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中医药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基础条件差、特色优势淡化、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发展中医药事业刻不容缓。在此,对于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预防保健能力

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村卫生室要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够运用中西医两法开展诊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深入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通过增加执业注册地点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以保障民众健康为基础,宣扬中医药文化为目的。另外可在我县范围内建设名中医工作室,邀请本县名中医,甚至省市名中医定期坐诊,以打造中医药论治为主、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服务机构,为全县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服务。

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完善城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合理制定中医“治未病”相关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纳入职工体检,再逐步纳入干部保健、职工医保等报销范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新增中医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扶持基层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师带徒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实行中医药师带徒从医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中医药师带徒从医人员准入规范和标准。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二、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

(一)培育一批知名中医医师。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入选县市级和省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县级名中医创建工作,激发中医药人员学习钻研中医经典理论、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县级名中医师定期开展评审,逐步建立起县级骨伤、脾胃、肾病、肝病、妇科、儿科、肛肠、康复、针灸、推拿等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标准由卫生局组织专家制订),每年从各级医院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学科带头人到基地轮流学习培训。参照国家和省的做法,县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个培训基地充足的经费补助,用于基地所需设施设备建设和免费培训人才及带教老师的补助。

(二)培植一批中医名科。到2020年,全县建设优秀的县级重点名专科(含农村特色专科)10个,到2025年总数达到20个。列入重点专科建设的每个专科,政府财政予以适当补助。支持中医专科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

(三)建设知名中医医院。以名科带动名院,建设符合国家示范标准的中医医院。

三、发展中药事业,保证中医疗效

(一)促进中医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属亚热带中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中药材。我省有植物药2077种,动物药256种,矿物药51种。其中地道特色药材有玉竹、吴茱萸、湘莲、栀子、白芷、鳖甲、朱砂、雄黄等。其中湘莲属于我县的道地药材,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通过对中药材种植调研,发展我县中药材产业,既是中医持续发展,防病治病必不可少的物资基础,又是一条富民产业之路,结合农业、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种植生产基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鼓励中药企业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支持企业参加规范化种植认证。

(二)积极开展民间中医药(含青草药)验方收集工作,开展名方、验方筛选评价研究与普及应用,开发现代中药制剂产品。

(三)改善中药饮片质量。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是优化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中医疗效的保证。目前我县各医院、药店主要以散装中药饮片为主,质量不一,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冲击,可增加小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剂量准确、易于复核、效率提高、浪费减少、饮片纯净、有利管理等优势,同时小包装中药饮片扩大了患者的知情权,患者可根据包装上的标识自行核对药品与处方,有利于患者监督调剂质量、了解中草药知识,再者,小包装中药饮片还有利于促进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

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历代医药学家学术思想、民间传统医药知识与技术整理、研究和利用。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本地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鼓励名老中医专家总结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著书立说、传授学术思想;做好传统中药炮制、制剂技术工艺和老药工经验的挖掘整理,传承推广。

(二)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中医院建立临床研究室,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中医药有关的科技评审或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

(三)支持医疗机构中医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医疗机构内中药制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医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行之有效的秘方或验方,要加以拯救,不让失传。鼓励将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使用方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省药监部门批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内部调配使用。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要按照

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组织力量,精心设计,在医疗机构内建设好中医药文化浓厚的园地。要大力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宣传。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我县中医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心的定位,大力支持县中医院建设,以县中医院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加强中医经典及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中医在临床中的疗效,建设梯队形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快培养,到2020年前建立一批结构合理,层级分明的高素质中医人才队伍。

(二)培育创新人才和西学中人才。鼓励医疗机构和企业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和学术领军人物。鼓励高年资西医师脱产带薪系统学习中医,培养西学中人才。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卫技人员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培养模式,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力争在5年内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的推广覆盖率达到100%,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力争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68550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 (2014~2019) 医院中医科是我院在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号召下,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医院发展需要而成立的科室。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医科的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为人民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环境,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根据《医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科现状,发展趋势,现制定我科五年发展规划。 一、人才梯队建设 我科目前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中医临床专科学历人员2名。是我科专业队伍的主要力量。未来将按照“大医厚德,生命相托”的院训打造我科人才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交流,不断加强我科医德医风建设。进行科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急救操作,要求人人掌握气管插管,电除颤,呼吸机使用等急救技术。医护人员要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理解并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辨证论治。达到中西并重,优化结合,相互补充。有计划地选派科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科室还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并引进研究生1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不断壮大我科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发挥技术水平。 二、专科建设 目前我科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及脑血管疾病。未来五年我科依然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也是现实之需要。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和我科特色专业建设,未来五年我科将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脾胃病等慢性病的

