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及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

共建“公共平台”,加强“医信”人才队伍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考试管理中心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网游动漫学院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IT职业技术培训认证丛书主编胡铮借此“贯彻落实卫生部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暨电子病历应用研讨交流会召开之际,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部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考试管理中心及有关部门的委托,就有关如何促进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谈一些看法。

一、纵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培养现状分析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各行业中是开展得比较早的,至今已有20多的发展,自1995年国家推行“金卫工程”以来,医疗卫生系统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日俱增。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新医改方案,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个历史性的机遇和突破,新医改方案中信息技术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法律制度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

然而,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医疗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许多专家认为,现在不少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医院管理流程的计算机化,并不是真正的医疗信息化!真正的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的完整共享,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具调查数字显示,全国现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90万之多,而在医疗机构信息应用领域工作的,既熟悉医疗又熟悉IT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员却是凤毛麟角。

并且,现阶段已建成HIS的医院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并不是很多,其余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是形同虚设。

而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医院缺乏通晓IT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需要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日常的工作流程和数据管理。

本报告旨在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对医院运营的影响和潜在的益处。

二、背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理论,对医院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该系统,医院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管理、医疗资源调配、医疗质量控制、费用管理等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资源利用,提升医疗水平。

三、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辟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开辟和运行该系统所需的技术条件。

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软件开辟工具等已经成熟可靠,能够满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2. 经济可行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辟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投资。

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我们发现该系统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

例如,通过系统的电子病历管理功能,可以减少纸质病历的使用,节省大量的纸张和印刷成本;通过系统的医疗资源调配功能,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院的收入。

综合考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 组织可行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辟和运行需要得到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得知医院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并愿意为系统的开辟和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因此,在组织层面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可行的。

4. 法律可行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辟和运行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发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

例如,系统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需要符合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规定。

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可行的。

四、系统功能需求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我们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

医疗行业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医疗行业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医疗行业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第1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 4 1.1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意义 ............................................................................................... 4 1.2 建设目标与预期效果 ....................................................................................................... 5 第2章 项目需求分析 ..................................................................................................................... 5 2.1 现状分析 ........................................................................................................................... 5 2.1.1 医疗行业背景 ............................................................................................................... 5 2.1.2 现有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5 2.2 功能需求 ........................................................................................................................... 6 2.2.1 电子病历创建与编辑 ................................................................................................... 6 2.2.2 电子病历管理 ............................................................................................................... 6 2.2.3 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 ................................................................................................... 6 2.2.4 临床决策支持 ............................................................................................................... 6 2.3 非功能需求 ....................................................................................................................... 6 2.3.1 系统功能 ....................................................................................................................... 6 2.3.2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 6 2.3.3 系统安全性 ................................................................................................................... 7 2.3.4 系统可扩展性 ............................................................................................................... 7 2.3.5 用户友好性 ................................................................................................................... 7 第3章 系统架构设计 ..................................................................................................................... 7 3.1 总体架构 ........................................................................................................................... 7 3.1.1 基础设施层 ................................................................................................................... 7 3.1.2 数据访问层 ................................................................................................................... 7 3.1.3 业务逻辑层 ................................................................................................................... 7 3.1.4 服务接口层 ................................................................................................................... 7 3.1.5 用户界面层 ................................................................................................................... 8 3.2 技术选型与标准 ............................................................................................................... 8 3.2.1 开发平台 ....................................................................................................................... 8 3.2.2 数据库 ........................................................................................................................... 8 3.2.3 前端技术 ....................................................................................................................... 8 3.2.4 后端技术 ....................................................................................................................... 8 3.2.5 网络通信 ....................................................................................................................... 8 3.2.6 系统安全 ....................................................................................................................... 8 3.3 系统模块划分 ................................................................................................................... 8 3.3.1 用户管理模块 ............................................................................................................... 8 3.3.2 病历管理模块 ............................................................................................................... 8 3.3.3 检查检验模块 ............................................................................................................... 9 3.3.4 药品管理模块 ............................................................................................................... 9 3.3.5 费用管理模块 ............................................................................................................... 9 3.3.6 统计分析模块 ............................................................................................................... 9 3.3.7 系统设置模块 ............................................................................................................... 9 第4章 数据库设计与数据标准化 ................................................................................................. 9

