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螨项目总结

合集下载

林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共120XX年汇总)

林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共120XX年汇总)

林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共120XX年汇总)第1篇林业科技特派员总结0*****林业科技特派员活动工作总结一年来,本人认真履行林业科技特派员的各项职责,真心实意地帮助林农解决急需的技术问题,较好地完成了特派员的各项任务。

一是帮助联系大户吴跃学所在村——建新村制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速生丰产纸浆原料林,促进林业产业化进程的规划。

该村计划将70%以上的土地用于发展高效林业。

二是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撑绿竹3号及其栽培管理技术,建立示范基地100亩。

在县林业局为该示范基地争取到抚育用复合肥4吨(无偿支持)。

20XX年2月,该示范基地间伐鲜竹260多吨,产值10.4万元。

该示范基地为铜梁县发展以撑绿竹为主的速生丰产林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深入建新村,对吴跃学等30余户农户开展了撑绿竹抚育施肥技术培训和施工指导,并进行了现场示范,对吴跃学等农户科学管理撑绿竹基地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是帮助吴跃学开展竹料购销业务,提高了吴跃学的致富能力。

问题及建议由于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经费未直接划拨到特派员头上,加上多数科技特派员属于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又未兑现,使帮扶工作有一种心有余而财不足的感觉。

建议市里将工作经费数量予以明确,并且落实到特派员人头上,我们一定将这些经费全部用于帮扶联系专业大户工作中,确保该活动取得更好效果。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第2篇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崔家山镇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20XX年,我很荣幸的被选为科技特派员,在县科技局的关心与帮助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农民增收”的这条主线,在山青水秀的崔家山镇开展科技创业。

这两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和广大农民朋友的拥护下。

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一、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各种业务知识,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

渝水区新余蜜桔科技示范园技术示范总结

渝水区新余蜜桔科技示范园技术示范总结
显著 。同时看 出, 叶面喷钾 宝对 于提高 固形物含量 、
该小 区内设 置有螨危 、 尼索 朗等多种杀卵 、 杀成 螨专用杀螨剂 , 调查红蜘蛛药后消涨情况 。 通过 比较
发现, 将螨危和其它杀成螨的药剂结合起来 , 能有效
阻止红蜘蛛的危害。
6 修 剪示 范 区
可食 率、 果形指数 , 增加单果重 , 降低果皮厚度有显 著作用 。 生长调节 剂虽有增产和改善品质之功效, 但 滥用会导致 品质下降。
使果 园之间外观 品质参差不齐 , 的果 园管理到位 , 有
果 品内质和外观俱佳 , 经济效益好 ; 的果园管理粗 有 放, 外观品质较低 , 经济效益不理想 。本人通过多年 的实践 , 现将提高脐橙外观品质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
1 搞好修 剪工作 。确 保果树通风透光 可以减
形 果产生 用激素保果极易造成粗皮 ( 厚皮 ) 大 果 和畸形果 , 因此可结合用药喷施营养液肥 , 制粗 控
2 生长 调 节 剂 示 范 区
8 提 倡果实套袋 。提 高果实外观 有条件 的果
园可实行果实套袋。 ( 收稿: 1-10 ) 2 10—6 0
该小 区设 置有具保护作用 的大生 M’ 5 以及具 4, 内吸治疗作用 的咪酰胺、 菌唑 、 腈 烯唑醇等处理。抓
住黑点病防治关键时期用药 防治 ,从而使新余 蜜桔
4 结 果
向栽培技术是可行的 。它不仅可提高淮山产量和品
质 ,更主要的是 由于该栽 培方 式改 变了淮山的生长 方 向, 从而改变了其对 土壤质地 的要求 , 使原来 只能 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 长的淮 山 ,变 为可基本适应 所有的耕地 ,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 了技术支撑 。
( 收稿 :0 1 0 — 5) 2 1- 1 1

巨蟒捕食实验报告总结(3篇)

巨蟒捕食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自然界中,捕食行为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