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不断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加强中医科,康复科,中药房三者之间的联系。建设成三位一体的服务系统。康复科以针灸、理疗、功能锻炼为主参与于临床,中药房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并引进中药颗粒制剂,先进煎药设备,密切配合临床,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便。如此才能发挥各科室最大优势。争取在一年内跨入示范中医科行列。我科将深入开展中医药对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中医药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中药+针灸理疗降低脑血管疾病致残率的临床研究。 三、新项目开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我科优势,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临床科研,五年里我们将开展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研发,脑血管方面将实现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服务系统,即早期及时进行中西医救治,及时溶栓,挽救缺血半暗带,中药化痰通腑,醒脑开窍等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之优势,争取不失时机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急性期的参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死率;恢复期运用中药、针灸、理疗、肢体及语言等功能锻炼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再次中风。此外还要进行中药防治慢性心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降低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研究。重症监护方面将开展中央心电监护系统。 四、科研、带教方面 我科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科室,我科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申请课题,申报项目,逐步完成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康复,慢性心衰,慢阻肺的辨证论治、专方专药的研究等项目。不断提高带教水平,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每周病例讨论,设专题讲座等,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体现老师带教水平及业务熟练程度。 五、科室文化建设

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日,陕西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意见》指明了该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集中力量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中医院特色建设、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实施“三名”战略、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繁荣中医药文化等措施,努力形成以省级临床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和中西医结合基地为龙头,标准化市、县级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基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功能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 为确保如期完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该省制定了六大方面措施:一是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预防保健能力。加快国家及省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强化中西医结合工作。大力推进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二是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实施“三名”战略,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益。三是加快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四是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五是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院校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加强中医药人员管理。六是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建成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为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意见》还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领导。充分利用省中医药联席会议作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扶持中医药发展。二是要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设立中医药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发展,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三是鼓励发挥中医药特色。研究制定有利于公立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区推行中医特色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对县中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四是要加强行业管理。健全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完善中医药各行业规范标准。五是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中医科的客观选择 中医科是综合医院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方面,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关于重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作用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 一、综合中医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医院投入少,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 1.2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对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利用不够,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得中医科室的服务范围在缩小,中西医发展的差距在继续拉大; 1.3中医科室由于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相关的中医药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通过西医服务创收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缺乏竞争力; 1.4中医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不少优秀的中医人才或中医专业的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 1.5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工作中时有被别的科室排挤或歧视等现象发生。在医疗工作中,经济效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科室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发展中医特色和维持科室效益不能两全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医治疗提高科室经济效益,这也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必须要面对的。 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充分认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是前提条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有利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是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近年来,正是由于各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了临床疗效和运行绩效,承担了较大的业务量,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他临床科室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为病人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及现代诊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提供了及时、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促进了综合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运行绩效的提高,中医科室在综合医院中的地位逐步得以提高,作用逐步得以显现,成为综合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综合医院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综合医疗服务的医院,显然,缺少了中医是不行的。从当前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所处的地位来看,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方面,中医药日益显示出不可缺少的作用与优越性。尤其是在疑难杂症、功能性疾病、慢性病、临床心理问题及非手术期治疗等方面,中医科室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实践证明,建设和发展好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对于办好一所综合医院是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的。 三、建设和发展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 近年来,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综合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大批综合医院中医医疗用房和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康复科发展规划

中医康复科 2 0 1 6 年工作规划 郑颖力 一,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 落实病人离院请销假制度及定期回访工作,完善康复科病例模板(查房内容详实有物),宣教到位,做好病人及家属培训工作,病房交班实行责任制。二,学科建设(1. 发展思路2. 具体措施3.床位数4. 人才梯队5. 新技术) 1.发展思路:扩大中医康复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影响,完善康复治疗内容。加强儿康建设。(可考虑儿保、护工培养等)。 2.具体措施:按照邢台市重点专科标准规范科室建设,开展义诊、康复知 识讲座与电视宣传等活动,提高我院康复科的社会知名度。继续发展针灸治疗、脑中风、脑瘫、儿童智残、四肢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制定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规范儿康诊疗及设备。 3.床位数:床位30 张,利用率达到80-100%。 4.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康复治疗单元,初步形成1 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1 名康复理疗护士为基本单元的康复治疗小组。完善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建设。还需要护士3名,康复治疗师3 名(男生优先)。 5.新技术:引导式教育用于临床工作。 三、设备规划(需求及购置) 理疗设备:(儿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2台)、肌兴奋治疗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3 台)、经颅磁治疗仪1 台、训练滑梯1 台、训练浪桥1台、球浴1 套、平衡踩踏车2 个、钻滚筒1 个、电动起立床1 张、圆

