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天线选择的空间调制及性能仿真

合集下载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现代通信系统中,随着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未来的5G通信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对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进行性能分析,探讨其在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方面的优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基本原理。

在传统的单用户系统中,由于每个用户在独立的信道上进行通信,多用户干扰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而在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每个用户可以利用多个天线进行通信,同时在空间上分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多用户多天线系统通过利用空间上的多样性来抵消多用户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其次,我们将分析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性能优势。

通过利用空间分集技术,系统可以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流,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此外,多用户多天线系统还可以通过波束赋形技术来增强信号的覆盖范围,减少信号的衰减和多径效应,从而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5G通信系统的需求。

接着,我们将讨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多用户多天线系统需要解决多个用户之间的干扰和共享天线的问题。

为了有效抵消多用户干扰,系统需要设计合适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多用户调度策略。

此外,多用户多天线系统还需要考虑天线之间的协作和联合传输,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利用。

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最后,我们将给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的实验结果和总结。

通过对实际系统的仿真和测试,我们可以验证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在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方面的优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场景和参数下的性能表现,为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通过对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性能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势,为未来5G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提供重要参考。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
• 和单天线系统相比,引入空间增益。 • 接受机设计比V-BLAST要简单,因为不存
在ICI,所以复杂的冲突避免算法就不需要 了。
• 在接受天线数量小于发送天线数量情况下, SM也能获得较好性能。
• 可以工作在多址接入场景。 • 空间复用增益带来更高的容量(和stbcs比
较)。
• ssk调制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复杂度。
信号同时传输,代价高,而且不符合摩尔 定律。 • 接收天线的数量大于发送天线数量,不经 济。
SM如何工作
• SM的基本思想是将一块信息比特映射为两 种信息——信号星座图(调制方式)和发 射天线的序号。
• 发射端通过SM映射,将比特信息映射为调 制星座图和天线序号,选择相对应的天线, 选择相对应的调制方式,打开发射天线。
• 根据ML规则,接收机计算接收信号和经过 信道调制的可能信号间的欧几里的距离, 然后选取距离最近的。
• 这样,所有的传送信息可以被解码出来
优势与缺陷
ADVANTAGES
• 和其他MIMO方案相比(V-BLAST和 Alamouti 时空策略),SM避免了ICI和IAS, 而且在发送端只要一个RF链。
• 最近研究重点:将SM应用到MIMO场景中, 并与其它方法比较
• 挑战: • 1.无线信道的调制作用。 • 2.接受系统复杂度vs获得的性能提升
• 3.信道自适应编码 • 4.用信息论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 5.基于SM的发送分集增益 • 6.uwb辅助SM设计 • 7.SM在多跳和协同网络中应用 • 8.从理论到实践
信道阶段从发射机发出的信号经过无线信道由于发射天线在阵列中的不同空间位置从不同天线有一根天线会发送其他天线的功无线信道给不同位置的天线加以不同独立的调制

基于天线选择的SM-SS系统的研究

基于天线选择的SM-SS系统的研究

基于天线选择的SM-SS系统的研究闫霄翔;刘李晓【摘要】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利用天线索引传递信息的新型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但是SM系统的误码率对于信道相关性非常敏感,为了降低信道相关性对SM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将SM技术和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ystem,DSSS)技术相结合,提出了SM-SS(Spatial Modulation-Spread Spectrum,SM-SS)系统的概念.文中给出了SM-SS系统的系统模型,接收端的检测算法,最后分别在独立信道和相关信道下对SM-SS系统和SM系统和DSSS系统做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显示SM-SS系统克服了相关信道对SM系统的影响,同时相比DSSS系统具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期刊名称】《广东通信技术》【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SM系统;SM-SS系统;相关信道;误码率;频带利用率【作者】闫霄翔;刘李晓【作者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利用天线索引传递信息的新型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

SM技术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MIMO系统中存在的信道间干扰(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ICI),同时可以降低接收端对天线同步(Inter antenna synchronization,IAS)信息的依赖,进而降低MIMO系统的实现复杂度。

