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1-13;修订日期:2005-03-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052、4020101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125003)。

作者简介:曹小曙(1970-),男,甘肃省临夏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城市地理研究。E -mail:Caoxi 2

aoshu964@s ohu .com

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发展趋势

曹小曙,薛德升,阎小培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从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核心概念入手,在对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地理著作及刊物的研究进行综述基础上,对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发展进行分析,揭示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丰富和发展城市地理学及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关 键 词: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6)01-0111-07

1 前 言

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作为交通运输地理,当然也是城市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于各个学科研究的交叉领域,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外通用的交通地理学教材有两本。1992年B rian Hoyle 和R ichard Knowles 主编《Mod 2ern Trans port Geography 》,1998年出版第二版。此

著作中关于城市交通的研究包括了:城市交通模式(U rban Trans port Patterns ),城市交通运输问题(U r 2ban Trans port Pr oble m s and Soluti ons ),城际间交通

运输(I nter 2U rban Trans port )[1]

。第一本以城市交

通运输地理命名的著作是1986年出版的由Susan Hans on 主编的《The Geography of U rban Trans porta 2ti on 》,第一版的出版,构建了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

的框架,在此之前,没有单独关注城市交通运输的地理学著作,也没有城市交通运输的著作提供地理学家的研究及观点。1995年出版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由Susan Hans on 和Genevieve Giuliano 共同主编,从地理学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城市交通运输的各个方面

[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创刊的

《Journal of Trans port Geography 》对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包含了较多的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内容。

中国的研究以1986年出版的杨吾扬等学者所著《交通运输地理学》为代表,他们将交通运输地

理学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交通运输地理学、部门交

通运输地理学、区域交通运输地理学和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四部分。对城市交通是以城市道路交通的地理研究为标题,主要包括了:城市道路交通概述、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基本原理、城市道路网的格局、城市道路网横断面型式的布置、交叉口、停车场

和广场的布置、城市交通量的调查和分析[3]

。1993年出版了《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关于城市交通运输的研究包括了:城市交通网的发展与布局、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及构成、城市对外交通的发展及其

布局演变、城市交通布局发展前景[4]

。2000年出版第二版,但对城市交通运输的研究内容未有大的

变动[5]

中国传统城市交通运输地理是城镇内部道路交通网、客货和交通流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线和站、港空间组合的研究。是研究城市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的领域。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交通,着重于从自然条件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城市经济结构与它的紧密结合、城市间运输联系以及城市内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的要求等方面进行

分析,并注重数学计量方法的运用[6]

。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的深入,事实上研究内容与重点已远远超出了上述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的概念。

2 核心概念及相互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始终围绕着几个重

第26卷第1期2006年02月 地 理 科 学SC I E NTI A GE OGRAPH I C A SI N I C A

Vol.26 No.1

Feb .,2006

要的核心概念展开的,包括通达性与机动性(Ac 2cessibility &Mobility )、居住与工作方式(Residential &E mp l oy ment Patterns )、公平性(Equity )。通达性是指在确定的距离或出行时间内到达活动场所机会的多少。通达性概念最早由汉森(Hansen )提出,将其定义为相互作用机会的潜力

大小[7]

,国内学者也称通达性为可达性、易达性[8]

。通达性是目前国际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机动性是指在不同的活动场所之间移动的能力。城市通达性与机动性的研究与城市交通系统及其自身发展、社会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同时与土地使用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的共生关系是地理学家对城市交通运输感兴趣的重要原因[9]

居住与工作是城市区域内的主要活动方式,城市居住方式与工作方式的变化与社会变化紧密联系。社会变化如老年人口、外来移民增加、收入悬殊加剧、信息技术发展等以及工作地点变化对城市交通运输发展会产生影响。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住户类型的变化(涉及到年龄、贫富、性别等)、工作方式的变化均与城市交通运输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居住与工作方式始终是城市交通运输地理学

研究的焦点[10]

城市交通运输对城市生活结构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问题,所以城市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中始终贯穿着公正性这个概念。城市交通使用的缺乏会造成社会排斥。空间上的排斥通常发生在低密度地区,那里的公共交通运行在经济上缺乏可行性,或者发生在城市周边地区,那里的服务设施不完善或是需求大于供给;时间上的排斥牵涉到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夜晚出行者,他们或者是很早出门,或者是周末,这时公共交通服务往往没有或者不充足;造成个体排斥主要是因为性别、年龄、种族背景、疾病或残疾等个人特点;经济上造成

排斥是指人们没有能力来支付交通费用[11]

。上述几个核心概念间存在相互紧密联系的关系(图1)。移动水平和约束性的范围主要是依赖于出行个人因素,例如健康、金融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应用。每个人的生活圈在不同的阶段都经历不同的机会和需求。实际目前的移动性由个人的移动能力所决定,移动能力又由个人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所决定,个人资源和基础设施又与区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切的综合又体现着社会

的公平性[12]

图1 通达性-机动性-个人出行相互关系基本组成

Fig .1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accessibility 2mobility 2pers onal travel relati onshi p

3 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演化

城市的结构、城市的大小及其扩展,城市的生

活方式及特点全都是由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质和服

务质量来决定的[13]

。3.1 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其与区域及区域外的物质联系主要依靠对外交通来实现,因此,城市交通

211 地 理 科 学 2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