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测量

1、许多石英电子手表具有听表的功能,通过反复尝试学会使用这个功能。

2、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来回摆。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

答: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对于后一个问题,可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认识到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

3、各组同学之间比一比,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答:略

4、用宽约2cm的牛皮纸条,自制量程为2m、分度值为1cm的卷尺。用这个卷尺测量家里某个人的身高。起床后和临睡前各测一次,你会发现什么?

答:由于白天人们多处于站立姿势,自身的重使得骨骼间缝隙变小,因此临睡前的身高要低于起床后的身高。

5、联系电流表、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用法,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答:使用刻度尺常出现的错误有:(1)不注意起始刻度;(2)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测量结果不写单位;(3)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重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答:火车;树木、房屋等。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B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

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这是为什么?

答: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而跑道在不断运动。

4.我国自1984年4月8日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

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同步卫星

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

不动,为什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答: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它们相对

静止;一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423km/h,大约是普通列车的多少倍?

答:普通列车的速度建议用本节第二题的结果8.8m/s比较,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大约是普通列车的速度的1.3倍。

2、根据图12.2-5的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以及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答:要做对这道题,学生首先要能看懂列车时刻表,会计算列车在两个车站之间运行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再利用公式。这道题的目的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向学生渗透:科学就在身边。

襄樊到丹江的距离103公里,S

1

=103000 m ;

运行3小时15分,t

1

=3×3600+15×60=11700 s

V

1

=8.8m/s

同样,朱坡到老河口的距离37公里,S

1

=37000 m

运行时间1小时零7分,t

1

=1×3600+7×60=4020 s

V

1

=9.2m/s

3、在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利用里程碑如何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答:用手表测出通过1km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

4、地面上里一个杆子,在阳光下测量杆顶的影移动的速度。在这项活动中,除了速度的测量方法外,你还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几个新的问题?

提示:影的移动不是匀速的

5、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下。当潜艇发现正前方5km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3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10km/h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命中航母?

答:如果以航空母舰为参照物,鱼雷

相对于航母的速度为140km/h。由公

变形,得,则鱼雷击中航母所需时间为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

Z13(北京一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

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