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一、名词解释1.基础: 设置于建筑物底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向地基传递压力的下部结构。
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3.固结:土的骨架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孔隙中水产生渗流,孔隙中水随着时间的发展的发展逐渐渗流排除,孔隙体积缩小,土体体积逐渐压缩,最后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常称为渗透固结、简称固结。
4.压缩变形:土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体积缩小称为压缩变形。
5.次固结沉降:指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压力使土结构矿物颗粒间接触点产生剪切蠕变,水膜进一步减薄,骨架进一步压缩,导致孔隙体积进一步压缩而产生的沉降。
6.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7.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8.渗透性:土被水渗流通过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9.流网:等势线和流线在平面上相互正交的两线簇,若按一定间距绘出,则形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称为流网。
10.静止土压力:若挡土墙具有足够的刚度,且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墙体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则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1.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2。
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风、电、雨和温度等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指的是岩石中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
13.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表示某地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的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与震中的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以及表土性质等条件的影响。
14。
渗流:土通过水中连续孔隙流动称为渗流。
15.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内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即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际过程中合理运用地质资源,正确改造不良地质条件,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学科。
2.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作用。
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单体和化合物。
4.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沿解理面以外的方向破裂,破裂面称断口7.岩石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组合的方式8.岩石构造:岩石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之间组成部分之间排列和填充方9.变质岩:原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性很强的气体或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10.大理石:是又石灰岩或白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11.条痕:矿物在白色粗糙瓷板上刻磨时遗留在瓷板上的矿物粉末颜色。
1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13.节理: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断裂,称为节理。
14.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15.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或位移,而使岩石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16.褶皱构造: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而组成的褶皱构造的单个弯17残积土:岩石经风化剥蚀后未经搬动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碎屑物18.冲积土:经河流的流水将碎屑物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的19.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形成的暂时性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沿冲沟搬运到出山口或山前倾斜的低平带堆积而成的洪积土体20.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
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21.红粘土:有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强烈风化作用而形成的高塑性粘土22.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23.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24.渗透:是指水在岩土体中的流动过程25.毛细水:岩土中的细小空隙称毛细空隙。
工程地质 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条件包含因素: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建筑材料。
2.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彼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4.土的定义:土是分布在地壳表面的一种地质体。
自然界中的土体多形成于第四纪,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不同自然环中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
5.风化作用: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6.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7.地震的概念: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的现象8.地震的分类:1 构造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运动引起的地震。
3 陷落地震:由于山崩和地面陷落引起的地震。
4 人工出发地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9.震源和震中概念:震源是指地球深处因岩石破裂产生地壳震动的发源地。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位置称震中,即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10.地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级:地震大小,地震烈度:表明地震对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不仅取决于地震的能量同时受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和表土性质条件的影响。
地震级和地震烈度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地区烈度是不一样的。
地震是地震大小的量级,烈度是该地的破坏程度。
11.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砂料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这就是通称的砂土液化现象。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五.名词解释一、矿物和岩石矿物岩石层理片理岩层岩石结构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何体层理: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岩层:岩层是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物质成分、结构、内部构造和颜色等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称为岩层岩石结构: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曲节理断层地层地质图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分布状态的要素称岩层产状要素。
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
分别称为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节理:节理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三、水的地质作用河流阶地隔水层含水层残积层水的硬度淋滤作用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隔水层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残积层:经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水的硬度: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渗流水不仅能把地表附近细小破碎物质带走,还能把周围岩石中易溶成分溶解带走。
经过渗流水的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残留在原地的则为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过程称淋滤作用。
