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中药治疗临床论文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1. 引言1.1 背景介绍酒精性肝硬化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肝脏疾病。
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酒精直接毒性对肝脏细胞的损害、维生素缺乏及代谢产物对肝脏的影响等。
失代偿期是酒精性肝硬化最严重的阶段,临床病情较为严重,疗效较难确定。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之一,在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原则主要包括益气活血、清热解毒、健脾利肝等。
中医辨证施治的具体方法则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症候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调理机体、恢复肝功能的目的。
随着中医在酒精性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对中医辨治在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临床实践的启示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康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可行性及疗效,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机制。
通过分析和总结患者的个案,评估中医辨证施治对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为中医药在肝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类患者常常由于长期酗酒、饮食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导致肝脏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这些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异常,腹水、腹胀、黄疸、肝功能代偿失调等临床症状明显,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极大困扰。
通过对这类患者的研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病情发展规律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辨治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研究对象的选择对于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中药复方制剂肝复乐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分析

中药复方制剂肝复乐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肝复乐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分为三组(n=30),A组采取单纯保肝退黄对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与肝复乐胶囊,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
结果:C组治疗后的AFP、ALT、AST、TBIL 水平均显著低于A、B两组,B组治疗后的AFP、ALT、AST、TBIL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治疗后的肝硬度、LN、CIV、HA 值均显著低于A、B两组,B组的肝硬度、LN、CIV、HA值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和C组治疗后的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治疗4、8、12周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A、B两组中,B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复方制剂肝复乐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有效减轻炎症,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且用药量小,药物副作用小。
标签:替诺福韦;肝复乐胶囊;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慢性乙肝还可引起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从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
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保肝、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手段,其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抗病毒治疗,替诺福韦是脱氧腺苷-磷酸的核苷酸类似物,其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显著,且耐药性较低,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2]。
肝复乐胶囊为中药复方制剂,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3]。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肝细胞坏死,使残留的肝细胞出现结节性再生,以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形成纤维隔,造成肝小叶组织结构的损坏,导致肝脏变硬、变形而逐渐发展成肝硬化。
由于肝硬化的病情通常较重,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衰竭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以及预防并发症出现的护理干预。
在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实施护理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肝硬化治疗的重点问题[2]。
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入手,对本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后肝硬化51例,酒精性肝硬化27例,药物性肝硬化9例,其他因素肝硬化3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过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心脑肾等严重疾病、神经疾病以及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
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47.5±6.4)岁;病程1~7年,平均(3.2±0.8)年。
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47.1±6.7)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3.5±1.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内容。
1.2.1情志护理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肝硬化患者多伴有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等症状,临床护理应加强对患者情志的调畅护理。
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对于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开导鼓励为主,语气注意要缓慢温和,对患者的疑问回答时要有耐心,向患者解释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和可治愈性,消除患者的疑虑、自卑和恐惧的心理;而对于肝疏泄过度引起肝气上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理智地与患者交流,及时告知患者个人情志与病情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患者一起交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帮助患者慢慢接受治疗,消除其烦躁、易怒的临床指征[5]。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论文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94-02【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而治疗组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0mg/d替比夫定药物治疗,治疗的疗程都是25周。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15、25周时的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酸激酶以及hbv dna定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取利胆、保肝、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一般方法治疗。
而治疗组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0mg/d替比夫定药物治疗,治疗的疗程是25周。
1.3 观测指标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15、25周时的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酸激酶以及hbv dna 定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一所示:2.2 两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变化对比治疗组在治疗之前,hbv dna定量是(5.5±0.8)(下转第 406页)logcopies/ml,经过五周的治疗之后,有5例患者的hbv dna转阴,15周治疗之后,20例患者的hbv dna 都转阴。
所以,早期病毒学的应答率是100%。
并且,经过了25周之后,hbv dna仍继续保持阴性。
观察缩脾汤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缩脾汤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05-07T12:54:05.8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作者:张贵林陆占民[导读] 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缩脾汤治疗的效果张贵林陆占民安达市工业职工医院黑龙省绥化市151400【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缩脾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诊治的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以等量随机电脑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缩脾汤治疗,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缩脾汤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理想方案,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在临床治疗中,要重视。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缩脾汤;效果肝硬化是一种或者多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肝病,肝硬化出现的最常见原因是肝部炎症,该疾病被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对于失代偿期患者来说,极易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疾病,加重疾病的负面危害,如果不及时开展治疗,不仅会加重心理上的压力,还会影响到肝肾等部位功能,出现全身反应,降低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1]。
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为药物,常规西药在治疗中,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缩脾汤治疗疾病的效果更明显,实现疗效的提升,本试验主要分析缩脾汤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