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实践

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实践

工作探讨 ・
21 9 第 2 0 年 月 8 第7 1 期
中医医院 电子病历 系统建设 的实践
肖 军 , 一 帅 , 国龙 , 海 芹 , 顾 顾 沈 章辰 熙 , 涌 孟 江苏 省 江 阴市 中 医 院 ( 京 中医药 大 学江 阴 附属 医 院 ) 息科 , 苏 江阴 南 信 江
pt1 i . a
[ ywo d ] nomainmaa e n; lc o i m dc le od T a io a C ieeMe iieHoptl Ke r s I r t n gme tE et nc e i cr; rdt n l hn s dcn si f o r ar i a
M e iieHo pt l d c n s ia
X A0 J n GU Y s u i G oo g S N aq n Z NG C e x, N o g / u , i a, U Gu l , HE H ii, HA h n iME G Y n h n
D pr et fn r tn te r i nl hns M d ie op a o J ny i J ny flt op a o N n ea m n o I o i ,h a t a C iee ei n sil f i gi Ct i gi Afie H si f a— t f mao T di o c H t a n y(a n ia d t l j g r ioa C iee ei n oee J n s r i e 2 40 , h a i a t nl hns M d ie lg) i guPo n 1 0 C i n T di c C l ,a vc n
21 0 0年 , 生 部 制 定 了 《 子病 历 试 点 工 作 方案 》 指 出 卫 电 ,

医院互联网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院互联网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院互联网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现状分析(一)医院概况我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拥有多个临床科室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队伍专业素质较高。

(二)医疗服务现状目前,医院的医疗服务主要以线下门诊和住院为主,患者就诊流程较为繁琐,排队等候时间长,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三)信息化建设现状医院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拥有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但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存在一定障碍。

三、需求分析(一)患者需求患者希望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减少就诊时间和成本,实现线上咨询、预约挂号、复诊开药等功能。

(二)医护人员需求医护人员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诊疗流程,实现远程会诊、医疗数据共享等。

(三)医院管理需求医院管理层希望借助互联网医院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优化资源配置。

四、市场分析(一)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竞争态势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互联网医院在运营,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潜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互联网医院的市场潜力巨大。

五、技术可行性分析(一)技术架构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安全可靠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患者端、医护端和管理端的互联互通。

(二)数据安全采用严格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备份机制,确保患者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三)技术团队医院可以组建或与专业的技术团队合作,保障互联网医院的技术研发和维护。

六、经济可行性分析(一)建设成本包括平台开发、硬件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推动者社会的进步,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推广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IT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步入信息化时代,有巨大的数据信息等待加工处理和传输,这使得对数据的进一步掌控和利用显得尤为迫切.目的国内外的医疗部门正在积极地参加到这场变化中来。

我国多家医院已经建立起医疗信息系统。

该系统正在全国逐步推广。

传统的病历模式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记载病历的新载体电子病历——电子病历也应运而生¹。

目前,我国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大多具有了规模不一、程度不同的医院信息系统(HIS)。

作为HIS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对病人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它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可减少更多的人力物力。

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高病人信息的管理效率,也是医院病人信息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条件.1.2国内外研究现状20多年来,欧、美一些大医院开始建立医院内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随之电子病历在美国、英国、荷兰、日本、香港等地区有了相当程度的研究和应用。

美国政府已在大力推广、普及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的应用工作, 印第安那大学医学分校利用EMR预测癌症早期病人的死亡率,波士顿EMR协会正在研究通过Internet传输急救病人的EMR问题。

英国已将EMR的IC卡应用于孕妇孕期信息、产程启示及跟踪观察.香港医院管理局的患者卡(Patient Card)记录了病人完整的医疗过程,包括医生检查、检验结果、X片、CT片MTI片及处方等。

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把EMR作为一个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医疗单位实施和普及。

互联网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互联网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互联网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对互联网医院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在技术、市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互联网医院概述互联网医院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为患者提供在线诊疗、健康咨询、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的新型医疗机构。

它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一)信息技术支持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例如,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医疗决策提供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诊断、智能导诊等功能;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使得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医疗服务。

(二)医疗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

这些信息系统为互联网医院的实现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与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对接,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三)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重要保障。

