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评估量表的介绍

儿科常用评估量表的介绍

儿科常用评估量表的介绍儿科常用评估量表是帮助医生评估儿童智力、发育、行为等方面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量表介绍: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7~16岁的儿童,通过评价儿童的知识面、抽象能力、数概念、记忆力、言语智力、注意力等能力来综合评估儿童智力。

中国—韦氏婴幼儿智力量表适用于1/12~3岁和6/12岁的婴幼儿,通过评价儿童的记忆、语言发展、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注意集中能力、常识等能力来综合评估儿童智力。

Gesell量表通过动作、应物、言语、应人五个能区评价儿童的粗大、精细运动、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言语发展基础能力以及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XXX婴幼儿发展量表适用于2/12~2/6岁的婴幼儿,通过智力量表、运动量表评价儿童的感知敏锐性、辨别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早期获得物体恒常性、记忆、研究及解决问题得能力,发声语言交往以及早期形成的概括和分类能力以及身体控制程度、大肌肉运动、手指精细操作的能力再结合婴幼儿行为记录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目前的状况及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主要用于评定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诊断或筛选智力低下儿童,帮助制定智力低下儿童教育和训练计划。

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评价主要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CBCL是一种内容较全面的行为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

conner父母问卷是一种主要用来筛选儿童行为问题(特别是多动症)的量表,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其特点是方便、快捷、能在短时间内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估。

多动症诊断量表通过对求询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多动行为表现的认定,来进行多动症类型的详细诊断。

ABC量表从57条孤独症儿童常见症状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评定,从15个主要方面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是主要适用于医师或儿童心理测验专职人员的他评量表。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儿科评估量表,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表进行评估。

评定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有效、可靠、敏感的评定工具对于评定辅助症状的收集信息、全面评估症状的严重性和改善程度具有帮助。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神经科学是一门关于神经系统如何运作的学科,它通过研究脑部结构、功能、发育和疾病等方面来揭示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基础。

为了获得有关神经科学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神经系统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1. 行为学研究方法行为学研究方法着重于观察、描述和量化动物或人类的行为。

通过观察行为的变化和模式,研究人员可以推断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信息。

例如,在学习和记忆领域,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行为学任务测试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并探索与之相关的神经回路和脑区。

2. 神经影像学方法神经影像学方法允许研究人员观察和测量活动的大范围神经系统。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在大脑不同区域观察血流变化,fMRI可以提供有关大脑活动的信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磁脑刺激和脑电图等方法来测量神经活动。

3. 神经生理学方法神经生理学方法旨在研究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的活动。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单细胞记录,即记录单个神经元在特定情况下的放电活动。

通过插入微电极到活体神经组织中,研究人员可以记录神经元的细微变化,从而了解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的活动模式。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研究和识别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蛋白质以及其他分子机制。

这些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免疫组化等。

通过分析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与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相关的关键分子。

5. 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神经组织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来揭示大脑的基本组成。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神经影像学等技术来观察脑部的细微结构和神经路径。

综上所述,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的机会。

行为学研究方法、神经影像学方法、神经生理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揭示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奥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改善人类认知功能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行为学相关实验水迷宫

行为学相关实验水迷宫

附3. 大(小)鼠Morris水迷宫“水迷宫”是由Richard Morris在1984年发明的,随后他阐述了评估学习记忆方法的细节和步骤。

近30年来,在行为神经科学研究中,它成为最常用的验室研究工具之一。

水迷宫实验常被用于啮齿类动物神经认知疾病模型的验证和神经认知治疗可行性的评估。

有相当多的试验者利用水迷宫来评价动物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也利用该实验评价水迷宫成绩、神经递质系统、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

通过非常多的应用,水迷宫实验在当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实验将大(小)鼠置于恒温水池中,大(小)鼠会试图找到让自己脱离浸在水中的位置,在池中特定位置放置一个平台,让大(小)鼠通过学习知道平台的位置,之后撤去平台,通过对大(小)鼠空间探索训练与定向航行实验中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大(小)鼠的对空间位置学习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一、操作步骤:1. 使用CLEVER公司行为学观测系统,北京硕林苑科技有限公司的SLY-WMS装置联合分析,水迷宫主要由一圆柱型水池和一可移动位置的站台组成。