巨蟒作为爬行动物中的顶级捕食者,其捕食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巨蟒的捕食行为,探讨其捕食策略、猎物选择以及捕食效率等因素。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巨蟒的捕食行为,分析其捕食策略。

2. 探讨巨蟒的猎物选择与捕食效率之间的关系。

3. 分析环境因素对巨蟒捕食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巨蟒(Pseudonaja textilis)、活体猎物(如老鼠、兔子等)、实验容器、摄像设备等。

2. 实验方法:(1)将巨蟒放置于实验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其捕食行为。

(2)设置不同猎物种类、大小和数量,观察巨蟒的猎物选择。

(3)模拟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食物来源等),分析其对巨蟒捕食行为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捕食策略:巨蟒主要采用伏击和跟踪两种捕食策略。

伏击策略适用于体型较小的猎物,巨蟒通过迅速扑向猎物进行捕食;跟踪策略适用于体型较大的猎物,巨蟒在较远的距离跟踪猎物,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后进行捕食。

2. 猎物选择:巨蟒对猎物的选择主要基于猎物的体型、活动方式和能量需求。

实验结果表明,巨蟒更倾向于捕食体型较大、活动方式较慢的猎物。

此外,不同种类的猎物对巨蟒的捕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

3. 捕食效率:实验发现,巨蟒的捕食效率与猎物种类、大小和数量密切相关。

在适宜的猎物条件下,巨蟒的捕食效率较高;而在猎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其捕食效率会显著降低。

4. 环境因素:温度和光照对巨蟒的捕食行为有一定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巨蟒的捕食行为更为活跃。

此外,食物来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影响巨蟒的捕食行为。

五、实验结论1. 巨蟒的捕食策略主要包括伏击和跟踪两种方式,其捕食行为受猎物种类、大小和活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 巨蟒对猎物的选择与捕食效率密切相关,体型较大、活动方式较慢的猎物更易被捕食。

可怕的板栗针叶小爪螨 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

可怕的板栗针叶小爪螨 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

可怕的板栗针叶小爪螨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可怕的板栗针叶小爪螨随着板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该虫成虫体小、繁殖力强、适应性强,加上长期施药防治,导致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难度。

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对板栗针叶小爪螨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供农户们参考。

一、板栗针叶小爪螨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1.气候条件有利。

气候条件是板栗针叶小爪螨发生和爆发的决定因素,持续的干旱天气有利于大发生,降雨频繁且雨量大的年份发生危害较轻。

夏季的高温干旱是促使板栗针叶小爪螨迅速增殖的主导因素。

河北燕山地区一般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适合针叶小爪螨发生。

因此,如果春季防治不利,高温季节来临前又未能防治,一旦遇高温干旱,极易造成害螨猖獗为害。

2.对环境适应性强。

板栗针叶小爪螨分布广、食性杂、寄主广泛,除危害板栗外,还危害松、柏、杉锥栗、栎、山楂等多种林木;繁殖力强,1年发生5-9代,世代交替现象严重。

对环境条件适应力强是引起猖獗为害的内在原因。

3.虫口越冬基数大。

板栗针叶小爪螨为板栗的常发性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由于多数果农在病虫害防治中存在得过且过思想,重治轻防,特别是发生轻的年份忽视对该螨的防治,冬季清园不彻底、生长季防治不及时,致使越冬卵量大,遇到合适年份极易造成爆发。

4.品种抗性差。

板栗针叶小爪螨对不同板栗品种叶片的危害轻重有较大差异。

品种抗性差是害螨发生的先决条件,若再遇有利虫害发生的天气条件,极易造成害螨猖獗为害。

目前,燕山板栗产区,大多数品种具有优质丰产特性,但对针叶小爪螨抗性不同,主栽品种燕奎、遵化短刺、迁西2399及石丰、早丰等抗性差,易导致害螨严重发生。

5.滥用农药,杀伤天敌。

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施用广谱性杀虫剂、随意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等不合理用药现象。

