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毛坪铅锌矿Ⅰ、Ⅱ矿带矿床水文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要素及找矿靶区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要素及找矿靶区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要素及找矿靶区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是云南省澜沧县境内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

其矿体主要由银、铜、锌、铅等矿物组成,矿化物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闪长岩固体等岩石中。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要素及找矿靶区。

一、地质特征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主要分布在澜沧县东北部的三道水、巴弄等地段。

该矿床属于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岩石通常为深色闪长岩,石英脉和石英脉固体等构造固体是矿产的主体,矿物包括银矿、铅矿、锌矿、铜矿等。

二、控矿要素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的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岩石层位和热液成矿作用。

其中,构造是主要的控矿因素。

矿床岩石层位较规则,呈伸展构造组构样式。

矿化作用与构造演化有关,主要分布在断层、剪切带和脉状构造中,断层控制作用显著。

三、找矿靶区在寻找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的靶区时,应注意寻找具有较完整的脉状构造体、处于构造节理和断层带中的石英脉固体,以及与石英脉固体相伴的岩石中的矿物等。

凭借着局部构造的勘探附近就曾经发现强烈的热液作用足迹,揭示了区内热液成矿的潜力,是靶区的快捷定位方式之一。

此外,还可以结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物探等多种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探,提高勘探效益。

综上所述,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要素都比较显著,找矿靶区的方法也比较明确。

但是,在实际的勘探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找矿的影响,以提高勘探效益。

通过对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矿床的特点和潜力。

一、地质数据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主要分布在澜沧县东北部的三道水、巴弄等地段,属于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主要成矿岩石为深色闪长岩。

矿床形态具有典型的脉状构造控制,矿化体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闪长岩固体等岩石中。

银矿、铅矿、锌矿、铜矿矿物的含量较高,其中银矿石为最主要的金属矿物之一。

二、矿产数据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是一处比较重要的金属矿床,在矿藏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本文主要对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的特征、成矿背景、成因、找矿标志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兰坪盆地东缘铅锌矿的勘查与找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兰坪盆地东缘分江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找矿标志云南兰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顶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在金顶北西30千米的白秧坪Cu、Co、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具有大型规模超大型远景。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兰坪盆地东缘发现了分江、金山桃等铅锌矿,与以往发现的青甸湾、菜子地等铅锌矿床构成一南北向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带,该区目前已展示了大型以上规模远景。

1成矿背景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夹持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

地层主要出露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

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T2s2)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下段(T2s1)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挖鲁八组(T3wl)粉砂质炭质泥板岩夹粉~微粒泥基长石岩屑砂岩。

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区内构造格局,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及金山桃向斜。

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尚有零星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

本区位于兰坪-思茅Pb、Zn、Cu地球化学区(Ⅱ)北亚区(Ⅱ1)地球化学异常带内,Pb、Zn、Cu、Sb、As、Hg异常带浓度高、规模大,矿化强度高。

异常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上兰组(T2s)、攀天阁组(T2p)及中统三合洞(T3s)地层分布区,并以三合洞(T3s)地层中分布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异常经解剖评价,已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矿床存在,异常分布与已知矿床产出吻合性好,如菜子地铅、锌组合异常、分江-金山桃铅、锌组合异常带中有菜子地铅锌矿、分江-金山桃铅锌大、中型矿床产出,化探异常特征展现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_特征及成因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_特征及成因