水池高70cm,直径160cm,站台直径8cm,水池上空通过一个数字摄相机与计算机相连接。

预先在水池中注入清水,水深40cm,加入炭素墨水/奶粉使池水变为不透明的黑/白色,站台表面为黑/白色,使大(小)鼠不能看到,水面高出站台表面0.5cm。

水温控制在19~21℃,在水池上标定相同一点作为每次实验大(小)鼠的入水点。

2.实验前一天让大(小)鼠自由游泳2min以适应周围环境,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训练4次,每次随机选择一个入水点,将大(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大鼠寻找并爬上平台的路线图及所需时间(逃避潜伏期)。

4次训练大(小)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入水点入水,如果在120s内未找到平台,需将其引至平台。

这时潜伏期记为120s,每次训练间隔60s,连续4~7天。

3.实验时,将大(小)鼠置于水中,记录逃避潜伏期、轨迹图、各象限游泳距离。

4--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的研究与进展

4--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的研究与进展

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的研究与进展陆保革综述郭志坚审校[关键词]高海拔神经行为神经行为测试系统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神经行为测试具有简便、无创伤、易被接受和比较敏感等优点,在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

继芬兰心理学家Hanninen 在60年代初首次采用成套的心理行为方法,对铅、苯、汽油及二硫化碳等作业工人进行接触化学物质与行为功能改变的流行病学观察后[1],目前,已有许多神经行为测试组合,用于评价职业人群接触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2~3]。

其中多种测试起源于实验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主要通过问卷或书面测试来完成。

由于各家所用方法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测试,在不同的实验室具体测试条件也不尽相同,难以对结果进行比较。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了包括有七项测试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4],然而,手工测试难以避免测试过程中的偏倚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1987年美国神经毒理学家Baker等在电子计算机化的神经行为测试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而推动了神经行为测试向着程序化、规范化和定量化方向的发展,使神经行为测试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5~6]。

1 计算机化的神经行为测试-------------------------------------------------------------------作者单位:810008 西宁,青海省交通医院本课题为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课题号2006-318-000-51)Baker等创立的NES成功地把行为测试操作、资料贮存、结果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电子计算机化,是神经行为方法学上的一个创新,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劳动卫生及其它相关领域[7]。

使用计算机化测试具有诸多优点:①客观、规范、定量化:全部测试均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从而消除了由于主试者偏倚所带来的系统误差,使测试更规范,结果更客观,记录更趋定量化。

②高效、精确:计算机化的操作、测试、结果贮存与分析融为一体,每次测试所给予的刺激更均等、准确,还可立即提供部分结果报告。

精神病康复疗效评估

精神病康复疗效评估

精神病康复疗效评估精神病康复(Psychic disability rehabilitation),是指对精神残疾者采取现代医学各学科的手段,尽最大的可能使患者恢复病前精神状态或最大限度减轻精神症状;适应社会环境,锻炼集体生活,保持或增强脑力和体力活动,促进其恢复精神健康,防止孤独、退缩、衰退和人格改变,尽可能恢复病前工作能力,基本上能够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经济负担。

精神病康复医疗的设置精神残疾的康复医疗设置和活动,一般可分为院内和院外两种。

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精神病康复医疗内容(一)心理康复:在慢性精神病特别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时,一般采用言语治疗,是整个康复医疗不可缺少的。

言语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主要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解释、诱导、启发、疏通、教育等方法。

