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

合集下载

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固 网智 能化 有效 盘活 了固定 电话 网 的现 有资源 , 提 高
了 固 网 的 业 务 能 力 , 但 在 技 术 上 仍 有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如 统 业 务 管 理 问 题 、 统 一 规 范 协 议 问 题 、 融 合 数 据 库 的 研 究
等 。 随着 网络 的发 展 和业 务需 求的增 长, S R不 仅具 有 HL
的接入 码 ,然 后触 发相 应 的增值 业 务 。弓 入 S t R可 以解 I t L 决 目前 交 换 网 中存 在 的 几 大 技 术 问 题 : 数 据 分 散 维 护 困
难 、 用 户 号 码 与 物 理 位 置 不 可 分 离 、仅 支 持 接 入 码 触 发 业
务 等 。通 过 S L H R能够 做到 用户 数据 的 集 中管 理 、 特别是
技 术 开始 受到 业 界的 普遍 关注 。本 文 概 括介 绍 了交换 领域
这 三种 技术 的发展 。
实现 了 P T S N和 P HS用 户数 据 的共 享, 将 P HS系统 中的
H R分 离 出 来 , 由 S I R来 完 成 P I R功 能 , 即建 立统 L t L HS tL
业 务 的 能 力 , 从 而 屏 蔽 交 换 机 功 能 的 差 异 性 , 增 强 固 网 业
实施 网络 演 进 提 出 的 整体 提 升 固定 电话 网 智能 化 水 平 的 系统 解 决 方 案 , 即将 分 散 在 交 换 机 中 的用 户 数 据 脱 离 出
来 , 统 一 集 中 到 按 区 域 划 分 的 用 户 数 据 中 心 , 使 之 成 为 整

集 中 的 用 户 数 据 库 S R、 S I R 中存 储 包 括 PS N 网 、 HL tL T

软交换

软交换

BICC协议的基本能力集
▪ 与ISUP相同 – 呼叫控制
‐语音/3.1kHz音频 ‐成组地址信令 ‐导通指示 ‐信号音和通知音 ‐自动重复试呼 ‐与CAP的交互
Nc IP
GMSC Server
Mc
Nb IP
Mc MGW/SG
NbUP RTP UDP IP
H.248 SCTP IP
BSSAP SCCP MTP3 MTP2 MTP1
MGW/SG
A接口信令
控制平面 RANAP SCCP MTP3B GERAN SSCF-NNI SSCOP AAL5 ATM 用户平面IuCS接口信令
话音承载:TDM 信令承载:TDM +IP
演进过程中的软交换接口
▪ 2G Voice over TDM阶段 2G软交换接口
▪ 2G VOIP阶段 2G软交换接口
▪ 3G R4阶段 R4软交换接口
2G Voice over TDM阶段 2G软交 换接口
ISUP MTP3 MTP2 MTP1
ISUP M3UA SCTP IP
T D M MG
IP
IP 分组网 ATM
ATM
MG
核心变化


传统网络业务控制对象和业务应用单元被封闭在业务交换网内,同时用户接口和网 络接口的不同使用户的业务能力受限;
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 划分各自独立发展。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有利于实现各种异构网的 互通。
BSSAP SCCP M3UA A接口信令 SCTP IP
MSC Server
TDM
GMSC Server
Mc
TDM
Mc MGW/SG

通信建设软交换技术

通信建设软交换技术

浅谈通信建设软交换技术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通信建设中软交换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某省联通移动网络为例说明了软交换的实际应用,同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建设;网络;软交换;应用随着信息建设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建设呈现综合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同时全世界的通信业务正在进行着转型和变革,通信网络的发展必将走向融合。

目前的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容量小、网络节点资源独自占有、可靠性低等问题,这就需要发展第二代移动软交换。