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研究资料为选取56例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等量随机电脑法分组,每组28例,患者资料: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6:12,年龄上限77岁,下限45岁,年龄均值为(52.3±1.6)岁;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5:13,年龄上限76岁,下限46岁,年龄均值为(52.2±1.7)岁。
中西药合用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观察

乙肝后肝硬化指肝脏变性、变硬,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患者5年生存率仅14%~35%[1]。
因此,应积极治疗,阻止其向失代偿期发展尤为重要[2]。
我院以中西药合用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02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
对照组女20例,男31例;年龄34~71岁,平均(52.08±7.36)岁;Child-Pugh分级为A级15例,B级26例,C级10例。
观察组女19例,男32例;年龄33~72岁,平均(52.39±7.61)岁;Child-Pugh分级为A级14例,中西药合用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观察付占宇(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11-1334-02[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效果。
方法:102例分为两组各51例。
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加用和血调肝汤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较对照组低(P<0.05),ALB较对照组高(P<0.05),LN、HA、PCIII、IV-C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TNF-α、IL-1β、CTGF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效果较好。
[关键词] 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中西药合用;对照治疗观察表1 两组出血量比较 (mL,x±s)组别例产时产后2h产后36h观察组29218.45±25.8935.89±7.1648.58±6.22对照组29272.45±26.1556.77±6.0772.84±12.48 t7.90211.9789.369P0.0010.0010.001两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见表2。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临床案例研究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临床案例研究肝硬化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治疗肝硬化的经验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研究。
一、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原理中医药认为肝硬化主要是由于肝经失调、气血不畅、湿热蕴结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原理主要包括调理肝脏功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二、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常用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药常用的内服药物包括桑螵蛸、茵陈、柴胡、丹参等。
这些药物可调理肝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从而减轻肝硬化的症状和改善肝功能。
2. 中药外用治疗:中医药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透皮贴敷、药物熏蒸等。
透皮贴敷可通过贴敷药物,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肝功能。
药物熏蒸则可通过吸入药物的蒸汽,直接作用于肝脏,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肝俞、太冲等。
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肝脏功能、疏通经络,从而改善肝硬化的症状和减轻肝脏的损伤。
三、临床案例研究1. 案例一:患者男性,年龄45岁,患有酒精性肝硬化。
经过中医药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肝硬化的症状明显减轻。
2. 案例二:患者女性,年龄60岁,患有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经过中医药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稳定,并且肝硬化的症状得到缓解。
通过以上的临床案例研究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外用治疗和针灸疗法。
这些方法通过调理肝脏功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途径,改善肝硬化的症状和肝功能。
临床案例研究也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一定疗效。
然而,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论文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6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42-01【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36例hbeag/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8例患者加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48周。
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hbv dna水平下降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差,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疾病会进一步发展,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极少数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癌。
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阿德福韦酯是慢性乙肝患者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我们对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与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自2006年02月一2007年12月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选择36例,其中男26例,女l0例,年龄31~64(41.34±6.58)岁。
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人选时hbv dna、aijt、清蛋白水平及child—pugh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符合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1]。
入选标准包括:①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②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计分≥8;⑧hbv dna≥10 eopies/ml;④肾功能正常;⑤排除合并甲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排除合并hiv感染;@pta>20%;~tbil1-2 logloc0pies/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中药治疗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
一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给予甘利欣、肌苷、肝细胞生长因子、清开灵、维生素c,间断输注鲜血浆或人血白蛋白。
阿德福韦酯(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口服,10mg/片,10mg/qd口服,合并有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腹水以口服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积液重者可给速尿静注或静滴。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为:赤芍30g,当归20g,桃仁10g,生地10g,枳壳15g,柴胡10g,红花10g,甘草5g,桔梗10g,川芎15g,牛膝10g,并临证加减。
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连服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d,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
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b超等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神志清楚,食欲增加,腹胀消失;
②有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b超等各项指标有所改善。
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腹胀减轻,神志清楚,食欲增加;③无效:未达到以上
标准。
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3-5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4℃保存待测,按照标准操作方法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
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alt,ast、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乙肝是由hbv病毒导致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其起病缓慢,病程长,多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较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晚期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慢进性、弥漫性的肝脏病变。
肝硬化当出现失代偿后,则可由于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出现腹水以及脾肿大等症状,患者痛苦较大,生活质量较差。
肝硬化失代偿期则属中医学之臌胀病范畴。
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病机为水、气、瘀相互交织,本病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法当以健脾益气为主,同时疏肝理气,化瘀利水[2]。
血府逐瘀汤系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代表方之一,有祛瘀而不伤血,
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
方中取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解郁,调气和血;更配桔梗、牛膝一升一降,使药物直达全身,交通阴阳。
现代药理学证实方中诸药物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复活肝脏清除能力[3]。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秀萍,孙莲娜,薛建华,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代偿期肝硬化失眠3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5):29-30 [2] 杨春桥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119-220
[3] 赵海明血府逐瘀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