——最佳条件为4℃,透析24 h,RHSC单体与二聚体混合物回收率接近100%,纯度82.5%.(2)盐析-柱层析结合法——发酵上清液通过4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与Sephadex G100纯化后获得二聚体,达到了电泳纯.通过DSC、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波谱对分离纯化得到的RHSC进行结构表征,与标准Ⅲ型胶原蛋白比对,确定RHSC具有Ⅲ型胶原蛋白的特征结构.【总页数】7页(P46-52)【作者】周爱梅;张静;邓爱鹏;高力虎;仲昭财;杨树林【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鳖源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J], 田永通;沈欢欢;宋伟;毛玉婷;周奕如;彭茜;李彩燕;钱国英2.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与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的比较研究 [J], 陈静涛;陈景华;徐政;顾其胜3.羟氯喹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J], 张子茜; 杨荣丽; 张兰; 田琼; 高田原; 穆欣4.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 [J], 梁鑫;张仁怀;吕自力;艾华伟;刘冬;梁波;单旭东;陈浩然5.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 [J], 王晓军;惠俊峰;米钰;段明瑞;范代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126668_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牛皮胶原蛋白及其结构表征

211126668_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牛皮胶原蛋白及其结构表征

赵改名,王壮壮,祝超智,等.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牛皮胶原蛋白及其结构表征[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9):190−199.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219ZHAO Gaiming, WANG Zhuangzhuang, ZHU Chaozhi, et al. Ultrasound-Assisted Enzymatic Extrac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whide Collage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9): 190−19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219· 工艺技术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牛皮胶原蛋白及其结构表征赵改名1,王壮壮1,祝超智1, *,余小领1,张秋会1,祁兴山2(1.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恒都综合试验站,河南驻马店 463000)摘 要:以牛皮为原料,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牛皮中胶原蛋白的工艺。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以牛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得到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牛皮中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61 W 、超声波处理时间64 min 、胃蛋白酶添加量109 U/g 、料液比1:16 g/mL ,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63.77%。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紫外光谱(UV )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分析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的胶原蛋白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保持了其完整的三螺旋结构,氨基酸组成和扫描电镜(SEM )分析得到超声波辅助酶提取的胶原蛋白三螺旋稳定程度略微下降。

重组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及性状表征

重组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及性状表征

重组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及性状表征何越;侯增淼;李晓颖;高恩;刘建利;赵金礼【摘要】背景:重组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但其存在溶解性强及机械强度不足等缺点.化学交联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力学强度及耐降解性.目的:制备重组胶原蛋白海绵,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得重组胶原蛋白,经戊二醛交联后,将其置于模具中冷冻干燥,获得多孔重组胶原蛋白海绵,检测交联后重组胶原海绵的吸水率与孔隙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交联前后重组胶原海绵的表面形态,红外光谱仪对比交联前后重组胶原海绵结构的变化.采用交联重组胶原海绵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培养第68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评估交联重组胶原海绵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①交联后重组胶原海绵的吸水率为(2903.83±47.90)%,平均孔隙率在85%以上;②扫描电镜显示,交联前,重组胶原海绵的孔隙呈蜂窝状,致密;交联后,重组胶原海绵的孔隙较大,呈板层结构,可看到板层间桥键连接,纵向可看到较大褶皱;③红外光谱显示,交联后的重组胶原海绵特征性化学结构特征无明显变化;④交联重组胶原海绵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为84%,细胞毒性为1级,生物安全性良好;⑤结果表明采用戊二醛交联制备的重组胶原海绵,理化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9(023)006【总页数】5页(P912-916)【关键词】重组胶原蛋白;交联;创面止血;胶原蛋白海绵;基因工程;宿主菌;基因工程菌【作者】何越;侯增淼;李晓颖;高恩;刘建利;赵金礼【作者单位】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医药研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710054;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医药研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医药研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医药研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69;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医药研发中心,陕西省西安市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R318.08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重组胶原蛋白: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以毕赤酵母作为宿主菌,构建高表达与人同源的重组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经大规模发酵及纯化,获得稳定的生产工艺和高纯度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该重组胶原蛋白具有产量高、稳定性好、亲水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无免疫病毒风险等优势。