四、岩体稳定性分析岩体结构面结构体天然应力岩体结构岩体稳定性岩体: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称为岩体。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1.矿物的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通常采用摩氏硬度2.活断层:现在正在活动,或在最近地质时期发生过活动的断层3.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4.风化作用:让岩石产生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的作用5.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有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6.节理: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的断裂构造7.原位测试:在岩土层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的天然结构含水量以及盈利状态下测定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8.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利用规定重量的穿心锤,从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难易程度判别图的性质9.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10.断层:岩层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的这种断裂构造11.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12.矿物:天然产生的均匀固体,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掩饰的基本组成13.土的构造:地球表面还没有固化成岩的松散堆积物14.土的压缩性:15.斜坡:地表因自然作用而形成的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地段16.工程地址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17.解理:矿物受外流作用,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18.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起破裂面称作断口19.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叫径流20.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21.土的工程分裂:以松散土为对象,以服务于工程建筑为目的的分类22.岩浆岩:岩浆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大陆海洋地表和地下23.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24.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的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2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的氧和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复杂化学变化26.滑坡:斜坡土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27.岩溶: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28.填土:由人类多动而堆积成的土,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压实填土29.渗透性:岩土能被水或其他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之为渗透性30.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面上标高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图1.简述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性比所具有的优势:1.不需经过钻探取样,直接测定岩土力学性质,更能真实反映岩土的天然结构及天然应力状态下的特性2.原位测试所涉及的土尺寸较室内试验样品要大得多,因而更能反映土的宏观结构如裂隙等)对土的性质的影响,比土样具代表性3.可重复进行验证,缩短试验周期2.岩溶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2.岩石必须是透水的3.水必须有溶蚀力4.水必须是流动的2.按运动方式可将斜坡分为哪几类1.崩塌2.泥石流3.滑坡3.工程地质现场原位测试的主要方法:静力荷载试验,触探试验,剪切试验,地基土动力特性试验4.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气孔与杏仁构造,流纹构造6.水对岩体质量的影响:1.产生浮托力,空隙水压力2.流动的重力水产生动水压力3.有溶解能力,对岩石产生化学腐蚀,导致岩石成分及结构的破坏7.层流与紊流的区别:8.何为滑坡?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斜坡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0.1地下洞室围岩 :由开挖洞室 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限在 洞周一定范围内。通常此范围等于 地下洞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 倍,习惯上将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 “围岩”。
10.2山岩压力(山压) :设计 隧道或其它地下洞室时,如果工 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计算的结 果表明开挖后围岩是不稳定的, 那么就必须设计相应的支衬结构 以支承变形或塌落的围岩,保证 洞体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支衬结构来说,就是所谓的山岩 压力(或简称山压),它是设计 支衬结构的主要依据。
3.5累进性破坏 :即应力变化不大,微裂及 扩张地不断进行扩张、转移直至整体破坏。
4.1 活断层 :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 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 的断层。
(在工程地质学科领域内,将由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所产生 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区域稳定性问题”。)
5.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 震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 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释放的能量愈大 则震级愈大。 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 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地 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 影响。
6.1 水库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 致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大部分是由于水库蓄水 所引起的地震的活动的增强。这类地震称为水库诱发 地震。
7.1 砂土液化 :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 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 的,要变密实就需要从孔隙中排出一部分水,如果砂 粒很细则整个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 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砂体之外, 结果必然使砂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 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 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 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是三大类岩石中在地表分布最广的。
最基本、最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
10.沉积岩的形成途径: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沉积岩称碎屑岩。
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沉淀而形成的化学岩。
11.岩浆岩:岩浆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大陆海洋地表和地下.12.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的新的岩石。
13.变质岩的结构具有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14.变质岩的构造分为变成构造和变余构造。
15.变质岩的结构特征:1.变晶结构重结晶作用沿片理构造相对应优选方位定向排列 2.从早先岩石中保留的结构,对于判别原岩的性质有重要意义四、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产物。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和节理。
(后两者又称断裂构造)2.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3.地层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侵入接触和断层接触。
4.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5.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是指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是岩层向上弯曲。
向斜是指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是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向斜核部岩层时代较新,翼部时代较老。