长期连续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大量杀伤天敌,使天敌与叶螨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旦条件适合针叶小爪螨便迅速繁殖,导致猖獗为害。

物业绿化培训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物业绿化培训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物业绿化培训常 见虫害识别与防 治
目录
• 虫害概述与危害 • 虫害识别方法与技巧 • 虫害防治策略与措施 • 常见绿化植物虫害防治案例 • 虫害防治实践操作与演示 • 培训总结与考核评估
01
CATALOGUE
虫害概述与危害
常见虫害种类
01
02
03
04
蚜虫
以植物汁液为食,常导致叶片 卷曲、变形。
虫害传播和扩散。
02
CATALOGUE虫害识别方法技巧观察法识别虫害直接观察
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植物叶片 、枝条、花朵、果实等部位是否 有虫害存在,如蚜虫、蚧壳虫、
红蜘蛛等。
间接观察
观察植物受害症状,如叶片发黄、 卷曲、畸形、斑点等,推断可能存 在的虫害种类。
虫情调查
定期对绿化区域进行巡查,记录虫 害发生情况,包括虫害种类、数量 、危害程度等,为防治提供依据。
注意安全用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04
CATALOGUE
常见绿化植物虫害防治案例
乔木类植物虫害防治
松材线虫
针对松材线虫,需加强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对染病林木进行砍 伐和销毁。
美国白蛾
利用生物防治,如释放周氏啮小蜂等天敌;化学防治可使用灭幼 脲等药剂。
饲养观察
将疑似害虫的个体进行饲养观察,了 解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等,为防治 提供依据。
分子生物学鉴定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PCR技术等分 子生物学手段,对害虫进行快速、准 确的鉴定。
03
CATALOGUE
虫害防治策略与措施
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在绿化植物选择时,应优先选用 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好的品 种,从根本上减少虫害的发生。

贴梗海棠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贴梗海棠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贴梗海棠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
目 录
• 贴梗海棠简介 • 贴梗海棠主要虫害概述 • 贴梗海棠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 贴梗海棠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 虫害防治工作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贴梗海棠简介
形态特征
株型
贴梗海棠为落叶灌木,高度一 般在1-2米之间,树冠呈圆形
或卵形。
叶形
叶子互生,呈椭圆形或卵形,叶缘 有锯齿,叶面光滑,叶背有绒毛。
白粉虱的危害性除了直接损害植物外,还能传播病毒,引发 其他病害的发生。
虫害发生规律
蚜虫:蚜虫的发生与环境温度、湿度 密切相关,一般春秋季节是蚜虫的繁 殖高峰期。
白粉虱:白粉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春秋季节是其繁殖和危害的高峰期 。白粉虱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旦发 现,很容易爆发成灾。
红蜘蛛:红蜘蛛喜高温干燥环境,夏 季是红蜘蛛发生和繁殖的高峰期。
形,花蕾萎缩。
红蜘蛛
红蜘蛛是另一种常见的贴梗海棠 虫害,它们以叶片为食,导致叶
片出现黄化、枯萎现象。
白粉虱
白粉虱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面 吸食汁液,使叶片褪色、变黄、 萎蔫,同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要体现在直接损害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导致叶片变形、枯萎,进而影响贴梗海棠的观赏价值。
花序
贴梗海棠的花为簇生或单生于叶腋 ,花色丰富,有红色、粉色、白色 等。
生长环境
01
02
03
光照
贴梗海棠喜阳光充足的环 境,稍耐阴。
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 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 长更佳。
水分
耐旱,怕涝,生长期需适 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分布范围
原产地:贴梗海棠原产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
栽培范围:目前在国内外许多地方都有栽培,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_模板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_模板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_模板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一、救灾救济工作2004年我市范围内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内涝、低温冷冻、风雹、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67058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8%,绝收面积102885公顷,占受灾面积的39%;受灾人口371922人,占农村人口的52%,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98人;倒塌和损坏民房1357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805万元。