圆二色和拉曼光谱法分析Ⅰ型胶原蛋白二级结构及热变性

圆二色和拉曼光谱法分析Ⅰ型胶原蛋白二级结构及热变性

ISSN1006-7167CN31-1707/T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第40卷第5期 Vol.40No.52021年5月May2021 DOI:10.19927/j.cnki.syyt.2021.05.008圆二色和拉曼光谱法分析Ⅰ型胶原蛋白二级结构及热变性程 红, 王 玲(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武汉430074)摘 要:选用圆二色和拉曼光谱对一种Ⅰ型胶原蛋白的溶液态和固态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并分别观察二级结构随温度所发生的改变(即热变性)。

结果表明,圆二色光谱法测试Ⅰ型胶原蛋白溶液态的变性温度约为40℃。

在温度低于40℃时,胶原特有的P2结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三螺旋结构被逐步破坏;拉曼光谱法测试固态即胶原蛋白海绵的变性温度约为200℃,与样品的差热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该工作可作为胶原蛋白相关研究的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Ⅰ型胶原蛋白;圆二色;拉曼光谱;二级结构;热变性中图分类号:Q7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21)05-0031-05AnalysisoftheSecondaryStructureandThermalDenaturationofTypeICollagenbyCDandRamanSpectroscopyCHENGHong, WANGLing(AnalyticalandTestingCenter,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Abstract:Twopowerfulspectraltechniques,circulardichroismandRamanspectroscopy,wereselectedtoanalyzethesecondarystructureofatypeIcollageninsolutionandsolidstate,andthechangeofsecondarystructurewithtemperaturewasobserved,whichiscalledthermaldenaturation.TheexperimentdeterminedthatthedenaturationtemperatureofcollagentypeIinsolutionisabout40℃,whenthetemperatureislowerthan40℃,theP2structureofcollagendecreaseswiththeincreaseoftemperatureandthetriplehelixstructureisgraduallydestroyed.Thedenaturationtemperatureofsolidcollagenspongeisabout200℃,whichisconsistentwiththeresultsofdifferentialthermalanalysis.Thisworkcanbeusedasanexperimentalguideandaprotocolforcollagenrelatedresearch.Keywords:typeⅠcollagen;circulardichroism;Ramanspectroscopy;secondarystructure;thermaldenaturation收稿日期:2020 09 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3160);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0134505006)作者简介:程 红(1976-),女,湖北天门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光谱仪器分析。

牛跟腱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及表征

牛跟腱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及表征

牛跟腱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及表征张云凤;王煜;吴棒;杜国婷【摘要】采用加入胃蛋白酶的方法,以新鲜牛跟腱为原材料,分别用3种不同的酶加入比例-1∶100、1∶50、1∶10来实现胶原蛋白的提取.并对提取出的胶原蛋白进行表征.将新鲜的牛跟腱切割成块,并用10%氯化钠溶液除去盐溶性的杂质,再用丙酮除去脂类物质,最后按照设定的方法进行搅拌提取,盐析、透析纯化胶原蛋白;利用室温干燥法计算提取的产量;采用傅立叶红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通过实验得知,利用丙酮处理过的跟腱提取出的胶原较多;酶加入比例为1∶10时,提取到的胶原蛋白产率最高,为0.927%.【期刊名称】《山西化工》【年(卷),期】2015(035)002【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牛跟腱;胶原蛋白;酶法提取【作者】张云凤;王煜;吴棒;杜国婷【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西太原 030008;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西太原 030008;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西太原 030008;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山西太原 0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9.73;Q51引言全球范围内资源消耗在持续增长,而80%的资源来自于化石燃料。

从长远来看,需要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资源来代替化石燃料。

生物资源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新型清洁资源,不断开发、永续利用这种新型资源,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

胶原(collagen)是世界上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动物生物质资源,而且其资源量正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胶原具有独特的三股螺旋结构特点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近年来,在生物医用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

