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常用专用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常用专用名词解释

1、灰分(Ad)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包括有机质燃烧后的残渣和无机矿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产物。

煤灰分是煤在一定温度下充分、完全灼烧后,氧化物残渣所占的质量分数(即重量百分比)。煤灰分与煤的发热量密切相关,为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必须严格控制煤产品的灰分。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

衡量煤中的灰分一般用到:原煤灰分和浮煤灰分两个概念。

原煤、浮煤灰分用Ad%符号表示。我国煤中的灰分普遍较高,且变化也很大。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全国仅约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

2、硫(S)

硫是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做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见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它经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由此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广泛地被用在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中。

煤中硫的分类

煤中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有机硫:与煤的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无机硫:煤中矿物质中以黄铁矿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硫酸盐硫和元素硫形式存在的硫。

降硫的方法:将煤炭与水进行水煤气反应,这样就把硫过滤掉了,只剩下了碳单质

CaO(生石灰)或碱白泥(CaCO3和NaOH的混合物,用作煤的固硫剂)

3、挥发分(Vdaf)

挥发份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挥发分是煤中氢、氧、氮、硫和一部分碳的气体产物,大部分是可燃气体。挥分含量高,煤易于着火,燃烧稳定。因此,挥发分是表征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从而也对锅炉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需要根据挥发分大小考虑炉膛容积及形状;挥发分含量影响燃烧器的型式及配风方式的选用,影响磨煤机型式及制粉系统型式的选择。同时,

挥发分也是煤进行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煤样与空气隔绝,并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从煤中有机物分解出来的液体(呈蒸汽状态)和气体的总和称为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主要是由水分、碳氢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以CH4为主)组成,但煤中物理吸附水(包括外在水和内在水)和矿物质二氧化碳不在挥发分之列。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对燃烧和对锅炉工作有何影响。将煤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煤中的部分有机物和矿物质发生分解并逸出,逸出的气体(主要是H2,CmHn,CO,CO2等)产物称为煤的挥发分。

挥发分是煤在高温下受热分解的产物,数量将随加热温度的高低和加热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通常所说的挥发分是指煤在特定条件下加热有机物及矿物质的气体产率。即经干燥的煤在隔绝空气下加热至10℃,恒温7分钟所析出的气体占干燥无灰基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称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4、水分(M)

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

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在实际测定中只能测煤的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和最高内在水分,而不测定结晶水和分解水。

日常所说的煤的水分是指,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煤与大气达到接近平衡时所失的那部分水(外在水)和留下来的内在水分,它们的测值随测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矿发煤与用户的水分往往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5、可磨指数(HGI)

可磨性指数是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其范围与煤种或煤的煤化程度有关,从40到120不等。通常是火力电厂用煤或水泥厂用

煤对可磨性指数有要求。一般可磨性指数越大,说明煤可磨性越好,煤越容易粉碎。但也不是说越大越好,和煤的不同用途有关。

将制备好的煤样进行研磨、筛分、称重,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指数,指数越大,表明越易磨碎由于煤的机械性质不同,有的煤容易破碎,有的煤较难破碎,为此常采用所谓煤的相对可磨系数Kkm来表示煤的磨制难易程度。

煤的可磨性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同一重量的标准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的粒度磨碎到相同的细度时,所消耗的能量之比,即Kkm=Ebz/Es (9)

式中Ebz、Es――分别为磨标准煤和试验煤时的电耗量,kWh/t煤。

标准煤是一种极难磨的无烟煤,其可磨性系数定为1。燃料越容易磨,则磨粉耗电愈小,可磨性系数Kkm就越大。通常认为:Kkm<1.2的煤为难磨的煤,Kkm>1.5为易磨的煤。

原煤水分愈大,磨粉过程由脆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改变了煤的可磨性,增加了磨粉能量消耗,磨煤出力因而降低。

进入磨煤机的原煤粒度愈大,磨制成相同细度的煤粉所消耗的能量电愈大,则愈低。

6、粘结指数

7、焦质层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