软交换就是从媒体网关中分理出呼叫控制功能,使用服务器上面的相关软件达到呼叫控制的目的,这包管理控制、呼叫选路、连接控制以及信令互通等;而目前做法是将呼叫控制与呼叫传输分离开,为交换、控制和软件可编程等功能监理各自的平面,以便业务提供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相关的控制协议结合,以便实现相关业务的转移。

1 软交换的优势特点软交换技术从诞生开始到逐渐走到成熟,其优势逐渐的表现出来,引起运营商的极大关注,并且得到广泛的使用,和传统的网络相比,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使业务功能更易于实现软交换网络能够将业务和控制进行分离,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网络,这样可以更加灵活的开展业务形式。

由于业务和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网络对于业务的限制将会大大减小。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业务进行定制,可以有效的建设网络和终端之间的兼容。

在交换系统当中,业务的开展以及变化调整可以不必再对基础网络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业务的灵活性,避免基础网络升级所带来的投资。

除此之外,软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平台的开放性,各种新业务可以方便的投放到平台上。

通个各种标准接口的提供,第三方可以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能够有效地丰富业务的种类。

1.2更具经济性软交换系统和一般的程控交换机相比,具有投资小,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软交换技术应用论文

浅析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

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关键词]:软交换智能网分离中图分类号:te622.1+5文献标识码:te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46-01引言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实现pbx功能(ip 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根据国际soft 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 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下一代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下一代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下一代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摘要: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用已进入崭新阶段,如何在当前的网格体系当中实现进一步发展是各大运营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ngn技术的引入,则逐渐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不断降低了运营成本,因而广受运营商好评,而就当前来讲,ngn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如何在通信网络当中将ngn技术运用好也是广大运营商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网络 ngn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35-01nxet gneeration netwokr,中文即是下一代网络(以下简称ngn)是当前通信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ngn涉及到了大量传统网络与新型技术,它可以提供多媒体、数据、语音等各项业务的网络架构[1]。

将ngn技术引入至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当中来,可以不断满足未来用户需求及市场目标,而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则是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ngn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不断提高我国通信事业的竞争力水平。

一、关于ngn具体定义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讲,ngn泛指以传统ip为中心,同时支持多媒体、数据、影音业务三者融合的一种全业务网络形式。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ngn并未得到一个统一而准确的定义。

许多厂商将“软交换”视为ngn的核心技术,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软交换网”的代名词就是“下一代网”。

2004年,itu(国际电信联)历经多年分析,终于对ngn给出了准确定义:它是基于传统分组交换网络,可以提供囊括电信服务等在内的许多服务,可以运用多类宽带且可以同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种传输技术,ngn的传送技术与业务功能相比而言较为独立。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不同业务供应商之间的自由接入,且ngn支持通用的移动性[2]。

同时,itu一t还对ngn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规定:网络分离与业务提供,并提供相应的开放接口;控制功能从应用、会话、呼叫当中分离;分组传送;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相独立,与所有管理要求相适应,充分保证了私密、安全、应急等要求;支持业务类型广泛包括多媒体业务、实时业务等等,从这些所列规定当中我们不难看出ngn具有丰富内涵,它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都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内容,从业务层面上来看,ngn支持多媒体、数据与语音等智能化的业务开放平台;从网格的控制因素方面来看,ngn是较交换;从基础的传输层面来看,ngn是智能光网络。

软交换和IMS的关系

软交换和IMS的关系

软交换和IMS的关系摘要:当前软交换和IP多媒体子系统(IMS)成为下一代网络融合的2个方向,两者都基于IP承载,都具有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

根据二者的体系结构与特点,软交换可作为传统电话网的平滑过渡,而IMS在业务的应用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文章介绍了NGN、软交换及I MS等概念,对软交换及I MS 做了简单比较,并对网络融合方向提出了看法。

NGN 是英文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下一代网。

目前研究的NGN是一个基于分组的核心网络(有别于先前的时分复用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支持多种宽带能力和具有按需求的服务质量(QoS)进行传送的技术,实现与业务相关的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独立。

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自由地接入网络、业务提供者和业务。

软交换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NGN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 接入分离思想的体现,是NGN體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务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间通過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提供业务。