(一)加强领导,及时部署救灾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在灾情发生后,积极组织民政、农委等有关部门深入灾区核查灾情,帮助灾民解决种子、生产资料、资金和恢复重建的困难问题,尽一切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市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了防汛备灾工作。

市民政局多次下发通知,下派工作组15个40人次,督促各地做好防汛备灾、灾情报告和灾民救济工作,确保了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全市严格执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得到省厅的肯定。

(二)严格资金管理,保证灾民基本生活。

全市在进行全面救灾款自查的同时,接受了审计、人大等上级有关部门近半年时间的延伸审计和监督检查。

针对基层救灾物资管理不规范问题,市局8月份制定出台了《社会捐助款物和救灾物资管理规定》,提高了全市救灾管理工作水平。

年初,通过2次调查,制定了全市2004年春夏荒灾民救助方案,采取灾民自救、政府救济、社会帮扶、互助互济等形式,有效开展灾民救济工作。

全市发放灾民救助卡 3.86万个,实施政府救助12.9万人次,安排救灾款591万元,确保了需救济灾民每人每月30斤口粮。

(三)积极构建灾害紧急救援体系。

我市切实加强救灾综合协调工作,在4月份启动了灾情会商制度,并建立了灾情会商的联络体系和会商工作人员库。

按照《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内容,重新修订了《市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完成《市灾民紧急转移安置预案》、《市敬老院火灾紧急事件处置预案》的起草工作。

蓝莓植保工作总结报告

蓝莓植保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蓝莓作为我国新兴的特色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蓝莓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问题的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蓝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报告对今年蓝莓植保工作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蓝莓种植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蓝莓植保工作概况1. 病虫害发生情况今年,蓝莓园主要发生病害有灰霉病、黑斑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

其中,灰霉病和蚜虫的发生较为严重,给蓝莓产量和品质带来了较大影响。

2. 植保措施(1)农业防治加强蓝莓园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

(2)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蓝板等物理诱捕方法,诱杀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同时,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对园区进行灯光诱杀。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如引入捕食螨、蜘蛛等天敌昆虫,以及施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

(4)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针对灰霉病、黑斑病等病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

针对蚜虫、红蜘蛛等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三、总结与展望1. 总结通过今年蓝莓植保工作的实施,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损失,保证了蓝莓产量和品质。

同时,本年度的植保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农药使用不规范等。

2. 展望(1)加强病虫害监测,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3)提高农民植保意识,规范农药使用,确保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科研攻关,研发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植保技术。

总之,蓝莓植保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蓝莓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江西省红壤所 江西是柑橘大省,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生产的主要害虫,近年危害越来越严重,该害虫世代重叠、繁殖快,目前采用化学防治成本高,效果不理想,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以螨治螨”就是释放人工饲养的捕食螨来控制红蜘蛛的危害。运用捕食螨防治害螨能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但捕食螨应用不仅是单一的捕食螨释放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果园营养管理、果园捕食螨寄宿环境建造和交叉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为在我省大力推广以寄宿生境建设技术、清园技术、释螨技术、交叉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体,以巴氏钝绥螨为核心的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今年在瑞金市、南丰县、省红壤研究所实施。通过一年的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把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项目实施概况 项目下达后,我所立即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织项目实施。根据项目要求,经到瑞金市、南丰县、省红壤所实地考查选点,安排了瑞金市黄柏乡脐橙园,树龄6年,面积100亩;南丰县交通园艺场南丰蜜桔园,树龄11年,面积100亩;省红壤所板栗山蜜桔,园树龄5年,面积80亩、省红壤所红山村温柑园,树龄8年,面积40亩;二县一所合计柑橘面积320亩为本项目示范园,各示范园均为坡地果园。各地以示范周边常规化防区管理的桔园为对照开展捕食螨、红蜘蛛及农药 2

