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统计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集中趋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图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数据时,往往过于关注数据本身,而忽视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数据的集中趋势,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数据集中趋势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学会通过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数据集中趋势的计算方法,学会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难点: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统计图中准确获取数据集中趋势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绘制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和实际问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集中趋势。
提问:你们认为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分布是怎样的?是否存在某种集中趋势?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统计图分别反映了哪些数据?b.你们能从中找出数据的集中趋势吗?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分析其中的数据集中趋势。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数据的集中趋势。
2.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能够通过统计图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重点1.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统计图。
教学难点1.通过统计图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讨论法。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幻灯片和黑板,以便于演示。
2.学生需要准备笔和纸,以便于记录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气球,然后询问学生这个气球的大小。
假设学生给出了以下答案:10cm、12cm、14cm、16cm、18cm。
这时,教师引出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询问学生气球的大小有没有一个最普遍的值。
这时,学生们应该能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什么,并认识到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寻找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二步:学生展示数据教师请五名学生将他们刚才给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并帮助整理出以下数据集:10, 12, 14, 16, 18教师请学生回忆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然后,教师请学生用这三种方式找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学生写出以下答案:•平均数 = (10 + 12 + 14 + 16 + 18) ÷ 5 = 14•中位数 = 14•众数 = 无教师请学生说明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什么,并让学生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数和中位数是相等的。
第三步:讨论数据范围的影响教师请学生想象他们被要求计算另一个数据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据集如下:30, 14, 17, 12, 25, 17, 16, 12, 15, 18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让学生注意,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差很大。
教师请学生讨论这些值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并询问这些值对我们理解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有什么影响。
第四步:介绍统计图教师现在引入统计图,并介绍三种常见的统计图: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
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每种图表背后的数据类型,并解释哪种统计图应该在哪种情况下使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置疑导入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量如图所示.(1)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__100__g__,中位数是__100__g__;(2)这10个面包的平均质量列式为__110×(95+97+98+99+3×100+101+103+105)__.【教学与建议】教学:学生通过读取随机抽取的同种规格面包的质量的统计图的信息,初步体会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从而引入新课.建议:引例的解答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复习导入前面课上学习时我们经历了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并且我们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了条形、扇形及折线统计图,你还记得各类统计图的优劣吗?本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回顾三类统计图的优劣,为新授课埋下伏笔.建议:在对比各种统计图的优劣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其中.命题角度1利用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利用扇形统计图求加权平均数容易看出数据的权重和众数.【例1】学校快餐店有2元、3元、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如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A)A.2.95元,3元B.3元,3元C.3元,4元D.2.95元,4元命题角度2利用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结合条形统计图,可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例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抢微信红包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某中学九年级(5)班班长对全班50名学生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了如图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红包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C)A.20元,30元B.30元,20元C.30元,30元D.20元,30元命题角度3利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利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容易看出具体的数据,找出中位数、众数.【例3】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各月阅读量最多相差47本B .众数是42C .中位数是58本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4个月命题角度4 利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扇形统计图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中能找到具体的数据,二者结合即可分析数据.【例4】(1)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C) 图① 图②A .2.25分B .2.5分C .2.95分D .3分(2)某养鸡场有2 500只鸡准备对外出售,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鸡,根据它们的质量(单位:kg),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图① 图②①图①中m 的值为______;②求统计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③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2 500只鸡中,质量为2.0 kg 的有多少只?解:①28②x =1.0×5+1.2×11+1.5×14+1.8×16+2.0×45+11+14+16+4=1.52(kg),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2 kg.∵在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1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8 kg.∵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据都是1.5,有1.5+1.52=1.5(kg),∴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 kg ;③∵在所抽取的样本中,质量为2.0 kg 的数量占8%,∴由样本数据估计这2 500只鸡中,质量为2.0 kg 的数量占8%,有2 500×8%=200(只),∴这2 500只鸡中,质量为2.0 kg 的约有200只.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结合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难点熟练地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它们的概念吗?(学生展示)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如何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多媒体展示课本P 145上面部分)◆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从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__100__g.(2)面包的平均质量就是求平均数,也就是列式为__110 ×(95+97+98+99+3×100+101+103+105)__. 【探究2】从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多媒体展示课本P 145议一议)(1)甲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__20__,中位数是__20__;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__19__,中位数是__19__;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__21__,中位数是__21__.(2)估计__丙队__队员年龄最大,__乙队__队员年龄最小.(3)甲队平均年龄:__(18+19×3+20×4+21×3+22)÷12=20(岁)__乙队平均年龄:__(18×3+19×5+20×2+21+22)÷12≈19.33(岁)__丙队平均年龄:__(18+19×2+20+21×5+22×3)÷12≈20.58(岁)__【探究3】从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多媒体展示课本P 145做一做)(1)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的众数是__50元__.(2)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为__120 (100×10%×20+80×25%×20+50×40%×20+30×20%×20+20×5%×20)=57(元)__.【归纳】折线统计图能够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利用它可以比较容易看出众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可以容易看出众数、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部分在总体所占的百分比,可以容易看出众数、中位数.三种统计图都可以求平均数.◆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 146例题【方法指导】根据扇形统计图获取数据.解:(1)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__35__℃__.(2)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__32×10%+33×20%+34×20%+35×30%+36×20%=34.3(℃)__.【例2】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图① 图②(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__,图①中m 的值为______;(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号运动鞋多少双?【方法指导】从两个统计图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解:(1)40 15(2)∵在这组样本数据中,35出现了12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样本的众数为3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为36,∴中位数为36+362=36; (3)∵在40名学生中,鞋号为35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0%,∴由样本数据估计学校各年级中学生鞋号为35的人数比例约为30%,则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35号的运动鞋数量为200×30%=60(双).◆活动4 随堂练习教材P 146随堂练习.解:(1)平均数:0×2+1×7+3×21+5×102+7+21+10=3(分).中位数和众数都是3;(2)平均数:1×3%+2×4%+3×51%+4×32%+5×10%=3.42(分).中位数和众数都是3分.◆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教学说明: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业:课本P 147习题6.4中的T 1、T 2、T 3.本节课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探究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含义;学会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从而增强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与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八年级数学上册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统计图知识,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之前已经学习了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他们对于如何绘制这些统计图和解读统计图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难点:对于复杂数据,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准确地从统计图中得出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统计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准备PPT,展示各种统计图的案例和分析方法。
