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名词解释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煤矿地质培训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煤矿地质概述 • 煤矿地质的基本要素 • 煤矿地质勘探与评价 • 煤矿地质管理 • 煤矿地质案例分析
01
煤矿地质概述
煤矿地质的定义与特点
煤矿地质的定义
煤矿地质是一门研究煤的形成、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地质学、矿 产学、煤化学、煤田勘探、矿山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灾害防治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针对地下水问题,需要进行防水治水;针对 瓦斯问题,需要进行瓦斯抽放和监测等。
03
煤矿地质勘探与评价
地质勘探技术
01
02
03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地层间的物理性质差 异,通过测量物理场的变 化,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 和煤层分布。
钻探工程
通过钻探获取地下岩芯和 煤样,直接观察地层岩性 和煤质情况。
某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该矿区地质灾害严重,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 沉降等类型,但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 了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矿区位于某山脉的南麓,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 复杂。在采煤过程中,由于大面积的开挖和地层破坏 ,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灾害,该矿 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边坡加固、实施泥石流排 导、控制开采范围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 低了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了采煤作业的安 全进行。
地质环境质量
评估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 境污染。
水文地质环境
评估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文环境的影响,预测可能引发的水文地质问 题。
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
煤矿地质复习资料

煤矿地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6-8*?)1、地震分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长波速度的变化,发现的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
2、增温梯度:增温带中,温度随深度变化,即增加一定深度,温度身高的度数(℃/100m)3、内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地球内部,由地球本身的能量—地球旋转能、重力能、地球本身的热能以及化学能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在地壳表面,由太阳辐射的热能有暖气大自然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各种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5、风化作用:由各种化学反应及生物活动等因素使矿物、岩石在原地收到的破坏6、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对地表岩石风化后的产物从原地剥离开来的作用。
7、磨圆作用: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颗粒间的相互摩擦以及颗粒与河床地面、地面的摩擦作用,使碎屑的菱角被磨蚀,形态逐渐趋于圆球形。
8、机械分选作用:由于风、水的搬运营力按规律逐渐减小,碎屑颗粒按大小、密度不同分别逐渐沉积下来。
9、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的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或溶液的影响下,发生压缩、胶结、交代、再结晶作用,而形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
10、岩石: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矿物的集合体。
11、矿物:由一种元素或两者以上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者化合物。
12、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13、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14、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方向裂开,而破裂成凹凸不平的面。
15、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指甲:2.5,小刀:5)16、岩浆:地下深处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7、岩浆岩:岩浆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处或喷出表面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18、变质岩:地壳上先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参入,而引起其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19、沉积岩:母岩经过风化、剥蚀、搬运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的一种层状岩石。
煤矿地质

一、通常,将煤层倾角小于50的,称为水平煤层;倾角50~250的煤层,称为缓倾斜煤层;倾角250~450的煤层,叫倾斜煤层;倾角大于450的煤层叫急倾斜煤层,并把倾角大于600的煤层称为立槽煤。
二、岩层产状要素1、走向:倾斜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
走向线是岩层面上的一条水平线,它的两端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
2、倾向:在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并沿岩层面倾斜向下引出的直线叫真倾斜线。
真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岩层倾斜一侧的方向,称为岩层的倾向,又称真倾向。
3、倾角:倾角是岩层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亦即真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
三、方向的表示方法:象限角表示法和方位角表示法。
(1)、象限角:记作S300E,读作“南偏东300”
1500
300 N (00) (00)N (900)E
S (1800) W(2700)
0(1800)S E (900) W (2700) 1、方位角表示方法 2、象限角表示方法
(2)、方位角:记作1500或SE1500,读作“1500”或“南东1500”。
四、通常,产状要素的记录方式有两种:
1、一种是全面记录走向、倾向、倾角,但倾向只记方位,不记具体数值,如3150NE<300或N450W、NE<300。
2、另一种是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如NE450<300或N450E<300。
煤矿地质的名词解释

煤矿地质的名词解释煤矿地质是研究煤炭资源形成和分布的科学领域。
在煤矿地质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需要解释。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地质术语,助您更好地理解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开采。
1. 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指储存在地下的煤炭矿产物。
煤是一种含碳量高、不易燃烧的矿物质,由植物残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
煤炭资源可分为煤矿和煤田两个概念。
2. 煤矿煤矿是指经过勘探、评价并具备开采条件的煤炭储量区域。
煤矿的储量与其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等因素有关。
煤矿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开发区域,包括采掘区、支采区和进一步开采的潜力区。
3. 煤田煤田是指地理上相互联系、煤层发育的区域。
它通常包含许多煤矿和煤炭资源,因此煤田是煤炭开采的基本单位。
煤田的划分常基于地质构造、煤层分布和开采条件等因素。
4. 煤层煤层是煤炭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
它是由厚度较大的煤炭储层和厚度较小的煤炭夹层组成。
煤层的形成与古代植物残体的堆积、煤质变化和地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5. 煤矿地质勘探煤矿地质勘探是指通过采集地质信息来确定煤矿储量和质量的过程。
它包括地质勘探规划、工程测量和钻孔取样等活动。
煤矿地质勘探的结果对于确定煤矿的开发可行性和采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6. 煤质评价煤质评价是对煤矿地质资源煤质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对煤炭品位、灰分、硫分、挥发分等关键指标的测试和分析。
煤质评价的结果可用于确定煤炭的适用性,例如作为燃料或原料。
7. 煤矿开采煤矿开采是指将煤炭资源从地下开采到地表的过程。
它包括地面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煤炭开采的方法取决于地质条件、规模和技术等因素。
常见的开采方法有露天开采和井下矿井开采。
8. 煤矿安全煤矿安全是保障煤炭生产和矿工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煤尘防爆和灭火等方面。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预防矿井事故和保证矿工的安全。
煤矿地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通过对这些术语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开采过程。
煤矿技术名词术语——煤矿地质