SM系统较低的复杂度使得MIMO系统有可能广泛应用于小体积的移动终端上。

通过对SM技术的研究, SM技术虽然能降低MIMO系统的实现复杂度,但是由于其利用信道之间的差异承载信息,所以S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对于信道的相关性非常敏感。

MIMO信道空时码(STBC)性能仿真

MIMO信道空时码(STBC)性能仿真
t h11 t h21 Ht t hN r 1 t h12 t h22
×
的信道矩阵 H 表

t hN r2
h1tN t t h2 Nt t hN r Nt
表示 t 时刻从第 i 根发射天线到第 j 根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在 t 时刻,第 j 根
所以, 分集增益是相同差错概率时的空间分集系统相对于无分集系统可以节省的发射功 率, 决定了差错率曲线随SNR变化的斜率。 编码增益则是相同分集增益和相同差错概率时 的编码系统相对于无编码系统的功率增益的量度, 决定了无编码系统的差错概率曲线相对于 相同分集数时空编码得到的差错概率曲线的水平偏移程度。
ˆ1 arg min d 2 ( ~ ˆ1 ) x x1 , x
ˆ1S ) (x
ˆ2 arg min d 2 ( ~ ˆ2 ) x x2 , x
ˆ2S ) (x
因此这种码的最大似然检测器具有低译码复杂度,同时获得了满分集。 3.3 有多根接收天线的 Alamouti 方案
Alamouti 方案可以应用于发射天线数为 2 和接收天线数为 与单接收天线的情况一样。第 j 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为: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MIMO 信道空时码( STBC )性能仿真
摘要: 空时编码是达到或接近 MIMO 无线信道容量的一种有效的编码方式, 它通过在时间上与空间上进 行联合编码,使得在不同时刻从不同天线发送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冗余) ,从而达到在不牺牲系统带 宽的条件下,提高系统传输性能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空时编码的基本思想。然后分析了空时编码的性 能,最后给出了该编码方案的仿真结果图和结论。 关键词 : 空时编码 STBC 仿真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性能分析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面对大量用户同时连接时往往面临容量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空间分集技术被引入到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空间分集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接收不同传输路径上的信号,并将它们进行组合处理的技术。

通过将多个接收天线部署在不同的位置上,系统可以利用多径传输路径带来的信号多样性,从而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通信质量。

在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空间分集技术可以帮助系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降低干扰,提高系统容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将对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性能分析。

首先,将介绍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架构,包括用户接入过程、信道估计、资源分配等关键技术。

然后,将详细探讨空间分集技术在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以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接着,将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实验,对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利用实际数据和场景,评估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传输效果和容量表现。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参数和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找出优化方案和改进途径,为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提供参考。

在实验部分,将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调节参数和算法,观察系统在高负载和不同信道环境下的表现,验证空间分集技术在提升系统容量和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最后,将总结研究的成果和发现,分析空间分集技术在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性能特点与优势,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参考,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多天线的空间调制技术SM

多天线的空间调制技术SM

❖同空的间应S调M用(制S环p(aS境tiapl中aMtu被iadul提lmati出oond),u是l并a什ti且么on?他)”如们的何发概工展作念也?在各不有 不同。
❖SM的基本思想是将一块信息比特映射为两 种信息——信号星座图(调制方式)和发射天 线的序号。与通常的 OFDM 中在频域中的复 用不同,这里是在空间域内实现了一种空间复 用。正因为这个原因,这种空间复用方法也叫 做正交空间分集复用(OSDM)。
多天线技术(Multiple-antenna)
❖原理:用增加系统复杂度和费用为代价换取 更好的误码率性能和数据传输速率
❖应用:目前,使用多天线的传输策略中,空 间调制技术(SM)是使用最广 泛的。
❖ SM(Spatial Mudulation)是什么?如何工作? ❖ SM的优缺点 ❖ 目前发展情况
M即I多MO输是入M多u输lt什ip出le么技In术p是u。tMMuIMltipOle?Output的缩写。
MIMO技术有什么作用? 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 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SE)。 MIMO技术的原理? 用增加系统复杂度和费用为代价换取更好的误 码率性能和数据传输速率。
❖ 无线信道给不同位置的天线加以不同(独立) 的“调制”。打上了不同的“指纹”。
信道阶段 如下图所示:
❖ 根据上图,每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天线发送出 去的信号都要通过了一个无线信道,由于在 天线阵列中的天线空间位置不同,因此每个 天线发射的信号都经历不同的传播条件,也 就是每个发射接收链路都是一个不同的信道。 从 SM 的基本原理中可以看出,无线信道在 空间调制中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是一个调制单 元,在接收端,通过传输信道间之间的差异 区分发射端发送的信号。如果是各个发射接 收链路都是相同的,那么不同发射天线发射 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也都是一样的,则整个 通信就无法实现。