胶原蛋白(又名胶原),属于蛋白质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皮、软骨、骨、韧带以及血管中,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胶原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无支链且不溶的纤维蛋白质,约占胶原纤维固体物的85%,通常情况下占动物体内蛋白质总量的25%~30%[1],对动物机体及其器官起着支持、保护、结合以及形成界面隔断等重要作用[2]。

不同来源Ⅱ型胶原结构及其免疫活性

不同来源Ⅱ型胶原结构及其免疫活性

不同来源Ⅱ型胶原结构及其免疫活性石服鑫;曹慧;徐斐;于劲松【摘要】采用酶法制备了不同来源的Ⅱ型胶原,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来源的软骨中均含有丰富的Ⅱ型胶原,其中鸡胸软骨含量为81.54%,猪膝关节软骨含量为81.31%,羊肋软骨含量为80.94%;氨基酸组成分析和紫外吸收光谱鉴定表明,提取的胶原蛋白为典型Ⅱ型胶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所提取的Ⅱ型胶原具有较高的纯度;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园二色光谱分析表明,3种来源的Ⅱ型胶原在提取的过程中均保持着完整的二级结构;采用MTT法测定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3种来源的Ⅱ型胶原均具有免疫活性,且鸡胸软骨的活性最高,淋巴细胞增值率为52.91%.【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4(040)002【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Ⅱ型胶原;结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增殖【作者】石服鑫;曹慧;徐斐;于劲松【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胶原蛋白是人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蛋白,共分为19种类型,其中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Ⅱ)是生物体内透明软骨的主要结构组分[1],具有维持关节软骨的形态结构和抗张力强度的功能[2]。

II型胶原特有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其在生物医学材料、药物输送载体、组织工程、化妆品及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

近来的研究表明,II型胶原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可有效抑制由T细胞因子引起的关节组织内部对特异性隐蔽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有较好功效[4-6]。

因而研究和开发II型胶原新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软骨是畜禽加工的副产物,主要应用于食品与饲料工业中。

重组胶原蛋白团体标准

重组胶原蛋白团体标准

重组胶原蛋白团体标准一、概述重组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技术产品,其制备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胶原蛋白基因进行重组转化,在微生物中表达出来所得的胶原蛋白。

作为生物材料,重组胶原蛋白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制定相应的团体标准十分必要。

二、制定背景与目的随着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的种类和品质也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也存在着许多质量参差不齐、安全性难以保障的产品。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为了推动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团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重组胶原蛋白团体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统一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质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为产业提供依据和指导。

具体来说,该标准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生产质控要求,确保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2.提高安全性:规定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包括微生物、重金属等方面的限量要求,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3.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团体标准,规范行业生产和使用行为,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三、标准内容重组胶原蛋白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范围: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领域,规定哪些产品需要符合本标准要求。

2.术语和定义:明确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的专业术语及其定义。

3.生产质控要求:规定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控要求,包括原料、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4.质量要求: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规定,包括纯度、分子量、生物活性等方面的要求。

5.安全性要求:规定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包括微生物、重金属等方面的限量要求,以及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6.包装和标识要求: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包装、标识和使用说明书提出具体要求。