布于永善、 巧家及东川地 区。震旦系 中的大 型矿床 有巧家 茂 祖、 会东大梁子、 会理天宝山 , 中型矿床有永善金沙厂、 会泽五 星厂、 宁南银厂沟、 鲁甸乐红 , 小型矿床 5 处。 下寒武统梅 树村 组、 渔户 村组 主要 为白 云 岩、 含磷 白 云 岩、 白云岩夹燧石条带。该地层中分布的矿床规模一般不大 , 主要分布于永善、 东川地区 , 大多与震旦系矿体共生。 中泥 盆统曲靖 组和上泥盆 宰格组 , 主要为 碳酸盐岩台 地 潮坪相的稳定系列 内源干、 湿白云 岩、 灰岩及 碎屑岩 , 主要 分 布于昭通、 彝良、 鲁甸、 及昆明华宁等地 , 产出彝良毛坪中型铅 锌矿床 , 小型矿床 2 处。 下石 炭统摆佐 组主要为台 地边缘浅 滩相晶质白 云岩、 异 地碳酸盐 岩建 造 ( 赵准 , 1995) 。主 要分 布于 滇 东、 滇东 北 地 区。产出有会泽矿山厂、 麒麟厂大型矿床及小型矿床 8 处。 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也 是主要的赋矿层位 , 为浅海 _广 海 碳酸盐岩建造 , 产出罗平富乐厂中型矿床 , 小型矿床 3 处。 此外 , 中奥陶统宝塔组、 中上 奥陶统 大箐组、 中志 留统 石 门坎组等层位 , 都赋存有铅锌矿床 , 含矿层位均为碳酸盐岩。 2. 2 区域背景及控矿构造 M V T ( 密西西比河谷型 ) 矿床 是一类 主要 赋存于 白云 岩 中以铅锌为主要矿 产的后生热液矿床。在空间上基本分布于 古老克拉通的边缘 及内部 ( Brabbon et al. , 1992; Eisenlohr et al. , 1994; Ramboz et al. , 1988) 。川滇黔多金 属成矿区处 于 扬子地台西南 缘 , 为克 拉通 边缘 地带 , 这与 世界 其他 地区 的 M V T 铅锌矿床所处的地 质背景 相似。矿床 在构造 上主要 受 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 主要分布于向斜和背斜的轴部、 翼部以及 断层的两侧部位 ( 图 1 、 表 1) 。 二级深大断裂 的交汇地段及区域性背斜的倾伏端控制矿 群或矿 田的分 布 , 例如 : 在宁南、 巧 家地区 的矿床 位于 SN 向 小江断裂和 NW 向则木河断裂的交 汇地带 ; 会泽矿 群位于 小 江断裂和 NE 向的威信_会泽断裂、 金牛厂断裂的交汇 地段 。 褶皱和断裂的复 合部 位 或构 造破 碎带 往往 是良 好的 定位 空 间。如天宝山矿床受控于天宝 山复式向 斜 SE 翼的 次一级 倾 伏背斜和 SN 向益门断裂派生的 NW W 向隐伏 断裂的复合 部 位 ( 王小春 , 1992) ; 金 沙厂 矿床位 于巧 家_莲峰 二级深 大断 裂 派生的金沙逆断层与金 盆短轴 背斜倾 伏端的 交汇处 , 矿化 在 背斜轴部和倾伏端最强 ; 茂租矿床位于巧家_莲 峰二级深大 断 裂派生的茂租断裂和甘 树林复 式向斜 的复合 部位 ; 大梁子 矿 床则位于断裂所 造成的 地堑式破 碎带中 ( 林 方成 , 1994) 。 层 间构造和断裂是有利的 储矿空 间 , 层 状矿体 是矿化 沿层间 滑 动、 层间虚脱和层间破碎带发育造成的 , 矿体形状基本上与地 层产状一致 ; 脉状矿体则是矿液沿次级断层充填交代而成 ( 刘 文周等 , 1994) 。 2. 3 矿体特征 铅锌矿体多呈脉状、 似层状、 透镜状、 扁豆状、 囊 状产于白

云南麻栗坪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作用

云南麻栗坪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作用

云南麻栗坪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作用贺胜辉;荣惠锋;陈贤胜【摘要】滇东北麻栗坪铅锌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之昭通—曲靖铅锌成矿带中部.大陆边缘局限盆地为区域铅锌矿化的有利岩相古地理条件,布格重力异常区域重力线稀疏、拐弯或有变异的部位,剩余重力异常零值或负异常线附近拐弯处及膨缩部位为该区域铅锌矿成矿有利部位;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的元素Pb、Zn、Ag、Sb、Hg、As及Ba中低温热液成因组合的组合异常,且与震旦系、寒武系及石炭系分布区域对应较好的地区,为铅锌成矿最有利地段.南北向的甘洛—小江断裂、北东向顺层断裂褶皱构造及北北东向为主的羽状裂隙系统分别为铅锌矿化主要的导矿、控矿容矿及次级容矿构造.麻栗坪铅锌矿均产于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为热卤水沉积成因,后期经华力西晚期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热动力改变古地热场形成热水循环,产生叠加改造.【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4(005)005【总页数】8页(P712-719)【关键词】麻栗坪;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云南【作者】贺胜辉;荣惠锋;陈贤胜【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勘查院,昆明 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勘查院,昆明 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勘查院,昆明 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P618.4麻栗坪铅锌矿床位于会泽县大海乡南部与昆明市东川区北部交界部位观音岩一带,处滇东高原北部乌蒙山脉的主峰地段,经纬度极值坐标为东经103°12′00″~103°14′30″,北纬26°10′30″~26°14′00″,至2011年累计查明331+332+333类矿石量133.45万t,锌金属量16.352万t(品位12.25%);铅金属量4.8633万t(品位3.64%),目前勘探规模已达中型。