目前,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发展,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可以有效地保障互联网医院的网络安全,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四、市场可行性分析(一)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医院就诊,对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需求迫切。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患者提供了足不出户就能看病的便利。

(二)目标用户互联网医院的目标用户主要包括慢性病患者、复诊患者、健康咨询者等。

新院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院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结论:新院区项目具有较高的实施可能性,能够满足区域医疗需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建议:
1.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医疗服务需求,调整服务策略。
2.选择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确保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可控。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筹措和投资回报的稳定性。
4.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新院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对新院区的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从项目背景、技术可行性、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结论与建议五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项目的实施可能性和潜在风险。
一、项目背景
二、技术可行性
1.技术需求分析
2.技术方案比选
3.技术实施计划
三、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
3.财务来的发展需求,选择可扩展性强的技术方案。
环保指标: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技术方案。
3.技术实施计划
在确定技术方案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实施计划,包括:
项目进度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技术支持与培训:确保技术供应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质量。
1.技术需求分析
新院区的建设需要满足现代医疗设施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智能化医疗设备、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等。我们针对新院区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确保院区建设能够满足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需求。具体需求包括:
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医疗信息查询等功能。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涉及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以下是我们对技术风险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XX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及实施可行性方案 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促进我院电子病历的应用与发展,规范电子病历使用行为,维护电子病历实施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病历书写 基本规范 》及配套文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与实施步骤) 本制度适用于电子病历当事人在本院内运用电子病历进行的各类医疗活动。 第三条(主管部门及其职责)淮北市卫生局是本院电子病历的主管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并实施电子病历管理的规范和发展规划;(二)负责医疗机构实施电子病历的审批工作;(三)指导、协调电子病历的实施;(四)监督、稽查电子病历的使用;(五)保障电子病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当事人权益。 第四条(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部门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子病历的法规和规定;(二)制定本单位电子病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三)保证电子病历的安全运作; (四)负责对本单位或所属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五条(实施原则)参与电子病历活动的当事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第二章 电子病历实施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 (医疗机构准入) 3

(一)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向安定区卫生局提出申请 经审批后实施。 (二)医疗机构申请实施电子病历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保证电子病历实施的技术设施。2.使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电子病历软件、标准代码和接口。3.具备保证电子病历实施的各种安全措施。4.专业人员取得电子病历使用资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医疗机构的义务) 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遵循以下义务 (一)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公开自己的基本资料,包括医院名称、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及合法实施电子病历资格的证明 等。 (二)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不得利用电子病历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以垄断手段或其他非法方式损害电子病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三) 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电子病历的安全问题 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稽核制度。 第八条 ( 电子病历系统运行要求) (一)电子病历系统必须在相关的诊疗环境或诊疗区域内使用。 (二)用于电子病历的计算机系统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 例》有关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 (三)电子病历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审定的安全保密产品。 (四)电子病历系统的术语、编码等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五)电子病历系统运行时间必须准确时间记录必须完整。 第九条 (认证制度) 4

本院电子病历活动的身份有效证明实行数字认证制度。凡参与电子病历活动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备份站 点应当到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申领数字认证证书。电子病历当事人也可以到认证机构申领数字认证证书。 第十条 (电子病历签字) (一)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采用电子签字以确保电子病历的有效性。 (二)签字人可以选用数字证书管理机构(CA)提供的签字服务或选用电子病历系统自带的签字机制。所有签字机制均须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三)签字人应合理使用自己的电子签字,避免他人越权使用签字设备。在签字设备损坏、被盗或遗失的情况下应及时通知接受或可能 接受其签字的医疗机构。 (四)电子病历采用电子签字生效原则。电子签字进入电子病历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电子病历生成的时间;确认使用自动电子签字系统的电子病历进入自动电子签字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电子病历的生成时间。 第三章 电子病历建立 第十一条 (建立原则) (一)电子病历的建立应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配套文件的要求。 (二)电子病历的建立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 (三)电子病历的建立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四)建立电子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取得卫生部门书写病历的资格。 (五)医务人员应保证所撰写的电子病历的真实性。 第十二条 (书写要求) 5