7.储存和运输要求: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红外光谱是研究生物高分子结构和多肽链构型的有效 手段。天然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呈独有的右手三螺旋构型, 由 3 个 L- PPⅡ 亚基相互缠绕而成, 每个亚基的三肽重复序
列 Gly- Xaa- Yaa 的 NG- HG 与 相 邻 亚 基 的 CX=OX 间 形 成 1 个直接氢键, 其余 2 个 C=O 以及羟脯氨酸的 OH 基团参与 分子内或分子间的水桥氢键。因此, 胶原蛋白红外光谱的酰 胺 A、酰胺Ⅰ、酰胺Ⅲ具有明显特征[8, 15, 16]。
Key wor ds collagen, FT- IR spectroscopy, FE- SEM
天然胶原蛋白是具有独特三螺旋结构的纤维蛋白, 广泛 存 在 于 脊 椎 动 物 的 骨 骼 、肌 腱 、皮 肤 、血 管 以 及 基 质 膜 等 组 织 中, 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迄今为止, 已鉴别出 27 种胶 原蛋白遗传型和 42 种不同的胶原蛋白亚基以 及 15 种 类 胶 原蛋白结构域[1]。胶原蛋白分子由 3 个相同或不同的亚基组 成, 每个亚基都呈聚脯氨酸Ⅱ螺 旋 构 形( L- PPⅡ) , 3 个 亚 基 又 相 互 缠 绕 成 右 手 超 螺 旋 结 构 。胶 原 分 子 的 亚 基 具 有 独 特 的 Gly- Xaa- Yaa 三 肽 重 复 序 列 , 其 中 Xaa 位 点 多 为 脯 氨 酸 ( Pro) 残基, Yaa 位点多为羟脯氨酸( Hyp) 残基。最小氨基酸 甘氨酸( Gly) 残基在胶原分子亚基中每第三个位点的重复出 现是胶原分子形成三螺旋结构的必要条件。天然胶原蛋白分 子内 3 个亚基间的直接氢键 ( Gly N- H 与相邻亚基 Xaa C=O 之间) 以及亚基间的水桥氢键是维持三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 素, 另外 Yaa 位点的羟脯氨酸也有助于三螺旋结构的稳定[2,3]。 胶原蛋白特有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其在生物医学和组织工 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止血海绵、人造皮肤、软组织填充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胶原蛋白
重组胶原蛋白( RHCg) : 通过 DNA 重 组 技术 , 将 人 胶 原 的 mRNA 逆转录成 cDNA, 经酶切、修饰、重组, 由大肠杆 菌 ( E.coli) 表达、纯化 制 得 , 分 子 量约 为 70 kDa, 理 论 肽 链 长 度 为 1049 个氨基酸残基。
1444 1453
1378 1382 1340 1338 1240 1237
1024 1032
指认
酰胺 A 酰胺 B vas( CH2) vs( CH2)
酰胺 Ⅰ
酰胺 Ⅱ &( CH3) , ’as( CH2) ,
!( C- N) (( CH3) )w( CH2) 酰胺 Ⅲ !( C-O) , 丝氨酸侧 基 C-O 伸缩振动
表 1 重组胶原蛋白和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红外谱峰指认 Table 1 FT- IR band assignments of RHCg and BTCg
波数 /cm- 1
红外
RHCg BTCg
3299 3326
3094 3081
2660
1550 1550
Abstr act Recombinant collagen (RHCg) and bovine tendon typeⅠcollagen ( BTCg) are analyzed by using FT- IR and FE - SE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T - IR behavior of the RHCg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BTCg. FT- IR spectrometry shows a denatured- collagen- like conformation for the former and a typical triple helix conforma- tion for the latter. The RHCg shows a unique strong infrared absorption peak centered at 1024 cm - 1 caused by the C - O stretching vibration of serine side chain. Collagen fibers are observed through FE- SEM for the BTCg, but it is not true for the RHCg. It’s summarized that the RHCg differs from the BTCg in both molecular conformation and molecular aggregation.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ailor and application of collagen based medical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 gineering scaffold.