使患者认识和了解所患的疾病,指出起病因素和当时心理状态。

对病后常伴消极情绪时,更应加快言语性心理治疗,能减轻或消除积郁、顾虑、使其早日康复重归社会。

(二)智力康复:即教育和训练的方法。

其目的促进脑力活动、增进提高知识、激以思维活动、接受新事物,提高文化等。

防止衰退、人格改变。

方法有听广播、看电视或电影、小说、读书报、下棋、画报和音乐欣赏等。

也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时事形势、卫生常识和智力竞赛等形式施行教育和训练。

按不同的文化对象进行不同内容和方法。

作为一种常规,每次1~2小时为宜。

(三)行为指导:对于孤独、冷漠、寡言、生活懒散、甚至异常行为、冲动等意志行为时,可进行行为疗法(行为矫正疗法)。

在慢性精神病的康复医疗也适用。

行为治疗是采取各种条件化的方法。

使患者学习或者适应新的反应方式、以消除或克服病态的反应方式。

也就是纠正、消除病态的症状如刻板动作、重复动作、异常行为、退缩等。

训练和矫正患者自己的行为。

(四)劳动康复:对缺乏主动性、周围不关心、失掉兴趣、如少动、退缩、逃避等患者可进行娱乐和体育活动。

可激发体力活动,锻炼体育能力、活泼情绪、适应外界环境、改善或防止退缩、孤独和衰退、方法有体操、太极拳、散步、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外游、打扑克,舞蹈等。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 令人惊异的是,出生数分钟新生儿就 会睁开眼看母亲,并做出声音反应。 生后数日内,就可观察到有视、听、 嗅、触、味及运动这几个方面的功能。 • 新生儿行为发现以后,国内外相继建 立了众多的新生儿行为评估测定方法, 国外最著名的是美国的Brazalton教授 建立的“新生儿行为估价评 分”(NBAS),这个测查方法包括27个 行为项目的和20个神经反射,
第五部分 一般估价 • 18.觉醒度 在检查过程是能否觉醒和觉醒程 度 • 19.哭声 在检查过程中哭声情况。 • 20.活动度 觉醒状态时看到的自然的和引出 的活动量估计。 • 附表见后
• 9.下肢弹回 只有当髋关节呈屈曲位时才 能检查,观察双小腿拉直后的弹回速度, 评分详见附表。 • 10.腘窝角 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 屈曲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 然后举起小腿测量腘窝的角度。
第三部分 主动肌张力共4项(11-14) • 11.颈屈、伸肌的主动收缩(头竖立反 应) 抓握新生儿的双上臂和胸部乳头 下方,拉其从仰卧到坐位姿势,注意 颈部和躯干的关系。 • 12.手握持 检查者用食指从尺侧插入 新生儿掌心,观察其抓握的情况。
• 对新生儿行为能力的认识是在医学和心理学 发展方面重大的突破,是近30年来在此领域 的新进展。在6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 为新生儿不懂事,只会吃、睡、哭。对新生 儿惊人能力的认识是由两位科学家发现的, Wolff和Prechtl对新生儿做了详细的观察,发 现从睡眠到觉醒到啼哭有六个意识状态,每 个状态中都有 一些特定的行为。
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 体和移动眼睛和头,追随物体移动的方 向,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性的最好预 示因素之一。新生儿调节视焦距能力差, 只有距眼睛19厘米左右的物体易看清。 34周早产儿视觉功能和足月儿相似。

fMRI结合神经症状评分评价运动疗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疗效

fMRI结合神经症状评分评价运动疗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疗效

【 作者简介】 曾贵 ̄ (9 2)男, J18 一 , 硕士, 主治医生, 第二军医入
学 附属上海长征医院中医理疗科,
E mal r z s ac m — i e @ i .o : n
『 通讯作者】 张
申, — i jh sns3 a o . r. E ma :o no z3 @yh ocn c l o a
大 鼠全麻状 态下被动 运动 的激 活部位 。 [ 关键词 ] 鼠; 灶性脑 缺血模 型 ; 动 疗 法; 能磁 共振 成像 ; 复 大 局 运 功 康 [ 中图分 类号] 9 —3 [ Q 53 文献 标识码 】 [ 章编 号】6 45 1(O 1 40 3 —6 A 文 1 7 — 8 72 l ) —2 60 0
脑 缺 血 导致 的脑 卒 中是 发病 率 、致 残 率 均 很 高 的急性脑血 管疾病 , 目前 尚无十分有 效 的治疗措 施 ,对 于脑缺 血 的康 复 治疗 是 目前医学 研究 的重 点
水平 。本研 究拟在神 经症状 评分 的基础上 采用扩 敞 张量 白质 纤维 束示踪 成 像( T ) D T 、血 氧 水平依 赖性 功能 性磁 共振 成像 ( L f I技 术 ,提供 解剖 、 BO D. MR )
且 中断。血 氧水平依 赖性 功 能性磁 共振 成像( L f I 现 不 同组 别的 大鼠及 同一 大鼠前后对 BO D— MR ) 发
照,激活点 出现部位差异很 大,可重复性差。结论 脑卒中后运动疗法可引起正常中枢神经系统 明显的可塑性改变,增加脑损伤大鼠完整半球运动皮质的可塑性变化 ,加速大鼠脑卒中模型的康 复速度和程度; T 可准确检测大鼠脑卒中后神经纤维束的病理改变,B L — I DT O D f 不适用于检测 MR