形滑车1 个、圆形转台1个、摇滚翘翘板2个。(成人康复):多谱光红外治疗仪1 台,神经功能重建1 台,脑中频治疗仪4 台、吞咽治疗仪1台。四、人才培养 着重培养科内康复医师、治疗师,加强与各康复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学习,到市内知名。每周科内安排业务讲课,每月有病例讨论,请专家来科内指导教学。五,目标:康复建设科学、规范,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分工、合作,逐步脱离分散作业,集中病人治疗,科室可担负治疗、康复、教学、培训等工作。

中医科如何发展_共3页

中医科如何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 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中医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在社会医疗市场异常激烈竞争 的考验下,求得自我生存和发展,是综合性医院中医科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发扬中医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推动示范中医科的发展不失为解决问 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专科专病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医疗市场的竞争是人才、技术、设备、诊疗特色和优质服务的竞争,但是中医药基础水 平低,底子薄,在规模、设备、人才等方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与西医内外科相比存在着 明显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 “发展现代医学和我国的传统医药”、“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也是中医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WTO后,中医药事业必须抓住机遇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空间。 实践证明,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要发展必须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一个企业需要品牌,同样一个医院也需要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专科专病优势是综合 性医院中医科的品牌优势。 发挥专科专病特色浓、治疗手段多样化、临床疗效好而吸引大量病人,不但可以提 高医院的中医科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的专科建设可 使专科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从而加强医院的竞争能力;通过专科建设,由点到面,可以 促进中医药学的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学科建设构架中医 药学体系,从而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我们中医科2004年完成门诊量125,140人次,经济 收入2170万元,在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做到这个成绩已经难能可贵了。 二、专科专病建设要发扬中医特色 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 鲜明的特色优势。社会需要中医,主要是希望通过中医中药解决疾苦。因此中医药要有市场,要受到群众的欢迎,主要靠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的发展和专科专病建设的基点放在中医特色上。 中医药学的特色在何处?首先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中医药源远流长,它对人体生命的 起源、疾病的发生及疾病的诊治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经过数千年验证的辨证论治 体系是中医药治疗技术的精髓,是治病的法宝,必须保持和发扬。在发扬中医优势方面, 应重视充分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可以运用穴位经络治疗方法及薰、洗、敷、蒸等技术。在专科专病建设中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医的诊疗特色,没有中医特 色的诊疗方法,就不可能有中医专科。我院伤科除继承了中医科伤科传统治疗外,还综合 了陆氏银质针疗伤的经验,并配合了推拿手法,使伤科疾病的治疗做到“短高快”,受到了 病人的热烈欢迎。 三、专科专病建设总体思路和方法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上课讲义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

精品文档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 (2014~2019) 医院中医科是我院在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号召下,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医院发展需要而成立的科室。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医科的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为人民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环境,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根据《医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科现状,发展趋势,现制定我科五年发展规划。一、人才梯队建设 我科目前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中医临床专科学历人员2名。是我科专业队伍的主要力量。未来将按照“大医厚德,生命相托”的院训打造我科人才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交流,不断加强我科医德医风建设。进行科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急救操作,要求人人掌握气管插管,电除颤,呼吸机使用等急救技术。医护人员要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理解并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辨证论治。达到中西并重,优化结合,相互补充。有计划地选派科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科室还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并引进研究生1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不断壮大我科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发挥技术水平。 二、专科建设 目前我科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及脑血管疾病。未来五年我科依然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也是现实之需要。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和我科特色专业建设,未来五年我科将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脾胃病等慢性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不断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竹溪县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 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 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 老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 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 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 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古代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砭刀、骨针、石镰等。《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它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曰:"帝女令仪狭作酒,进之于禹",可见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是最早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金属器具广泛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如刀、针、斧、锯、矢和镞等。医疗工具出有了改进和提高,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甲骨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考古发现藁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县人民政府 *政文【】16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市政府各部门, 市直各单位: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 中医发展规划通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1月25日印发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2号) 、《河南省发展中医条例》、《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县实际, 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 坚持中西医结合, 突出中医特色, 加强标准化建设充, 分发挥我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医工作整体水平, 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参合农民对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 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展目标 建立起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 能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群众需要的、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体系, 确保中医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使我县农村中医工作跨进全国先进行列, 主要任务指标 一、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 一) 县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 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 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 。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中医药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基础条件差、特色优势淡化、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发展中医药事业刻不容缓。在此,对于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预防保健能力 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村卫生室要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够运用中西医两法开展诊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深入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通过增加执业注册地点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以保障民众健康为基础,宣扬中医药文化为目的。另外可在我县范围内建设名中医工作室,邀请本县名中医,甚至省市名中医定期坐诊,以打造中医药论治为主、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服务机构,为全县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服务。 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完善城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合理制定中医“治未病”相关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纳入职工体检,再逐步纳入干部保健、职工医保等报销范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新增中医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扶持基层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师带徒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实行中医