与该矿床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不相协调的是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显得十分欠缺,仅有对该区磷矿地质特征和成因的分析[1],以及在对兰坪盆地北部地区铜多金属成矿流体的分析中附带地提到[2-3],笔者拟从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方面对矿床提出一些认识,以期对该矿床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勘探实践及外围找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进行详查设计报告

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进行详查设计报告

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进行详查设计报告第1章前言一、目的和任务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铁、铅、锌等各种金属的需求逐年增长,且各种矿产资源越来越紧缺,因此,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云南恒达炉料有限公司将对云南省金平县白虎山铅锌矿进行详查工作。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通过1:10000地质修测和1:2000地质简测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分布特征;基本查明岩浆岩种类、规模、形态产状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性、岩相分布特点;基本查明主要构造性质、产状,基本查明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化富集的构造条件,以及成矿后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与蚀变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及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分布情况;基本查明矿物组合和可选性能;基本查明区内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量,为是否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公司对该矿山的开发决策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作时间: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二、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1、工作区范围工作区位于云南省金平县东侧,平距24公里。

工作区隶属于云南省金平县铜厂乡所辖。

探矿权登记区块编号为F48E008005。

工作范围:北起白虎山北,南至李家湾以北,东抵牛卡肚,西至红泥巴寨。

地理坐标:东经103°03′00″—103°06′00″,北纬22°44′00″—22°45′45″,面积16.03Km2。

2、自然地理条件工作区属中切割中山地形,地形总体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575米,最低海拔305米。

区内属亚热带气候,旱、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河谷两岸坝子气候炎热,山区则潮湿凉爽。

区内资源丰富,除盛产稻米外,苹果、茶叶、香蕉、甘蔗、八角、橡胶等经济作物,已成为金平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浅析云南乐红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浅析云南乐红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浅析云南乐红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摘要:乐红铅锌矿矿区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矿区处于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下游,属构造侵蚀溶蚀高中山深切割河谷地貌。

由于区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悬崖密布,加之气候条件变化较大。

通过野外地质工作,针对该矿区的特点,对采矿坑道水文地质特征,矿坑涌水量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深切割河谷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测引言乐红铅锌矿位于鲁甸县城270°方向,平距36km。

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鲁甸县乐红乡。

地理(80坐标系)坐标:东经103°12′50″-103°15′52″,北纬27°10′17″-27°11′51″。

矿区面积8.6575km2。

2013-2014年间,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心实验室开展生产勘探工作,完成水工环地质主要工作量为矿区1:10000水工环地质修测10Km,1:2000水工环地质测绘4Km, 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1万余米,岩石力学样8件,水质分析样11件。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1 矿区含水层特征根据矿区出露地层岩性组合,赋存地下水的含水介质特征、富水性差异,划分区内的相对含、隔水层组。

分述如下:(1)孔隙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Q)残坡积物组成,其次为冲洪积物为主,富水性弱。

现按成因类型分述如下:①残坡积物(Qel+dl):零星分布于缓坡、台地、山麓、沟谷上游等地形相对平缓低洼处,厚0-15m。

由碎石土、粘性土混杂组成。

整体结构松散,孔隙多,透水性较好,钻孔中多发生漏水。

分布零星,一般透水而不含水,厚度较大处含季节性孔隙潜水,局部沿基岩与松散层接触面形成少量渗流,泉流量<0.01L/S,旱季多数干枯,富水性弱。

受大气降水直接下渗补给,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迳流短的特点。

②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牛栏江河床、河漫滩及洪发硐大沟沟床开阔平缓地段,厚0.5-10m。