神经行为学检测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神经行为学检测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1 7 00
A src O jcie T x l etebs m to st eaut tem t uci f eerl a yrt Meh d n bta t bet : oepo et ehd o vlae h o rfnt n o crba p l a . to :I— v r h o o s s t p ro elnetno P a sdi pen n t t maecrba pl d1 S t fl tr entlasw r r e t a i c o f Sw sue rg at as o k ee rl as moe. iy u —em n oaa r ee a in j i L n r y x l t
中 图 分 类 号 : 4 ..R4 R7 23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2 2(0 8 一1 —1 6 — 4 1 0 —14 2 0 ) 2 0 7 0
Ap l a i n a d a a y e fn u o t o o y d t c i n a d m o i e p i to n n l s s o e r e h l g e e to n d f d BBB c i m o i g f n t n e a u t n o s i t g vn u ci v lai n et o o ma i n
e c ru o ie ty C as T e C asi o pBl( o p Bl cniu ul e ev d e r ne e t n hl h s a hgo pt d ni P rt. h P rt nGru Gru o t o syrc ie al itr ni ,w i te e f n y v o e
大 鼠的运动功 能。②改 良 B B运动 功能评定适 用于 C B P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定。③ 联合应用神经行为学检测与改 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大鼠行为学实验评价汇总
大鼠行为学评定方法比较
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behavior test)的十分重要,对其评定的方法也颇多,
但究竟那种方法更适用,目前未有人进行过比较。为了合理选择MCAO后的评
定方法,如下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行为学评定方法进行比较。

行为学检查方法:由3位参加试验的人员分别以单盲法对试验的大鼠进行打
分和记录.然后将3组的记分结果进行平均后的得分进行统计计算。(国内)

由一个对试验实施过程不了解的观察者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续贯
进行。如果大鼠在一次评测中出现恰当的行为,而以后却未出现,按前者记
分。(国外)

1. 神经行为学检查 Longa评分法
2.Berderson评分法 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
3. 攀绳实验
4.网屏测验(screen test)
5.肢体放置测验(limb-placement test)Elicited Forelimb Placing
6.开野试验(Open-Field法)测定行为
7.MNSS
8.转动杆测验(rotating pole test)
9.Rotation
0.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
11. rotarod test
12. adhesive-removal somatosensory test
2 / 4

3.Spontaneous Activity
4.Symmetry in the Movement of Four Limbs
5.Forepaw Outstretching
6.Climbing
7.Body Proprioception
18. Response to Vibrissae Touch
改善记忆作用
1.跳台试验
2.避暗试验
3.穿梭箱试验
4.水迷宫试验
Motor behavior
(1) observation of spontaneous ipsilateral circling,
(2) contralateral hindlimb retraction,
(3) beam walking ability,平衡木测验(balance beam test)
(4) bilateral forepaw grasp,
Skilled forelimb function
(1)staircase feeding apparatus
nociception
(1) plantar test
1.神经行为学检查:
3 / 4