使用的调查。制订出《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示范实施方案》和各示范园的技术规程 。以赣州植保所及福建农科院生产的捕食螨(巴氏钝绥螨)为主要示范对象,在柑桔园进行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使关联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完熟和规范。 1.1清园: 清园就是在释放捕食螨前20-30天对果园进行1-2次全面彻底的病虫害防治,将害螨基数和其它病虫害控制在一定指标内,确保捕食螨在果园的生长繁殖和对红蜘蛛防治达到预期效果。 捕食螨生物防治项目实施中采用了综合清园技术措施:在冬季剪枯枝、扫除残枝落叶烧毁深埋、摘除越冬蛹茧、残(僵)果、喷施石硫合剂等保护剂的基础上,于春季捕食螨释放前喷施清园药剂(绿颖),以保证在释放捕食螨时红蜘蛛在每叶2头以下,利于捕食螨能在短期内控制红蜘蛛的危害,使“以螨治螨”达到理想效果。 本项目对各柑橘示范园在4—5月安排了两次喷绿颖进行清园,共投入绿颖800㎏。第二次喷绿颖时配用了阿维菌素,防治花蕾疽及其它害虫。各示范园清园时间和方法见表1。 表1 春季绿颖清园记录表

实施地点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方法 时间 方法

红壤所

板栗山 4月10日 绿颖150倍 5月3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红山 4月12日 绿颖150倍 5月5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瑞金市 3月25日 绿颖150倍 4月28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南丰县 4月8日 绿颖150倍 5月2日 绿颖200倍+1.8%阿维菌素5000倍 3

1.2释放捕食螨 、安装诱虫灯和挂粘虫板: 释放捕食螨的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条件,果树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与发生时期及红蜘蛛的虫口密度而定。春季日均温在20℃以上时,晴天要在下午4时后释放,阴天可全天进行,雨天(或近期预告5天内有连续降雨日)不宜进行。释放时,将装有捕食螨的包装袋在一边剪2厘米长左右的细缝,用图钉固定在不被阳光直射的树冠中间下部枝叉处,袋口和底部与枝干充分接触。 在释放捕食螨后,结合应用频振式诱虫灯、黄板等物理、农业防治技术,能取到诱杀蛾、蝶及粉虱、蚜虫等虫害的作用,从而减少桔园用药,保护捕食螨繁殖环境,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今年项目示范共投放捕食螨2万袋(其中红壤所8000袋、瑞金市6000袋、南丰县6000袋),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盏,挂黄色粘虫板3000块,减少了示范园区交叉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表2 捕食螨 、诱虫灯、粘虫板投放表 地点 事项 红壤所 瑞金市 南丰县

板栗山 红山

释放捕食螨 捕食螨种源 福建农科院 赣州市农科所 挂螨时间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26日 5月15日 挂螨方法 1树1袋 1树1袋 1~2树1袋 1树1~2袋

安装诱虫灯 诱虫灯数量 6盏 2盏 5盏 2盏 安装时间 5月20日 5月20日 5月16日 6月3日 开灯频率 6-9月晴天晚上8时至早5时

挂粘虫板 粘虫板规格 30×20㎝ 30×20㎝ 无 无 挂板时间 5月25日 5月25日 挂板方法 三树一板 三树一板

1.3其它化防 4

释放捕食螨防治柑桔红蜘蛛的果园,还需要对其他害虫进行防治,但应坚持“以控为主,控防结合”的用药原则。不要在没有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下用药进行预防而造成对捕食螨的伤害。在使用农药时,应使用对捕食螨毒性小的品种,一般而言,对捕食螨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为植物源农药——杀菌剂——杀螨剂——有机磷类农药。 由于地域、品种差异,“二县一”的示范园发生红蜘蛛以外的病虫情况各有偏重。瑞金市脐橙园溃疡病较普遍、吸果夜蛾偏重发生。南丰县南丰蜜桔示范园多发炭疽病及蚧壳虫。红壤所椪柑、温柑园疮痂病、潜叶蛾、蚜虫发生较多,所以地各地采用了不同的药剂防治措施(见表3)。 表3 药剂防治记录表 地点 防治对象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红壤所 粉虱、炭疽病 7月19日 吡虫啉+苯醚甲环唑 潜叶蛾、凤蝶 8月15日 阿维菌素