由砂砾石、漂砾、崩塌滚石、废矿渣组成,局部具二元结构。

毛坪-云炉河坝-大发铅锌矿田成因模型及成矿潜力

毛坪-云炉河坝-大发铅锌矿田成因模型及成矿潜力

毛坪-云炉河坝-大发铅锌矿田成因模型及成矿潜力邓平;杨刚【摘要】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relation of ore-formation with magmatism and tectonism in Maoping-Yunluheba-Dafa Pb-Zn ore field and put forward a rift sedimentary-reformed ore-forming model for the ore field based on field date.%在矿区地质和室内工作基础上结合新探矿工程揭露的现场地质资料,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重点讨论了区内峨眉山岩浆活动和裂谷活动与成矿关系,并提出该矿田矿床"裂谷沉积-改造"成矿模式,以此为依据,对区内各点成矿潜力简要对比.【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35)003【总页数】4页(P351-354)【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模式;成矿对比;毛坪-云炉河坝-大发【作者】邓平;杨刚【作者单位】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昭通 65760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18.43毛坪-云炉河坝-大发铅锌矿田位于滇东北彝良县与黔西北威宁县交界处,康定-水城断裂(北西向,在本区隐伏)与翻身村断裂(北东向)、待补断裂(北东向)、洛泽河断裂(北北西向)在区内交汇,在后三者围限的面积仅百余平方公里区域内产出一个大型矿床(毛坪)、两个中型矿床(云炉河坝、大发)和数十个铅锌矿床(点)。

该矿田成矿条件的优越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前人对该区矿床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对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观点有:①沉积成矿说;②侧分泌成矿说;③沉积加后期热液改造说;④“玄武岩浆萃取基底矿源形成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 (黄智龙,陈进,韩润生等)[1]。

云南省会泽县雨碌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云南省会泽县雨碌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铅锌矿矿物包裹体成分具有富Na+、Cun、
Pb“、Mn“、Ba“、Sr2+、C02+的特点,这些元素的 富集,无疑与火山气液活动密切相关;包裹体中 CO:、N:、CH。的含量很高,H:O/CO:值低,说明成 矿流体局部发生过沸腾,成矿曾与火山喷气(喷 流)有关。
状硅质岩、蛋白石、燧石、玉髓等及热水角砾岩
5结论
(1)雨碌矿床的铅锌矿,与喷流热水沉积有
关,铅锌矿体一般产于层间破碎、滑脱部位,并见
脉状穿层矿化,可见与后期改造作用也有密切关 系,即原始矿层或矿脉在后期热液(热卤水)作用 下活化迁移,就近在层间破碎、层间滑脱及羽状 断裂部位进一步富集,成为似层状、扁豆状及脉
间,物质来源具多样性,并受到后期较强烈的
增刊
矿物学报
213
云南省会泽县雨碌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倪春中,张世涛
(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3)

区域地质
雨碌铅锌矿床位于滇东北曲靖市会泽县。
性段,在筇竹寺组地层的某些羽状裂隙中亦见
矿化。
铅锌矿体主要以透镜状沿层产出,少量呈脉 状穿层产出;l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在地表沿走
向长456 m,倾向上深240 m,平均厚度1.45
粒晶质白云岩,脉状矿体可切穿渔户村组全部岩
214
矿物学报
2011矩
了丰富的热水和各种矿质来源。 4.2热水沉积岩 雨碌矿床渔户村组赋矿地层中,在铁厂北西 侧发现热水沉积成因的沿层透镜状重晶石层、 “斑马状自云岩”(礁硅岩层)、硅质岩类如细纹层
(30.53>8US>8.84),应来自海水硫酸盐。 4.4矿物包裹体成分
4矿床成因
雨碌渔户村组铅锌矿化与喷流沉积成矿作
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有关,矿床应属海底火山喷流 沉积一改造成因。 4.1成矿地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 自然地理地质条件 彝良县毛坪铅锌矿矿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属昭通市彝良县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从103°59'至104°04',北纬从27°28'至27°32'。矿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矿区分布面积0.4平方公里。北距彝良县城17公里,宜宾市248公里。南到昭通市60公里,东到滇黔线水城站240公里。水城经彝良,到宜宾的公路经过矿区,矿区距龙潭车站10公里,交通甚是方便如图(图1—1)。 图1—1