在我国《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中规定,软交换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设备,也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 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 在Release 5 及更高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 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为移动通信构建了提供IP 多媒体业务的统一的体系构架和基础设施,尤其基于SIP (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的功能丰富的业务控制过程,将IP 灵活的业务能力植根于移动通信体系之中,极大地提高了移动业务生成能力。

下一代网络(NGN)及其关键技术分析与探讨

下一代网络(NGN)及其关键技术分析与探讨
1 . 2 下一 代 网 络( N G N) 特 点
软交换由四个层次组成, 不同的层次提供着不同的功能, 只有各层功能的 正常 运转 才能 最大 地发 挥软 交换 的作用 。 其结 构示 意 图图 1 接入层 : 在这—层 主要实 现的是众多 用户通过 不 同的接入设 备介入 到整个
网络 系统 , 保 证用 户上传 的信息接 人到 网络系统 中 , 同时 , 用户也 能从接人 端得 到 自 己所 需求 的信 息 。 传送层 : 在这一层 主要 实现 的是利用分 组技术 保证用 户上传 的信息在 Q o s 的保 证下 传送 到 目的地 。 控 制层 : 在这 一层 主要 实现的是 信息 在传送 的过 程 中的路 由转 发 , 保证 信 息和 数据 在纷繁 的网络 分支里 传 送到 目的 的端 口 。 应用层 : 在这 一层 主要实 现的是对各 项业务 或者 一些增 值业务 进行 网络管 理和 服务 。 2 . 3 软交 换技 术的 主要功 能 软 交换技 术 具有 以下 四种 主要 的功能 : 提 供业 务 。 软交换 技术完 成向业务 平台提供 开放 的标准接 口, 提供 P S T N / I S D N 交 换机 所提 供 的全 部 业务 , 同时 , 在 与现 有 智 能网配 合 的条 件 下 , 提 供 现有智 能 网所提供 的业 务 。 在软 交换 技术提 供多样 业务 的推 动下 , 工 信部 预计 到2 0 1 5 年, 我 国物联 网产业 规模 将突 破5 0 0 0 亿元。 呼 叫控制 。 软 交换 技术可 以完成基 本 和增强 的呼 叫建立 、 维 持和 释放 等控 制功能。
[ 摘 要]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 , 各行各业对信息的需求使当前的网络面I 瞢负荷 日 益增大的问题 不仅信息量加大 , 对业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 面对 这 样 的现状 , 多样 的多 媒体业 务才 能对 用户 产生 较大 的吸 引力 。 这 样就对 通信 网络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社 会 的发展 推动 了下一 代 网络 [  ̄ / ] N G N的产 生与 发展 , 并受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按功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 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按功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实现业务 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 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不同的功能层次之间通过开放的接口 连接。因此,其位于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控制层面。 连接。因此,其位于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控制层面。
LOGO
软交换
————NGN的核心技术 ————NGN的核心技术
Related Documents
NGN: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 Network,
代网络。 代网络。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 是以软交换为核心 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基于分组的网络, 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控制层(Control Layer): Layer) 控制层(
实现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控制各种媒体网关,完成计费和数据采集、网间互联等 功能。
传送层( Transport Layer): Layer) 传送层(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Your company slogan
Related Documents
(7)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 系统完全不同的、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 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 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 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的演进
• 第一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模拟通信技术; • 第二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基于TDM电路交换的数字 通信技术; • 第三代通信网的核心技术:基于统计服用分组交换的 数字通信技术。
通信网的演进过程
• 业务节电的演进: --模拟:空分;电路交换 --数字:时分;程控;电路交换 --数字:统计;分组交换(多种技术) • 传输系统的演进: --FDM(载波) --TDM (SDH) --WDM --ASON • 移动通信的演进: --FDMA --TDMA;CDMA --WCDMA
• Access Gateway(AG):在Softswitch的控制下,完 成媒体流转换和非SS7信令处理等功能,主要用 于终端用户/PBX接入、中继(非SS7信令)接入。
接入层网元构成(续)
• Media Server(MS):在Softswitch的控制下, 为智能终端和媒体网关提供媒体资源, 如播放录音通知、会议桥、语音信箱等。 • H.323 GW: 提供软交换网络与H.323 网络 的互通功能 • 各类终端:包括提供传统语音业务的 POTS、ISDN终端和可提供语音、信息和 视频业务的智能终端,这些终端可基于 SIP、H323、H248协议的硬终端和软终 端。
软交换基础
什么是软交换网络
• • • • • • 以软交换设备为核心 提供各种接入手段 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 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 采用标准协议的分层结构 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
软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1
电路交换模式
计费 管理
软交换模式
SCP
管理 业务
SS7 Net
控制
SCP
计费
业务能力试验状况
• 能继承传统PSTN/ISDN网络的业务,并在业务特性上有所 增强。
对NGN的理解
• NGN是在网络业务量与电信外部环境几乎同时发生巨 大变化的前提下,电信业试图利用最新技术成果适应 发展、变革和竞争需要而提出的下一步网络发展的总 体设想和思路。 • NGN技术:是网络整体技术,不是单向技术 • NGN推进:是演进,而不是革命 • NGN现状:并无定论,亟待IT业联合创新 • 我国在NGN领域研究和国际同步,发展环境领先于国 际
SS7
H.248 软交换
H.248
T D M
T D M
Time Slot Interchange 用户板 中继板
T D M
T D M 网关
IP Packet Data ATM Backbone ATM IP 网关
软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2
智能网
软交换设备 系统处理机模块 业务服务器 Message Bus
业务层网元构成
• Application Server:对内或对外提供应用编 程接口(API),通过提供业务生成环境, 完成业务创建和维护功能。
软交换协议体系
SCP
INAP
网管系统
SNMP
CORBA
PARLAY SIP
应用服务器
软交换机
M3UA/SCTP
SIP-I
软交换机 分组核心网
H.248/MGCP
传送层
核心包交换网络
接入层
信令网关
中继网关 智能终端 PSTN/ISDN
驻地接入 网关
综合接入设备
无线接入 网关
七号信令网
网络功能分层-接入层
具有丰富的业务接口,如POTS、ISDN、V5、xDSL、以太
网、CABLE、无线接入等。