3.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统计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各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统计图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他们对于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掌握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2.能够通过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解释图形中数据的含义;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数据,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 min)板书“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均值、中位数、众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数据,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呢?2. 知识点讲解(20 min)1.均值: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
3.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一个数据集中可以存在多个众数。
3. 统计图分析(30 min)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并通过图形来解释数据的含义。
引导学生运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对图形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解释数据的含义。
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数据分析的基础方法。
4. 实例分析(30 min)以学校各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成绩分布情况。
先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来了解数据分布情况,再以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来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5. 总结(10 min)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形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够解释图形中数据的含义。
同时通过实际数据分析的案例,掌握了统计分析的基础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2.能够通过统计图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3.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异同,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数据分析中。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2.示范法3.实例分析法五、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练习题,学生是否掌握了概念和运用方法3.课后作业,是否完成,并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方法。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懂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应的信息.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过程与方法】结合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难点】熟练地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它们的概念吗?生1: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1n(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这样求出来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生2: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生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师: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如何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板书: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二、讲授新课师:面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一种食品,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10个面包的质量如图所示: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多少吗?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95 g,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97 g,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98 g,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99 g,有3个面包的质量为100 g,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101 g,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103 g,有1个面包的质量为105 g.所以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100 g.师:你能估计出一个这样的面包的平均质量吗?生:能,平均质量为99.8(g).师:很好!下面我们再看一道题.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图.(1)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2)根据图,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师:同学们能回答这些问题吗?生1:从图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甲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20岁,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19岁,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21岁.生2:甲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20岁,乙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19岁,丙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21岁.生3:通过观察统计图,可以估计出丙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大,其次是甲队,乙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最小.生4:甲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0.25(岁),乙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约为19.33(岁),丙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约为20.58(岁).师: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利用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题目.【例】某地连续统计了10天日最高气温,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1)这10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多少?(2)计算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答案】(1)根据扇形统计图,35℃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日平均气温的众数是35℃;(2)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34.3(℃).三、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材还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学软件或计算器绘制统计图,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对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如何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地利用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数据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统计图在表示和分析数据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数据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据的规律;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用于绘制统计图的数学软件或计算器。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发现数据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统计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多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从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丰富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集中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级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分布如下:分数:60-70 70-80 80-90 90-100人数: 5 10 15 10请同学们观察这组数据,尝试分析一下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
(2)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获取,并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
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2)估计这10个面包的平均质量,
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二、落实任务,自主探究
活动1、议一议: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
下图:
甲队队员年龄
01234518192021
22年龄/岁
人数
乙队队员年龄
1234561819202122年龄/岁
人数丙队队员年龄
12345618
19
20
21
22年龄/岁
人数
(1)观察三幅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
(2)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与同伴交流。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
活动2:做一做:小明调查了班级里20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20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与同伴交流。
(3)在上面的问题,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活动3:教材第146页 例题
三、协作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2、交流、解决探究活动过程中的疑惑。
3、本组不能解决的疑惑,组长作好记录。
4、小组汇报,教师针对所出现的共性疑惑,及时讲评。
四、展示应用(要求:独立练习;讨论交流) 1、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下:
(1)根据统计图,确定10次射击成绩的众数、中位数,说说你的做法,与同伴交流。
(2)先估计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2、课本P 146 随堂练习题 五、质疑解惑
1、小组汇报自主检测中的练习成果与练习疑惑。
2、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检测中的疑惑进行解惑。
六、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请在班内说一说?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147页 知识技能1,3,4
甲队队员年龄
24618
192021
22
年龄/岁
乙队队员年龄
2
4618192021
22年龄/岁丙队队员年龄
12345618
192021
22年龄/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