医疗机构建立的电子病历必须满足下列的要求 (一)电子病历的书写应当客观、真实、规范、完整。 (二)电子病历的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 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特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中医术语的使用应依照有关国家标准、规范执行。 第十三条 (病历签收) (一)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书写电子病历后应使用手工签字进行确认。 (二)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电子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经电子签字后方可生效。 第十四条 (完成时限) (一)医务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子病历的书写。 (二)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四章 电子病历修改 第十六条 (修改权限) (一)医务人员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权限修改电子病历。 (二)医务人员进入电子病历系统修改电子病历时必须进行身份鉴别。 第十七条 (修改留痕) (一)电子病历修改时必须保留原病历版式和内容。 (二)电子病历的修改必须在病历文本中显示标记元素和所修改的内容。 (三)电子病历修改时必须标记准确的时间。 第十八条 (修改签字) (一)电子病历修改后需经修改者电子签字后方可生效。 (二)对电子病历当事人提供的客观病历资料进行修改时 必须经电子病历当 6

事人认可 并经签 字后生效 。签字应采 用法律认 可的形式 。 第五章 电子病历存储与保管 第十九条 (电子病历存储要求) (一)电子病历的存储符合病历安全的要求 便于检索和调用。 (二)电子病历的存储采取本地备份、异地备份和存储机构备份三种形式。 (三)医务人员在书写或修改电子病历时应及时在本地备份;书写或修改完毕后 该病历信 息应即 时异地备 份 ; 重要病历 信息必须上传至 电子病历 存储机构备份。 (四)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异地备份机制。 (五)作为电子病历的存储机构 必须获得本市区电子病历的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授权 以 取得电 子病历存 储机构的资 质。 (六)负责存储电子病历的存储机构必须对电子病历进行灾难备份。 (七)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 医疗机构负责医疗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应当将存储 于电子 病历存储 机构数据库 中的电子 病历打印 在电子 病历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 。 第二十条(电子病历保管要求) (一)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管理制度 设置专门部门或配备专职人 员 具 体负责本 机构电子病 历的保存 与管理工 作。 (二)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妥善保护患者的电子病历。参与电子病历实施的医疗机 构应当 维护自己 和他人的隐 私权。未 经当事人 许可 任 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不正当地 使用他 人的个人信息 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人透露、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 7

( 三) 电子病 历的保管 需满足下 列要求 1.电子病历可以采用电子数据方式保存 也可加用纸张方式保存。 2.电子病历档案的存留时间不得少于法律规定的纸张病历的存留年限。 3.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和电子病历存储机构应当电子病历的保管工作 对电子病历 严格管理 避免 数据被篡改 、伪造、 隐匿、窃 取和毁坏 。 4.电子病历的销毁必须得到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的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销毁电 子病历。 第二十一条(证据留存) 如果法律要求某些病历文件、记录或信息必须留存 则此种要求可以通过留存电子数据 方式予 以满足 但要符合下 述条件 (一)其中所含信息可以调取 以备日后查用; (二)按照其生成、发送或接收时的格式留存了该电子病历 或以能够证明所生成、发送 或接收的信息可以完整重现的格式留存了 该病历; (三)电子病历的来源和目的地以及该病历被发送和接收的时间信息完整。 第六章 电子病历调用与交换 第二十二条(调用申请人) 调用申请人有权通过电子病历查询系统调用电子病历 其权益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及配套 文件汇编 保护 ;《医 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汇编未作 规定的 受其他有关 法律、 法规保护。调用申请人包括 下列人员 或机构 (一)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保险机构。 8

(四)因办理案件需要调用电子病历的公安、司法机关。 (五)其他法律许可的个人或组织。 第二十三条(调用申请人合法性审核) 医疗机构应当由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电子病历的调用。调用申 请人应 当按下列 要求提供有 关证明材 料 (一)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 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或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的数字认证 证书。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 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或国家批准的认 证机构 的数字认 证证书、申 请人与患 者代理关 系的法定 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 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或 国家批 准的认证 机构的数字 认证证书 、申请人 是死亡患 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 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 代理人 的有效身 份证明或国 家批准的 认证机构 的数字认 证证书、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 关系的 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 五 ) 申请人为 保险机构 的 应当 提供保险合 同复印件 承办人 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或国家批准 的认证 机构的数 字认证证书 、患者本 人或者其 代理人同 意的法定证明材料 ;患者死亡的 应当 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 承办人员的有 效身 份证明 死亡患 者近亲属 或者代理人 同意的法 定证 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 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 应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