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和适配。
接入层的设备作为分立的网元设备独立发展,它的功能、 性能、容量都可以灵活设置,以满足不同用户和环境的需 求。
协议一致性和互通性试验状况
–针对中国电信的网络和业务需求,中国电信 目前已经完成了软交换协议系列协议和设备 标准,并指导厂商完成了一致性和互通性测 试。 –从互通性测试情况来看,信令符合标准,可 以支持基本语音业务和基本补充业务的互通。 增值业务的互通性有待相关业务规范和相关 协议修订完成后,再验证设备的互通性。
传送层网元构成
–ATM承载: • ATM交换机 • 媒体格式为VoATM(AAL1或AAL2)、VoIPoATM(AAL5) –IP承载: • 二、三、四层交换机,路由器 • 应提供QOS保证 • 全程IP承载是发展的方向。
控制层网元构成
• 软交换设备 • 路由服务器(尚在讨论之中):用于软交换大型组网中, 当软交换无法提供被叫路由信息时,向其所属路由服 务器查询。路由服务器维护一个中央数据库,包含了 它所负责的一定范围内内的所有软交换设备的路由信 息。
NGN的技术特征
• 网络层趋于采用统一的IP协议:实现网络和业务的融 合 • 链路层趋于采用电信级节点:高性能核心路由器+边缘 路由器/交换机 • 传送层趋于实现光联网:提供巨大而廉价的带宽,透 明支持任何业务和信号 • 接入层采用多元化的宽带接入技术:无线技术将提供 灵活的无缝介入 • 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层分离:独立的运营商, 良性生态价值链 • 开放式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分布式结构,开放式环 境
发展下一代电信网的驱动力
• 革命性的技术当前,电信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未遇的 巨变,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的进度明显加快,电信管 制体制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 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网络的融合正成为电信发展的 大趋势 • 当技术条件准备就绪后,管制的放开和市场竞争的需 要成为关键因素,世界性的管制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的变化已成为三网融 合的外部推动力,从此,信息业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 三网的最终融合已不可阻挡 。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技术
2004年12月8日
主要内容
• • • • • • • NGN的发展动力 NGN的基础 软交换基础 软交换网络的结构 软交换网络的设备及协议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提供 关于NGN发展的思考
NGN的发展驱动力
NGN的发展背景
• 两大业务市场: --数据:我国INTERNET业务量已超过电话成为主流; 其中宽带用户数将在数年后超过窄带用户数 --移动:2003年全球和我国移动用户数均已超过固定用 户数 • 三大信息技术: --IP --光通信 --无线通信 • 两个融合方向: --通信网和计算机网融合 --固定网和移动网融合