第一节 地势地貌 矿区处于滇东北高原长期抬升,河溪强烈切割破坏的高原峡谷地带。不利于河床上、下水平岩溶带的形成。属乌蒙山北延余脉。山川走向受地质构造线的制约,呈北北东向展布。金沙江水系的洛泽河自南而西,绕过矿区,河宽200米—300米,两岸羽状短小溪沟密布。 矿区地势东高西低,高差900余米。东南部岩头最高,海拔1818米。洛泽河自矿区西部北流,经过矿体西缘长发硐处河床降低113.9米,于海拔879米的铜厂沟口流出矿区(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平均纵坡1.3%。 该区分布有三种地貌类型:岩溶侵蚀中山峡谷、溶蚀高原残丘和剥蚀中山。 一、岩溶侵蚀中山峡谷 主要分布与洛泽河两岸,是岩溶水的排泄带,宽不过1500米,西岸斜坡稍缓,横坡35— 45°,局部壁立,东岸陡峻,见有3—5级台阶,台面向洛泽河方向倾斜,是村庄、粮田积聚地。Ⅰ级台阶为侵蚀阶地,台面宽0—100米、高出河床7—10米。Ⅱ级台阶海拔1100—1200米,台面宽100—200米,个别地段达到400米。此台阶尚可分为次级台阶1—2级,台面为粘土岩,阶坎为碳酸盐岩组成。Ⅲ级台阶海拔1400—1500米,宽百余米,为卸荷裂隙发育的石灰岩沿软弱碎屑岩界面崩落形成 二、溶蚀高原残丘 分布于矿体东部的献鸡、老官寨一带。海拔1700米—1800米,地势起伏在50米左右,是残留的溶蚀高原面。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岩溶形态发育齐全,是岩溶水的补给带。残丘多呈圆形、椭圆形,顶部较平整呈馒头形,直迳50—100米,高出洼地30—70米不等。 三、剥蚀中山 2

分布于矿区东北部,由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三迭系砂页岩组成。山体呈北东方向延伸,山顶平缓齐整,多为古高原峰顶面海拔1500米—1700米,沟头“V”型谷发育,反映大气降水汇流地表水体的特点。 第二节 气象水文 矿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季候,垂直分带明显。矿区东北部献鸡一带,海拔1500米以上,属山地寒冷气候带,夏温秋凉,冬严寒,11月到次年3月有降雪,山顶积雪期半年之久。洛泽河沿岸系河谷温暖湿润气候带,海拔900—1300米,冬春温暖不积雪,夏秋酷热。年平均气温16.9°C—17.2°C,最低气温—3°C,出现于1—2月,高温在每年的5—9月,一般为35—39°C。1990年蒸发量1662.8毫米。雨季出现于6—9月,多暴雨,不利于地下水补给。1990年前32年平均年降雨量774.4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1981年,达1008.3毫米。月最大降雨量多出现于8月,最高为299.3毫米。最大日降雨量见于1981年9月3日,达147.2毫米。22年中有九年积雪,最大积雪深度14厘米。日照率32%,年日照时数1401.9小时。 洛泽河源于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属过境河流,于西北隅铜厂沟口流出矿区外。矿区西端铁索桥处测得最大流量162.45米3/秒(表1—1)。两岸支流分布不对称。左岸支溪常年水流有龙潭河、魏家小河、锈水沟等;右岸无常年流水溪沟,干沟极多,长发硐至冯家湾平均140米即发育一条,常年无水流,降雨即有水流,雨停即停。矿区北缘尚有季节性水溪铜厂沟,枯季断流。 矿区河溪流量表 表1—1 河溪名称 最大流量 (米3/秒) 最小流量 (米3/秒) 最大流速 m/s 最小流速 m/s 洛泽河 162.45 15.38 3.66 0.41 龙潭河 17.79 2.11 3.22 0.62 魏家小河 0.89 0.07 1.83 0.69 锈水沟 0.072 0.00033 1.32 0.32 第三节 矿区地层构造、矿床地质 毛坪铅锌矿矿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滇东北拗褶带昭通—镇雄拗褶区的毛坪—石门坎背斜(长发硐背斜)倾没端。构造线呈北北东向,该区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以燕山皱褶运动为强烈,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喜马拉雅山运动的抬升活动造就了矿区的侵蚀峡谷地貌特征。区内以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在泥盆纪海侵后,地壳间断上升,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后,出现了内陆河湖相沉积。铅锌矿床产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受控于北东、北西向继承性活动的断层组。 一、地层 矿区晚古生代地层发育,早中生代地层仅见于矿区北部边缘,新生代沉积零星分布于洛泽河沿岸和残留的高原面上。上泥盆统到下二迭统以碳酸盐岩为主,缺失上石炭统。上二迭统仅见玄武岩,下三迭统为河湖相碎屑岩,第四系为残破积和冲洪积物。 (一)泥盆系一打得统(D3):分布于洛泽河两岸。下部中粗晶质白云岩夹多层炭质页岩,未见底;中部粗晶质白云岩夹页岩,含铅锌矿层;上部深灰色中粗晶质白云岩夹灰岩及多层炭质页岩。总厚度大于300米。 (二)石炭系丰宁组(C1):分布于龙潭河口、林家坪、水泥厂等地,假整合于泥盆系之上,自老而信分三层: 1、C11(丰宁煤系)灰绿色粉砂岩、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灰白色石英砂岩及无烟煤3—5层。厚2.9—152.68米。 2、C12黑色燧石灰岩,厚34.33米。 3