文献
[ 8, 9] * [ 10] , [ 9] * [ 10~12] **, [ 6, 13] *
[ 10] [ 10] , [ 12, 14] **,
[ 8, 9, 15] * [ 8] *
[ 11, 12, 14] **, [ 9, 13] *
[ 11] **, [ 9, 13] * [ 10] , [ 14] **
在 双 键 区( 2000~1500 cm- 1) , 重 组 胶 原 蛋 白 的 酰 胺 Ⅰ 谱 带 出 现 2 个 峰 ( 1651、1632 cm- 1) , 且 1632 cm- 1 峰 强 于 1651 cm- 1 峰, 这是由两种缔合了氢键的 C=O 基团的振动引 起的。酰胺Ⅰ谱带通常不受肽链侧基影响, 振动频率取决于肽 链构型, 对三螺旋结构的变化非常敏感。此双峰的出现也表明 重组胶原蛋白不具备三螺旋结构特征, 很有可能为聚脯氨酸 Ⅱ 螺旋的类片层聚集结构[8]。牛源胶原蛋白的酰胺Ⅰ谱带只出 现 1 个峰( 1660 cm- 1) , 这与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红外光谱 特征相符[15]。两种胶原蛋白的酰胺Ⅱ峰相同( 1550 cm- 1) 。酰 胺Ⅱ谱带主要是由异相 N- H 面内弯曲振动和 C- N( 具有双 键性质) 伸缩振动共同产生的。与酰胺Ⅰ谱带相同, 酰胺Ⅱ谱 带也不易受肽链侧基影响, 但对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不敏 感 [8] 。
在氢键区 ( 4000~2500 cm- 1) , 两种胶原蛋白各出现 3 个峰, 分别为酰胺 A、酰胺 B 以及亚甲基的反对称面内弯曲 振动。胶原蛋白的酰胺 A 谱带主要是由 N- H 的伸缩振动引 起的, 酰胺 B 谱带是由酰胺 A 与酰胺Ⅱ的一次泛频耦合的 结果( 费米共振) 。其中酰胺 A 对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很敏 感。胶原蛋白的酰胺 A 谱带( 3325~3330 cm- 1) 比变性胶原 蛋白和聚脯氨酸Ⅱ伸展链的峰频 ( ~3300 cm- 1) 高 25 cm- 1 以上[8]。重组胶原蛋白的酰胺 A 峰频为 3299 cm- 1, 比牛源胶 原蛋白低 27 cm- 1, 与变性胶原蛋白和聚脯氨酸Ⅱ的酰胺 A ( ~3300 cm- 1) 接 近 , 表 明 重 组 胶 原 蛋 白的 酰 胺 A 不 具 有 三 螺旋构型特征。
注射液、组织工程支架以及药物缓释载体[ 4~6] 。目前医学临床 和组织工程使用的胶原蛋白主要源自动物组织和基因重组 表达。然而, 重组胶原蛋白与天然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机制 不同[7], 这势必导致两种胶原蛋白在结构和功能 方 面 存 在差 异。为了认识重组胶原蛋白和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结构的异 同, 我们用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重组胶原蛋 白和牛源Ⅰ型胶原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
材料导报
2008 年 3 月第 22 卷第 3 期
介于 95~100 kDa 之间。
1.2 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 EQUINOX 55/HYPERON 2000 红 外 光谱 仪( 德 国 布 鲁 克 光 谱 仪器 公 司) , DTGS 检 测 器 , 分 辨 率 4 cm- 1。BTCg 和 RHCg 分别溶于 pH 4.3 的柠檬酸缓冲液 中, 配制成浓度为 5mg/mL 的溶液。溶解后的胶原样品放入 透析袋中, 在 5℃ 用重蒸水透析 3 天。透析后的两种胶原蛋 白溶液各 25 !L 滴到 CaF2 红外窗片上制成均匀薄膜, 放入 盛有 P2O5 的 干 燥 器 中 备 用 。使 用 64 次 扫 描 , 记 录 4000  ̄ 400cm- 1 区间的背景光谱。
(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 Depart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3 Shanghai Qisheng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1106)
摘要 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重组胶原蛋白和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的结构, 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胶原蛋白 的形貌。结果表明, 两种胶原蛋白的红外光谱存在显著差异,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的红外光谱呈典型的三螺旋结构特征, 而重组胶原蛋白的红外光谱呈变性胶原蛋白特征; 重组胶原蛋白的红外光谱在 1024 cm-1 附近有很强的丝氨酸侧基 C- O 伸缩振动吸收峰; 牛源Ⅰ型胶原蛋白分子形成胶原纤维, 重组胶原蛋白没有纤维存在, 重组胶原蛋白与牛源Ⅰ型胶原 蛋白的分子构型和聚集结构不同。研究结果将为胶原基生物医学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场发射扫描电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