继承性和兼容性
-
软交换网络结构特点-2
以软交换技术为呼叫控制核心的NGN体系天然的继承了 传统PSTN业务的所有特性,并充分利用IP网络业务平 台的优势,可以发展出更多新业务。 通过各种网关设备实现与现有电信网络的业务互通, 保证网络的演进可以平滑地进行,对现有电信业务的 完全兼容。
-
• 设备的综合接入
NGN发展目标
• 下一代交换网(NGSN):以软交换为核心 • 下一代传送网(NGTN):以MSTP、智能光网络为 基础 • 下一代数据网(NGDN) :以IPv6为基础(NGI) • 下一代接入网(NGAN):以多元化宽带接入技术 (xDSL、PON、以太网、WLAN等)为核心 • 下一代移动网(NGMN):以3G为代表(B3G、4G)
实现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其核 心设备就是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完成基本的实 时呼叫控制和连接功能,支配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流的 处理,并能够提供开放的、标准的接口和协议。
网络功能分层-业务层
运营商、业务开发商、用户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开发 各种实时业务,而不用考虑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终端类型, 以及所采用的协议细节。
长途/汇接
软交换 信令 网关 长途局/SSP 长途电话网 IP/ATM网络 信令 网关 长途局/SSP SCP SCP
七号 信令网 汇接局
中继 网关
中继 网关
七号 信令网 汇接局
本地 端局
本地 端局
本地网A
本地网B
本地接入
SCP 软交换 信令 网关 软交换
七号信令 网
IP/ATM网络 汇接局 中继 网关 本地 端局 V5.2 PRI POTS/ AN BRI PBX 用户接 本地 入网关 端局 xDSL ADSL DSLAM 10/100Ba seT
核心分组传送网
Switch Fabric
信令终端
中继网关
中继模块
用户 接口模块
SS7 信令网关
中继网关
(提供E1、V52 及PRI接口)
用户接入网关 中继网关
(AG, IAD, SIP等智能终端.)
软交换网络结构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
业务层
业务控制点 HLR AAA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控制层
软交换
路由服务器 软交换
NGN的基础
什么是NGN?
• 并无统一的解释,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士有不同的解 释
• ITU-T SG13的定义: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 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 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于底层传送技 术的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 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一致性 和统一性。
xDSL
综合接入设备综合接入设备
大客户
业务 数据库 软交换
应用服务器
IP/ATM网络 中继 网关 综合接入设备 PSTN SOHO 企业网 PBX 城市A 城市B 企业网 综合接入 设备
软交换网络建设中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中国电信
• 2002年组织了四城市的NGN系统测试, 包括北电、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阿 尔卡特 • 2003年继续在四城市进行业务实验 • 2003年北京、河南开展NGN业务实验和 试商用 • 2004年开始在广州进行试商用
–支持各类有线及无线接入方式 –可向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提供无差异业务
软交换网络设备及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