6.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7.节理: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
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8.节理的类型:按节理的成因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
次生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和构造节理(张节理和剪节理)。
9.断层: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0.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等。
11.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答:1.作为不连续面的断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这是因为断层带岩层破碎强度低 3.另一方面它对地下水、风化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往往起控制作用 4.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 5.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断层破碎带五、地下水1.地下水:赋存于地壳岩石层空隙中各种形式的水。
2.岩石的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
3.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4.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5.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6.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间的重力水。
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构造为向斜(或盆地)构造和单斜构造。
7.孔隙水:存在于松软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它多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
裂隙水:埋藏在坚硬岩石裂缝中的地下水。
分为风化裂缝水、成岩裂缝水和构造裂缝水。
岩溶水(喀斯特水):埋藏于溶隙中的重力水。
8.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凝结水补给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人工补给。
9.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蒸发、泉水溢出、向地表水体泄流、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人工排泄。
10.地下水的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
包括径流方向、径流速度、径流量。
12.地下水工程主要有地基沉降、流砂、潜蚀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基坑突涌。
13.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类型包括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14.简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①地下水能降低岩土强度和地基承载力;②它对砂性土、粉土产生潜蚀作用,破坏土体的结构;③它也会使粉细砂和粉土产生流砂现象,影响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破坏,同时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许多麻烦。
④当深基坑下部有承压水时,若不降低承压水头压力,可能会冲毁坑底土体造成突涌危害。
⑤地下水对其水位以下的岩土会产生静水压力作用;⑥有些地下水会腐蚀钢筋混凝土。
六地表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促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2.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是指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包括热力风化、冻融风化。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的氧和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复杂化学变化,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风化: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3.影响风化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
影响岩石风化的内部因素: 1.岩石的矿物组成 2.岩石的结构 3.岩石的构造。
4.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可将其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三类。
5. 岩溶作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6.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7.水库选址原则:库区应选在地势低洼,四周地下水位较高,上游有大泉出露面而下游无大泉出露,上下游流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河段上,要避免邻区有深谷大河。
库底渗漏处理措施:可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
8.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对隧道中的岩溶水,可采用水管引入隧道边沟或中心排水沟排出。
水量过大时,可采用平行导坑排水。
9.斜坡或边坡地质作用产生的因素主要有:斜坡岩石的重力作用和风化作用、水(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作用,如流水的侵蚀、地下水对岩石的软化、侵蚀和溶蚀、工程荷载。
10.常见的斜坡运动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11.崩塌:陡峻的斜坡上,被裂缝切割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向下倾斜、翻滚、坠落的现象。
12.泥石流:泥、沙、石块等碎屑物与水、气形成的运动型流物。
它发生在山区,是由暴雨或融雪所激发,固体碎屑与水共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短暂性洪流,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13.滑坡:斜坡土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4.影响滑坡的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地貌、气候、地下水、地震和人为因素。
15.人为因素对滑坡的影响包括人工切坡使边坡过陡、用大爆破方法施工、斜坡上工程建筑的荷载作用(地基基础荷载、堆料或堆渣等)、人工集水建筑物的漏水、护坡无排水管或排水设计不当。
16.滑坡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法? 1.测绘与调查 2.勘探3.室内及野外试验 4.滑坡的观测。
17.滑坡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原则:滑坡的防治原则应以防为主,及时治理,并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
措施:排水;降低下滑力,增加抗滑力;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1.影响岩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风化程度、水的影响等。
2.岩石质量的好坏表现在强度(软、硬)和变形性(结构上的致密、疏松)方面。
3.岩土工程性质的好坏基本上不取决于或很少取决于组成岩体的岩块的力学性质,而是取决于包括受到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条件影响而形成的软弱面、软弱带和其间充填的原生或次生物质的性质。
4.导致岩体完整性遭到破坏或削弱的根本原因是岩体被断层、节理、层面、片理等结构面或不连续面所切割。
5.岩体稳定性:在天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保持不破坏、不变形的状态。
6.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因素有岩石类型及工程性质、节理发育程度、受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地下水作用、地应力等。
7.水对岩体质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恶化,例如产生浮托力,空隙水压力,流动的重力水产生动水压力;二是沿岩体的裂隙形成渗流,影响岩体的稳定性,表现在有溶解能力,对岩石产生化学腐蚀,导致岩石成分及结构的破坏。
8.岩石坚硬程度对岩体稳定性影响最大。
9.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因素是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10.工程岩体质量初步分级是通过对岩体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项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确定的。
11.土(或土体)的构造是地球表面还没有固化成岩的松软堆积物,它是在自然时期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
12.土的分类中考虑了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土的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以及土中有机质的存在情况等三方面指标。
13.地基土的分类将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14.我国主要特殊土包括黄土、红粘土、软土、膨胀土、冻土和盐渍土。
15.软土的工程特性:①触变性;②流变性;③高压缩性;④低强度⑤低透水性;⑥不均匀性八工程地质勘察1.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从总体上来说是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地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