瑞 金 溃疡病 、疮痂病 5月29日 农用链霉素+见菌杀 炭疽病、粉虱 7月25日 阿维定虫脒+叶斑宝 溃疡病、潜叶蛾 8月4日 甲维盐+烷铜素 溃疡病、吸果夜蛾 9月10日 青蛾歼+阳光霉素

南 丰 蚧壳虫、蚜虫 6月28日 蚜虱净+机油乳剂 凤蝶、潜叶蛾 7月20日 印楝素

1.4生草环境建设: 果园留(种)草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温湿度,为果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捕食螨提供良好的栖息、生长、繁殖环境条件和补充食物源,为捕食螨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在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中,寄住环境建设是综合防控的重要环节。 各示范园均未施用除草剂,保证了捕食螨良好的寄宿环境。红壤 5

所通过套种花生及人工机械控草技术、瑞金市通过自然留草撒播大豆相结合、南丰通过种植霍香蓟,为捕食螨生长繁育创造良好条件。 1.5示范指导、培训与调查: 由于示范果农的接受能力不一致,对技术的掌握很难一步到位,省红壤所在瑞金市农业开发办、南丰县农业开发办的协助下,开展示范指导、培训,在技术应用的关键时期深入果园,向果农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今年共举办培训班五期(红壤所3次、瑞金、南丰各1次),累积培训果农150人次。发放“丘陵红壤桔园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规程”和“丘陵红壤桔园‘以螨治螨’生防配套技术操作规程图”等资料200份 落实人员专项技术跟踪,指派技术人员分别到南丰、瑞金现场指导各3次,指导内容分别为挂螨方法、关键病虫防治以及示范效果调查。在红壤所除现场指导外,重点开展了红蜘蛛危害调查、生物防治技术培训及效果分析。 2、项目实施的效果 经调查,在二县一所柑橘示范园,通过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实施,捕食螨对红蜘蛛防治效果明显,且减少了喷农药次数和农药使用量,柑桔生产成本下降。 2.1捕食螨防治红蜘蛛效果 在各地示范园内,每园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取5~7株树作为系统调查点。红蜘蛛密度调查:每株样树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取1个枝条做标记,每次从每个枝条上随机调查5 片叶,记载每个方位红蜘蛛虫口,以百叶虫量表示红蜘蛛密度;捕食螨数量 6

0200400600800100012005月26日6月2日6月9日6月16日6月23日6月30日7月7日7月14日7月21日7月28日8月4日8月11日8月18日8月25日红蜘蛛量

处理区对照区

调查:每株样树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随机盘拍3个枝条,计15根枝条上巴氏钝绥螨量。以百枝螨量表示捕食螨密度;调查时间是各园于放螨前调查红蜘蛛基数,以后每7-15天调查一次;捕食螨在放螨后每15-20天调查一次。 2.1.1 瑞金市调查从5月26日到8月底,结果见表4。 表4 瑞金捕食螨防治红蜘蛛效果

调查时间

红蜘蛛虫口

(头/百叶) 处理区 对照区 5/26 63 54 6/6 155 89 6/16 145 116 6/26 493 455 7/6 90 967 7/16 55 147 7/29 86 98 8/13 89 79 8/30 68 85 平均 138 232

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初红蜘蛛发生盛期,果园巴钝螨非常活跃,每百枝可查到巴钝螨70-100只,由于桔园杂草茂密,巴钝螨通过杂草迁移到对照区的脐橙上,7月16月对照区脐橙每百枝有巴钝螨50-80只,此后对照区与处理区红蜘蛛密度没有明显差别。 从5月26日放螨到8月底示范园一直未喷过防红蜘蛛的药剂,而化防区已用药三次防治红蜘蛛。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较,红蜘蛛高峰期百叶虫量低100-800只(平均94只)、放螨后一个月防效达90%以上。在7月上旬捕食螨种群建立后,示范园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在低位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