3、C13灰绿色中厚层生物灰岩、泥质灰岩夹多层0.2—5米厚的杂色页岩、细砂岩,厚62.5米。 (三)石炭系威宁组(C2):环形带状分布于新街到锅圈岩、嗄甲、官寨、咪耳沟的陡坡地带,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四)二迭系阳新统(P1):分布于矿区东部和西北部,分为两层。 1、矿山组(P11):又称矿山煤系或栖霞底煤系,为杂色砂页岩夹灰绿色薄层泥灰岩和煤层,北薄南厚,27.44—98.6米。 2、栖霞茅口组(P12):上部青灰色细晶灰岩、虎斑状生物灰岩;下部浅灰色灰岩、生物碎屑岩,厚350.76—410.81米。 (五)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灰绿色块状致密玄武岩,厚大于300米。 (六)第四系全新统(Q4):零星分布于洛泽河河岸溪流沟口及献鸡一带。据CK108—1揭露,冲积层厚23米;残破积层厚度变化大。 二、矿床地质 毛坪铅锌矿Ⅰ、Ⅱ矿带,属于沉积改造—侧分泌层控矿床。即晚泥盆世及早石炭世具封闭海湾泻湖环境形成的贫矿或矿源层,经地下热卤水的循环作用,使铅锌元素进一步富集于纵向断层带和层面虚脱孔隙中。矿床具中型规模,有三个矿带沿层平行分布,矿体长20—180米,延伸540米,矿层厚2—16米,品位7.34—35.34%,已探明总储量222373吨(金属量)。 Ⅰ矿带产于泥盆系一打得统顶部,岩层倒转,底板为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夹页岩,顶板为中细晶质白云岩夹少量页岩。受纵向断层F7控制,矿体长144米,由标高896米中段倾向下延110米仍为尖灭,矿层厚16米,平均品位Pb4.52%,Zn10.13%,探明铅锌金属量102936吨,占矿区总储量的46.3%。Ⅱ号矿带赋存于中石炭统灰白色厚层粗晶质石灰岩中,矿层顶、底板为白云岩夹层。矿体受纵向断层F3制约,矿体长20—180米,埋深540米,矿层厚2.21米,平均品位为Pb5.75%,Zn15.8%。探明铅金属储量23451吨,锌金属储量79773吨,银20.317吨,锗14.38吨,硫60290吨,镉180吨,镓5.981吨,锑192吨。此外,尚探明Ⅲ号矿带铅锌金属量16213吨。 三、构造 矿区构造由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控制全区。断层不甚发育,大体可分为纵向成矿前断层组和横向成矿后断层组,组距均不甚大,唯洛泽河、铜厂沟两个断层规模稍大。前者控制矿床水文地质西部边界,后者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没有直接关系。 (一)皱褶 1、长发硐倒转背斜:是一向北东倾没的短轴倒转背斜,长约20公里,宽约9公里。区内为背斜北段,轴向10°,近倾没端偏转为40°,平面上呈“S”形,转折处为铅锌矿富集带。核部为泥盆系一打得统白云岩,两翼不对称,二迭系阳新统灰岩与中石炭统灰岩组成东翼;西翼为阳新统、威宁统、丰宁统,岩层倒转,倾角75—85°。 2、献鸡船形向斜:位于倒转背斜东南翼的外侧,地面高程1500—1800米。轴向330°,长7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27.89平方公里。核部为阳新灰岩,倾角极缓,一般10—20°。地势起伏不大,为高原残丘。翼部为中、上石炭统灰岩,倾角稍陡,一般15—35°,地貌上常构成悬崖绝壁。 (二)、断层 1、纵向断层组:大小10余条(表1—2),主要有F7、F3、F6分别控制Ⅰ、Ⅱ、Ⅲ矿体,水平断距30—200米。走向30—60°,倾向南东,倾角65—85°。地表显示较明显,深部由于矿化充填变得较隐蔽,属成矿前断裂,成矿后又有活动。该组多为沿层面滑动,结构面前期多属张性,可能为背斜核部二次纵张断裂,后期转为压扭性,成为阻水断裂。 4