Longa评分法
神经学检查分5个等级:
0分:正常,无神经功能缺损;
1分:左侧前爪不能完全伸展,轻度神经功能缺损;
2分:行走时,大鼠向左侧(瘫痪侧)转圈,中度神经功能缺损;
3分:行走时,大鼠身体向左侧(瘫痪侧)倾倒。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4分:不能自发行走,有意识丧失。
2.Berderson评分法 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 提尾悬空试验
大鼠提尾悬空,观察前肢屈曲情况。正常大鼠向地面伸展双上肢。可伸展
双上肢向地面并无其它神经缺陷大鼠得0分。梗死后大鼠持续屈曲损伤半球对
测患肢;各种不同姿势,从轻度腕屈曲、肩内收、肘伸展到严重姿势,完全
腕、肘屈曲,肩内旋转并内收。有任何持续前肢屈曲和其它不正常得1分。大
鼠被放于大的软垫子上,表面有大鼠可用爪子牢牢抓住的塑料压膜纸。用手抓
其尾巴,缓慢在鼠肩后给予侧压直至前肢滑动几英寸。此手法在每个方向重复
几次。正常或轻度功能损伤大鼠两侧抵抗滑动力相同。严重功能损伤大鼠瘫痪
侧始终抵抗力下降,得2分。然后让大鼠自由活动,观察转圈行为。大鼠持续
向瘫痪侧转圈得3分。前肢屈曲带有侧推抵抗力下降经常见到;双上肢屈曲并
侧推抵抗力下降大鼠经常有转圈行为。神经检查在3-5分钟内完成。

正常 0分 未见行为缺陷
中度 1分 前肢屈曲(即提尾悬空实验阳性)
重度 2分 侧推抵抗力下降(即侧向推力实验阳性).伴前肢屈曲.无转圈行为
3分 同2级行为.伴自发性旋转。
提起鼠尾.使其离地0. 高.观察前肢情况。正常大鼠两前肢对称向前伸开;如
果有肩部内旋、前肢内收现象发生者.根据其严重程度.最高评分为4分.正常评分
为0分。将动物置于平滑地板上.分别推其左、右肩向对侧移动,此时检查动物
4 / 4

抵抗推动时的阻力,正常大鼠两侧推动的阻力明显对称。如一侧阻力下降者.可
根据下降程度评1-3分.正常评分为0分。观察两前肢肌力。将动物两前肢置于
一金属网上.然后轻提起大鼠.检查两前肢肌力。正常左右对称.如有一侧前肢肌力
下降者.根据下降程度评为1-3分.正常评分为0分。根据上述行为检查的情况.
积分值为0一10分。积分越高说明动物行为障碍越严重。

此测验对皮层和纹状体的损伤较敏感。
3攀绳实验:
本实验主要检查大鼠双前肢和双后肢的协调配合能力。取直径1. 的麻绳从
高、长和宽分别

5、的平台上垂下,手术前1d训练每只大鼠.使之能够爬到绳子的上1/
3。每个测试日测试3次。评分的标准如下:0分.不需任何刺激在10s内爬上
平台;1分.不需任何刺激在15 s内爬上平台;2分.刺激次数小于5次.在30 s内爬
上平台;3分.刺激次数小于5次.在60 s内爬上平台;4分.刺激次数大于5次.在60
s内爬上平台或是刺激小于5次.但爬上平台时间超过60 s; 5分.大鼠不能爬上平
台。

4.网屏测验(screen test)
网屏训练:网屏为 X 网带.网眼为lcm X lcm.网板的左右和上方都用高的木板
框边.网屏距地面高度为.下方铺以厚的海绵。先将网屏水平放置.将老鼠放在其
上.然后缓缓地将其一端抬高.在2s内将此屏风变成垂直位.保持5s.观察大鼠是否
会从网屏上下来或用前爪抓握住网屏,从而评价前爪抓握能力及肌力情况。

网屏实验:评分标准分为4个等级。0分:前爪握住网屏达5s之久,不会掉下
来;1分:暂时握住网屏,滑落一段距离,但没有掉下来;2分:在5s内掉下来;3分:
网屏转动时,鼠即刻掉下来。

5.肢体放置测验(limb-placement test)Elicited Forelimb Plac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