空间调制的天线选择和能效优化算法

空间调制的天线选择和能效优化算法

空间调制的天线选择和能效优化算法
王增祥;李国权;张杰
【期刊名称】《中国新通信》
【年(卷),期】2017(019)005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天线选择技术展现出特有的优势,尤其对空间调制中的天线选择问题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复杂度的天线选择算法,其不仅能够减少矩阵运算,而且有计算复杂度较低,适用范围在发射天线数目明显高于接受天线数目的情况,且能够在限制发射功率的前提下,以极低的计算复杂度逼近最优算法的性能.
【总页数】1页(P53)
【作者】王增祥;李国权;张杰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调制的天线选择和能效优化算法 [J], 龚丽莎;尹露;龚赛丹;李磊;何旭;肖悦
2.广义空间调制中的高效天线选择算法 [J], 祁婷;田红心;杜文丛;方旭愿
3.有限字符输入下基于截断速率的安全空间调制天线选择算法 [J], 丁青锋; 奚韬; 杨倩; 丁旭
4.MIMO下预编码辅助空间调制的接收天线选择 [J], 李贵勇; 郑开放; 向娇; 赵国会
5.基于物理层安全的空间调制系统天线选择算法 [J], 丁青锋;奚韬;连义翀;吴泽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木天线的设计仿真与测试

八木天线的设计仿真与测试

大线的基本理论幽2-5折合振子示意图图2-4半波偶极子的方向图2.2.2天线主要参数前面已经讲过,天线的基本功能是能量转换和定向辐射,天线的电参数就是能定量表征其能量转换和定向辐射的量。

天线的电参数主要有方向图、方向性系数、主瓣宽度、旁瓣电平、增益、天线效率、极化特性、驻波比、频带宽度、和输入阻抗等。

下面根据本文的研究重点对于天线的方向性系数、方向性图、天线增益和驻波比逐一做详细介绍。

一、方向系数H1。

方向性系数是一个用数字定量的衡量天线辐射电磁能量集中程度的参数,又称方向性增益。

它定义为在相同的辐射功率下,某天线产生于某点的功率通量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产生于同一点的功率通量密度的比值。

设某天线与理想点源天线的辐射功率密度分别为最和足。

,此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1的功率通量密度和场强分别为s。

和五_,理想点源天线的功率密度与场强密度S。

和£。

,则天线的方向性系数D为:cJF2ID一=卫l一=引…(2.”)50IB.,0£ik.是.方向性系数还可以这样来定义:在最大辐射方向的同一接收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理想点源的辐射功率与有方向性天线的总辐射功率的比值,称为该天线在该点的方向性系数,即:D。

鱼f是IL.岛由定义可知,由于天线在个方向辐射强度不同,D的值也随方向而异。

在辐射最强的方向上D的数值最大。

通常所说的某天线的方向系数,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是哪个方向的,则都是指最大辐射方向的方向系数。

由定义可以看出,所有实际天线的方向性系数都大于1。

下面由式(2.27)来计算天线的方向性系数的具体表达式。

仍取图2.2,若天线置于原点,取球坐标北京交通人学硕十论文3.1感应电动势法图3—1引向天线及坐标感应电动势法f4】将引向天线看作幅度与相位都不均匀的端射离散直线阵,如图3,1所示的坐标系,对于图中的n元引向天线,振子1为反射振子,振子2为有源振子,振子3到n为引向振子,各振子的总长度分别为2f。

,砬,笤,¨,现,各振子距振子1的距离分别为d:,d,,...,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