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04624工程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

课程代码:04624

第一章工程经济知识点要素汇总

1.现金流量:以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反映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实际收支的现金活动。

2.总投资的构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3.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4.流动资产: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

或耗用的资产。

5.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却可以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

6.递延资产:不能完全计入当期损益,而应在以后各年度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

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生产规模指数法、分项类比估算法、工程概算法。

8.生产规模指数法:利用已知的投资指标来估算同类型不同

规模的项目。提高功率以扩大生产规模的,指数取0.6-0.7,增加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指数取0.8-1.0,。

9.分项类比估算法:将固定资产分为三项:机器设备投资、建筑物构和建物投资、其他投资,先估算出机器设备部分,然后按照比例估算后两项。需要估算人员有丰富的经验。

10.工程概算法:国内应用较广泛。建筑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费用、预备费用。

11.流动资金投资估算:扩大

指标估算法、分项详细估算法。

12.扩大指标估算法:参照同

类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

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

13.总成本费用:项目在一定

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

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14.生产成本:各项直接支出

(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

费用)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

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

费用。

15.管理费用:企业组织和管

理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16.财务费用:企业为筹措资

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7.销售费用:企业销售产

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8.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

折旧费-摊销费-维简费-利息支

出。

19.不包括折旧费、摊销费、

维简费的原因:现金流量图反映项

目在计算期内逐年发生的现金流

入和现金流出,而投资已经在其发

生的时间作为一次性支出计入现

金流,不能再以折旧、摊销的方式

重复计算。同理也不应包括矿山的

“维简费”。

20.不包括利息指出的原因:

全部投资现金流量图以全部投资

作为计算基础,利息支出不作为现

金流出,而利息支出已在自由资金

现金流量图中单列。

21.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22.固定成本:一定时期和一

定生产规模内不随产量变化的费

用。

23.可变成本:产品成本中随

产量增减而成比例增减的费用。

24.半可变成本:其费用总额

随产量变化,但不成比例。

25.总成本费用估算:分项估

算、类比估算、统计估算。

26.类比估算:以总成本费用

中占比重最大的费用为基础,按比

例估算总成本费用。新产品开发和

新技术论证时常采用。

27.统计估算:需要大量同类

产品的成本资料。

28.销售收入:商品销售量×

单价。

29.利润: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

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

的基本来源。

30.税后利润:缴纳所得税后

的利润。

31.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

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32.资本金利润率:企业利润

/资本金总额,反映企业资本金的

获利能力。

33.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

额/销售收入净额,反映每百元销

售收入创造的利润。

34.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

额/成本费用总额,分营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35.税法改革后的三种流转

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36.增值税:以商品生产流通

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各环节

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

37.扣额法:(销售额-扣除项

目金额)×税率

38.扣税法:销售额×税率-

扣除税金

39.消费税:以特定消费品或

消费行为的流转额或流转量作为

课税对象的流转税。

40.从价定率:销售额×税率

41.从量定额:销售数量×单

位税额

42.营业税:以营业额作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

43.企业所得税:以企业净所得为课税对象,统一实行33%税率。

44.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

45.市场价格: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价格,是计量财务收支的直接依据。

46.影子价格:当市场价格偏离实际价值时,用于经济分析的调整价格。

47.影子价格的确定:首先区分投入和产出物是外贸货物还是

非外贸货物。

48.外贸货物:以实际可能发生的口岸价格为基础确定。

49.非外贸货:

50.产出物:供求均衡的按财务价格计算;供不应求的按照市场价格并考虑变化趋势,但不高于同质量产品的进口价格;供求不明的取上述价格较低者。按上述原则定价后,再计算为出厂价格。

51.投入物:可挖潜满足供应的,按可变成本分解定价;通过增加投资满足供应的,按全部成本分解定价;无法获得成本分解资料的参照国内市场价格;在计算期内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满足供应的,参考国内市场价格、国家统一价格加补贴,取其中较高者。按上述原则定价后,再计算为到厂价格。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汇总

1.反映收益类的指标:数量指标、品种指标、质量指标、利润指标。

2.数量指标:商品产值、总

产值、净产值。

3.商品产值:企业在计划期

内生产的可供外销的成品、半成

品、工业性作业的价值。反映企业

在计划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数

量,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按照

现行价格计算。

4.总产值:包括劳动者为自

身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创造

的价值、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总

产值=商品产值+来料加工的来料

价值+期末在制品结余额-期初在

制品结余额。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

产总成果的货币体现,反映企业的

生产水平和生产规模,按照不变价

格计算。

5.净产值:包括劳动者为自

身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创造

的价值。反映企业在生产和节约两

方面的工作成果,表明企业向社会

提供国民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企业

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6.质量指标:适用性、可靠

性、经济性。

7.适用性:产品满足某种使

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性能

8.可靠性:在规定时间和规

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9.经济性:产品在整个寿命

周期中所体现出的经济效益。

10.反映劳动消耗类指标:总

投资指标、年总成本费用指标、时

间指标。

11.反映收益和劳动消耗的

综合指标:

12.绝对经济效益指标:劳动

生产率、材料利用率、设备利用率、

固定资产盈利率、流动资金周转次

数。其中劳动生产率分为:全员动

生产率=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

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总产量/

生产工人平均人数。

13.相对经济效益指标:静态

差额投资收益率、静态差额投资回

收期。

14.满足需要可比原则:产量

可比、质量可比、品种可比。

15.产量可比:

16.(1)产量相等时,直接

比较投资和经营成本。

17.(2)产量不等但差异不

显著时,比较单位产品的投资和经

营成本。

18.(3)产量差异显著时,

重复建设方案进行比较。

19.质量可比:

20.(1)产品质量符合国家

质量标准。

21.(2)当质量差异显著时,

换算称可比产量。

22.品种可比:

23.(1)为达到同样的使用

性能,不同品种采用折算系数进行

折算。

24.(2)可按费用的多余支

出或节约进行调整,再进行比较。

25.消耗费用可比原则:

26.(1)不仅计算和比较方

案本身的费用,还应考虑相关费

用。

27.(2)采用统一的计算原

则和计算方法。

28.价格可比原则:对技术方

案进行经济计算时采用合理一致

的价格。

29.合理的价格:价格必须正

确反映价值,各产品间比价合理。

比如可以用影子价格代替市场价

格,用计算相关费用代替实际价

格。

30.一致的价格:价格种类一

致。不同的方案采用相应时期的价

格,比如分析近期技术方案时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