煤矿技术名词术语——煤矿地质1含煤建造1.1含煤建造:含有每层的一套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coal bearing formation 1.2含煤地层:含煤的沉积岩系 coal bearing strata1.3滨湖浅水相:在湖滨地带沉积的沉积物和沉积岩。
以砂质沉积岩为主,分选好,圆度较高,具有向湖缓斜的层理(倾角一般小于10°),还有不规则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Lake shore shallow facies1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部标准 MT110.2-86煤矿技术名词术语——井巷工程1基本名词术语1.1矿井建设:包括井巷、土建、安装三项工程的矿井基本建设的总成,mine construction.1.2井巷:为进行采矿作业或在矿层或岩层内开凿的一系列通道和洞室的总称,working mine working.1.3立井:直通地面的垂直巷道,一般由井颈、井身、井窝三部分组成,vertical shaft,shaft.1.4井筒:泛指服务于井下开采的立井和斜井,shaft\slope\incline\slant。
1.5井口:立井、斜井的地面出入口,沙发套、mouth.1.6井颈:立井或斜井井筒由井口到井筒上部井壁加厚的那部一部分,shaft collar 。
1.7井身:由井颈以下到马头门或转载硐室的一段井筒,shaft body。
1.8井窝:井身以下的井筒部分,shaft sump。
1.9马头门: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巷道的连接部分,ingate。
1.10主井:主要用于提升有用矿物的井筒,main shaft。
1.11副井:主要用于提运人员、矸石、设备、材料和进风的井筒,auxillary shaft\subsidiary shaft。
1.12混合井:在一个井筒中同时装有箕斗和罐笼的立井,multiple purposeshaft。
1.13风井:主要用于通风的立井和集·斜井,air shaft,ventilating shaft。
煤矿地质学重点名词解释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
二、 名词解释:
1、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
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16、能利用储量:是地质储量中按照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及符合工业指标的要求,在现有的或已掌握的先进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合理地利用的那部分储量。
17、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中A、B、C级储量之和,可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18、可采储量:指工业储量中预计可采用的储量。
19、设计损失量:指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或采区、工作面)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政策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 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度计。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简介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构造、煤层组织特征等内容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对于煤矿勘探、开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层地质特征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背景是指煤矿地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历史背景,包括煤矿地质构成、煤层形成和演化、煤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煤矿地质背景对于预测煤层分布、煤层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组织特征煤层组织特征是指煤层中煤与非煤岩石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包括煤层的厚度、分层、夹层、褶皱、断层等特征。
煤层组织特征对于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煤层稳定性以及瓦斯抽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煤矿地质构造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炭矿区的断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对于煤层的开展、煤层变形以及煤炭的质量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进行探查和调查,获取煤层的地质信息。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它们为煤矿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调查煤矿地质调查是煤矿地质学的基础工作,包括煤层分布、煤矿地质背景、煤层厚度、煤层品质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为煤矿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煤层开展技术煤层开展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采动力学、煤层破碎特性、煤层变形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煤层开展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冒顶、煤层火灾、地质灾害等方面。
了解和预测煤矿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煤矿勘探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名词解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煤矿地质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促使地球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冲击低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它可以分为采矿活动引起采矿型冲击地压和构造运动引起的冲击地压。
3、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4、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促使地壳物质发生变形变位的运动。
5、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6、火成岩:岩浆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新的岩石称为火成岩。
7、沉积岩:由母岩经过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化学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成层的松散沉积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8、变质岩:地壳上已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渗入而引起其他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9、变质作用:地壳上已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参与使原来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这种促使原来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10、断层:断裂面两侧部分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11、标准化石:在地史时期,生物界各门类生物那些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广,数两丰富,易于鉴别,能够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古生物遗体化石。
12、旋回结构:在地层垂直剖面上一套岩性或共生相多次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13、旋回结构:含煤岩系垂向剖面上,一套成因联系的岩性或岩相规律性组合和交替出现的现象。
14、褶皱构造: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为褶皱构造。
15、节理:岩石脆性变形的破裂面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其破裂面称为节理面。
16、层理:是指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沿垂直方向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层状构造。
17、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下,使沉积岩层或火成岩,变质岩的原始状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或变位,把改变后的岩层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18,、煤系: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连续沉积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
19、煤田:是指在同一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较连续的广大含煤区域。
20、挥发分: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把煤样置于900℃的温度下加热7分钟,煤种的有机物质和矿物发生热分解,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
21、灰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
22、矿井水:在煤矿生产建设中,进入井筒巷道工作面的各种类型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窑积水)称为矿井水。
23、老窑积水:古代和近期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窑积水。
24、承压水:充满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含水层具有压力的重力水
25、防隔水煤柱:在受水危害的地段预留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煤层不开采使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地下水溃入工作面,这部分不开采的煤层叫做防隔水煤柱。
26、构造岩:断层内的岩石,断层破碎原岩后重新形成新的岩石。
27、煤与瓦斯突出:在煤矿生产建设中,破碎的煤岩和瓦斯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很短时间内,从煤岩体内部向采掘空间突然喷出大量煤与瓦斯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
28、岩溶陷落柱:岩溶和坍塌作用而形成的镶锲在煤系地层中杂乱无章的碎石堆积体。
在井下生产中揭露陷落柱的位置,煤层被岩石碎块堆积所替代,又称无炭柱。
29、岩墙:是指以断层或节理作为通道侵入,穿插在煤系地层,与煤层面斜交或垂直的火成岩侵入体。
30、岩床:是指沿煤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火成岩侵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