中医院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深化医院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科学合理地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创造良好的医院软硬件医疗服务环境,按照《国债项目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本院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填平补齐”的原则,力争在本期内把我院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功能齐全、设备完备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二、目标任务: 近年来,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我院各项工作处于低谷之中,因此抓好基础性工作仍是本期内重心工作,任务目标既着眼于眼前,又要考虑长远,使其切实可行。 (一)、经济指标: 2005年在2004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增长10%,即全年完成业务收入400万元,2006年以后每年增长25%,至2010年达到业务收入800万元。 (二)、工作量指标: 1、门诊人次:2005年完成5万人次,以后每年递增20%,争取2010年达到12万人次。 2、住院人次:2005年完成500人次,以后平均每年递增20%,争取2010年完成住院人次1200人次。 3、医技检查人次:2005年完成1.5万人次,以后每年递增30%,争取2010年完成医技检查人次3万人次。 4、手术人次:2005年完成300人次,以后每年递增20%,争取2010年完成人次1000人次。

5、病床使用率:前三年实际开放病床12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0%,后三年实际开放病床20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0%。 (三)、医疗质量指标: 1、治疗有效率98%; 2、三日确诊率98%; 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6% 4、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95%; 5、手术感染率1/1000以下; 6、医疗差错发生率1/1000以下; 7、病死率6/1000以下。 8、门诊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5%。 (四)、业务用房:在现有6139平方米的基础上,本期增加2000平方米。 (五)、技术队伍要求:本期内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技术精良、配备到位。高级5人,副高级20人,中级80人,初级60人,卫技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0%以上。 (六)设备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填平补齐”的原则,逐步增加以下设备: 1、检查设备:增加尿液分析仪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六导心电图机一台,彩超一台,纤维胃镜一套,电子胃镜一套,乙状结肠镜一套,纤维结肠镜一套,裂隙灯一台,争取购置CT一台。

实用文库汇编之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作者:风骤起 作品编号:31005C58G01599625487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中医科的客观选择 中医科是综合医院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方面,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关于重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作用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 一、综合中医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医院投入少,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 1.2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对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利用不够,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得中医科室的服务范围在缩小,中西医发展的差距在继续拉大; 1.3中医科室由于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相关的中医药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通过西医服务创收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缺乏竞争力; 1.4中医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不少优秀的中医人才或中医专业的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 1.5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工作中时有被别的科室排挤或歧视等现象发生。在医疗工作中,经济效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科室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发展中医特色和维持科室效益不能两全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医治疗提高科室经济效益,这也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必须要面对的。 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充分认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是前提条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有利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是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近年来,正是由于各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了临床疗效和

中医科发展规划

中医科发展规划 在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我院已于2012.12.11年成立中医科病区,经过2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为更好地发展祖国医学,弘扬中医文化,落实省卫计委的各项文件要求,推动中医药建设,把传统医学知识服务于广大患者,初步做如下规划: 一、继续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 1.开展中医药服务方面:目前我院中医科可以提供中成药调剂、针灸、推拿、少量中药饮片、多种理疗、艾灸、拔罐、穴位敷贴等多种中医药服务。如需开展更多中医药服务,我科人员尚需进一步学习,但我个人觉得现有技术服务仍没有开展的很好,下一步要全面开展现有中医药服务,除了我科病患享受中医药服务以外,积极将中医药服务推广到西医临床科室,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中医药服务。病区和门诊有适合工作开展的基本中医诊疗设备,现有设备可以满足我科中医药基本业务的开展。 2.关于病源问题:目前我科病区实际床位30张,占全院总床位数不足5%,我科病区住院病人数一直不多,另我科病人住院时间长,床位周转率低。我科希望院领导积极支持我科发展,请相关兄弟科室如有适宜行中医治疗者,可转入我科。请院办等多对我科予以多种渠道宣传,增加其社会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 3.中医病历管理:我科将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规范中医药处方书写,加强中医药质量管理。 4.中医专科、专病及中医预防医学建设:我科将结合现有特点