2、横向断层组:走向NNW或NE多倾向西,倾角47—50°。与岩层交切,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为成矿后形成。在Ⅱ、Ⅲ矿带发育有7条,阶梯状平行展布,间距25—50米,规模小,垂直断距10—24米,水平断距10—15米。地表不甚明显,多见于海拔910米以上,仅F40、F29延伸到海拔910米以下矿体附近,为充水断裂。 纵向断层统计表 表1—2 编号 走向 倾向 倾角 结构面性质 两盘层位 备注 F7 32—56° SE 62—70° 纵张 D3顶部和C11底部出露长185米 控制Ⅰ号矿带 F3 30—35° SE 75—85° 先张后压扭 C22出露长100米 控制Ⅱ号矿带 F6 35° SE 55—65° 先张后扭 C22出露长100米 控制Ⅲ号矿带 F5 30° SE 80—82° 纵张 C23 见角砾岩 F2 40° SE 75° 纵张 C22出露长75米 见角砾岩 F4 50—60° SE 87° 纵张 C22出露长85米 F10 50° NW 65—89° 纵张 见角砾岩 F11 58° NW 75° 纵张 见角砾岩 3、洛泽河断层(F1):位于矿体西部边缘,洛泽河东岸向南延伸区外。在二坪子丰宁煤系中见到水平错距200米,树林头新街间断层壁明显,彝良县冶炼厂背后,物探测量显示高阻异常,宽度20米,推断为高角度断面西倾的逆断层。 四、新构造活动及其地震 矿区地处NNW向马边—大关—彝良活动隐伏断裂与NE向昭通—彝良断裂交切处的南部,彝良、昭通、威宁三个布格重力负异常带变换三角的内侧,地壳厚48公里。第四系以来,地壳抬升活动强烈,洛泽河急剧下切,两岸无高漫滩分布,仅见高出洪水位7—10米的小溶洞和残留侵蚀阶地,阶面有冲积砾石散布。峡谷崖壁直立,高达200—300米,悬泉高出河水面百余米。“V”型河谷发育,梯状陡坎高10—30米,雨后形成瀑布、跌水。以上均为地壳急剧抬升的佐证。 地震是新构造运动活动的突出表现,有记载以来,邻区地震10余次,震级5.5级以下,震源深度24—43公里。震中虽然未出现于矿区,但建筑物的破坏,人畜伤亡已波及到猫猫山。矿区邻近的马边—昭通强地震带,据国家地震局统计,1900年以来地震活动相当频繁。矿区地震区划属永善—彝良6—6.5级危险区,建筑物一般应按7—8度地震烈度设防。 第四节 岩溶 矿区95%的面积为碳酸盐岩,以二迭系阳新灰岩分布面积最广,占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的51%。石炭系威宁、丰宁统灰岩夹白云岩分布面积次之,为11.88平方公里,占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的36%。泥盆系一打得统白云岩分布面积4.15平方公里,占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3%。 区内岩溶发育强弱不均,岩溶形态,规模及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同,是地层岩性构造、地貌、降雨诸因素相互制约的结果。其中构造乃是控制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 一、献鸡向斜岩溶发育特征 献鸡向斜位于长发硐背斜东翼,面积26.12平方公里,海拔1600—1800米。属滇东北残留高原面,地势起伏不大,洼地、残丘、台地相间,高差30—50米。厚层状阳新灰岩组成宽缓的船型向斜核部,倾角平缓,灰岩质纯,几乎接受全部大气降水的渗入,地下水交替迅速,溶蚀作用强烈促使岩溶发育。岩溶以垂直形态为主,洼地、漏斗、落水洞、石芽等遍布。溶洞少见,仅见于1300米以上、下发育有二个水平充水溶洞,是岩溶水的排泄通道。 二、长发硐岩溶背斜发育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