和医院发展重点,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形成自己的专长,下一步我科将设置中医妇科、治未病诊疗中心等,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并将进一步研究探索,钻研技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中医专病1-2个。 二、加强和中药房联系 与中药房建立密切联系机制,及时配置全面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以满足中医科临床需求,积极督促中药房开展例如煎药、炮制等服务,以满足广大患者需求。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中药房联合对临床中药用药安全起到监督作用,指导临床中药的合理使用,严格规范中医科人员抗生素使用。 三、继续加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科室制定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鼓励科室人员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项目、课题,积极向医院争取经费支持,在未来5年左右时间,努力提高科室成员职称水平,至少有2-3名副高以上中医师。 加强中医科教研室力量建设,培养新的中医科教学人员1-2名,增强我科教学力量。同科教科积极联系,开展中医药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医药临床技能,提倡“西学中,中学西”,两条腿走路,在全院开展中医药讲座,普及中医药基本知识,扩大中医药在全院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中西医交流奠定基础。 组织我院护理人员,学习基本中医药护理知识,可适当用于临床,服务患者。 三、继续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2016年中医康复科发展规划

中医康复科2016年工作规划 郑颖力 一,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 落实病人离院请销假制度及定期回访工作,完善康复科病例模板(查房内容详实有物),宣教到位,做好病人及家属培训工作,病房交班实行责任制。 二,学科建设(1.发展思路2.具体措施3.床位数4.人才梯队5.新技术) 1.发展思路:扩大中医康复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影响,完善康复治疗内容。加强儿康建设。(可考虑儿保、护工培养等)。 2.具体措施:按照邢台市重点专科标准规范科室建设,开展义诊、康复知识讲座与电视宣传等活动,提高我院康复科的社会知名度。继续发展针灸治疗、脑中风、脑瘫、儿童智残、四肢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制定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规范儿康诊疗及设备。 3.床位数:床位30张,利用率达到80-100%。 4.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康复治疗单元,初步形成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理疗护士为基本单元的康复治疗小组。完善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建设。还需要护士3名,康复治疗师3名(男生优先)。 5.新技术:引导式教育用于临床工作。 三、设备规划(需求及购置)

理疗设备:(儿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2台)、肌兴奋治疗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3台)、经颅磁治疗仪1台、训练滑梯1台、训练浪桥1台、球浴1套、平衡踩踏车2个、钻滚筒1个、电动起立床1张、圆形滑车1个、圆形转台1个、摇滚翘翘板2个。(成人康复):多谱光红外治疗仪1台,神经功能重建1台,脑中频治疗仪4台、吞咽治疗仪1台。 四、人才培养 着重培养科内康复医师、治疗师,加强与各康复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学习,达到市内知名。每周科内安排业务讲课,每月有病例讨论,请专家来科内指导教学。 五,目标:康复建设科学、规范,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分工、合作,逐步脱离分散作业,集中病人治疗,科室可担负治疗、康复、教学、培训等工作。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中医药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2、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3、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

关于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XXX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与疾病做抗争的宝贵知识结晶。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医事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特别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疑难病症等方面有独特疗效。使用中医中药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目前,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健全。XX县中医医院作为县级中医药龙头单位,肩负着XX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旺的历史使命。医院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XX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

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不足 我国《宪法》和《条例》都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的方针,但落实的效果却远不尽人意。由于机构不健全,管理环节缺失,诸如像《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第十条第三款“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八条第二十九款“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全部单味或复方中药饮片及药材纳入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适当降低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服务的自付比例。对住院病人采取中医特

普外科5年发展规划

外二科五年发展规划 2018—2023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卓越贡献。为了更好的利用中医药,发展中科室,为科室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思路,特制定翁源县中科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广东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以及《中医科室分级管理标准》为依据,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学术进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以推进中医药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中医药标准质量和中医标准化水平为核心,整合优势资源,系统转化医疗、教育、科研成果,立足中医,面向基层,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走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坚持深化改革,科技兴院,稳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讲诚信,求实效,重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实现把我科建设成为一所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突出、中西医服务与发展并重、综合实

力较强的基本现代化中医科室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争创优质示范中医科室。 二、发展目标 通过全体科室职工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科室,形成创名院、名科、名医的发展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和西医医疗保健服务。其中科室条件得到整体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人员数量占总医务人员数量比例逐年增长,中医药继承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明显发挥,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康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临床科研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 三、五年发展规划 (一)业务管理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科室管理年活动方案》的要求,继续认真开展中医科室管理年活动,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不断规范临床科室建设,全面提升临床各科室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3、扩大服务功能,突出中医药特色,计划到202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